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更新时间:2024-04-09 04:5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如何看待区域活动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如何看待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摘 要]: 区域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加
剧了地区之间的矛盾。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分析了其内在的成因,提出了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对策。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建立公平的市场宏观调控体系和适当的调整区域发展战略,以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缓和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关键词]:发展 经济 教育 基础设施建设
自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下的经济在此期间蓬勃发展,GDP呈飞速上涨之势,已经翻了几番,东部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锋地带,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我们欣喜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扩大,其中对比最鲜明的莫属沿海城市与西部偏远内陆地区了。从世界范围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地区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当这种地区差距长时间存在并持续扩大时,就会影响整体经济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比如不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经济建设水平不均衡等。因此,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对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很重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以求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自然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当下不同区域发展背景
1.1工业化水平
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工业化的水平及阶段差异方面。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如福建、浙江、
广东一代。沿海地区的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工业化中期开始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时期。而中西部地区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中主要以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为主,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而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致使中西部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区域内的工业化程度偏低。较低的工业化程度难以形成中心城市向周边产业扩散的生产传递网络,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比较松散,辐射能力较差。而东部地区不仅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而且工业化程度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这种差异使中西部丧失的大量附加值流向东部地区。这是区域经济结构的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2教育发展水平
西部是我国文盲半文盲最集中的地区。截至2010年全国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0.96%,而西部大多数地区都高于该指标,内蒙古为13.67%,甘肃20.33%,云南21.50%,青海23.45%,西藏更高达54.86%。同时据有关资料统计,西部地区占国土面积的56%,但各类专业人才仅占全国人才总量15.5%,而东部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14%,却拥有占全国人才总量43.2%的各类专业人才。西部地区每万人中据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只有102人,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1/10。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水平总体不高,劳动力素质差,使得生产效率难以提高,阻碍西部开发,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教育经费分配方面,东中西部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政府教育投入,东中西部历占总经费的比重分别为55%、28.5%、16.5%,差距很大,尤其是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经费,东中西部所占比例更不平衡,分别是72.8%、18.5%、8.7%。西部教育经费少,致使西部的人力资源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不高。人力资本投资少,以致可用到生产中的人力资本存量很低,因此其回报相当少。
1.3经济建设水平
用人均生产总值来衡量,1978年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西部的1.86倍、中部的1.56倍,到2005年分别扩大到2.39倍和2.05倍。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分别为50.3%、29.06%和20.63%,到2005年分别为59.27%、23.36%和17.37%。东部地区的比重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相对下降(见图1)。从经济增长的绝对值来看,东中西部的差别也较大。实际投资量差距较大。在新一轮保增长投资中,虽然覆盖了全国各个区域,但是由于东部的产业集群优势,成为投资和产业振兴受益最大的地区。东西部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更集中表现在区域间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的扩大,区域收入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2008年1-3季度)来看,2万以上主要是东部地区,其中北京38977元、上海35639元、天津26660元、江苏21850元、浙江23294元、广东23188元、西藏30947元、宁夏20564元。而低于1.5万元的主要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其中黑龙江14620元、江西14993
图1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人均 GDP 折线图(元)
元、河南14329元。
二、影响区域不均衡发展的原因
2.1 历史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
差异,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在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差距仍在拉大。西部地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发展落后,大型工业企业很少,规模较小,所以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而一些沿海地区,开放时间早,引入外资较多,科技投入较多,科研开发能力较强,工业基础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2.2 自然原因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开发建设程度的不同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富,向有“地大物博”之说。但是其分布很不平衡,尤其以水、能源和矿产资源更为突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将近80%分布于中国北方,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8省只占很少一部分。
2.3 政策体制原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 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 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三、解决对策
区域不平衡如果差别过大并长期存在,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从经济角度看,区域不平衡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发展不平衡问题若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如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甚至不断扩大,将会造成发达地区的资源过度集中,人口过度密集,地区负担加重,而对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人力、技术、资金等区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流向了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无从保障,会导致长期增长缓慢甚至衰退。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出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既保证宏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又使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共同发展。
在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本投资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创造区域间趋同的条件,达到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预期效果。所以,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政策角度看,首先应该把钱投在教育等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领域。
区域差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国家的区域政策,说明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仍然十分有限,内生性的发展能力还远远不足,中西部地区尤其明显。因此,长远来看,赋予优惠政策已经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而通过政策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自生能力或是“造血能力”才是关键的关键。实践证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着眼点应是提高市场化水平,只有提高了市场化水平,中西部地区才能在经济增长机制上形成良性循环,真正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法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整体发展方向,改善投资环境,推进体制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活动,在财政和金融领域,集中财力物力,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增长潜力较大地区的投资。通过转移支付制度,政府投资,税收优惠等国家收入、支出体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其次,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研究制定相关配套
政策,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产业结构优化、比较优势发挥、国际良性互动、区域差距缩小的总体格局,并着力加强区域发展立法工作,立足国情稳妥有序地推动区域开发立法进程。建议采取自上而下的立法模式,先行研究制定区域开发基本法,在次基础上再研究制定西部、东北、中部等重点开发地区的区域法,明确区域规划、调整产业结构、资金筹措、地区协作等重大事项的专项法。
最后,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强化对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社保、就业等社会事业,努力让不同地区的群众享受到大体相同的服务,让全体群众能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等,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结语
影响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还有很多,区域间发展水平也存在很
大差异 ,这些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发展不平衡,说到底就是发展不科学的表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提出来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网站
http://www.stats.gov.cn/tjsj/index.htm
[2]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3] 广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课题组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教育的影响 广州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00.4
[4] 霍彩珍,杨金梅 浅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性 中国县镇企业 [5] 包国宪,刘斌,周云飞 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视角下的中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分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7.4
[6] 杨治平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观察 2010.9
[7] 季良佼 浅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4
[8] 李兴江,褚清华 论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形成,扩大和缩小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3
[9] 胡序威 区域与城市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9 [10] 康开洁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教育评论2010
[11] 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 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 1998(06) [12] 白津夫 区域协调战略升级 瞭望 2009.3
[13] 管卫华,林振山,顾朝林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 经济研究 2006.7
[14] 林毅夫,刘培林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经济研究 2003.3
[15] 宋德勇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8.3
正在阅读:
如何看待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04-09
位式控制无纸记录仪项目IPO上市咨询(2013年最新细分市场+募投可03-21
我与传统节日的故事作文800字06-26
脚步声声作文500字07-11
描写道理成语故事1:破釜沉舟05-08
51单片机学习22(硬件设计)05-27
201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12-07
都是病毒惹的祸作文600字07-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看待
- 平衡
- 区域
- 之间
- 如何
- 发展
- 2014浙大物理化学乙(827)真题完整版
- H3C三层交换机安全配置规范
- 20XX年学校后勤主任个人工作总结
- 初中起点英语补考试卷
-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设计规范定稿(标准格式)北京敬业 - 图文
- 《食品化学》习题集1及答案
- 浅谈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 陈正伟-创业计划论证报告(范文)
- 《实数和二次根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 关于评选表彰资产评估行业“巾帼建功”标兵和巾帼文明岗 - 图文
-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题
- 普通遗传学(第2版)杨业华 课后习题及答案
- 粉刷工程质量提升及实测实量质量控制
- (参考资料)新能源汽车推广辩论会
- 郑州市某工地扬尘治理管理协议书
- 小班幼儿体格锻炼计划
- 数字通信原理历年试题及答案
- Global Warming and its Effect
- 钢结构吊装安全注意事项
- 2017-2022年中国儿童教育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