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更新时间:2023-08-14 16:34: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程门立雪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

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成为中唐以后儒学复兴的 南北朝时期儒、 道三教并立, 重要背景。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 重要背景。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 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它绵延700 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它绵延 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余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一、三教合一(一)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魏晋南北朝 (二)“三教合一”形势的出现 唐宋时期 三教合一”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佛、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 道传播,儒学面临挑战江 南唐 杜牧 杜牧

这首诗反映了魏晋 时期什么现象? 时期什么现象? 佛教兴盛 佛教兴盛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丁云鹏)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三教图》 丁云鹏

图中的三教是: 图中的三教是:_______

儒 、____、道 佛 ____、____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

泰山名胜

— 红门宫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左侧是佛教的弥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 佛教的弥勒院 道教的元君祠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穿 儒 者 服 饰 的 孔 子

戴 帝 王 冠 冕 的 孔 子

从左图到右图的孔子打扮的变化 从左图到右图的孔子打扮的变化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一、背景: 背景:

二、含义: 含义:

什么是理学? 什么是理学? 它形成的历史 背景是什么? 背景是什么?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一、背景: 背景: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迅速传播 冲击儒学的统治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 冲击儒学的统治地位; 唐宋时期,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道、佛

二、含义: 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 新儒学。 孔孟正宗, 治理国家的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根本) 儒(根本) (目的) 目的)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三、表现: 表现:程 程 颐

程朱 理学

朱 熹

陆王 心学

陆 九 渊

王 阳 明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宋朝的儒学: 宋朝的儒学:程朱理学 的儒学“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

它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 ‥‥‥一物须有一理。” 天下物皆可以理 ‥‥‥一物须有一 一物须有一理 天下物皆可以 ——《二程遗书》 遗书》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 宇宙之间, 宇宙之间 而已‥‥‥其张之为三纲 ‥‥‥其张之为三 纪之为五常 ——《朱子文集》 纪之为五常 。” 《 子文集》 “心即理也, ‥‥‥即是天理‥‥‥ ” 心即理 ‥‥‥即是天理‥‥‥ 即是天理 心即 ——《传习录》王阳明 《传习录》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格物

‥‥ ”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宋朝的儒学: 宋朝的儒学:程朱理学 的儒学“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

(天理) 天理)它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还涵盖了哪些领域

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核心)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核心) )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 (3)“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 格物致知”程 颢 程 颐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朱 熹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地位 —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 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后古代最重要 后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 章句集注 观点 —理气论,心性论 理气论, 理气论

(1)天理即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 )天理即三纲五常; 存天理, 欲” (2)“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 不是求科学之真

蜚声海内外 影响 —蜚声海内外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 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 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 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 四书” 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 “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1.程朱理学 1032-1085 程朱理学人物 二程 理学 (宋) 朱熹 心学 陆九渊 (明) 王阳明

程颢

程颐1033-1107

主要观点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 认识论 天理是万物的本 原,天理与伦理 道德直接联系 “格物致知”;把 格物致知” 知识、 知识、道德和天 理联系起来

指天理、 天理即三纲五常; “物”指天理、 天理即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人伦、圣言、 “存天理,灭人欲”人伦、圣言、世 故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程朱理学共同的主要思想观点 A、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 认为“ 是世界的本原, 家 道德伦理,体现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明初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陆 九 渊 陆 王 心 学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心是万物本原( 心即理也” -----内心反省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③反对“格物致知” 反对“格物致知”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理

王守仁(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 (明代) 明代)

思想核心: 良知” ② 思想核心:“致良知” 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 ③“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 鼓励奋发立志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王阳明的心学破山中贼易, 破山中贼易, 中贼难。 破心中贼难。“心外无佛,即心是 心外无佛, 心外无佛 ”“心即理”“心外无 心即理”“ 佛”“心即理”“心外无 物”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 佛教禅宗的思想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第3课nbsp宋明理学4

王阳明的心学中各有个圣人”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致良知” “致良知” 致良知 对儒家“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 步发挥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2t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