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23-12-19 12: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国内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刘永刚

来源:《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第01期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界定及涵义

绩效管理一词由研究者比尔和鲁提出,他们将绩效管理定义为“管理、度量、改进绩效并增强发展的潜力”。一方面研究者认为绩效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强调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和过程,最终目标是实现组织战略。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绩效管理是“对组织和员工行为与结果进行管理的一个系统,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力、提高其绩效,并通过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个过程”。 二、绩效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在国外,有关绩效管理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当时社会里,劳动者普遍忠于于自己对上帝的信仰,他们认识只有努力的工作,才被周围人和上帝认可。然而推动绩效管理发展真正是从工业革命时期开始,由美国学者泰勒首先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明确指出,员工的发展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励其最快并最高效的获得自身自然能力允许的最高水平。

绩效管理的研究最初是对绩效评估研究开始的,在美国梅隆大学心理学家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过,科学家们对特征心理学设计了专门的评估表格,为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更好的挑选更加适合从事销售的人员。20年代初期,图解特征法变的日渐流行起来,这种评估法可以更好的客服上面方法的评估局限性。这种绩效评估方法,不是在员工之间进行比较,而是要进行对员工绩效相关的特征进行绝对的评价,评价以数字的评定尺度进行记录。20世纪40年代,塞拉来根和伯恩斯共同创立了关键事件记录法,关键事件法首先要通过一些专业的人员找出在工作中有效和无效的关键事件,然后用绩效多维表的方式将这些被描述的事件体现出来,并根据事件所表现出来的绩效水平进行记分。随后,出现了目标管理,到20世纪50年代,产生了大量关于评估偏见、评估进程和评估者动机的理论,这些原理观点独特,直到80年代才被相关研究者注意。 (二)国内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初,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人才的方法是按照以前新中国未成立时的战争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的,当时的绩效考核工作,说白了就是让干部进行集体评价,其重点培养目标是党内的干部人群。直到文革期间,受到我国当时时代的影响而使得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2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