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更新时间:2023-11-17 23: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摘 要: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异化及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理念,探索了马克思异化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当代意义

一、异化概念解读

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最早的意思表示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等。在汉语中,异化的含义是指作为具有独立意识和能动性的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外在于人的力量反过来支配人、奴役人。真正将异化一词引入哲学,使其成为严格意思上哲学概念的人是黑格尔,在哲学史上,黑格尔首次在本体论中阐述了异化概念,他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所谓异化就是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和客观对象。然而批判黑格尔这一唯心主义异化观的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费尔巴哈,在他看来,异化是主要是指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从黑格尔的关于异化和劳动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认为异化就是主体创造出来的东西又反过来控制主体,造成对自己的否定,而所谓异化劳动就是指人类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在某种条件下又反过来成为支配和统治人们的一种外在力量。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概述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异化概念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他认为人的类特征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劳动其实就是异化劳动。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抓住了工人及其产品异化的事实,从而得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一)劳动对象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晶,是人本质的对象化。劳动者创造了劳动产品,劳动产品理应归劳动者所有,然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并不占有生产资料,生产的产品也归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占有。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非但不归工人所有,反而却成为了一种异己的东西,成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独立力量,成为资本家统治工人的工具。因此在资本

主义制度下,工人与其劳动产品想异化,也就是劳动对象的异化。 (二)劳动本身的异化

所谓劳动本身的异化就是劳动者与他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肯定自己,创造出的劳动产品也是自己,人们感到的是自在、舒畅和幸福。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并不属于他的本质,他在劳动过程中并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同时也感觉不到幸福,只能感觉到不幸。”这样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在这种环境下,劳动不再是劳动者本身的需要,而是作为一种被迫的维持生存的手段,因此,工人的劳动不再属于工人自身,而成为了自己的对立面,即工人与劳动本身发生了异化。 (三)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

这是通过对以上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进行考察而推出的第三个规定。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殊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人作为高级动物,作为一个独特的物种区别于其他所有物种的类特征就在于人能够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虽然动物也能进行生产,但是动物的生产“只能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去进行,而人不同,人可以按照任何一个尺度去生产。”人正是通过这种把内在的对象运用到对象世界的活动中,才得以表现和证实人的类本质。然而在异化劳动状态下,人的这种对象性活动发生了变化,它不再能够证实自己,不再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更多的是类似于动物一样的生存。究其原因,劳动本身发生了异化,异化劳动剥夺了人的类生活,使人所独具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一种维持自身肉体的生存手段。人类丧失了自身的类本质,即人与自身的类本质发生了异化。 (四)人与人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同劳动产品、劳动本身以及人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与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然而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他与别人的关系才能得以实现和表现。既然由人类创造出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都作为一种异己力量与人类对立存在,那么也就是说这些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已经不属于人类自己了,但既然是创造所得,它就必然属于某一存在物,不是妖魔也不是神灵,它必然属于某一类人,因

为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与其对立的异己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个某一类指的就是资本家,因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都异化为一种与劳动者相对立的异己力量,其实质就是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的劳动活动都归资本家所有,并且作为一种工具剥削奴役工人。概括的说,人与人的异化就变现为在私有制存在的社会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和剥削。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状态,它主要包括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科学发展观应该是包含人、自然和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观。可以说马克思穷其一生都是在寻求一个具有现实基础的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希望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的和谐问题。科学深入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源上扬弃异化

异化现象并不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它不是某一社会制度所特有的,究其原因,私有制的存在和强迫性的分工是异化产生的经济前提。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国情之下就决定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状态。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只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才能创造出彻底消灭异化的现实条件。我国现阶段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这样的发展水平不足以扬弃异化,因此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进步。

(二)防止劳动及其产品的异化,保证人民享受改革成果

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产品都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与劳动者相对立。劳动成果被资本家占有,作为统治劳动者的社会力量。马克思认为产品异化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产品外化的结果,而并不在于产品本身。马克思研究异化的目的就是研究阶级对立,而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对于我国目前来说,要防止和克服劳动及劳动产品的异化,就是要实现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享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防止劳而不获,不劳而获等社会现象的

出现。

(三)防止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

想要防止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就一定要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他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分开来,正是因为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异化劳动把自由活动、自我活动贬低为一种手段,也就是把人的类生活变成了维持人肉体生存的手段”。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重要性,突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性,即一切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防止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保障好广大人们群众的生存发展权利,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参考文献:

[1]谭培文:《对和谐社会利益概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3]余源培、吴晓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4v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