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22: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读书报告
报告编写人:蒋民心(1002040135)
年级:2010级 课程:油气储层研究进展 任课教师:赵晓明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4年3月24号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蒋民心(1002040135)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成都 610500
摘要:本文从储层构型概念出发,大致概括了国内学者对三角洲沉积领域的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以及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在此基础上了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储层构型研究所遇到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分析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储层非均质;剩余油分布;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构型单元
1.储层构型概念的提出
储层构型是指沉积砂体内部由各级次沉积界面所限定的砂质单元和不连续“薄夹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相互排列方式与接触关系等结构特征[1]。其概念在储层沉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 年代。1977 年Allen,J.R.L.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用以描述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1985 年,Miall,A.D.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河流相的储层构型分析法[3],全面介绍了该方法中的界面等级、岩相类型、结构单元等概念,这代表了储层构型分析法的诞生。之后
Maill,A.D.对该方法进行了完善,并最终将河流相划分为6 级界面、20 种岩相类型、9 种结构单元。1989 年,第74 届AAPG 年会将这套理论列为当今油气勘探领域三大进展之一。
2.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现状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在Miall,A.D.提出后,立即引起国外许多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对储层构型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自从柯保嘉[4]首先将储层构型分析法介绍到国内学术界以来,众多国内学者在储层构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1)构型研究的资料基础
储层构型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学科,因此,需要的资料也是多种多样。丰富的资料基础,为储层详细的构型解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开展储层构型研究工作,需要的资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野外露头、测井、地震、钻井取心、分析测试和生产动态等。对于油气田构型解剖的实践,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是最直接的资料基础。特别是地震资料,对于构型界面以及不同级次界面所限定的构型单元的刻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ark E. Deptuck 等利用高分辨率多波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对阿拉伯海尼日尔三角洲斜坡上部的近海底河道和堤岸体系储层构型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Brett T. McLaurin 等主要基于野外露头资料,对美国犹他州书崖地区下Castlegate 组变形的薄层河流沉积砂岩构型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对河流和坝沉积体系的规模进行了定量统计。
(2)构型研究的方法 ①层序地层学方法
层序地层构型也属于储层构型研究的范畴。该项研究主要是利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分析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不同地层发育的沉积体系特点等,来实现地层构型解剖的目
的。文献[5]利用沉积学方法对英国北海布伦特省成熟油气区储层构型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中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实现了3 个方面的突破:1.提高了沉积储层内部及其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描述精度;2.改进和发展了Broom 和Tarbert 组2 套储层区域性的沉积学预测模型;3.识别出区域精细的构造和地层等对储层构型的控制因素,其与北海中侏罗系构造演化有关。该研究增加了该地区的勘探潜力,提高了油气的最终发现程度。文献[5]对澳大利亚昆士兰晚二叠纪加利利盆地西北部盆地边缘产煤的海岸冲积平原沉积进行了沉积学和地层构型分析,利用层序研究的方法,将整个沉积体构型划分为6 个由不整合面分隔的成因单元。层序地层学方法在碎屑岩和碳酸盐储层构型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对于火山岩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解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②沉积学方法
沉积学方法是目前储层构型研究中应用最多和最广泛的方法。文献[6]从沉积角度对韩国东南部Kyongsang 盆地西北部白垩纪冲积层序构型进行了分析,其中主要针对厚砂岩、薄砂岩和泥岩3 种组分。文献[7]对孟加
拉国孟加拉盆地东北部上Dupi Tila 组小规模河流体系相构型进行了分析,该过程中主要通过岩石相分类的方法开展工作,该项研究对地下水污染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沉积学方法进行储层构型研究最为成熟,现在广泛应用的Miall 对储层构型的分类也基本上是以沉积学研究为基础而建立的。但是沉积学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受研究水平的限制,目前对于冲积扇等沉积类型的成因模式的研究还不是十分细致,还需要结合其他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达到精细、准确解剖储层建筑结构的目的。根据三角洲发育类型,三角洲平原可分为扇、辫状河、曲流河等沉积类型,其构型模式分别对应前面介绍的构型特点。目前前缘部分研究较多的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
③成岩作用方法
储层建筑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一些储层而言,成岩作用占主导作用。成岩作用构型研究主要是利用成岩作用方法,分析不同类型成岩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特别是由此而引起的储层建筑结构的变化,达到储层构型研究的目标。文献[8]主要应用阴极发光观察和岩石包裹体分析以及持续的埋
藏史沉积热力模拟等手段,对德国茨瓦德尔盆地三叠系Solling 组辫状河沉积体系石英胶结作用与沉积构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成岩构型的概念。该研究方法目前应用甚少,还很不成熟。而且并非所有储层都有强烈的成岩作用过程,因此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
④数值模拟方法
储层构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准确表征储层的内部结构,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因此剩余油的准确预测也就成为储层构型研究十分重要的环节。文献[12]对河流- 三角洲地层的冲积构型进行了分析总结,文章建立了简单的冲积构型模型,利用模型模拟了河道粗粒沉积和泛滥平原细粒沉积的比例和展布特征。文献[13]在结构模式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随机沉积连续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灌木峡谷露头剖面和孟加拉扇地震相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将储层构型研究的实效性充分体现出来,其缺点是必须依靠比较可靠的地质模型作为基础。
⑤其他各种新技术和方法 文献[14]利用探地雷达对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东北部奈厄布拉勒河下游加积的辫状河浅砂床河道沉积构型
进行了分析,雷达的相识别功能基于探地雷达数据,再现了河道砂坝复合体、大的和小的河床构成(包括二维和三维沙丘) 和河道等构型要素。文献[15]利用水槽实验对逐渐减弱的高密度流这个水道类似物的河床几何学、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分析了高密度流的沉积构型和流动属性及其沉积特征。文献[16]利用航空磁测数据对加拿大育空地区的原生代韦尼克地层地下构型的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中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也被结合起来使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储层构型研究中的逐渐使用,使得储层构型的研究向着定量化、系统化和准确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不断步。当然,这些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都应该以坚实的地质研究作为基础。同时,也应该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和技术,因为每种方法和技术都有其局限性。
储层构型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因此理想的构型研究应该是根据研究区目的层的地质实际和资料基础,针对构型研究需要
解决的实际问题,综合上述不同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开展工作,实现储层构型研究的目标。
(2)水下分流河道对于水下分流河道构型分级,不同学者划分方案不太一致。部分学者[7]认为单一水下分流河道是5级构型,4级构型为单一河道内部垂向加积体。也有部分学者[8]认为5级构型为复合河道充填体,4级构型为单一河道,3级构型为单一河道内部垂向加积体。笔者认为后者更为合理,符合Miall的划分思路(图1)。复合河道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大,自然电位曲线常呈高值,上下被厚度较大的分流间湾泥岩所围。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界面处,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出现明显回返,河道发育规模不同,其回返程度不同,通常情况下,电阻率曲线回返程度接近2/3. 单一河道内垂向加积体界面处电阻率曲线出现回返,回返程度较低,通常在1/3左右。单一河道内部垂向加积体界面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并且整体近水平分布,倾角通常在几度以内。
图1.三角洲储集层构型模式
(3)河口坝目前国内对河口坝的构型分级比较统一。5级构型为河口坝复合体,其间被大套厚层泥岩所限;4级构型为单一河口坝,其间被泥质或钙质隔层围限,构成一个独立的连通体;3级构型为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其间为不稳定的泥岩或钙质夹层;2级和1级构型同河道构型类似(图1)。一些学者总结了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9],主要有:①测井曲线形态差异以及厚度差异;②坝缘微相出现;③内部夹层个数变化。并且认为单一河口坝多呈顺水流方向前积,而内部增生体之间界面也呈顺水流方向前积,且倾角略大于单一河口坝前积倾角。在河口坝定量预测方面,Lowry在对美国犹他州、肯塔基州河控三角洲
河口坝露头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口坝的厚度、宽度、长度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长度与厚度及长度与宽度均呈双对数线性关系(1式,2式)。而河口坝内部增生面倾角主要通过密闭井网条件下2口井钻遇同一增生面进行求取:
L=2.44H0.34 R2=0.71; (1) L=2.41W0.96 R2=0.733. (2) 式中L——河口坝长度; H——河口坝厚度; W——河口坝宽度。
3.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
(1)单一河口坝识别标志
通过对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发现,连片状的河口坝砂实则为多个单一河口坝侧向拼接的“坝群”。在“坝群”中识别出单一河口坝是构型分析的需要,通过研究河口坝组合关系,确定了以下3 种单一河口坝叠置边界识别标志(图2)。 ① 区域性曲线形态及地层厚度差异。测井曲线的形态变化反映了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因此,在相同沉积
微相条件下,当一个区域内井的测井曲线形态与邻井区域井测井曲线相比差异较大,可作为判断不同河口坝沉积的标志。
地层厚度反映了沉积的古地理条件,因为三角洲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地层厚度较薄反映当时的古地形较高,与地层较厚的河口坝沉积不同期,可作为判断不同河口坝沉积的标志。
图2.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标志
② 坝缘微相的出现。从河口坝沉积模式上看,坝缘发育在河口坝的边部,所以,当坝缘微相出现时,也意味着单一河口坝分界的出现。
③ 夹层个数的差异。夹层的发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角洲沉积时的水流能量和碎屑物质供给情况。因此,夹层的变化,尤其是夹层个数的变化可能是不同单一河口坝叠加的产物。
(2)层次界面分级
岩心上构型界面级次的识别、划分, 以及井间精细追踪与对比是确定砂体内部构型的基础与关键[10] 。为了进一步揭示沉积体内部沉积层次, 对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的层次界面进行了划分, 从小到大共划分出如下5 级界面( 图3) 。
图3.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层次界面分级
① 1 级界面", 为交错层系的界面, 即由一系列相同纹层组成的界面, 界面的方向与古水流的方向有关。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侵蚀作用, 侧向上可被更高级次界面截蚀。在储层中, 主要表现为低角度斜层理层系界面、板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平行层理层系界面和波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等。
② 2 级界面", 为层系组界面, 反映流动条件或流动方向的变化, 是砂体内部不同岩相之间的分界面, 在侧向上可被更高级界面削蚀。界面方向与古水流的变化有关, 且河口坝砂体不同部位的界面方向也不同。与1 级界面的区别是界面上下的岩相发生变化。
③ 3 级界面", 为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增生体的顶、底界面, 界面向湖心
方向倾斜, 其上披覆着短暂间洪期沉积的薄泥质夹层, 薄泥层界面上下的岩相组合相似。此类界面反映了河口沉积作用的短暂变化, 如河水流量的变化、负载的增减或湖水的季节性涨缩等。
④ 4 级界面", 为多个河口坝增生体叠合形成的单一河口坝的顶界面, 界面亦向湖心方向倾斜, 是三角洲朵体废弃后, 水体加深的间湾沉积形成。4 级界面是三角洲前缘河口坝沉积的各韵律层分界面, 界面上下的岩相明显不同。界面横向延伸长度较大, 基本覆盖下伏的单一河口坝砂体, 顶部可以被更高级界面削蚀, 底部常可与三级界面重合或合并。
⑤ 5 级界面", 为多个单一河口坝垂向叠加与侧向叠合形成的河口坝复
合体的顶界面, 是三角洲前缘沉积体中识别出来的最高级别的沉积界面,为主要的侵蚀或洪泛面。界面向湖心方向倾斜, 多为平坦或略微波状起伏, 延伸范围广, 分布稳定, 覆盖整个研究区, 由三角洲朵体的迁移或水下分流河道的改道等引起的变化, 为小层分界面。
由上述可知, 5 级界面限定整个区域, 是主要的侵蚀或洪泛面; 4 级界面通常定义单一河口坝坝体; 3 级界面分隔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层序内部的增生体; 1~ 2 级界面只在岩心中可识别, 常规测井资料无法识别, 因此不做进一步研究。界面的级别在空间上可能发生侧向渐变, 任何级别的界面都可能被同级别或更高级别的界面削截, 但不会被更低级别的界面削截。
4.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储层构型
1.储层构型分析 (1)识别方法
永安镇油田井网密度大,井间地震资料丰富,具备储层构型研究的物质基础。以井资料为基础,利用岩心、测井、高精度地震、动态监测等资料,采用井震结合、动静态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层次分析”思想下,逐级分析三角洲储层构型,开展单砂体描述
和三角洲前缘砂体内部构型表征研究.
①在单砂体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构型单元展布,从垂向、侧向和三维空间识别单一构型单元,以厚砂体内单一河口坝为重点研究对象;②研究多井剖面上构型单元接触关系、组合特征,平面上构型单元分布特征,统计构型单元的规模、展布方向、夹层展布与规模等,形成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分布模式;③结合油藏动态监测资料分析构型单元及构型界面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构型单元为线索,探讨剩余油分布规律,为厚油层挖潜提供依据。
在分析岩心构型界面特征和构型单元特征的基础上,在沉积模式下充分利用测井曲线结合地震资料划分和识别构型单元边界,按照Miall A D提出的界面划分原则[11],将永安镇油田永3断块沙二段构型界面按正序由小到大划分八级构型界面,确定各级界面的多类型资料划分方案(见图4),以四—六级界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四级界面为多个河口坝增生体叠合形成的单一河口坝的顶界面,多为一期河口坝砂体的顶部冲刷面,限定的构型要素为单一河口坝,其间被泥质或钙质隔层围限;五级界面为
多个单一河口坝垂向叠加与侧向叠合形成的河口坝复合体的顶界面,限定的构型要素为河口坝叠置体,其间为大套厚层泥岩所围限;六级界面为三
角洲复合体顶界面,为一个中期旋回内部几个复合河口坝的顶界面,其间被大段泥质夹层隔开,与砂组的界面相对应。
图4.不同级次三角洲储层构型单元边界的划分
(2)单砂体构型边界识别 三角洲相储层中在厚度上难以区分三角洲前缘复合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复合河口坝砂岩表现为平面上的席状大面积展布,其内部由多个成因单元构成,有必要解剖复合河口坝,划分单一成因单元,需要多种
资料综合区分和识别单一河口坝.研究区永3断块河口坝发育,一般三—四级界面在测井曲线上
有不同程度回返,如A3-70井四级界面处SP曲线回返率为40%~60%,三级界面回返率较小(见图5)。
图5.A3-70井典型单一河口坝识别
单一河口坝由河流带来的砂泥物质在河口处因流速降低堆积而成[16],测井相特征为SP曲线较光滑,以箱形和漏斗形为主,微电位与微梯度曲线幅度差最大,砂体厚度大于4m,地层内部泥质夹层与钙质夹层数量少,单一韵律层厚度为2~6m.单一河口坝以顺流加积沉积为主,根据河口坝的分布位置及沉积特征,将河口坝划分为坝顶、主坝(坝主体)和
坝缘.坝顶位于河口坝的向岸部位,位置较高,易出露水面,常形成钙质胶结,在微电极曲线上表现为很高的尖峰,渗透率较低,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微电极曲线具正幅度差(见图6);主坝是河口坝的主要组成部分,粒度相对较粗,物性最好,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明显负异常,幅度较大,微电极曲线幅度差大于2Ω·m;坝缘包括坝前缘和坝侧缘,砂体厚度较薄,
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负异常,微电极曲线幅度差—中等。
图6.A3-60井单一河口坝识别特征
单一河口坝具有典型的反韵律特征:首先,砂体的渗透率、粒度等表现为反韵律,上部物性好,渗透率高,向下泥质含量增加,粒度变细,渗透率逐渐降低;其次,单一河口坝顶部常发育被泥晶碳酸盐胶结的钙夹层,其上为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岩沉积,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发育相互依存和制约,是划分单一河口坝边界的重要标志;第三,当单一河口坝上部发育分流河道的正韵律薄层砂体时,砂体厚度中心通常为分流河道发育区,向物源凹的厚度较薄区为三角状河口坝的中部,物源方向识别出的水下分
流河道也可作划分单一河口坝的有效标志。
按照沉积位置不同,单一构型单元解剖方式不同:三角洲前缘中上部仅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三角洲前缘中下部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的同时,还发育远砂坝与前三角洲泥岩(见图7).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整体形态为朵状,根据不同相带组合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型、河口坝远砂坝组合型及单一微相型.各小层为由多个单一河口坝侧向拼合连片,或单一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拼合形成的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
图7.典型小层(4砂组2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
单一河口坝储层构型分析主要针对三—四级界面所限定的构型单元,即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以及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三级界面为单一河口坝砂体内部增生体的顶、底界面,界面向湖心方向倾斜.四级界面为多个河口坝增生体叠合形成的单一河口坝的顶界面,界面向湖心方向倾斜,是水下分流河道不断向前进积,砂体不断越过前期沉积的河口坝砂体形成。
层构型的类比和实用性研究缺乏。研究基本集中在古代露头及现代沉积,系统的地下单砂体构形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地下单砂体内部薄夹层研究以及对薄夹层与建筑结构联系的研究较少;储层受沉积、构造和成岩等多方面地质因素的影响,这些资料与地下的储层地质实际并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对从现代沉积和地面露头资料中所获取的研究认识和成果,例如储层构型模式,在应用于地下储层构型分析时,首先要进行类比、修正,而不能直接使用,以避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错误。目前
5.储层构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沉积资料和地面露头资料所反映的构型特征和模式与地下储
许多研究者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2)研究基本集中于各类河流相储层,尤其以曲流河点坝研究最多,而对于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体系的构型模式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科学完善的构型模式。储层构型模式的总结和提炼,对于储层有利开发区带的预测和剩余油的挖潜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储层构型研究的重要目标。研究指出,在大多数的浊流沉积中,至少3 个尺度的河道发展和萎缩周期可以预测,分别是构型要素、复合体集合和层序。
(3)储层构型层次及定量化研究不够,它们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对各级构型单元的规模研究还不够彻底,储层构型研究最初主要通过沉积学方法来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储层构型的研究就仅限于沉积学方面的内容。储层的形成是一个综合的地质过程,其建筑结构的形成也涉及多方面,包括沉积、成岩等多方面,这些都属于储层构型研究的范畴。因此,要实现储层构型的准确分析,必须进行综合分析,不仅仅是从沉积角度来分析问题,还应该加入成岩作用、构造分析等元素。只进行沉积等单因素分析,很难得出符合地下地质实际的结论。
(4)④缺乏水平井取心资料佐证,夹层水平井响应及薄夹层空间建筑结构展布的可信度较低,对于夹层极薄、规模很小、极不稳定、井间井距相对较大的砂体内部薄夹层的识别相当困难。
(5)构型研究与生产动态的关系不甚清楚,导致构型研究的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很难直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储层构型研究的迅速发展。从本质上讲,在油气田开发工作中,开展储层构型研究工作,目的是为了搞清楚储层内部结构特点,为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指导。如果脱离了生产实践来研究储层构型,无疑会使工作成为纸上谈兵,失去生产实践价值。
(6)现有地下储层构型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剖面或平面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三维模型。
6.储集层构型发展趋势
随着油气田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对储层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开发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生产实践问题也要求人们开展精细的储层构型解剖,为开发方案的优化和措施的调整提供坚实的地质依据。储层构型的研究对于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增加产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储层
构型发展的研究现状来看,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资料的加入,使得构型研究更加精细化和准确化。目前构型的精细解剖应用最多的是野外露头资料、现代沉积资料和测井资料。随着水平井技术在中国各大油气田的逐步应用和不断发展,利用水平井资料来解剖地下储层构型,建立精细的构型模式,逐渐成为储层构型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水平井不但可以直接揭示地下储层不同构性单元之间的组合关系,而且在识别不同级次构型界面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
(2)对现代沉积和地面露头资料开展与地下储层构型模式的类比和适用性研究。使得通过上述两方面资料所获取的研究成果,能够顺利准确地应用于地下储层构型研究当中,从而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
(3)储层构型研究从较单纯的沉积学分析逐渐向沉积、成岩、构造等综合研究方向发展。文献[15]通过综合野外露头观察、孔隙评价和建模等,研究了差异压实作用对意大利亚平宁山脉中部Maiella 碳酸盐台地边缘沉积构型的控制作用。文献[16]对伊比利亚西北大陆边缘西班牙西北
部加利西亚浅滩地区和邻近的深海平原高分辨率地震层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体系控制着研究区沉积构型的形成。储层建筑结构的形成,是多方面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只有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剖析储层构型发育的特征。储层构型的综合性研究,必将成为储层构型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
(4)除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外,其他岩类储层构型研究。随着世界范围内碎屑岩、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形势的日益严峻和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油气消费量的急剧增加,火山岩、页岩、变质岩等的油气勘探开发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而目前关于这些岩石类型的构型研究极少。以火山岩为例,火山口和火山通道控制着火山岩体和火山岩储层不同岩性和岩相的发育规律,进而控制着火山岩储层发育规律。而对于火山岩储层构型的解剖,实质上就是对火山岩体的解剖,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火山岩储层地质成因控制因素众多、空间相变快、裂缝发育、横向预测困难等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逐渐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5)储层构型研究逐渐由定性和半定量化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储层构型研究很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总结储层构型发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预测剩余油分布的区域,指导开发生产实践。作为剩余油挖潜为主要目的的开发中后期储层构型研究,对于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定量表征,对于加密井的布井调整、更加精细的分层注水、油井转注等措施的实施都至关重要。而只有实现储层构型的定量化研究,才能够准确把握不同构型单元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发育规模和叠置样式,实现剩余油发育规律的定量表征。因此,定量化将是储层构型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6)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在储层其他研究方面的应用。从定义中可以看到,储层构型研究就是分析储层的建筑结构。因此,储层构型分析的方法本身就成为研究储层展布和储层叠置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储层构型研究的方法,可以解决储层其他方面研究的众多问题。
目前储层构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储层构型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还不统一、现代沉积资料和地面露头资料与地下储层构型的类比性研究比较缺乏、不同沉积成因类型储层构型研究缺乏、储层构型研究的内容综合性不够、构型研究与生产动态的关系不甚清楚及研究的结果在生产实践中很难直接应用、火山岩和泥岩等特殊岩性储层构型研究较少。储层构型研究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包括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各种新资料的加入使得构型的研究更加精细化和准确化,对现代沉积和地面露头资料开展与地下储层构型模式的类比和适用性研究,储层构型研究从较单纯的沉积学分析逐渐向沉积、成岩、构造等综合研究方向发展,除碎屑岩和碳酸盐以外其他岩类储层构型研究,储层构型研究逐渐由定性和半定量化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在储层其他研究方面的应用等。
参考文献
[1] 赵翰卿. 储层非均质体系、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研究思路探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6):16~18, 43.
[2] 柯保嘉. 一种新的河流沉积分析法—结构要素分析法[J]. 国外地质,1986,(3):1~6 [3] 张昌明,林克湘,徐龙,等. 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16(2):1~7.
[4] 薛培华. 河流点坝相储层模式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3~5.
[5] 张昌民. 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2,13(3):344~350. [6] 吴胜和. 储层表征与建模[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36 - 174.
[7] Sanghamitra Ray,Tapan Chakraborty. Lower Gondwana fluvial succession of the Pench – Kanhan valley,India:stratigraphic architecture and depositional controls [J].Sedimentary Geology,2002,151:243 - 271.
[8] Bradford E Prather. Controls on reservoir distribution,architecture and stratigraphic trapping in slope settings[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3,20: 529 -545.
[9] 陈欢庆,朱筱敏.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沉积微相建模进展[J]. 地质科技情报,2008,27(2):73 - 79.
[10] Olariu M I,Aiken C L V,Bhattacharya J P. Interpretation of channelized architecture using three - dimensional photo real models,Pennsylvanian deep - water deposits at Big Rock Quarry,Arkansasq [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11,28:1157 -1170. [11] Jutta Weber,Werner Ricken. Quartz cementation
and
related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of the Triassic Solling Formation,Reinhardswald Basin,Germany [J]. Sedimentary Geology,2005,175: 459 – 477.
[12] Donselaar M E,Geel C R. Facies architecture of heterolithic tidal deposits: the Holocene Holland Tidal Basin[J]. Netherlands Journal of Geosciences – Geologie en Mijnbouw,2007,86 (4): 389 - 402. [13] 江怀友,鞠斌山,江良冀,等. 世界火成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J]. 特种油气藏,2011,18(2):1 - 6.
[14] 张昌民,林克湘,徐龙,等.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16(2);1-7
[15] 王振奇, 何贞铭, 张昌民等 三角洲前缘露头储层层次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潭家河剖面为例[ 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 26 ( 3) : 32~ 35
[16] 李阳. 我国油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J]. 石油学报, 2007, 28(3):75?79.
[17] 吴胜和, 李宇鹏. 储层地质建模的现状与展望[J].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12(3): 53?60. [18] 孙梦茹, 周建林, 崔文富, 等. 胜坨油田精
细地质研究[M].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14?18.
[19] 周银邦, 吴胜和, 岳大力, 等. 点坝内部侧积层倾角控制因素分析及识别方法[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30(2): 7?11. [20] Hill E J,Griffiths C M. Formal description of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of analogue models for use in 2D reservoir simulation [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08,25:131 - 141. [21] Skelly R L,Bristow C S,Ethridge F G. Architecture of channel - belt deposits in an aggrading shallow sandbed braided river: the lower Niobrara River,northeast Nebraska[J]. Sedimentary Geology,2003,158:249 - 270.
[22] Li Weiguo,Bhattacharya Janok,Zhu Yijie. Architecture of a forced regressive systems tract in the Turonian Ferron“Notom Delta”,
southern Utah,U. S. A[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11,28: 1517 - 1529.
[23] Annika W Hesselinka,Henk J T Weertsb,Henk J A Berendsen.Alluvial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 influenced river Rhine,The Netherlands [J]. Sedimentary Geology,2003,161:229 - 248.
[24] McHargue T,Pyrcz M J,Sullivan M D,et al. Architecture of turbidite channel systems on the continental slope: patterns and predictions [J].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11,28: 728 -743.
[25] 饶资,陈程,李军. 扶余X10 - 2 区块点坝储层构型刻画及剩余油分布[J]. 特种油气藏,201118(6):40 -43.
正在阅读: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 - 图文04-13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与认知功能障碍56例临床分析12-09
单片机课程设计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05-21
危险源监控方案10-22
暖山集团工程预算管理办法04-20
遥感卫星传感器参数04-18
论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完善10-26
八下科学串联电路的计算题08-09
教师师德演讲稿:精彩就在身边02-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构型
- 研究进展
- 沉积
- 三角洲
- 图文
- 储层
-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初2017级初三下阶段测试二英语试题
- 2008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图文
- 古代书院对联录
-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题
- TD-LTE CSFB功能及性能问题分析
- 建筑材料问题及答案
-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自评估报告
- DMA分区计量管理平台说明书
- 2015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 图文
- eclipse知识教程(1)
- 2015年督导校长交流稿
- 中医伤科学习题
- 普通物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 2017基本公共卫生考试题目
- 土地整理监理大纲(1)
- 教育学易错题
- 《船上见习记录簿》填写以及证书换发注意事项
- 世界文化史考试重点
- 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填空题
- 小学生“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法在课堂上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