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1:53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是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保证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特修定了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要求,以利于学位论文撰写、收集、存储、加工、检索和利用。根据国家《学位论文编写规则》(GB7713.1-2006),结合我校具体情况,针对学位论文的撰写、编辑、装订等事宜,特制定本规范。

1 学术要求

1.1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由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应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其选题应属于申请学位的学科专业范畴。

1.2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能反映申请人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自己的新见解,其实验方法、研究成果应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或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1.3 研究生学位论文应能表明申请人具有本学科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1.4 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1.5 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引用他人论点或数据资料以及非众所周知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必须注明出处。凡引用他人文字资料连续超过200个字符而未注明出处者,视为抄袭行为。引用合作者观点或研究成果时,要加注说明,否则视为剽窃行为。

1.6 要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对发现并被核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学位论文,按照《长春工业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处理。

2 内容规范 2.1 学位论文顺序

学位论文顺序依次为:封面、论文原创性声明和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英文两种摘要)、目录、主要符号表(必要时)、引言(或绪论)、正文、注释(必要时)、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社科类没有主要符号表,用英文撰写的论文,英文摘要在先,中文摘要在后)

2.2 学位论文规范 2.2.1 前置部分 a) 封面

学位论文封面使用我校统一规定的格式。

分类号:在左上角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注明分类号,以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

研究生学号:以学生证上的学号为准,在职人员填写由学位办公室给定的学号。 单位代码:10190。

密级: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根据论文研究内容在“公开、内部、秘密、机密”中选择一项填写,如内容可公开,不注密级。

中英文题名和副题名:即学位论文标题,必须以最恰当、最简洁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的词语应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一般不宜超过36个汉字。英文题名是中文题名的翻译,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题名在论文的不同部分出现时,应完全相同。题名语义未尽时,可用副题名补充。

(外语学院:论文正文用英文撰写,论文封面英文题目居上,中文题目居下。英文字体为Arial,二号;中文字体为黑体,小三号。)

研究生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另:博士论文的封面与研究生的封面有所不同,详见博士论文范文模板,并以博士论

文范文模板为标准。

b) 论文原创性声明和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样本附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和“日期”均不得空缺,一律由本人用钢笔手写。

c) 摘要(中、英文两种摘要) 中文摘要600-1000字。

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创新性结论。摘要之后,要附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索引而从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般选用5个关键词,关键词与摘要相隔一行,左侧顶头,所列出的关键词另起一行,词与词之间用两个空隔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外语学院:英文Abstract在前,中文摘要在后。关键词与上文空一行。英文关键词中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冒号与英文第一个关键词之间空一个字符,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空二个字符。)

d) 目录 开始直至全文结束。

目录内容包括:摘要、英文摘要、主要符号表、引言(或绪论)、正文(包括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目录是学位论文的提纲,方便读者查阅相关内容。目录中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

(外语学院:目录中各级标题均顶格,一级标题须加粗。 一级标题用 Chapter One 二级标题用 1.1 三级标题用 1.1.1

e) 主要符号表(理工类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主要符号表中应列出全文中常用的符号及意义。 2.2.2 主体部分 a)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及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实验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等。引言(或绪论)部分字数不应超过正文字数的四分之一。

b) 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应包括:文献综

述、理论分析或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与计算结果的比较等。

硕士学位论文字数理科一般不少于2万字,文科一般不少于2万字,工科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0万字。文字要语句精炼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图像清晰整齐。

标题编号:可依不同学科惯例标注,但须符合学术规范。

(外语学院:一级标题为小三号字;二级标题为四号字,其余标题为小四号字。一级标题居中,另起一页,二、三级标题段首空4个字符。标题与上下文各空一行。)

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 c) 注释

注释一般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或对引文或所引观点的出处加以说明。不同学科专业可依据本学科通行规范对注释体例做出补充规定。

注释采用脚注方式,在需要注释处标明序号,序号加圆圈放在加注处右上角,例如①;注释内容排在加注处所在页的下方。每页注释序号均从①开始,不与前页的注释连续编号。

d) 结论

学位论文结论应明确、精炼、完整、准确,要体现创造性工作或新见解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2.2.3 结尾部分 a) 致谢

在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对给予过帮助的同志,都应予以感谢。致谢中主要感谢

导师和对学位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和帮助的人士及单位。致辞应谦虚诚恳,实事求是。

b)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实事求是,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必须列出。如正文中引用原文,标注时需用引号“”,并注明文献出版年份和具体页码,如Johnson(2005:25-30),如正文中引用作者的观点,标注时只需注明文献出版年份如Johnson(2005)。参考文献以作者姓名首字母顺序列出;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序号按文献在学位论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正文中只须在引用文献右上角处加注。博士研究生的参考文献原则上应不少于6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二分之一,近三年的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硕士研究生的参考文献原则上应不少于30篇,其中近三年的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1)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国内著作:[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译著:作者姓名. 著作名[M]. 译者姓名,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3]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7-25. (3)论文集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6]孙品一.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注:尽可能不用网络文献;若用,必须标注原文出处)

例如:[21]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 注:[M/CD]---光盘图书 [DB/MT]---磁带数据库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DB/OL]---网上数据库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 类型 类型标志 c) 附录

以下内容可放在附录中:

不宜写入正文的繁琐推导,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以备他人阅读时方便;重复性数据和图表;计算程序和程序说明。

d)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等。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包含以下内容:

发表论著名称,刊物名称或会议名称,日期,第几作者; 主持或参与项目名称,级别,日期,第几参与人; 获奖成果名称,级别,日期,第几获奖人;

授权专利名称,专利号,何国何类专利,授权日期,第几专利人。 3 学位论文书写、装订格式

3.1 学位论文的录入、排版一般使用中文word 2003或更高版本编辑,对某些特殊专业需要特殊符号、图形等用word 无法完成时,可使用其它软件编辑,但需保证可在word文档中显示及显示的效果。

3.2 论文封面纸要求使用230克白色布纹纸。书脊处用适当字号的字体印上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年份等。全选整篇论文,页面设置为A4(21.0×29.7厘米)纸型,论文打印用A4复印纸,硕士论文单面打印,博士论文双面打印。 3.3 硕士论文,先全选整篇论文,之后再设每页上边距均为3.3厘米,下边距为 3

厘米,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为2.5厘米。页眉2.5厘米,页脚2厘米。硕士论文的页码,放在页面下方居中的位置,页码为小五Times New Roman。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单倍行距。

期刊 文章 J 专著 论文集 M C 学位 论文 D 报纸 文章 N 报告 R 其他 文献 Z

3.4 页眉:硕士论文的页眉的内容为各页相应一级标题的内容。详见硕士论文范文模

板。

另:(1)博士论文,先全选整篇论文,之后再设每页上边距均为3.3厘米,下边距为

3厘米,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为2.5厘米。页眉2.5厘米,页脚2厘米。 (2)博士论文的页眉的内容为各页相应一级标题的内容。详见博士论文范文模

板。

(3)博士论文的页码放在页面下方居中的位置,页码为小五Times New Roman。

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单倍行距。

页码:摘要和目录统一编排页码,均使用大写罗马数字,并居中。正文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放在下方并居中,不要添加其它符号。

摘要: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的内容为小四宋体,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关键词与摘要文字之间空一行,并左对齐,不空格。(“关键词”为黑体小四号,关键词中的词与词之间用两个空格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中的内容为小四Times New Roman 字体,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关键词与英文摘要文字之间空一行,左对齐,不空格。(“关键词”加粗,关键词中的词与词之间用两个空隔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标点。)

目录:要求自动生成目录。“目 录”二字,为黑体二号字,不作为一级标题。目录中的内容,将其格式设定为宋体正文、小四号,行间距为: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固定值20磅;目录中的一级标题须加粗;除摘要和目录的页码使用小四号大写罗马数字外,其余页码均使用小四号阿拉伯数字。

标题:各级标题的字体均加粗,一级标题为小二号黑体,二级标题为三号黑体,其余标题为小三号黑体。各级标题段落的间距段前、段后均为13磅,且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一级标题居中,其余标题左对齐(文科其余标题段首缩进2字符)。一级标题均要另起一页,在每一个一级标题前,(注:即上一个段落的最后一个字符后)插入分隔符的下一页,使其自成一个章节,再调整其它章节时,使其不受其它章节的影响,页码只须续前节就可以了。具体标题格式亦可见范文。)

对齐方式:两端对齐。

主体部分:均为小四号宋体,段首缩进2字符,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行距固定值均为20磅。若某一章节结束页要是只有一行时,则调整上一页的段落,使其行距为固定值19磅,让此行放到上一页中。

图表:五号字。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与下面文字之间空一行;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与上面文字之间空一行。图序及图名,表序及表名,其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行距固定值为20磅。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号括起来,其间不加虚线,其对齐方式为右对齐。括号用宋体,括号里的数字用小四Times New Roman。 另:博士论文还有如下特殊要求:

(1)“长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这几项均单独成页,若是一页时,打印成单面,则需加一个空白页,此空白页不加页眉和页码,若是二页时,则这二页打印在反正面上。若有三页时,则也需加一个空白页,此空白页不加页眉和页码。 (2)第一章要在奇数页上。

(3)博士论文的一级标题、字号均为小二黑体,标题段落设为段前:13磅、段后:13磅,行距为:固定值20磅,并居中,详见博士论文范文模板。 (4)博士论文的二级标题、字号均为三号黑体,标题段落设为段前:13磅、段后:13磅,行距为:固定值20磅,并居中,详见博士论文范文模板。 (5)博士论文的三级标题、字号均为小三黑体,标题段落设为段前:13磅、段后:13磅,行距为:固定值20磅,并居中,详见博士论文范文模板。 (6)“致 谢”、 “作者简介”均单独成页。

(7)作者简介与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不在同一页上,分写在二页纸上。详见博士论文范文模板。

(8)其它未做特殊说明的,则博士论文格式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在规定上是一至的。

3.4 除前文规定的特殊情况外,段落中文文字一律使用宋体小四号汉字(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3.5 学位论文的录入、打印及装订工作按学校要求自行完成。 3.6 封面制作、论文装订由研究生院指定的打字社统一完成。

4 学位论文所需册数 4.1 送审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送审2本,每年4月、10月进行;博士学位论文评阅送审5本,每年3月、10月进行;送审论文要求精装。为便于匿名送审,请毕业生注意:

A 在扉页中不必填写作者姓名和指导教师;

B 致谢和原创性声明只写题目,不要添加致谢和原创性声明的具体内容; C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中不要标出研究生本人的姓名,只须标明是第几作者和第几参加人即可;

D 只写作者简介的题目,但不添加作者简介的具体内容。 4.2 提交(每年6月进行)

学位论文应保证导师、答辩委员会成员每人一本(精装)。

答辩结束后,应严格按照要求重新修改、查重后,将论文装订成册交本学院2本,图书馆1本,同时将电子版分别送本学院和图书馆存档。如有其他用途自行确定所复印册数。

5 其它

5.1 关于学位论文书写格式的未尽事宜请参考《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5.2 本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自 2018年4月18日起实施; 5.3 本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标准的解释权在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8年4月18日

分 类 号:TN249 单位代码:10190 研究生学号:B20000001 密 级:公 开 (注:四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固定值20磅。)

(注:分类号查询:进入中图分类号查询网(即:http://ztflh.xhma.com/),以论文题目论述的方向,查找相应的分类号。)

博士学位论文

(注:隶书 小初号 单倍行距)

张 三

(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018年6月

(注:小三号宋体,数字为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

某某某某结构双子合快速加工

关键技术研究

(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13磅、段后:13磅,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Rapid Manufacturing Three Dimensional

Micro/Nano Structures via Two Photon Polymerization

(注:二号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博士研究生 : 张 三 导 师 : 李 四教授 申请学位 : 工学博士 学

科 : 机械工程

所 在 单 位 : 机电工程学院 答 辩 日 期 : 2018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 : 长春工业大学

(注:四号宋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1.5单倍行距。)

长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文的题目》,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年 月 日

长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

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长春工业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年 月 日

:“原创性声明”是一页,打印成单面,则需加一个空白页,此空白页不加页眉和页

码。即:不能将摘要打印在它的背面,所以要加一个空白页)

分 类 号:TN249 单位代码:10190 研究生学号:20000001 密 级:公 开 (注:四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固定值20磅。)

(注:分类号查询:进入中图分类号查询网(即:http://ztflh.xhma.com/),以论文题目论述的方向,查找相应的分类号。)

硕士学位论文

(注:隶书 小初号 单倍行距)

张 三

(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018年6月

(注:小三号宋体,数字为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

某某某某结构双子合快速加工

关键技术研究

(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13磅、段后:13磅,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Rapid Manufacturing Three Dimensional

Micro/Nano Structures via Two Photon Polymerization

(注:二号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硕士研究生 : 张 三 导 师 : 李 四教授 申请学位 : 工学硕士 学

科 : 机械工程

所 在 单 位 : 机电工程学院 答 辩 日 期 : 2018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 : 长春工业大学

(注:四号宋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1.5单倍行距。)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文的题目》,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年 月 日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

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长春工业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年 月 日

分 类 号:TN249 单位代码:10190 研究生学号:20000001 密 级:公 开 (注:四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固定值20磅。)

硕士学位论文

(注:隶书 小初号 单倍行距)

张 三

(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018年6月

(注:小三号宋体,数字为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

A Study on the Recipient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Addresses

(注:二号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受众性研究

(注:Arial 三号)

(注:黑体 小三号)(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13磅、段后:13磅,行距均为:

单倍行距。)

硕士研究生: 张 三 导 师: 李 四教授 申请学位: 文学硕士 学

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所 在 单 位: 外国语学院 答 辩 日 期: 2012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

(注:四号宋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1.5单倍行距。)

分 类 号:TN249 单位代码:10190 研究生学号:20000001 密 级:公 开 (注:四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固定值20磅。)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注:隶书 小初号 单倍行距)

张 三

(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018年6月

(注:小三号宋体,数字为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为:固定值20磅。)

某某某某结构双子合快速加工

关键技术研究

(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13磅、段后:13磅,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Rapid Manufacturing Three Dimensional

Micro/Nano Structures via

(注:二号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硕士研究生 : 张 三 校内导师 : 李 四教授 企业导师 : 王 二高级工程师 申请学位 : 工程硕士 领

域 : 机械工程

所 在 单 位 : 机电工程学院 答 辩 日 期 : 2012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 : 长春工业大学

(注:四号宋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1.5单倍行距。)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文的题目》,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年 月 日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

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长春工业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 者 签 名:

校内导师签名:

企业导师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

某某某某结构双子合快速加工

关键技术研究

(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13磅、段后:13磅,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Rapid Manufacturing Three Dimensional

Micro/Nano Structures via

(注:二号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硕士研究生 : 张 三 校内导师 : 李 四教授 企业导师 : 王 二高级工程师 申请学位 : 工商管理硕士(MBA) 所 在 单 位 : 经济管理学院 答 辩 日 期 : 2012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 : 长春工业大学

(注:四号宋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1.5单倍行距。)

某某某某结构双子合快速加工

关键技术研究

(注:二号黑体,段落设为:段前:13磅、段后:13磅,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Rapid Manufacturing Three Dimensional

Micro/Nano Structures via

(注:二号Times New Roman,段落设为段前:0行、

段后:0行,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硕士研究生 : 张 三 校内导师 : 李 四教授 企业导师 : 王 二高级工程师 申请学位 : 公共管理硕士(MPA) 所 在 单 位 : 人文学院 答 辩 日 期 : 2012年6月 授予学位单位 : 长春工业大学

(注:四号宋体,段落设为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均为:1.5单倍行距。)

目 录

目 录

(注:“目 录”二字之间空二格,字体为小三宋体、加粗并居中,间距段前、段后均

为13磅,但不做为一级标题。目录中无“目录”这一项,即目录不作为一级标题出现在目录中。)

摘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VII 第1章 绪 论 ........................................................ 1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 图像去噪技术发展概况 ............................................ 2

1.2.1 Curvelet 变换理论发展简介 ................................ 2

第2章 Curvelet变换的基本理论 ........................................ 5

2.1 第一代Curvelet变换理论 ......................................... 5 2.2 第二代Curvelet变换理论 ......................................... 6 第3章 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去噪理论 ................................. 16

3.1 非线性扩散模型去噪原理 ......................................... 16 第4章 基于Curvelet 变换与整体变分模型的图像去噪算法 ................ 30

4.1 两种去噪算法效果分析 ........................................... 30

4.1.1 去噪效果评价标准 ........................................ 30 4.3 小结 ........................................................... 45 第5章 结 论 ....................................................... 46 致 谢 ............................................................... 47 参考文献 ............................................................. 48 附 录 ............................................................... 49 作者简介 ............................................................. 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0 注意:自动生成的目录,生成后需要调整页边距,之后再调整整个目录部分(包括文字、数字等)均设为:宋体正文、小四号字、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行距均为:固定值20磅。

目录中一级标题顶格,二级标题空两个字符,若有三级标题,则三级标题空四个字符。 注:“绪 论”二字之间空二格 “结 论”二字之间空二格。 “致 谢”二字之间空二格

注:参考文献 [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EB/OL]. http://www.molss.gov.cn/gb/zt/jbgc/jbgc.htm.

Contents Contents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 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ntroductio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hapter 错误!未定义书签。 Literature Review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Review of Metaphor Studies in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Addresses ......... 1

1.1.1 Studies Abroad .............................................................................................. 1 1.2 Previous Studies on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Addresses .............. 4

1.2.1 General Studies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Addresses .................. 4 1.2.2 General Features of US Presidential Inaugural Addresses ........................... 7

Chapter 错误!未定义书签。 Theoretical Framework .............................................. 10

2.1 Origi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 10 2.3 Work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15

2.3.1 Metaphorical Mapping ............................................................................... 15 2.4 Essenc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 19 Chapter III The Recipient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 30 American Presidential Inaugural Addresses ................................................................... 31

3.1 Conflict Metaphors ................................................ 31

3.1.1 The Meaning of Conflict Metaphors .......................................................... 31 3.1.2 The Recipient of Conflict Metaphors ......................................................... 33 3.2 Journey Metaphors ................................................ 34

3.2.1 The Meaning of Journey Metaphors ........................................................... 34

Chapter IV Findings ....................................................................................................... 45

4.1 Religious Factors .................................................. 45 4.2 Historical Factors.................................................. 45 4.3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Factors ........................ 46

4.3.1 Democratic Factors ..................................................................................... 46 4.3.2 Factors of Human Rights ............................................................................ 47 4.4 Economic Factors ................................................. 48 Conclusion .......................................................................................................................... 49 Bibliography ....................................................................................................................... 50 Acknowledgments .............................................................................................................. 51 作者简介 ............................................................................................................................. 5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8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