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学

更新时间:2024-02-01 16: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组 胚 学

名解:

1. 内皮:衬托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2.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3.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清晰可见 4.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5.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所行成的许多内褶,内褶与细胞基底面垂直,内褶间含有与其平行的长杆状线粒体

6. 浆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核圆,偏于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块状,从核中心向核被膜呈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7. 肥大细胞:细胞较大,圆或卵圆形。核小而圆,染色深,居中;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分泌颗粒可被醛复红等染为紫色。颗粒易溶于水故在切片上难以辨认该细胞。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和嗜酸性颗粒胞趋化因子等 8. 血小板:来源于红骨髓巨核细胞质脱落而成的胞质碎块 9. 骨陷窝:骨细胞胞体所在的腔隙 10. 骨小管:骨细胞突起所在的腔隙

11.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12. 闰盘:心肌纤维成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联成网没连接处染色较深 13. 尼氏体:电镜下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表明细胞有活跃的蛋白合成功能。

14.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15. 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元周围突地末端,他们通常和周围的其他组织共同构成感受器把接受的内外环境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至中枢产生感觉 16. 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周围有厚层弥散淋巴组织,有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构成

17. 垂体门脉系统:是由垂体微静脉及其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

18. 赫令体:分泌颗粒沿轴突被运输到神经部在轴突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常聚集成团使轴突呈穿柱状膨大,于光镜下呈现为大小不等的弱嗜酸性团块。

19. 卵丘:随着卵泡液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内形成

20. Kupffer细胞:在肝血窦内又称肝巨噬细胞,形态不规则,胞质嗜酸性。是由血液

1

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在清除门静脉入肝的抗原异物、清楚衰老的血细胞和监视肿瘤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21. 细胞联合体: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紧邻存在。 22. 骨质:钙化骨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组成

23. 骨板: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相互垂直。

24. 三联体:由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

25. 普肯耶纤维:组成房室束及其分各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导致所有心室肌同时收缩

26. 弥散淋巴组织:无明确的界限,组织中除有一般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外,还常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因其内皮细胞为柱状,又称高内皮微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抗原刺激可使弥散淋巴组织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27. 胸腺小体:是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散在分布,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

28. 球旁复合体: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29. 致密斑:为远端小管靠近肾小体侧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椭圆形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主要是感受Na﹢浓度变化 30. 髓质:由髓索和其间的髓窦组成

31. 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也伸入颗粒层,这些成分逐渐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分泌孕激素 填空

1变移上皮分布于排尿管道,其特点是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和扩张状态而变化

2上皮细胞的侧面有四个连接分别是: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3疏松结缔组织内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白细胞

4在创伤等情况下,纤维细胞可逆转成纤维细胞,并向受损部位迁移,形成新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5浆细胞成卵圆形或圆形;核圆,偏向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块状,从核中心向核被膜呈辐射状分布,电镜下,胞质内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

2

6成熟红细胞无核,也无任何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7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前者简称粒细胞,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性,又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无粒白细胞则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但均含细小的嗜天晴颗粒。 8软骨基质中所含纤维的不同可将软骨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9骨组织的细胞类型包括;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破骨细胞一般认为由单核细胞融合而成

10骨密质的骨板分为:环骨板,哈弗斯系统(骨单位),间骨板 11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

12按神经元的突起数量分为:多极神经元,双级神经元,假单极神经。每个神经元有

多个树突只有一个轴突

13电镜下,突触由突出前成分,突出间隙,突触后成分 14心壁从内向外分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15心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 16心肌膜:由心肌纤维构成,心房肌纤维具有内分泌功能 17心瓣膜的功能是:阻止心房和心室舒张时血液倒流

18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有: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普肯耶纤维

19动脉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从内向外均可分为:内膜,中

膜,外膜;中动脉主要是中膜

20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21手掌和足底的表皮结构:从基底导表面可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

质层

22在皮肤的创伤愈合中基底细胞具有重要的再生修复作用

23乳头层:真皮乳头内含较多触觉小体;做青霉素过敏实验时药物被注射到真皮浅层 24淋巴结实质被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分为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髓

质由髓索和其间的髓窦组成;副皮质区是淋巴再生循环的重要部位

25脾的实质由红髓,白髓和边缘区组成。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

构成。红髓由脾索和脾血窦组成

26肾上腺实质由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两部分构成。皮质可分为球状带,束状带,

网状带,他们分泌的激素有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3

27嗜酸性细胞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嗜碱

性细胞分为: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 28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29消化管壁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黏膜由上

皮,固有层,黏膜肌层组成

30十二指肠和空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再回肠尤其是下段多为若干淋巴小结聚集形成

的集合淋巴小结

31大唾液腺有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各一对,分泌的唾液经导管排入口腔

32人胰岛主要有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它们分别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

生长抑制素,胰多肽

33门管区内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胆管 34每一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35肺呼吸部分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36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每个肾有约150万个肾单位 37球旁复合体又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38自生精上皮基底部至腔面,依次有精原细胞,初级经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细胞和精子形成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发生

39卵泡发育一般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四个阶段 40子宫内膜的周期新变化: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

41排卵前24h内,初级卵母细胞恢复并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次

级卵母细胞于排卵后24h内若不受精,即退化消失;若受精,则继续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23,X)的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

42透明带中的ZP3为精子受体,在受精过程中对卵细胞与精子的相互识别和特异性结

合具有重要意义

43睾丸间质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圆,胞质嗜酸性,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

微结构特征。从青春期开始,睾丸间质细胞在黄体生成素刺激下分泌雄激素。雄激素可促进精子发生和男性生殖器官发育,以及维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7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