核舟记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4-06-28 1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核舟记思维导图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阅读下面两段方字,完成9—12题。--山东日照2010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林嗣环《口技》
(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1.填空。(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甲文段以“善”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奇巧”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②罔不因势象形 罔:没有,无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全场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核舟记
一.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 二.一字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 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 内容理解
1、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第一段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说明对象核舟。第二——五段,详述核舟之“奇巧”。
(2)介绍船体大小,结构布局。(3、4)介绍船头、船尾人物的神态和动作(5)船背的题名、篆章和着色】按照空间顺序细致说明。第六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技亦灵怪矣哉!”。
2、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用料体积小(2)所刻事物繁多 (3)刻物情态毕备 3、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答: (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 (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 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5、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 (1)文中有“舟尾横卧一楫”句;(2)两个舟子的四只手都无空划船。
6、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
答: 为了配合核舟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 文学常识
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ǎ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绝)类弥勒:很 B.(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 C.(如)有所语:好像 D.勾画(了了):清楚明白 5.全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6.课文总体是按( B )顺序说明核舟的。 A.时间 B.空间 C.逻辑 7、阅读下列文段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
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高可二黍许 大约 ②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③诎右臂支船 同“屈”,弯曲 ④珠可历历数也 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鲁直共同观赏一幅书画长卷。
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手下边的衣褶里。 (3)第一段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C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4)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致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5)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6)第二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从原文第一段文字中找)
(7)第二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生动形象地说明雕刻技艺娴熟高超
(8)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wǎng(2)贻 yí(3)箬篷ruò(4)八方有奇 jī (5)石青糁之 sǎn(6)髯rán(7)天启壬戌 rén xū (8)篆章zhuàn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无不 (2)尝贻余核舟一:曾经 (3)绝类弥勒:极 (4)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5)篆章:篆字图章 (6)视端容寂:神色 (7)曾不盈寸: 还 (8)桃核修狭者:长而窄
3.《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人魏学洢。
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奇巧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技亦
灵怪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古汉语中无专门的量词,常用数词加名词表示数量。 二、阅读
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C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能以径寸之木,为 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 [ D ]
器皿(mǐn)罔不(wǎng)贻(yí )有奇( yòujī)黍(shǔ )箬篷(ruò)糁(sǎn )峨冠(guān )髯(rán )髻(jì)
衣褶(zhě)诎(qū)楫(jí)椎髻(zhuījì)壬戌(rénxū)虞山(yú)篆章(zhuàn)矫( jiǎo)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奇妙精巧)2.罔不因势象形(无不)(依照)(模拟)3.尝贻余核舟一(曾经)(赠)(我)4.盖大苏泛赤壁云(句首表示推测语气)5.高可二黍许(大约)(黄米)(上下)6.启窗而观(打开) 7.箬篷覆之(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盖)(代词船舱)8.雕栏相望焉(正对着)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起)10.石青糁之(用石青)(涂抹)11.中峨冠而多髯者(高高的帽子)(胡须)12.如有所语(说话)13.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靠近)14.佛印绝类弥勒(极像) 15.矫首昂视(举)16.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 18.居右者椎髻仰面(椎形发髻) 19.其人视端容寂(视线)(神色)20.若听茶声然(好象……的样子) 21.其船背稍夷(平)22.钩画了了,其色墨(清清楚楚)(黑) 23.长曾不盈寸(竟然还)(满)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而窄)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以至鸟兽、木石(树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文曰“初平山人”(是)
③奇:明有奇巧人(奇异)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④有:明有奇巧人(动词表示存在)长约八分有奇(通假字,同“又”)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为人五;为窗八(有)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示并列) 启窗而观(表示修饰)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示转折 )
⑦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词 )此中人语云(说)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3.黄庭坚是宋朝的文学家,字鲁直。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左手扶鲁直背”一个动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轻松悠闲的神态,而左边舟子专注悠闲。的神态则显得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略)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
2.“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8.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 )
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D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船头(或舟首),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九、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五)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从中间到旁边。
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2.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 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以:1.能以径寸之木 (用)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语:1.如有所语(说话)2.此中人语云(告诉)
盖:1.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三.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古意:(戴着)高高的帽子。今意:峨眉山之顶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4、高可二黍许: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 许:左右。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通“拣”,挑拣。今意:简单,容易。 四.定语后置
原句:核舟一。 正确语序:一核舟。 原句:篆章一。 正确语序:一篆章。 五.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意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意动用法,使……弯曲)
(5 )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3.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 4.双重否定句
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没有;无。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八、中考巡礼(2005武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
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髯:胡须 历历:清清楚楚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 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峨冠而多髯
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九、迁移整合 (2005浙江) 东坡画扇 (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
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职业(2)适父死 适逢 恰逢、正赶上 (3)至懊恨不胜而去 离开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C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课文选段精读] (一)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乙)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
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4.为下列加点的实词,找出词义相同的成语。
..
①钩画了了(了如指掌 ) ②其船背稍夷 ( 化险为夷 )
..
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恶贯满盈 )④其两膝相比者 ( 鳞次栉比) 5.根据提示默写。
①文中总说王叔远构思精巧,技术高超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描写佛印洒脱神态的句子。佛印绝类弥勒??珠可历历数也。
③写出文中核舟小窗上雕刻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③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④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7.甲是全文的总说段。段中用一个词对王叔远的雕刻技艺作了总评:奇巧段中“径寸之木”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小;“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则表现其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则说明他构思精巧,形神兼备。
8. 乙是全文的总结段,通计舟上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总数。又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材料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用“灵怪”一词对作者作品再作点评,从而呼应开头。
9. 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叙述和议论相结合;而乙段则主要是说明和议论相结合,可见,两段中都运用的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二)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
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0.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
A.绝类弥勒(绝对)
.
B.如有所语(比如)
..
C.可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
D.神情与苏、黄不属(像)
11.比较下列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①可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高可二黍许 ( 大约 ) ②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东西的)一头 ) 其人视端容寂 (正 )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①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浓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②(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②(佛印)敞胸露怀抬头仰望。
13.读文填写。 ①文段的结构方式是总分 ②文段从表达方式看,侧重描写 ③文段的说明顺序是空间
④文段从最细处落笔,执、抚、指、 语、矫、视等动词画龙点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物活灵活现。 [课外美文阅读] 核工记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zhì)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fú)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耳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
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nà),负卷帙踉跄行,若如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yì)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
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
云
:
“
纳
须
弥
于
芥
子
,
殆
谓
是
欤
!
”
作者:(清)宋起凤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
①长五分许 (左右)②松下凿双户 (门)
..
③作潮来候(征兆)④计人凡七 (共) 1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全核向背皆山。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②景物有哪些?
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 16.阅读填写。请与课文《核舟记》比较阅读,完成下列题目。
①两文非常相似,皆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核舟记》介绍的是核舟,突出的“大苏泛赤壁”主题;本文介绍的是桃坠,突出的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 ②从结构上看,两文都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其中主体部分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 [探究创新]
17.请你选取自己喜爱的一件艺术品,用你从本文学得的方法向老师或同学介绍。
提示: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艺术品来介绍。要仿照本文的介绍方法。如总分总的结构,空间顺序,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等。
(九)〔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
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艰难(谦恭)求学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诚实待君的故事。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 (2)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3)濂具以实对 具:全,都(或通“俱”)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善恶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2)诚然,卿不朕欺。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十二)〔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
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0.请用“ ”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
手指/ 不可屈伸 夫/ 人 好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2)以衾拥覆衾:被子 (3)负笈从师负:背,背着(4)编茅为庵为:做,做成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或“成就事业”)?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都表现了从师学习时不惧险阻,不图物质享受,勤奋好学的精神。 (十三)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7、解释加点的词语:
或夜昏怠(倦怠) 辄以水沃面(浸泡,洗)
乃至被谗受贬(说坏话)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作太守) 8、翻译下列句子: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译:(范仲淹)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把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 9、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范仲淹“发愤苦读”的语句? 答:夜昏怠,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乙)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文段中范仲淹与宋濂读书目的有所不同的,请分别指出。
答:分别是:以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将读书作为人生快乐的事情。 11、从上面两个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具备哪些品质? 答:不畏艰难,刻苦勤奋。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5) 王冕僧寺夜读
[甲]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士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信闻而异之,录为学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思母还故里,冕买百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 读甲文,解释加点的字。(4分)
○1或牵牛来责蹊 有人 ○2辄默记 就 ○3安阳韩信闻而异之 对……感到惊异 ○4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披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一到夜晚,他就偷偷的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捧着书,就着佛像前的长明灯光诵读。 3.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起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刻苦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甲文为什么“事冕如事性”?乙文中“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3)因为王冕遂为同儒;执经叩问,援疑质理。
5.王冕和宋濂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分) 勤学,不怕险阻;不畏艰难,勤学,不懂就问。 (五)(临沂市)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⒈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④颐既觉
⒉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甲乙两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天津市)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苏秦)归至家①,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
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③数十,得太公④《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⑤以为揣摩⑥。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注释:①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②纴(rèn):本义指织
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③箧:这里指书箱。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⑤简练:选择。⑥揣摩:研究。
⒈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引锥自刺其,u>股( ) ④期年,揣摩成( )
⒉ 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 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是 皆 秦 之 罪 也。 ⒊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⒋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语□□□□就是对苏秦和另一位古人孙敬苦学故事的概括。
⒌结合【甲】文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 下联:宋濂□□□□□。
⒍ 结合【甲】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六)(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
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③一士人善画 善: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在阅读:
核舟记练习题06-28
冬天的雪日记4篇10-29
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培养好习惯07-27
模具部现状分析及后续工作思路05-28
Hadoop集群性能优化技术研究07-23
电机学考试卷03-03
实验二水体自净程度的指标兰州交通大学精品01-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练习题
- 2012新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词汇表
- 基础施工方案
- 论文定稿
- 电缆载流量选择参考意见
- 动车乘务员和动车餐吧乘务员培训内容大学论文
- 2009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预测卷及答案解析(1)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识字兴趣小组辅导计划
- 马克思选择题
- 2012温州八校联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
- 汽车机械挺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方案设计(2013年发改委标准
- 陈同亮等1772名符合一级建造师注册条件的人员名单
-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题结题工作报告
- 化学水处理相关知识
- 0181广告学(一)自考串讲
- 美国《统一信托法》(Uniform Trust Code)
- 12滑动轴承概念练习题答案
- 光学涡旋的最佳环带结构 - 图文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二三单元检测试卷
- 一年级下数学回家作业6
-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思想的探析-2019年教育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