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梁设计及应用

更新时间:2024-03-08 06: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蜂窝梁设计与应用

一. 蜂窝梁简介

蜂窝梁是在H型腹板上按一定的拆线进行切割后变换位置重新焊接组合而成的新型梁,中科大窝梁的截面高度与原H型钢的截面设计H之比为扩张比,一般在1.2-1.7之间。由于扩张后增大了截面惯性矩和抵抗矩,所以显著提高了梁的刚度和强度,在梁本身自重减轻的情况下梁能承受更大的荷载,应用于更大的跨度,节省钢材、运输安装费用,有很可观的经济价值。蜂窝梁腹板的也孔洞既又便于布设管线,可以减少建筑层高,整体上减少建筑造价。

二. 强度计算

国外有些规范已经列入蜂窝梁计算公式,如英国BS5950、前苏联钢结构设计规范(82)、日本钢结构协会也提供了一套蜂窝梁的简化计算公式等。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有关蜂窝梁的论文,还没有相关的规范列入蜂窝梁的计算,在实际工程中没有可以遵循的标准,给实际的设计工程带来了很多问题。 1. 正截面强度验算

通过能相关规范及资料的比较与研究,蜂窝梁计算理论都是在以Allftlish等人提出的费氏空腹桁架法的基础上推导而来。Allftlish假定: (1) 截面保持平面变形;

(2) 在剪力作用下,空腹截面处总剪力按刚度分配于上、下两个T形截面; (3) 由剪力引起的弯矩,反弯点出现在每个孔洞的垂直中心线上。

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编写的《钢结构设计与计算》一书上提出的公式如下:

V1?V2?V(1) 其中V为截面总剪力; V1为上T型截面剪力 2 V2为下T型截面剪力

按计算的假定,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蜂窝梁T形截面部分两端的腹板孔角点上,即上图中b点或c点。对于上下T形蜂窝梁,其抗弯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MxVl?2?f(2) hcAT4WT其中AT――梁T形截面的净面积

l2――梁蜂窝孔上下两边的边长

WT――梁T形截面的腹板边缘处的净截面抵抗矩

由于弯矩和剪力都产生正应力,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一般不在同一位置,所以产生最大正应力的截面即控制截面一般不在弯矩最大处或剪力最大处。对于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控制截面在距离梁x处附近的蜂窝孔中点处,应采用该处的弯矩和剪力验算抗弯强度。x值可按下式计算: x?lhcATl2 (3) 其中l为梁的跨度 ?24WT对于其它情况的梁,可近似地对梁端第一个孔中央、1/4跨度处和跨度中央分别进

行验算。 2. 剪应力验算

1)T形截面处的剪应力:

??VST?fv(4) 2twIT其中:ST――T形截面的面积矩,当形心位于腹板内时,取中性轴以上部分面积对中性轴的面积矩;当形心位于内翼缘内表面之间腹板面积对形轴的面积矩;

IT――T形截面的惯性矩

2)蜂窝梁孔之间的腹板对接焊缝的验算

??VC?fv hca三. 蜂窝梁挠度及频率计算

蜂窝梁的撒谎计算要考虑剪力的影响,剪力一方面造成T形截面的次弯矩;一方面剪力造成较大剪切变形产生挠度,精确计算复杂,一般对于扩张比不大于1.5的蜂窝梁可在采用实腹梁的弯曲挠度乘以挠度放大系数。 当扩张比大于1.5时,按下式 △= △m+△v+△vm(4)

△m 一为蜂窝梁的弯曲挠度。 △v一为当量实腹梁的剪切挠度。 △vm 一剪力次弯矩挠度值。

就目前查到的文献还没有关于蜂窝梁自振频率的计算,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

四. 蜂窝梁的应用

多哈超高层写字楼工程中使用了简支蜂窝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蜂窝的设计中用SAP2000的板单元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得到较全面的分析结果。 其中一个模型如下图1:

梁高h:630mm,梁宽b:300mm,上翼缘折算厚度(考虑楼板的作用)t1:55mm,上翼缘厚度:31mm,跨度l:14980mm,孔径D:420mm,孔间距630mm,扩张比1.5。 面荷载作用于上翼缘,恒载为38.12KN/m(q?11.44KN/m);活载35KN/m(q?10.5KN/m)。

模型中两端简支,上翼缘施加侧向水平约束(考虑楼板的作用)。

22

图1 计算模型 1.2恒载+1.4活载下的应力图如下:

图2 支座附近主拉应力图(Max?209N/mm)

2

图3 1/4跨附近主拉应力图(Max?198N/mm)

2

图4 跨中附近主拉应力图(Max?204N/mm)

2

图5 支座附近主压应力图(Max??214N/mm)

2

图6 四分之一跨附近主压应力图(Max??180N/mm)

2

图7 跨中附近主压应力图(Max??110N/mm)

2

图8 支座附近剪应力图(Max?82N/mm)

1.0恒载+1.0活载下的挠度为34.5mm。自振频率为4Hz。 分析结果和PKPM软件中蜂窝梁的计算结果有些出入:

2最大主拉下边缘最大应力 拉应力 SAP2000 209N/mm2 192N/mm2 PKPM 154N/mm2 154N/mm2 程序 对接焊缝处最大剪应力 82N/mm2 70N/mm2 挠度 41mm 49mm 自振频率 4.0Hz 无 分析两种程序的结果及其计算方式的差别可知,对于开圆孔的蜂窝梁计算最大主应力的计算还有待于进一步核实。由于其它两种应力PKPM计算出来的是某一截面的平均应力而SAP2000计算的是某一截面的最大应力,所以还是比较的吻合。挠度的计算PKPM计算稍大,有待于对计算公式和参数的进一步改进。

五. 总结

1. 国内还没有有关蜂窝梁设计的规范或规程,而且现有资料蜂窝梁的计算也比较繁

杂,设计计算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2. 国内外还有没有对蜂窝梁自振频率的相应计算公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 现在版本的PKPM有关蜂窝梁的计算(依据包钢院《钢结构设计与计算》)也存在

些问题(挠度的计算,圆孔蜂窝梁的计算),有待于进一步核实与改进。

4. 由于SAP2000蜂窝梁建模过程不很复杂,又比较直观地得到各个部位应力的分布,

又可以得到梁的竖向振动频率及挠度,在没有比较可靠的计算软件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比较方便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47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