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面孔

更新时间:2023-12-27 13: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看《中国文人的面孔》

一本书的自序那句话,让我深深折服:“我本人固然不中用,在巨人面前是矮子或跛子,在乔木面前是灌木或柔藤,但我的匍匐,我的依附,也要将一颗虔诚的心、翘望的眼投向巨人和乔木。极少看到作者本人这样自嘲,却是难得的真实,少了现在社会某些文人墨客的矫揉造作。毛志成,北京大兴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国中小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大地的脉搏》《我与小城告别》《大地的脉搏》《死刑犯归来》《琼楼隐事》;随笔集《毛志成杂文精品选》、《学会沉默》;文学论著《文学智能品质论》等。《中国文人的面孔》收集了76篇学者毛志成的短小精悍的杂文集。

世界世俗化,精神浑浊化,人格低矮化,文化的交易化,这本书陈述谆谆善诱,痛陈心声,是时代的一记警钟。文人笔下的人物的或嬉笑怒骂,或哀怨感叹之类的情感仿佛都鲜活起来了,它们跳出来解析着不同的言辞。剖析历史赋予文学的特殊历史使命,作者显得从容,信手拈来叙述,从中西文化的起源对比,“人本位”与“神本位”的对决,显示的中西文化常态的差异,对“神本味”堡垒的冲击,再带领读者探访史学,矫正历来被后人所误解的历史人物事件,坦陈现下社会流行的“复古元素”潮流,“儒学热”翻拍历史剧的跟风,如火如荼的红学研究,“洋文化”的追捧等,涵盖文化的诸多设定角色,文人,读者,教师,宽阔的视觉引导,言辞不乏犀利,恳切,严肃又带着谐谑的口吻铺陈自我的思绪,同时我却是品味到作者的孤寂。也许是曲高和寡,作者总要站在最高处,俯视文学领域的各色人物,只有将自我的过多的偏激的想法剔除,才能真诚地以“我笔写我心”,引导读者往更开阔的视野思考。

最先被书名所吸引对于作者的生平信息了解甚少,但是当我在互联网搜索更多的关于书籍的信息,发现极少信息涉及,却是浏览到另一本《中国文人的另类面孔》的稍显热闹的场面,相对这本书就是“门可罗雀”的状态了。我猜想,时代的强音不会被湮没的。书中涉及的议题文学是否能够往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附庸风雅的同时是否还有最淳朴的“笑声”?时代呼唤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中国文人挑战所在时代侧重表现冷笑、苦笑、戏笑。但是笑是一种权利,万不可“举国皆笑”,“人从必笑”,要推崇向文学的多元化发展。不管这本书是否给了我“先入为主”的思想灌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至少对待文学是以敬畏的心情,或如其中提及的曹操为“真正的大诗人,不谈权势忘“形”感受无限的时间,无涯的空间,在自然面前个人的渺小与乏力,咏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雪芹也以写贾宝玉自嘲: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空自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文学的真善美不能被世俗的灯红酒绿熏染,也更不应该被同化沾染“趋炎附势”的噱头。

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要辩证地看待作家的“一家之言”,书中的言辞可能有失偏颇,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言论不尽完善。在“眼下,中国还有诗吗”一文字里行间表露的言辞也许过于激烈。但是作者自序的以“动真格”的姿态,涉猎全本书让人醍醐灌顶的感受,评说的应该做“大读者”热衷于从大书中汲取大见识,大学问,大才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2s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