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3-07-27 01: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科:音乐鉴赏教师: 2015年4 月 10日

1

学情分析

西北民歌对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更没有亲身体验西北民歌的机会,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从视频和音频中感受西北

2

民歌的地域文化和艺术特色,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关键。

效果分析

(一)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对西北民歌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体验了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了“花儿”、“信天游”的民歌体裁;并通过对比聆听,演唱,从音乐本身出发分析作品,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的方法。学生通过总结,充分感受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二)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目标明确,线路清晰,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不是一味的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了大量的视听材料,一步步培养学生的情感,用音乐说话,把音乐的精髓体现到一定高度,学生的表现都是有感而发。同时,学生通过这节课对我国的民歌也有了新的认识。加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走西口》两首作品。教材上的《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学唱不易,《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民歌风浓郁,朗朗上口易于学唱;而《白马调》的诞生和发展线索清晰,对学生研究民歌的产生基础提供了详实的参考。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以音乐为本,二是以学生为本。一节好课的标准要自然、有效、感动、无痕迹。如果用上述要求来反观这节课,显然还有很多不足。教师应该将陕北民歌的精髓挖掘的更深一些,并且用音乐的要素去分析民歌的特点,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刻。

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3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评测练习

1、根据所学谈一谈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2、说出所听过的西北民歌的曲目。

3、尝试演唱一首西北民歌。

4、听辨《赶牲灵》是哪种民歌体裁。

课后反思

在本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了西北地区两种不同形式民歌体裁“花儿”和“信天游”,通过四首作品《走西口》、《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的欣赏,让同学们基本了解了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特征,基本完成了课堂目标。

但是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经过听课评课结合自己的整理分析有如下几点反思:

第一,在导入的环节缺乏艺术性,直接的语言导入比较生硬,如果能够用教师的范唱甚至是师生互动演唱民歌的形式进行导入,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导入多彩的民歌,将更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第二、导入课堂后,结合课后拓展习题分析两种民歌的地域性特征,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信天游”和“花儿”分布的省份,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的高中学生来说,并非难事,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课后的地图省份填写。我觉得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对于高中音乐教师成为综合型教

4

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个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使自己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第三、“信天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规整,旋律平稳,感情细腻的。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悠长的。书本主要是通过歌曲《脚夫调》来介绍第二种类型的信天游。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欣赏电视剧《血色浪漫》中的插曲《走西口》,这首信天游感情非常细腻,一段旋律多段歌词进行重复,体现了“信天游”的一些特征。而且由学生所喜欢的影视明星进行演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也充实了课堂内容,通过视频赏析也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信天游”所根植的地理环境。通过对比欣赏,学生对于“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的了解更加深刻。

第四、在介绍青海“花儿”的特点时,我着重讲了“花儿”的两个特点第一: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展。衬腔较多,这个特点通过歌唱家吕继宏的演唱,同学们对于旋律的特点马上能够自主总结出来。但是“花儿”的第二特点:以真假声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演唱。这个特点的介绍我没有作具体的分析,导致学生对于真假声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应该对于“花儿”的这个特点略作分析,也可以通过欣赏原生态唱法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真假声演唱是怎样进行结合的。

第五、在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唱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内容教唱了《脚夫调》和《刨洋芋》两首歌曲。在教唱的过程中对于歌曲的情绪,旋律的特点的分析比较透彻,但是却没有抓住民歌的语言特色,而各地民歌产生特色的分析过程中,方言是非常重要的特色之一。作为音乐教师如果能在民歌歌词的方言特色上深入挖掘,学生对于当地民歌的特点的体会将会更加的深刻。

第六、本节教学内容容量大,可是每一首民歌都没有做深入细致的挖掘,导致内容繁冗,没有主次。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准确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第六、在授课的过程中,本人已经尝试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对于新课标的一些要求还做的不够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的气氛不佳。而且课堂在最后没有很好的进行拓展和升华,因此不能使课堂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5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深入学习新课标的课程标准,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课标分析

根椐音乐新课标所倡导以“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师们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力求在音乐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更加富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以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和创造表现为主的音乐审美活动中,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型依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遵循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形成良好品德、提升智慧水平、养成健全人格所特有的“内化”“外化”的规律。同时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求异创新的基本理念,通过“审美”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31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