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犁师范学院文学综合(包括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更新时间:2023-04-30 1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38 页

目录

2018年伊犁师范学院文学综合(包括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

题库(一) .............................................................................................................................. 2 2018年伊犁师范学院文学综合(包括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

题库(二) .............................................................................................................................. 9 2018年伊犁师范学院文学综合(包括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

题库(三) ............................................................................................................................ 16 2018年伊犁师范学院文学综合(包括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

题库(四) ............................................................................................................................ 23 2018年伊犁师范学院文学综合(包括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

题库(五) (31)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38 页 2018年伊犁师范学院文学综合(包括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史)之中国文学史考研

复试核心题库(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学员内部使用,整理汇编了2018考研复试重点题及历年复试常考题型。

2-资料仅供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

一、名词解释

1. 活法

【答案】“活法”说,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吕本中提出来的作诗主张。所谓“活法”,是主张摆脱既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其中并没有特定的风格论内容。江西诗派以奇峭僻涩为特点。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疏畅自然补救其弊;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到束缚。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吕本中后期的诗歌创作也体现出一种轻快圆美的新风格。但由于当时盛行的诗歌法则是源于黄庭坚的江西诗法,所以这意味着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

2. 《孔子诗论》

【答案】《孔子诗论》是21世纪初上海博物馆公布新发现的竹简资料之一,完、残简共29支,整理者根据内容将这部分竹简资料定名为《孔子诗论》。全篇为孔子向弟子授诗之记录。竹简中出现关于《诗》与“情”的关系的讨论,《诗论》首简即提出:“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点明了“情”在孔子《诗》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各篇诗的排序,与今本《毛诗》也不相同。就内容而言,仅涉及《周诗》。《诗论》的作者,今有子夏、子羔以及孔子的再传弟子几说。

3. 建安文学

【答案】建安文学是指以“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为代表诗人的建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其内涵主要有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并成为反对浮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

4. 《修竹篇序》

【答案】《修竹篇序》是初唐文学家陈子昂对东方虬《咏孤桐篇》的评论,它也是陈子昂对自己创作体会的总结,是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论纲领。陈子昂以汉魏诗歌为高标,痛责晋宋以来的浮靡文风,感叹“风骨”和“兴寄”的失落。他盛赞这篇作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是风骨朗健的佳作,遂挥毫写下《修竹篇序》寄赠予东方虬,它是唐初文学理论的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38 页 代表作。

5. 花间派

【答案】花间派是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专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的词派。花间派因《花间集》得名。花间派以温庭筠为鼻祖进行创作,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多用华丽的辞藻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6. “南洪北孔”

【答案】“南洪比孔”是指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二人。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昇(南方浙江钱塘人)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东曲阜人)创作的《桃花扇》是两部结构宏大的历史剧,被誉为清代传奇南北高峰,在当时影响颇大。《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桃花扇》写的是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孔尚任和洪昇因此也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

7. 明代四大奇书

【答案】明代四人奇书是指明代四部著名的长篇章回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奇”,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二、简答题

8. 《牡丹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中《闺塾》一出写的是什么?

【答案】(1)主要内容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说八道,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上金变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是对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2)《闺塾》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38 页 《闺塾》主要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初次在闺塾听老塾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围绕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生动地刻画了三个人物的各自性格。从《牡丹亭》全剧来看,这出戏写杜丽娘听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爱情诗,而正是这些诗对她爱情的萌动起了引发的作用,为第十出《惊梦》中她在游园时感受大好春光,开始青春的觉醒,作了铺垫。

《闺塾》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塑造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为主要任务,《闺塾》最为突出的是通过人物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9. 简述汉代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答案】汉代咏物赋的创作概况具体如下:

(1)西汉时期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①主要作品

西汉的咏物赋有贾谊的《簴赋》(残),刘安的《屏风赋》,刘欲的《灯赋》(残),扬雄的《都酒赋》等。还有枚乘的《忘忧馆柳赋》,中山王刘胜的《文木赋》,公孙诡的《文鹿赋》,路乔如的《鹤赋》,以及邹阳代韩安国作的《酒赋》《几赋》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原文失传而名目可考的咏物赋,如司马相如的《梨赋》,刘向的《雅琴赋》《围棋赋》等。

②作品类别

西汉诗体赋的咏物一般可以分为:

a.单纯咏物的,如刘向《熏炉铭》等;

b.咏物寄慨的,如羊胜《屏风赋》、孔减的《蓼虫赋》等;

c.咏物、隐喻、调侃兼而有之的。如扬雄《都酒赋》等。

(2)东汉时期咏物赋的创作概况

咏物赋发展到东汉时期,西汉赋坛流行的那种四言体赋逐渐发生了变异,数量逐渐减少,四言咏物赋逐渐让步于骚体的咏物赋。虽然同是咏物,二者之间在某些方面也有继承关系,但无论从句法形式,还是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说,东汉的咏物赋都表现出和西汉四言咏物赋不同的风貌。

①东汉早期咏物赋多用“咏物寄意”的创作模式

东汉前期,骚体咏物赋中的大多数篇章,如班固的《竹扇赋》,班昭的《缄缕赋》《大雀赋》《蝉赋》等,仍多采用四言咏物赋“咏物寄意”的创作模式。

②东汉中后期咏物赋多用“借物抒情”的创作模式

东汉中后期,张衡的《扇赋》,蔡邕的《短人赋》《笔赋》《伤胡栗赋》《蝉赋》《弹棋赋》《霖雨赋》等,己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状物,其侧重点是把咏物与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事物性状当中能引起人的主观感受、或者说能与人的感受相契合的方面着力进行描绘,使之成为人的主观感受的某种外现。这样,“咏物寄意”变成了“借物抒情”。此外,马融、蔡邕、王逸、繁钦等人的赋作也都有上述特点。其中蔡邕的赋尤其突出。他所作《笔赋》《伤胡栗赋》《蝉赋》《弹棋赋》《霖雨赋》,都是有所寄托而作,不仅在题材内容方面突破前人,而且在表现方式方面也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38 页 具有突破传统咏物赋的倾向。

10.简述唐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和新乐府诗的特点。

【答案】(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最著名的诗论著作是《与元九书》。其诗歌创作主张如下:

①诗歌创作主张“为时”“为事”而作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他在《新乐府序》中说过:“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对诗歌的抒情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不过他强调的重点是“义”,有强烈的现实功利性。他在《与元九书》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明显继承传统儒家的诗文论思想。

②强调诗歌要讽谕现实

将诗歌与现实政治和人民生活密切结合,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白居易强调诗歌的“刺”的一面,不主张“美”,他说:“欲开奎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他主张讽刺诗要写得激切、直率,不要《毛诗序》提出的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不要“主文而谲谏”,要大声疾乎揭露弊政,为民请命。这种观点主张文学创作要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社会,加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③关于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他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脱离内容而徒事形式。《与元九书》说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以果木成长过程为喻,形象地、系统地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其中尤以“实义”为最重要。

④强调诗歌创作浅显易懂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即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的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但白居易诗论也有其弊病,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了诗歌的针硬时弊的实用功能,而忽视或有意排斥和否定审美娱乐功能,否定诗歌的艺术性。

(2)白居易新乐府诗的特点

①内容的单一性,主题的明确性

白居易的讽喻诗每首只写一件典型的事物,即他自言其《秦中吟》是“一吟悲一事”之意,诗中不涉他事,不出他意。这样就使诗歌的主旨非常清楚,甚至显得过于直露。

②叙事和议论相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8c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