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框架

更新时间:2023-08-31 20: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框架

马克思主义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世界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他们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承担者。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对立统一的关系,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是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主观存在的,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物质和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可以改变意识,意识可以变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系统的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最基本的特征或者说本质属性就是整体性。

整体和部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联系与系统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部分依赖整体,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整体和部分相互渗透,互相转化。

联系的观点包含系统的观点,系统的观点是对联系观点的丰富和深化。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坚持矛盾的观点,坚持相对与绝对相统一的观点,就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种把握对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依存,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到存在和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作用,相互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量变,推动事物的质变。

内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地位和作用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任何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规定事物发展方向的第一位的根本原因;

事物的外部联系则是第二位的原因,可以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外因必须同内因起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联系: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区别:认识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个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相互转化 由量变到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 由质变到量变:质变体现在巩固量变的成果并进一步引起新的量变。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相互渗透 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认识发展的规律: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相互联结、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辩证转化:真理是由相对不断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有一个规律。 真理与谬误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两者有着原则的界限,前者是正确认识,后者是错误认识,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是不能相互包含的。

其次,真理与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与谬误是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另一方面,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第

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

其次是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集中表现

为服务于自己的经济基础。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3x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