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层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10 22: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层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赵鹏飞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实施“新方案”评估的核心手段,也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根据新方案精神,为适应我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需要,我院于20xx年 9月由相关人员组成开发小组,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原则,在单机版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层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经过本校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使用,该平台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1.0版本。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建设与使用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建立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背景与意义

我院是20xx年4月建校、20xx年经过五校整合搬迁新校园办学的地方高职院校。从建校到接受“新方案”评估的6年间,我们经历了校内资源整合重组搭建办学平台,转变思想观念凝练办学理念,贯彻“16号文件”精神,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等内涵建设阶段。尤其是20xx年正式启动评建工作以来,我院通过贯彻落实全国、省职教工作会议和“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清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思路。作为首批接受新方案进行评估的高职院校,我们在按照新方案准备评估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新方案”评估并非几月半载可以准备就绪,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开展“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工作。同时我们还体会到,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必须更加科学,为保证“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学校必须建立具有学校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我院在开发、使用和改进完善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据采集平台是高职院校学校层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他的重要意义在于促使高职院校按照“16号文件”精神,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实现科学决策、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推进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1 / 7

改革,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数据采集平台在校园网络环境下正常运行,学校可通过数据观测某一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通过不同时段的数据分析比较,了解人才培养工作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学校领导层面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建立学校领导层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监控和适时调整机制;按照数据内涵对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内涵的要求,修改学校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

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定,明确牵头单位,把数据采集平台与高校基层报表数据等统一起来,为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二、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

在教育部单机版数据采集平台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本校的数据采集和管理需要而开发,我院初步开发和建设了学校层面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现在重点介绍我校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情况:

第一,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原则。

一是 “独立、原始、及时、公开”。这是教育部对数据采集平台的核心要求,也是我们各校在建设自己数据采集平台时候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我校在数据采集平台中通过每个用户(教职员工)一个账户、基于角色的访问等方法,保证数据填写过程的独立性,利用网络版的优势,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各位老师和相关人员做到随时更新数据,同时面向所有教职员工公开数据。

二是简单、易用。因平台填写人员众多,在设计时必须方便用户填写数据。我们的平台建设,尽量简化数据采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三是

一。平台指标众多,很多人对指标的理解不到位,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地约束用户输入的数据格式和内容,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与特点。

2 / 7

本系统基于Java EE及网络数据库平台开发,其基本功能:一是系统完整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核心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到相关数据,并且能够及时反映数据变化;二是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灵活地添加角色,并为每种角色指定不同的填写和浏览权限;三是在填报完之后,可以导出为兼容教育部下发的数据采集平台格式的Excel表格。

主要特点:一是通过数据采集流程的扁平化实现,由原来的多层采集汇总改为从数据来源者一次性采集,系统自动汇总,极大缩短了数据采集周期,较好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数据输入时有提示信息和格式限制,从而提高了一次数据采集的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可定义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优化的审核工作流程,较好地保证了数据完整性,如课程设置表,通过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所开设课程和本专业任课老师进行两次审核,如发现老师漏填或错填(如课程性质“公共课”填写成“专业课”),及时通知本人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三是通过一定的数据规范化与数据约束技术,较好地保证了数据一致性,如教师、课程编码等具有唯一值特性的信息,一次性输入,全局引用,从而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第三,数据采集平台的运行保障。

数据采集平台的正常运行,“独立、原始、及时、公开”原则和管理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平台的运行管理、技术和制度保障。为保障数据采集平台的正常运行,我校主要从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在数据采集平台的运行管理方面,为保障整个数据平台运行的独立性,所采集数据的原始性和对数据分析的及时性,我校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的领导为成员的数据采集平台运行保障领导小组,负责平台运行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领导决策、宏观调控、实施整改等各个环节的权责划分,为平台运行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成立在该项工作上具有相对独立职权的平台运行管理中心,指定专门的部门和核心数据(如师资、教学、实训)来源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中心的工作,负责数据采集的标准制定、咨询、数据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持。目前,我院以网络信息中心为核心组建该职能组织。三是建立定期的常规化的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制度,并根据数据分析报告、领导决策和整改要求,修改我校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中相关工作的质量方针、工

3 / 7

作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使数据采集平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有效地发挥管理作用。

在技术保障方面,首先是通过基于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对学校层面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的开发,完整地实现了教育部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核心功能,通过网络数据库,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到相关数据,并能实现数据的实时统计汇总和导出,有效保证了“及时性”。二是系统通过在用户界面上对用户应该输入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在线帮助提示以及格式检查,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速度和质量。三是系统严格地为每张报表甚至每个数据项指定填写、浏览等权限,只有授权的源头用户才能填写和修改其本身的教学和管理数据,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原始性”。四是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库以自身为标准而相对独立,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会因任何其他系统或人工的因素而修改,有效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五是系统容易通过网络和WEB页面的形式,按授权浏览数据,为实现数据平台的“公开”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校针对校内数据采集平台运行和管理需要,初步制定了“数据平台运行管理制度”、“数据平台的开发与运行维护制度”和“平台数据采集指导性意见与数据字典”。其中 “数据平台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采集、浏览、分析与管理权限,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周期要求,不同的行政与教学部门对所采集数据的浏览与分析要求,并明确了整个数据平台运行过程的奖惩办法; “数据平台的开发与运行维护制度”明确了平台运行管理中心对平台进行开发、维护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等细则; “平台数据采集指导性意见与数据字典”对相关数据代码、各数据项的名称与内涵说明、数据类型与取值范围、数据源头进行了规范,主要对用户进行数据填写指导。

第四,平台功能完善的下一步设想。

从现行校内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在我校及兄弟院校的使用情况来看,该系统涉及到了学校的方方面面,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对系统的需求也不一样。目前系统的主要使用用户可以分为教师、二级院系领导、各职能处室人员、学校领导、评估专家等五类。

4 / 7

对于每一类角色而言,由于他们的关注点和使用要求不同,这就要求系统根据角色的不同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功能支持。根据我们对系统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在现行版本的基础上,对下一个版本进行了规划,预期扩展以下功能:

一是增强数据采集功能,并在易用性、用户界面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二是具有历史版本功能,即能够根据需要回溯查看某一时间段的历史数据。

三是增强系统查询功能,实现初步的多维分析(OLAP)。

四是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对状态数据进行各类可自定义的统计分析。 五是初步的辅助决策支持功能,能够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为领导决策提供初步的支持。

六是报表、图表功能,能够以图形化方式显示数据,并根据需要将感兴趣的数据导出自定义的Excel表格。

三、通过平台使用实现对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管理

我校自行开发的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在校园网内的正常运行和对其功能的使用,充分显示出他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作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二级院系的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带头人),可通过数据采集平台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了解全校、本系(部)、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部门、系级领导和专业负责人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支持。与此同时,各层次的领导还可通过平台数据的动态变化,监测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实现对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动态管理。以下是我校利用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管理的几点体会。

第一,通过各个时段(周期)的数据统计分析,为学校领导了解本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我院于20xx年7月接受了以杨应崧教授为组长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专家组。在迎评期间,我校不仅通过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快速、准确地进行了数据采集,按要求上报了数据,同时还利用数据分析对本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5 / 7

状态进行自我评价,撰写了学院的《分项自评报告》和《自评报告》。评估结束后,我们又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所反映的问题,从加强高职教育理念和规律的学习研究、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强化过程精细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整改措施,形成了《评估整改报告》

第二,通过某一组数据的分析,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某一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动态变化监测整改效果,达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目的。

2007~2008学年,我校专业相关数据显示,专业数量增加较快,部分二级院系专业设置涉及的专业大类较多,学校层面的专业布局不够合理,对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共享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学校按照专业群建设的理念,对招生专业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并根据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需要,进行了二级院系的撤并和重组,明确了各专业群的重点专业和相关专业,形成了与专业群建设相适应的教学单位,为各教学单位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校在修改和审订200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对2007级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等数据分析,发现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与培养高技能性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反映出2007级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着明显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印记,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的学习,对职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培养重视不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严重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了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中明确要求: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为培养目标提供支撑,必须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必须把职业资格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实验实训学时不得少于50%,顶岗实习调整为1年。

我校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时,首先通过师资队伍相关数据信息,对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一是校内和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分别是49.69%和50.31%,两者各占一半,但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企业行业兼职教师,主要是担任毕业实习指导工作,担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比例,远远小于于校内专任教,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的比例就更低;结论二是有少部分教师的任教课程过多,教学任务重,使得教师课前准备不足,造成应付式教学,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据此,

6 / 7

学校从管理的层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制定了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行业顶岗实践的制度,加强对校内专任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求各专业从企业、行业聘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技能性课程的教学,为推进工学结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三是明确规定专任教师每周基本工作量为12学时,最高不得超过16节,每学期任课不得超过2门。

综上所述,我校自行开发的学校层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不仅适合评估和填报所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

我院开发、使用和改进学校层面高职院校网络版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杨应菘教授等评估专家的正确指导,也得到了使用该系统的兄弟院校的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我们将集中人力,在现行版本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7 /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49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