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养成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10 15:49:01 阅读量: 论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做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把学生教育成品德高尚,举止得体,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呢?本人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俗话说:无规矩则不成方圆。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限制、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比如:制定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班规等)。凡入校的新生,首先要宣讲学校的校纪班规,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生的心理上占据阵地,要让学生知道学校不仅是个学习成长的乐园,也是一个遵纪守规的家园,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菜园。

二 赏罚分明抑制不良习惯。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虽有一些规章制度来

篇二: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 “三步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抓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必须抓好抓实,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低年级重在唤醒习惯养成意识

孩子刚跨人小学的大门,他们满怀欣喜和豪情地迈进学校,首先面临的是许多不同入学前的主导活动是做游戏,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后的学习是按外部一定要求或成人的指令而进行的活动,是由外部动机而引起的活动。学习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儿童在学习过程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等,有一定的约束性,这就要求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儿童要加以引导,采取多种方法,唤醒儿童的习惯养成意识。我们知道,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动随着兴趣而转移,之就需要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唤醒其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上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1、以人为本,立足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序列。这就

要求教师抓养成教育的计划性要强,工作思路要明确,方法要恰当。针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从幼儿园跨进小学的大门,儿童首先产生的是一种新鲜感和自豪感,随后又会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应采取先入为主的原则,及时让儿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儿童原有的行为方式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如《小学生一日常规》、《低年级养成教育》、《十个好习惯》等。这样目标明确具体,儿童可以对照去做,从而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

2、严格要求,抓好第一次。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做作业、第一次做家务、第一次??这些事情会在人的脑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一生也挥之不去。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由这关键的第一次开头,头开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连第一次都没有强化好,以后想要养成好习惯就难了。比如开学的入学教育,就要严格要求。小学生太小,只有抓住这第一次,才能让学生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当集体都具有这种约束力的时候,个体在其中就具有了一种从众心理,当他不自觉地想动的时候,由于受到集体的影响,他就会克制自己,跟随大家的习惯。如此良性循环,学生习惯就会越养越好。而老师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会累一些,等到学生养成了习惯,老师就不必费多少力气了。第一次做作业是这样,其他讲卫生、遵守课堂纪律、社会起码的公德等习惯都是这样。

3、从大处着眼,从“小”训练。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多方面的,应按照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点,目标分解,小步前进。一是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儿童进入小学时,对于一名小学生应该如何做还一无所知,这是对儿童引导和训练的最佳期。二是从小事、小的方面开始训练。根据低年级儿童善于观察和模仿,可型性大,行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不稳定性,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生活实际入手,提出具体的训练目标。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

4、运用多种方法,唤醒学生习惯养成意识。对于有些行为习惯,小学低年级儿童还没有意识到应该这样做,或者还没能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意识,让学生觉的应该这样做并乐意这样做。(1)、事例启迪。即运用小学生感兴趣的正反面事例,启迪学生将社会的需要转变为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方法,逐步明确良好习惯与自身、良好习惯与家庭、良好习惯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而受到基本的养成教育知识。(2)、情感体验。教师营造情景,借助小学生容易体验到的事件和场面,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体验,从而强化正确的认识,否定错误的要求的方法。(3)、强化。主要是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断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4)、说理。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强调习惯的重要性和具体的要求,

使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5)、仪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有重点地选择一两个典型习惯,举行一个仪式,教育学生。(6)、训练。训练是行为实践的基础,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一种意识的转化。

5、常抓不懈,练好好习惯。如从要求学生的站姿与坐姿开始,课堂上,要求学生坐端正,懂规矩,守纪律。学习上要求有了困难不要忙于发问,而是先自己认真想一想;想了以后还不懂,就去查阅工具书;还不懂,再去问老师。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还养成了勤思考的习惯。在工作台上要求学生做事有条理,从书包怎么放,作业怎样交,预备铃响后干什么等一一加以规范训练;在生活上要求养成讲究整洁卫生的习惯,要求扫地要先洒水,扫地后要把课桌凳摆放整齐,清洁工具要放回原处。在各种习惯之中,小学低年级的养成教育重点应放在生活习惯和一般的学习习惯上;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文明礼貌上,即做到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要有礼貌,见面主动问好,上学放学应主动向父母打招呼等。因为这些要求目标小,贴近生活,低年级的学生对这些习惯较容易理解,经老师指导,认识较为明确,做起来较为方便,也很容易做到。

二、中年级重在调适学生行为偏差

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增强,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依靠外力的作用,并非出自自己内心的自觉需要。这就表现出不稳定

性和反复性,在行为上极易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必须加以调适,从而巩固低年级的习惯养成成果,并使学生的行为习惯由自发走向自觉和自动,内化为自己的良好习惯。

1、正确对待行为偏差。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学校教育偏差,造成学生出现行为偏差,这是正常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正面教育学生,用爱心和宽容心,真诚适时地加以引导,才能受到良好效果。

2、耐心引导,善抓反复。要调适学生的不良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疑惧,为进一步教育提供互相信任的基础。“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是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偏差要真诚相待,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良习惯会给自己及他人或事物带来什么后果,如果教师能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同时教师要多给学生实践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调适的时间。第三是抓好反复,循序渐进。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一般调适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又需要时间,还具有反复性。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细致引导学生,重视过程检查督导,采用定时检查与随时检查相结合,从而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第四是教师要善于期待,对调适行为偏差的学生要饱含期待。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当学生在教师的关心指导下,纠正了不良行为习惯,此时更需要教师给予加倍的关心和鼓励;教师

篇三: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乌申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的品格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为其终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是,当前,尽管学校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高度重视,严格、系统地训练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一些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使现在的孩子在做人上,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在生活上,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在思想上, 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在教育内容上,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这种现象严重搅乱了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另外,当代小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多数都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同时,由于小学生学生年龄特点,他们辨别善恶、美丑和是非的能力不强,社会不良导向往往会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偏差。如果不注意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就难以形成。老子说得对: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习惯培养也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要找到一个容易成功的突破口。

那么,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略谈拙见。

一、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遵循“最佳期”理论。

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要真正获得实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理,抓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2z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