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道德滑坡与诚信缺失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3-09-24 00:56: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社会上道德滑坡与诚信缺失的思考

诚信和道德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按常理说,社会越文明进步,道德无疑也将越丰富美好。然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下,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却成为一大社会隐忧。无论是“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事件,还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都可以从中找到国民道德滑坡和诚信缺失的因素。

分析原因:

一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道德文化建设。1996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采、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虽然确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观念,然而,长期以来的实践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均把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或者物质文明的追求上,而忽略了精神文明、道德思想的建设。一重一轻的发展理念促使下,拜金主义、名利主义思想抬头,反过来又加重了诚信和道德的滑坡。

二是国民受教育水平不高。我国的中老年人,很多人在他们青少年时期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很多人只有中小学文化水平。而我国的青少年受应

试教育影响,只是掌握了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在道德诚信方面缺少培育。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是学校的事,把子女推给学校不管不问,或者是父母本身工作确实忙,照顾不上子女,导致青少年道德诚信的家庭培育影响力不足。

三是我国发展水平还是不够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仍然不高。正如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了,才会追求更高水平的境界与修养。现在我国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富人,但大多数的人还在为衣食住行这些物质需要而奔波。这种情况下,多数人不会去花心思追求境界与修养。

四是信仰缺失。受社会金钱至上的风气影响,不少人只是攀比于物质财富,这一定程度上是心理贫困、虚荣的表现。正如台湾作家柏杨在其《丑陋的中国人》一文中讲的,我们从历史农耕文明走过来的中国人,血脉中就透着天生的缺点即劣根性,贪婪、虚荣、不团结。共产主义信仰在现实生活中,大众认同度已经不高,现在只是少数优秀党员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五是社会分配不公导致国民心理失衡。干少挣多,干多挣少现象比较严重。不说别的,就说一个八年前的有钱人,在北京买个房子,现在卖了,恐怕一个农民甚至一家的农民一辈子都挣不来这个房子八年价格上涨的部分。社会分配的不公,尤其是社会一些腐败行为,也让社会也充满了“君子犯义,小人逐利”的气氛。

面对这一现实存在的问题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解决: 一是要国家还是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像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搞的百家讲坛节目搞的就不错,确实可以提高国民的传统文化修

养,但是探索发现经常搞考古节目就有点满足人们好奇心的色彩了,其它的一些节目也不能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确实起到引导培育作用,也就是它的针对性不强。总之国家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切实提高国民素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重塑信仰,克服中国人的劣根性,增强幸福感。这里我想着重讲讲每个人都应该严肃去感悟明确的一个根本性的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活着应该为什么。人活着为了什么,这是个老话题,但只要人类不消亡,它永远不会停止被追问。

人活着为了什么,古今中外有太多的人有过这样的追问。追问这个问题的人都是认真的人,大家都不愿意让自己的一生在迷迷糊糊中度过。

人活着为了什么,追问,追问,不停的追问,只为在弄明白的基础上,用答案指引我们的生活,只为到人生的最后多些坦然、多些欣慰,不要有悔恨或遗憾,或者少些悔恨或遗憾。

人活着为了什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家人,为了事业,为了情感等等。所以谈及此话题,可能会出现一个众说纷芸,莫衷一是的局面。能不能有一个答案,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这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对人生进行深入思索,需要一个不断的概括、总结、抽象、提炼的过程。

人活着为了什么,这个问法本身有一点问题,每个人活着其实可以为任何理由或目的。但这个理由或目的,不一定得到别人的认同,不一定符合真理。如果说这个发问是为了寻求一个让大众满意的答案,一个符合真理的答案,那么应该的提法是,人活着应该为什么。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孟子说“穷(不得志)则独善其身,达(得志)则兼济天下”。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所以看你做出什么选择,如果你想做一个平凡的人,你就会像苇草一样平凡,如果你想做一个高尚的人,你就要有一个高尚的思想。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希尔提说“人生的目的不是享受世俗的快乐,也不是以学术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而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将世界建立为和平、正义和充满爱之国度。只有我们同心协力去做,我们的人生才有价值。”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从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或人物传记中,我们得到启示,为什么他们(如冉阿让、马克思、富兰克林、爱迪生、艾米莉·勃朗特、林肯、海明威、曼德拉、辛弃疾、周恩来、张瑞敏、吴冠中、袁隆平等)让我们感动或者崇拜,为什么我们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大美的光辉。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应该做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因为人天生就具有局限性,人需要呼吸,吃饭,睡觉,御寒……人会生病、衰老、死亡、出现意外……人难免会恐惧、孤独、浮躁、愤怒、忧愁、悲伤、自私、傲慢、贪婪、好色、懒惰、忌妒、虚荣、势利……所以人应该做一个不断地与自己战斗,不断去完善自己的人,做一个博爱、诚实、善良、正直、守信、勤劳、纯真、勇敢、宽容、高尚、执着、果断、朴实、淡泊、深沉、坚强、健康、进取、无私的人。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为了每个人他自己的希望和理想。一个人的希望和理想对于他本人而言必然被认为是美好的。问题的关键是这美好,符不符合真理的标准,即其所谓的美是真美还是假美,因为美是客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好的审美能力,能够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绝不能以丑为美。人生只有一次,选错了目标和方向,结果只能是悲哀。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为了美。向美之心,人之本性,人皆有之。正如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美有平凡之美,有非凡之美。拥有美食、美貌、美宅、豪车不足称道,博爱、善良、正直、宽容看似简单普通,便却是更高层次的美,如曼德拉,他高尚的美德让全世界为之感动。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人应该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不停的奋斗。获得智慧真理,做到事事洞明,需要苦学;人在确立目标理想和实现目标理想中,同样需要深思,需要深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找到自己与世界的结合点、定位点,需要果断的抉择,不懈的努力。人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一定要学会如何与丑打交道,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正如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幸福总是在一起互相转化。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以苦为乐,习惯失败。痛苦使人强大,痛苦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命如同一条毯子,苦难之线与幸福之线纵横交错,抽掉其中任何一根都会破坏生命的完整。没有痛苦,人只有卑微的幸福,伟大的幸福正是在战胜巨大痛苦之后所产生的生命崇高感,生命力强壮的人正是在大痛苦袭来时格外欢快振奋显出英雄气概。如何才算强者,并不是以成败来论英雄,再坚强的人也可能在险境中毁灭,但生命敢于承受超过限度的灾难,这本身就是一个胜利,具有超越

精神的人在失败中仍然大笑,斗争失败了,精神也不屈服,这就是坚毅、勇气和执着。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当我们看到社会的贪污腐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与贫富差距拉大、生存环境恶化、教育应试化、国民健康状况恶化、人口老龄化、犯罪率上升、精神信仰空虚化功利化、很多人幸福指数不高、交通拥堵、土壤沙漠化、各种商品假冒伪劣严重等社会问题,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人应该想到自己结合自身实际能对此做些什么以改善之。

人活着应该为什么,朱光潜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如果你不甘于平凡,不妨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有一点“野心”,去做一个心灵力量强大的人,追求一个大美,感受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快感,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一个壮美的人生。

三是我们中国人的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很多教育家都说对于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其实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来自父母的身教,而不是学校。曹植的才高八斗,来自父母的身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的。现在好多做父母的为了孩子能在北京上学,不惜想尽办法,感觉没有必要。人的成才与成就事业,在于情商的培养而不在于知识量掌握的多与少。但是国家学校的应试教育,在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的目标与形式上不一致,是扭曲的。所以家长在改变不了这种现状的情况下,必须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7z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