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02 21: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第四册美术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美术实验教材。本册教材共设14课,课题采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描述性语言,文字数量控制适宜,表述简洁明确。作业改为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并能清晰的呈现教学的层次。教材中的提示语均加以手指的标志,以示区别。 教学目标

1.从素质教育需要出发,着眼于全体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拓宽工艺教学。

2.增强学生自我情感流露及对事物的好奇心,加强审美意识及绘画能力的培养。 3.初步接触依形想象并绘制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与尝试,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倡以情导入,以趣启智。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措施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第一课 第二周: 第二课 第三周: 第三课 第四周: 第四课 第五周: 第五课

第六周: 第六课 第七周: 第七课 第八周: 第八课 第十一周: 第九课 第十二周: 第十课 第十三周: 第十一课 第十四周: 第十二课 第十五周: 第十三课 第十六周: 第十四课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内容 第1课巧妙的组合第2-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形状与色彩。 2.过程与方法:用画或皱纹纸剪贴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教学准备

颜料 画纸 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 (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学生活动:30分钟。)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教学反思: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内容 第2课加一加 变一变第4-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物品的添画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图画 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 二、 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 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教学反思: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

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 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 (2)提问: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

(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教学反思: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难点: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准备:彩笔、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五课 三个好伙伴

教学内容 三个小伙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组成色彩的三大基本元素:红、黄、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

纸张、颜料等。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个小伙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组成色彩的三大基本元素:红、黄、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

纸张、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二、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1.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2.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3.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三、交流展示:

1.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2.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 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3.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四、作业

动手调和三种颜色。 五、板书设计:

三个好伙伴

红 蓝 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组成色彩的三大基本元素:红、黄、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教学准备

纸张、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做如下游戏:

1. 教师指导学生做游戏。同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2.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3.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这就是上节课我们所学的色彩的三原色发生的变化。 二、动手画画.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自由想像画一幅画。 2.等学生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展示。

3.教师小结:我们在画画时发现红、黄、蓝是一组好伙伴。 4.班上展评。 三、作业:

自由想像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一幅画。 四、板书设计:

教师可以张贴学生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第六课 海底世界

教学内容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黑色笔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黑色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 ⑶描上花纹。 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六、板书设计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学生的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教具准备

彩色卡纸、剪刀、黑色笔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1.教师组织学生用挂历纸和旧报纸剪贴一条美丽的手摆鱼,并画上或贴上花纹,套在手上玩一玩。

2.教师指导学生逐步完成。

3.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 二、活动二:

1.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2.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画。 3.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教师小结

鱼是海底的主人,我们不但要用我们的小手和画笔画出美丽的海底世界,还要更加爱护和保护好她,别让她受伤害,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丽、净洁。 四、作业布置

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五、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教师可张贴学生的作品。 教学反思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于价值观:

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 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 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 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 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四、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具准备:

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铅笔、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 3.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 4.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 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堆 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

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 (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教学反思: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31g.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