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更新时间:2023-07-18 02: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痰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所以痰的病证甚多.

痰证: 寒痰、热痰、燥痰、湿痰痰阻于肺--咳喘痰多 痰蒙清阳--眩晕 痰蒙心窍--昏厥、癫痫 肝风夹痰--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痰火互结--瘰疬、瘿瘤 概述 一、含 义: 凡能祛除痰涎,以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 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化痰药每兼止咳、平喘作用;而止咳平喘药又每兼化痰作用,且病证 上痰、咳、喘三者相互兼杂

脾为生痰之源二、性味归经:性味苦、辛、甘。 归经 肺、脾

肺为贮痰之器

三、功 用化痰 使“痰”的性质或形态改变 缓和或制止咳喘 有形之痰、无形之痰 外感、内伤咳喘 止咳平喘四、分类

1. 温化寒痰药。 主要用于寒痰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湿痰阻于经络所 致的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瘰疬;以及湿痰上冒之眩晕,湿痰犯胃之呕恶等。 2. 清化热痰药。主要适用于热痰、燥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黄质稠难咯,舌红苔 黄腻,脉滑数。亦可用于因热痰、风痰所致的瘿瘤、瘰疬、癫痫、中风、惊厥等证。 3. 止咳平喘药。治疗咳嗽、哮喘等。

五、选药及配伍1.根据病情的不同、药物的不同功效,选择相应的药物。 2.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 4.“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正化而聚湿生痰,故常配 健 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 5.因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 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3. 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 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 火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 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 虚劳者,配补虚药。 癫痫、惊厥、眩晕、昏迷者,则当配平肝息风、 开窍、安神药; 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 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六、使用注意1.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 2.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 以免恋邪而致 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收敛性及温燥之药尤为所忌。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药性特点:多辛苦温燥,主归肺、脾、肝经,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 适应证: 寒痰、湿痰证。

★半夏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等地。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

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生半夏。 一般用姜汁、明矾炮制后入药。 【处方用名】 制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半夏曲

清半夏:将备用半夏置锅内,加入白矾水煮,并不断搅拌,约2~3小时,至切开 内无白心时,捞出,晾至六成干。

姜半夏:按每100kg半夏加生姜25kg、白矾12.5kg的比例,取生姜片煎汤,然后加 入白矾,再入浸上述备用半夏共煮,至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即 得姜半夏。法半夏:按每100kg半夏加甘草16kg、生石灰20kg的比例,取甘草煎汤,再将生石 灰投入汤中搅拌,略沉淀,取上清液,将上述备用半夏投入其中,浸泡4~5日, 至药材变黄,切开内无白心时,捞出,冲洗干净,阴干即得法半夏。 【性味】 【归经】 【功效】 辛,温,有毒 脾、胃、肺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半夏功效主治】

功效燥湿化痰

主治特点:性温燥,治湿痰要药,亦治寒痰。 应用:痰湿壅滞、咳嗽声重、痰白质稀。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消肿止痛

特点: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 应用:痰饮呕吐,胃气上逆呕吐,各种呕吐。特点:辛散消痞,化痰散结。 应用:心下痞,结胸证,梅核气, 瘿瘤痰,痈疽发背等。 外用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

【半夏之临床应用】 半夏性味辛温,化痰力佳,为治各种痰症要药。 1.其性温而燥,尤为属寒有湿者在所必用; 2.若为热痰,当与清热化痰之品配伍始妥。 3.唯其有伤阴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 A:和中而能降逆为止呕之良药,无论胃寒、胃热、 胃虚、恶阻均可应用,配伍适当,每奏卓效。此 外,胃不和而卧不安者,肾阳不足而大便失调者, 皆可配合应用,亦有殊功。

【半夏之配伍应用】 《本草逢原》 同苍术、茯苓治湿痰; 同瓜蒌、黄芩治热痰; 同南星、前胡治风痰; 同芥子、姜汁治寒痰; 唯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用法用量】煎服,3~9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半夏生用有毒, 生姜、明矾能制其毒,所以用制半夏,多以生姜、明矾制。 1.法半夏长于化湿和胃, 2.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 3.姜半夏长于和胃降逆, 4半夏曲长于和胃消食; 反乌头类药;阴虚者慎用,孕妇忌用。 ★半夏与天南星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均辛温有毒,孕妇慎服,为燥湿化痰之要药,功能 燥湿化痰、解毒散结,善治湿痰、寒痰以及疮痈肿毒等。 不同点: 1.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治湿痰咳嗽;且降逆止呕, 治疗呕吐等。 2.天南星主入肝经。重在祛经络风痰,善治风痰眩晕、半身不遂等。

天南星 《本经》[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异叶天南星的

块茎。

【药性】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效】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外用散结消肿。【功效主治】

功效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散结消肿

主治特点:治湿痰。 应用:顽痰咳嗽、胸膈胀闷。 特点:善祛风痰。 应用:治风痰眩晕,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外治用于痈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3~9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白附子 《本经》[来源]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性能】 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功效祛风痰

主治特点:祛风痰。 应用:①中风痰壅,口眼涡斜; ②风痰壅盛所致的惊风、癫痫、抽搐。

止痉、止痛 特点:其性上行,尤治头面部诸疾。 应用:①破伤风; ②痰厥头痛、眩晕。解毒散结 特点:鲜品捣烂外敷可消肿解毒。 应用: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

○芥子 《新修本草》[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能】辛,温。归肺经。 【功效】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寒痰喘咳,悬饮。 特点:辛散利气豁痰,性温善化寒痰 2.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特点:搜剔内外痰结,除关节、经络之痰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消化道溃疡、 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皂 荚 《本经》[来源]为豆科乔木植物皂荚的果实。

【性能】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祛痰开窍,散结消肿。 【应用】 1.顽痰阻肺,咳喘痰多。 2.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痰盛。

○旋覆花 《本经》[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头状花序 【性味】 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功效 降气消痰 行水 降逆止呕

主治 特点:辛降辛开,既能降气化痰平喘,又能消痰行水而除痞满。 应用:①痰饮喘咳;②胸膈痞满。 特点:降胃气而止呕恶。 应用: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嗳气等(配代赭石)

【用法用量】煎服,3~9g;包煎。 【使用注意】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又因本品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 痒而致呛咳呕吐,故须布包入煎。

○白 前 《本经》[来源]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根茎及根。

【性味】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 【应用】 咳嗽痰多,气喘。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二)

清化热痰药

药性特点: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 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适应证: 热痰证、燥痰证。 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川贝母 《神农本草经》[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 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2.瘰疬、乳痈、肺痈。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未服1~2g。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浙贝母 《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肺、心经。 【功效】 清热化痰止咳、 解毒散结消痈

【应用】

1.风热、痰热咳嗽。 2.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用。 川贝母与浙贝母功效主治异同 1.相同点:同能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治疗热痰咳嗽、肺热咳嗽、 燥痰咳嗽、肺燥咳嗽,疮痈、痰核瘰疬等,均反乌头类药。 2.不同点: 川贝苦、甘、微寒,治疗肺燥咳嗽、燥痰咳嗽优于浙贝; 浙贝苦、寒,治疗肺热咳嗽、热痰咳嗽优于川贝,又长于解毒散 结,治疗痰核瘰疬(配牡蛎、玄参)。

★瓜蒌 《神农本草经》『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 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性味】 【归经】

甘、微苦,寒 肺、胃、大肠

【功效】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

功效

清热涤痰 特点:稀释痰液。 应用:①痰热咳嗽:痰黄质稠难出 ②燥痰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

宽胸散结 特点: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 应用:①痰气互结、胸阳不通之胸痹; ②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消痈肿 特点:清热散结消痈。 应用:①肺痈;②肠痈、乳痈

润肠通便 特点:润燥滑肠。 应用:肠燥之便秘

【用法用量】 瓜蒌皮长于化痰开胸,瓜蒌仁长于润肠通便 全瓜蒌兼具两者功效 全瓜蒌9~15克,瓜蒌皮6~12克,瓜蒌仁6~15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贝母与瓜蒌异同 贝母: 瓜蒌: 均具清热化痰兼润肺散结的功效--痰热咳嗽

开郁解毒散结,又治痰火郁结诸病、疮肿及乳痈、肺痈 长于宽胸散结,润肠通便,又治胸痹、结胸 肺痈、肠痈、乳痈、肠燥便秘

天竺黄 《本经》『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 或华思劳竹 等杆内的分泌液干燥

后的块状物。

竹 沥 《本经》[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

○竹 茹 《本经》『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 、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主产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刮去外层青皮, 然后将中间层刮成丝状,摊放阴干。生用、炒用或姜汁炙用。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应用】

1.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 2.胃热呕吐、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煎服,5~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鉴别用药】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 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而致的惊风,癫痫, 中风昏迷,喉间痰鸣。

1.天竺黄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 2.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大人惊痫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 3.竹茹长于清心除烦,多用治痰

○前 胡 《本经》『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干燥根。 【性味】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应用】 1.痰热咳喘。 2.风热咳嗽。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 海 藻 《本经》 『来源』本品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

○昆 布《本经》『来源』本品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海藻与昆布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咸寒,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治疗痰热结聚之

瘿瘤、瘰疬、痰核,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脾胃虚寒者慎服。 不同点: 海藻治疗瘿瘤、瘰疬作用优于昆布, 昆布治水肿优于海藻; 海藻不宜与甘草同服。

★桔梗 《神农本草经》[来源]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 【性味功效】 【功效】

苦、辛,平。归肺经。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功效

主治

宣肺、祛痰 特点:辛散苦泄,开宣肺气,祛痰利气,无论寒热均可应用 应用:①风寒咳嗽; ②风热咳嗽。 利咽、排脓 特点:性善上行,既能宣泄肺邪以利咽开音, 又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 应用:①外邪犯肺,咽痛失音; ②肺痈吐脓血。

载药上行

特点:舟楫之剂。 应用:①治胸膈以上疾病; ②作引经药 煎服,3~10g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 血等不宜用,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黄药子 《滇南本草》【性能】苦,寒。有毒。归肺、肝经。

【功效】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应用】1.瘿瘤。 2.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海蛤壳 《本经》『来源』 本品为帘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的贝壳。

(三)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 、东北杏或杏 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1.咳嗽气喘。本品为治咳喘之要药。 风热咳嗽、肺热咳嗽、喘息多痰 桑菊饮、桑杏汤、麻杏石甘汤、大陷胸丸 2.肠燥便秘。 津枯血少便秘 润肠丸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宜打碎入煎。生品入煎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紫苏子 《本草经集注》『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 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性】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1.咳喘痰多。 2.肠燥便秘。【用法用量】煎服,3~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百 部

《本经》

『来源』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 【性能】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 【应用】 1.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 2.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等。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马兜铃 《本经》『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

○紫菀《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有节的根茎,编成辨状晒干,切厚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应用】咳嗽有痰。本品对咳嗽之证,无论外感、内伤,

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款冬花 《神农本草经》『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的干燥花蕾。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应用】 咳喘。但本品长于止咳,而紫菀长于化痰, 二者常相须 为用,故止咳祛痰之力俱佳。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感暴咳宜生用,内伤久咳宜炙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78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