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更新时间:2023-08-18 07:16: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范围

本方案编制范围包括崇明东滩启动区市政道路(一期)工程(一标段)Z2路、S3路道路工程路基处理、路面结构、道路附属等施工内容。 1.2. 编制依据

1)崇明东滩启动区市政道路(一期)工程(一标段)Z2路、S3路道路工程设计图纸 2)崇明东滩启动区市政道路(一期)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3)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4)DGJ08-118-2005《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HEC施工及验收导则

6)路基处理(挖方区)首件制试验结论 7)相关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

注:原Z2路道路面层及路面排水体系会进行变更,目前图纸尚未出具,待后续设计变更后再行补充。沥青摊铺另行编制方案。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崇明东滩启动区。工程范围主要为东滩启动区内两条规划道路:Z2路和S3路。

Z2路:Z1路北段~南横引河桥北接坡处,起至桩号K0+768.932~K3+050,全长2281.068m。红线宽度为40m。按照4快2慢规模实施,工程范围内共有3座跨河桥梁,分别为:横1河桥、G湖桥、南横引河桥。交叉口1处。

S3路:Z1路南段~Z1路北段,起至桩号K0+052.484~K0+689.539,全长637.055。红线宽度为30m。按照2快2慢规模实施,工程范围内共有1座跨河桥梁——横2河桥。交叉口4处。

2.2. 周边环境及场地现状

拟建场地位于崇明东滩团结沙,拟建Z2上实大道及S3路主要为改建现有团旺路,Z2路和S3路均沿现状团旺路辟筑。沿线现状主要是农田,场地地势较平坦,农田区域一般地面标高在3.4m左右,团旺公路地面标高一般在4.0m~4.5m左右。 2.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3.1. 工程水文条件

拟建场地内的小河为人工开挖,其水系一般和团旺河、二通港相通。拟建场地内河流的水位调节主要通过南部团旺河水闸控制,水闸外侧与长江水系相连。

拟建场地位于长江入海的河口地区,拟建道路沿线涉及的主要河道为北东向的团旺河和东西向的二通港,此外拟建场地内垂直于拟建道路方向分布有三条小河,平行于道路方向分布有多条排水沟,其中位于道路实施区域内的部分均已进行填浜处理。拟建场地所属区域水系一般和团旺河、二通港相通,河流的水位调节主要通过南部团旺河水闸控制,水闸外侧与长江水系相连,施工期间水位标高约2.8~3.0m. 2.3.2. 工程地质条件

经前期施工及相关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内表层约2m左右为吹填土,土质松软,含水率高。道路路基处理面基本位于该层,对道路施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2.4. 设计方案

Z2路: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V=50km/h;路面荷载Bzz-100标准轴载;机动车净高≥4.5m;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净高≥2.5m。

S3路: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V=40km/h;路面荷载Bzz-100标准轴载;机动车净高≥4.5m;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净高≥2.5m。 2.4.1. 道路纵断面设计

Z2路一般路段路面最低标高为4.4m,S3路一般路段路面最低标高为4.2m。Z2路最小纵坡长度为140m,最大坡度为2.5%(G湖桥处),最小凸曲线半径为1350m,最小凹曲线半径为2500m;S3路最小纵坡长度为110m,最大坡度为2%(横2河桥处),最小凸曲线半径为1200m,最小凹曲线半径为3100m。 2.4.2. 道路横断面设计

Z2路横断面: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8.0m

(机动车道)+8.0m(中央分隔带)+8.0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40m(红线宽度

)

Z2路横断面

S3路横断面:3.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4.5m(机非分隔带)+8.0m(机动车道)+4.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30m(红线宽度)

S3路横断面

2.4.3. 设计路基形式及主要标准

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协调会的明确的内容,本工程路基处理形式及要求如下: 2.4.3.1. S3路机动车道

1)挖方及零填路基:土工格栅+40cmHEC固结土 检测标准(压实度)

检测标准(HEC固结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拟掺量5%,强度达0.5Mpa。 检测标准(HEC固结层顶面弯沉值0.01mm):310.5

2)填方路基:清表后回填30cm砾石砂+素土回填+40cmHEC固结土 检测标准(压实度)

检测标准(HEC固结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拟掺量5%,强度达0.5Mpa。 检测标准(HEC固结层顶面弯沉值0.01mm):

310.5 2.4.3.2. Z2路机动车道

1)挖方及零填路基:土工格栅+60cmHEC固结土

检测标准(7d无侧限抗压强度):拟掺量5%,强度达0.5Mpa。 检测标准(弯沉值0.01mm):259

2)填方路基:清表后回填30cm砾石砂+素土回填+60cmHEC固结土

检测标准(7d无侧限抗压强度):拟掺量5%,强度达0.5Mpa。 检测标准(弯沉值0.01mm):259 2.4.3.3. 人非道

人非道位置路基均为素土填筑,原地面清表30cm后砾石砂回填至原标高,再由素土回填至人非道结构层底,素土回填按照重型击实90%来控制。 2.4.3.4. 桥后填土区

桥后填土区与一般路段(填方区)的划分,以填筑高度为准,填筑高度在1.5m以下(即出土高度2m以下)为一般路段(填方区)。反之则为桥后填土区。填筑的检测标准与一般路段(填方区)相同。

2.4.3.5. 挡土墙

桥梁接坡段填土大于1.5m范围内采用外挑式L型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挡土墙进行桩基加固处理,挡土墙上设置栏杆。

2.4.4. 设计路面形式及主要标准

本工程是以“生态足印”理念为基础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市镇”,应采用各类环保材料、环保节能施工技术,形成建设与运营全过程的生态、低碳道路系统。

S3路新建道路上采用透水材质OGFC的路面,Z2路新建道路上采用密集配橡胶SMA的路面。本工程所有沥青层均采用温拌技术。 2.4.4.1. 机动车道 1)Z2路

2)S3路

3)桥后段、桥面段及顺接 桥面段

桥后段

顺接

2.4.4.2. 非机动车道

2.4.4.3. 人行道

2.4.4.4. 侧平石

本工程侧平石均采用水泥混凝土侧平石。 1)S3路

人行道外侧缘石:150*150*200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平石:130*100*1000 绿化设施带侧平石:侧石 2)Z2路

2.4.4.5. 侧平石及路面排水

1)S3路

S3路机动车道采用OGFC排水沥青砼,路面径流水通过面层透水砼至车道边埋设的弹簧钢管,再通过弹簧钢管排入雨水检查井。人非道径流水通过面层、基层渗透经由软式透水管排水至雨水检查井。人非道雨水检查井采用I型雨水口,机动车道雨水检查井采用双联II型雨水口。

2)Z2路

Z2路机动车道采用SMA密集配沥青砼,路面径流水通过道路横坡排至雨水检查井。人非道径流水通过面层、基层渗透经由软式透水管排水至雨水检查井。人非道雨水检查井采用I型雨水口,机动车道雨水检查井采用双联II型雨水口。

上水雨水检查井收集雨水后经由DN300雨水连管,Z2路中央隔离带设置纵向盲沟,隔离带中雨水通过盲沟经由软式透水管排入雨水窨井。 2.5. 主要工作量

3. 工程难点、特点

3.1. 高潜水位下路基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与现场原地面的标高复测,本工程大部分一般路段属于挖方区,挖方深度从0.3m~1.2m不等,按照设计路中标高平均+4.4m计,土路基平整后标高在+2.97~+2.81左右。距离地下潜水位(+2.6m~+2.8m)已十分接近。在土路基处理过程中,地下潜水会对路基实施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我部在正式实施之前针对一般路段挖方区进行多次试验段施工,总结出了在地下高潜水位条件下,路基实施的指导性原则,保证路基实施的质量。(具体过程可见路基挖方区首件工程报告)

1) 本工程挖方段路基地下水位高,造成原土路基含水量高,易造成弹簧、压实度不达

标的现象。

2) 原土路基在施工前要进行打碎翻晒,翻晒深度在30cm左右,翻晒后再进行碾压作

业。

3) 原土路基碾压采用16T压路机不开振动进行,砾石砂碾压采用16T压路机进行振动

碾压。

4) 土路基施工前在路基两侧开设排水沟,在路基表面开设横截沟,以利排水。 5) 在原土路基出现明显弹簧的情况下,第一层20cm厚HEC采用砾石砂代替。采用砾

石砂的区域,上二层的固结土设计压实度为重型击实95%。 6) 原土路基压实度标准调整为轻型击实90%。

7) 砾石砂设计压实度为重型击实90%,铺设厚度为30cm,压实后保证有效截面20cm

以上,砾石砂原材应形成一定的级配。 3.2. HEC固结技术

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High Strengthand Water Stability Earth Consolidator缩写为HEC)是一种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将HEC固结活性元素按比例均匀混合在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形成粉末状的灰色材料。用于固结一般土体、特殊土体、砂石集料和工业废渣。HEC活性元素在常温洒水作用下首先与水泥活性单元进行交接反应形成强力的粘结剂。作为新型建筑材料,目前正在上海推广使用,已在世博园区道路路基施工中试

点使用了HEC固结渣土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它的施工工艺来看,它施工难度不高,容易被现场操作工人所接受,从质量上讲也能得到保证。它适宜在地下水位较高,土质松软的软土地区。HEC固结材料应用高科技固结剂,对集料无严格级配要求,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控制,为道路建设增加了一种数量极大、可供选择、经济适用的环保型筑路材料。

本工程路基处理含HEC固结土处理层(Z2路为60cm三层、S3路为40cm)。设计对每层压实度都提出了要求。从施工工艺上说,HEC固结土近似于水泥固结土,但是结合本工程区域的特殊情况,HEC固结土施工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 HEC所用拌合土含水率是HEC固结土压实度控制重要标准之一,所用土含水率较

大的需要进行翻晒后才能进行使用。

2) 由于HEC固结土施工标高距离地下潜水位仍然较近,故HEC碾压机械采用16T压

路机,第一层碾压不开振动避免出现弹簧现象,第二、第三层开振动保证设计压实度,三层设计压实度分别为重型击实90%、93%、95%。

3) HEC碾压过程中,如发生弹簧现象,应打碎进行翻晒,重新拌合固结剂后再行施工。 4) HEC固结土第一、第二层应连续施工,第三层建议下一层养护7天后再施工。 5) HEC固结土原土含水率建议控制在17%以下。 3.3. 规划管线施工配合

本工程拟建区域内存在着大量的规划管线,与我部的路基施工存在交叉施工,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电信规划管线:主要为13~16孔塑料管线,沿拟建道路西侧布置,位于非机动车道区域,埋深大致为路面下1.5m。穿越机动车道的横穿管及过河道管采用钢管套管。过河管采用定向钻工艺施工。

2)燃气管线:管径160~200,管材为聚乙烯管中压管,沿拟建道路东侧布置,位于非机动车道区域,埋深大致为路面下1.5m。穿越机动车道的横穿管及过河道管采用钢管,过河管采用定向钻工艺施工。

3)上水、电力、军缆:图纸未出,基本埋深均在路面下1.5m左右。

根据规划管线的走向及埋深,我部与其主要交叉的施工在道路路基施工阶段,管线

埋深基本位于我部路基的素土填筑区。由于规划管线大多为塑料管材,如不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交叉施工,很易造成我部路基碾压作业时将规划管线破坏的情况。

针对上述情况,为避免施工冲突,影响施工质量,在施工顺序上应遵循下列原则: 1)规划管线埋深标高在+3.1~+3.2m之间,且基本位于道路隔离带、人非道内,我部道路路基应先于规划管线施工。先进行填筑作业,使填筑面至规划管线管顶标高大于50cm,约在+3.7m,并由管线单位在其上弹出管线中心线。

2)沿管道中心线进行开挖抽槽作业,挖至管底标高,沟槽深度约在50~60cm,尽量减小沟槽宽度,由管线单位进行埋管施工。

3)管线单位埋管结束后进行坞磅作业,为保证管线在后续施工中的安全,建议在管线上覆盖砼盖板,随后进行回填施工,回填施工要保证回填区压实度,

4)多条管线在一侧区域应进行同沟槽施工,减少反复开挖,保证人非道填筑质量。 5)规划管线横穿需要穿越机动车道部分,根据管线埋深,基本位于车道路基HEC固结土处理层中,施工原则与人非道填土相同,尽量采用同沟槽过路,开槽埋管后采用HEC固结土进行修补。同样在在管道上方建议铺设砼盖板,保证管线安全。 3.4. 路面材料中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本工程道路工程所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类: 1)脱硫石膏在水泥稳定碎石层中的运用

本工程在Z2路西半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将使用到脱硫石膏工艺。

2)沥青温拌技术 3)OGFC排水沥青砼路面 4)SMA橡胶沥青砼路面 3.5. 施工工期紧张

这里主要是指桥后段填筑,根据设计要求,桥后填筑后需要进行等载预压,满足连续沉降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由于目前四座桥梁桥后段均不具备填筑条件,使得桥后填筑成为制约路基施工的主要因素。

根据上述情况,梳理了本工程涉及的4座桥梁的施工节点,调整相关工期节点,争

取在春节前完成桥后填筑,利用春节期间进行堆载预压。

4. 施工筹划

4.1. 施工区域、段落划分

本工程道路工程共分为三个作业面:S3路,Z2路南段(以G湖为分界点),Z2路北段。三个工作面独立开展施工。每个工作面各自完成所在区域的道路工作量。 4.2. 施工顺序

路基处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车道区域下土路基、HEC固结土的处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素土填筑;桥后区域的挡土墙及二灰填筑。

按照施工先后顺序,主车道区域首先进行施工,人非道填筑施工紧跟主车道进行。挡土墙结构施工结合桥梁结构一同进行,不参与道路施工的流水。桥后填筑受制因素较多,待具备条件后最后实施。

5. 施工计划

5.1. 施工节点 5.1.1. S3路

1)S3路路基处理:2012年10月18日~11月26日 2)S3路人非道:2012年12月22日~2013年1月25日 3)S3路规划管线横穿管:2012年11月30日之前完成 4)S3路规划管线纵向主管:2012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5)横2河桥桥后挡土墙:2012年9月15日完成

6)横2河桥台后填土及预压:2012年10月30日~2013年2月24日(预压按60天左右计)。 5.1.2. Z2路

1)路基处理:2012年10月18日~12月16日 2)道路人非道:2012年12月27日~2013年4月5日 3)公用管线:2013年1月31之前完成。

4)横1河桥挡土墙:2012年11月13日前完成。

5)横1河桥台后填土及预压:2012年12月25日~2013年2月27日(预压按45天左右计)

6)G湖桥挡土墙:2012年11月18日前完成。

7)G湖桥台后填土及预压:2012年12月7日~2013年2月24日(预压按60天左右计) 8)南横引河桥挡土墙:2012年11月13日前完成。

9)南横引河桥台后填土及预压:2012年11月14日~2013年1月2日(预压按30天左右计)

5.2. 劳动力配置

5.3. 机械设备计划

5.4. 材料供应

道路路基施工主要材料为掺灰粉煤灰、HEC固结剂及购置土方,上述材料根据现场实施情况及时机场,施工前3天制定供料计划,保证现场的供料正常。

6. 施工平面布置

6.1. 施工围场及出入口

原则上在施工范围内区域外围设置2.5m高围墙,施工围挡采用砼隔离墩+ 彩钢板围护的形式,隔离带长1m,高50cm,并在隔离墩上部安装2m高彩钢板。施工大门采用钢制成型大门,大门上喷涂有企业标识,分别设置于团旺南路南北两侧。为便于路基运料,在交通沿线开设3~5个临时出入口,由专人管理。 6.2. 施工用电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很少,主要为挡土墙施工用电及照明用电,电缆布设原则上以不影响施工为前提,一般布置于东侧围挡上,临时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电缆挂壁敷设。 6.3. 施工用水

本工程道路路基施工用水主要为HEC及砼结构养护用水,由于总量不大,主要采用清洁的河道水。 6.4. 施工排水

在道路路基施工前,在路基实施范围两侧开设纵向排水沟及每15m一道的横截沟,由排水沟引水附近的砼边沟进行排水。 6.5. 生产设施布置

每个工区设置临时机械停放点,每天结束施工时工区内所有机械均停放于此,施工所用材料均堆置于作业面边。

7.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实施方案

7.1. 施工测量

7.2. 工程检测 7.2.1. 取样 7.2.2. 压实度 7.2.3. 弯沉

7.3. 沟浜处理 7.3.1. 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认真组织有关技术、施工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 2)保证施工机械及材料到位。

3)对现场的沟浜分部情况进行察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7.3.2. 施工工艺流程

筑坝围堰——抽水清淤——铺设土工格栅———回填砾石砂——铺设土工布——填筑石灰粉煤灰 7.3.3. 筑坝围堰

浜塘处理首先须筑坝围堰,围堰一般采用土围堰,围堰的高度必须高出最高水位50cm,上口宽度为1~2m(视水深情况而定),顶部填出水面后要进行夯实。围堰外侧坡度为1:2,内侧坡度为1:1,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减少渗漏。施工时内侧围堰顶边线须超出路基红线,如果有圆管涵、箱涵等构造物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远离征地红线,以便给结构物提供施工范围。围堰完成后须经常检查养护,如有失稳现象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7.3.4. 抽水清淤

围堰抽水前必须保证稳定一段时间,再进行抽水。清淤利用挖机直接进行。首先用挖机将水面杂草清理出去,然后利用3台潜水泵日夜抽水,在清淤过程中始终不停泵。在河水基本抽干以后,利用挖机清淤,视河底淤泥厚度,挖机一次掏至底,露出原状黄土为止。当明暗浜中有厚软的淤泥浆而挖掘机等其它机械较难清除时,先用泥浆泵抽干,在浜底最低点形成集水井,让周围的淤泥中的水向其汇聚,经过一段时间可适当降低流质淤泥的含水量,然后再使用机械挖除。

挖除淤泥时要从周边向中间逐渐推进,不可东挖一块西挖一块到处乱挖。快要挖到原状土层时要减小每次的挖深量,逐层下挖,不得超挖,不要轻易扰动挖后的土层,否则将会再次变成淤泥状土质。清淤时应按土层填筑高度挖出台阶,原则上台阶宽0.5m,高0.5m,台阶处采用人工分层夯实,保证一定的干密度,以保证填土部位密实稳固。较小较窄的河浜可从两侧进行挖除,如图一;较深的河浜可先从两侧进行,然后分台阶

进行逐阶清除,可用两台挖机上下配合。一般情况第一步挖出的台阶因含水量较大,挖机无法直接在上面工作,需要铺设路基箱板进行支垫,如图二。

1

图2

河浜清淤以后,为保证河床内不积水,在地势最低处即河中挖一条排水沟,端部设集水井,利用潜水泵不间断的抽水,保持河床内排水顺畅,防止坑底原状土含水量上升,破坏其原状土土质。原状土暴露之后,应利用施工期间的晴好天气晒干基底,并及时注意对其保护。 7.3.5. 铺设土工格栅

清淤完成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在浜底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10%应变时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土工格栅两侧伸出河浜,并用专用钉固定。土工格栅应水平铺设,横向搭接宽度为25cm,搭接处抗拉强度不小于设计值。并用“U”形铁钉固定在下伏土层。土工格栅若于承台衔接,则应固定在承台上。 7.3.6. 回填砾石砂

砾石砂铺设从远离集水井的地方逐步向集水井方向推进,平均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一般情况下采用挖机进行摊铺,如果用推土机的话,来回行走会将浜底的原状土扰动,变成弹簧土,增加施工难度。铺设完成将顶面整平,并用挖机来回走动,用履带进

行挤密碾压。碾压时避免挖机急行急停及原地转动,要缓速启动,缓速停止,减小对下承层的扰动。 7.3.7. 铺设土工布

采用粉煤灰+5%石灰填筑的浜溏之前,在30cm砾石砂层上先铺设土工布,土工布横向铺设,搭接长度50cm,沿浜溏四周向上延伸,在河浜上部边缘各流程1.0m的包裹压边宽度。整体形成一碗状效果,将粉煤灰填料与底部的砾石砂、四周的浜溏及包边土隔离开来。 7.3.8. 二灰填筑

填筑前,底部先要形成土路拱,平整碾压密实,同时保证有一定的施工横坡,以利排水。

粉煤灰颗粒较细,渗水性较好,颗粒易随水流出,因此在路拱形成后,必要时可在

与土路堤相同。为防止粉煤灰的流失,在路基两侧设置1.5m宽的包边土,由于比较窄,可用手扶拖拉机上土,人工整平,压实与粉煤灰层一起进行。 7.4. 路基施工

本工程路基处理形式根据设计图纸所示,填方区采用原地面清表30cm后铺设砾石砂至原地面标高然后进行素土回填至HEC固结土底标高,随后施工60cmHEC固结土(Z2路)或40cmHEC固结土(S3路);挖方区采用直接开挖至HEC底标高并整平并铺设土工格栅,随后施工60cmHEC固结土(Z2路)或40cmHEC固结土(S3路);人非道区域采用原地面清表30cm后铺设砾石砂至原地面标高然后进行素土回填至人非道结构层底;桥后回填采用PTC桩帽顶上铺设土工格栅后进行5%掺灰粉煤灰回填至道路结构层底,台背后三角区采用中粗砂进行回填。

其中在挖方区土路基整平过程中,如发现明显弹簧现象则使用20cm砾石砂代替第一层HEC固结土,

7.4.1. 原状地面清表整平(填方段)及原状地面开挖整平(挖方段)

Z2路采用清表后回填30cm砾石砂+素土回填+60cmHEC固结砂;S3路采用清表后回填30cm砾石砂+素土回填+40cmHEC固结砂。 1)土方调配

土方调配直接在场地内进行,若标高不到,则外运优质的土方补充。土方调配前两侧整个场地内的地面标高,确定挖土区和填土区,并计算好实际方量,便于后续统一进行。土方用自卸式卡车和挖机进行,地势较平且运距较短处可利用推土机直接进行。填土面要在土方调配过程中进行分层铺筑,分层压实。 2)土路基翻晒和压实

土路基土方调配完成后挑晴好天气翻晒3~5天,场地低洼和积水处,可掺入适量石灰,拌和后铺筑。土路基首先在调配过程中用推土机反复的碾压,初步密实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路机碾压时,要做到先轻后重,先压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要求。土路基压实过程中控制好土的最佳含水率,保证压实度。基本压实后,土路基还需用平地机最精细的刨平,清除多余土方后再用压路机压实。 3)砾石砂垫层

砾石砂摊铺前,先对路槽进行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补,整平,砾石砂直接从采购点运输到工地进行摊铺。砾石砂运输采用5T自卸汽车。根据砾石砂的设计厚度,采用一次摊铺成型。砾石砂垫层的压实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顺序自路边向路中进行,

碾压重叠宽度不得小于30cm,碾压速度不得大于30m/min。 7.4.2. 砾石砂铺设(填方段、挖方段出现弹簧区域)

砾石砂摊铺前,先对路槽进行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补,整平,砾石砂直接从采购点运输到工地进行摊铺。砾石砂运输采用5T自卸汽车。根据砾石砂的设计厚度,采用一次摊铺成型。砾石砂垫层的压实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顺序自路边向路中进行,碾压重叠宽度不得小于30cm,碾压速度不得大于30m/min。 7.4.3. 土工格栅铺设(挖方段) 7.4.4. HEC固结土施工

7.4.5. 土方填筑(人非道、填方段)

基本要求:施工中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m 插一面小红旗,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拱度、平整度。通过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层底的密实度;控制住密实度以确保路基的质量及工后沉降不超标;控制拱度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在下雨时不积水。

在路基中心线每200m 处设置一座固定桩,在固定桩上标出每层的厚度及标高。每层填土前做出路肩,在路肩两侧通长设置一道临时泄水槽至沉淀池,泄水槽宽度以不影响路基填筑为界。泄水槽设置与路基填筑同步进行,确保雨季路基上的水及时从泄水槽中排出,避免雨水冲刷边坡。

1)分层填筑

按设计路基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根据填筑压实试验段所确定的工艺参数严格控制,路堤每20m 设一组标高点,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不小于20cm,最大虚铺厚度不超过35cm。地形起伏时由低处分层填筑,由两边向中心填筑。边坡两侧各超填30cm 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路堤全断面的压实度一致,竣工时刷坡整平。

根据自卸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均匀的分层厚度。 2)摊铺整平

填土区段完成一层填筑后,进行场地平整,做到填层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

保证压路机的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地面进行压实,达到压实效果。摊铺时层面做成向两侧倾斜2%~3%的横向排水坡,以利路基面排水。进行平整的同时,对路肩进行预压,保证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到路肩不致滑坡。

3)机械碾压

碾压前,先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和平整度进行检查,确认层厚和平整度符合要求方能进行碾压。开始碾压时,先用8T光轮压路机对松铺土表面预压,然后再用16T位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按照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纵向进退,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由弱振至强振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碾压施工中,压路机往返行驶的轮迹必须重叠一部分,光轮压路机重叠1/2 轮宽,振动压路机重叠40~50cm,相临两区段纵向重叠2.0m。压实作业做到无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碾压施工工艺流程图

4)填筑压实的几个特殊处理

机动车道下的管道、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压实度达不到验标要求时,可用灰土或砂砾对管沟胸腔、管顶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进行处理。如管顶距路床面小于70cm 时的排水管道,则采用砼进行360°包封进行处理。 7.5. 路面施工 7.5.1. HEC固结土垫层

Z2路及S3路HEC固结土垫层厚度均为20cm,所以均采用一次摊铺施工。在经验收合格的路基上恢复中线,按施工宽度放设HEC固结土下边线,且按20m一个断面放设标高控制桩。为保证HEC固结土顶面的验收宽度,施工外边线比设计宽度加宽10cm。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5r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