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精品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19 09: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备课本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数学
全册精品教案
教师 吴栋才
日期
第一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3 例一 课堂活动1 练习一 1.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多媒体课件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一的情景: 小朋友们都刚过完年吧?那同学们都去买过年货没有?都买了那些年货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讨呢? 论都买了那些年货? 大家买多灯笼没有?在大门口挂上一对大红灯笼,是不是看起来非常的喜气? 出示例一 1.恩,小明和几个同学在想着怎么样年办的红红火火的,他们想了一方法?是什么呢? 1.他们想的是做红灯 对,自己做的,既可以锻炼自己笼。 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节过得热热闹闹2.同学们读题,找出题的,多好啊! 中的已知条件。 2.但是做的时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3.同学们分两步做出来的数学问题,大家看看,他们在做灯笼了,有的同学分一步做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出来了, 3.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已知条有的同学分三步做出来件,你们会做吗?会做的话,请大家把了。 你的算式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6.同学们分析为什么要4.把写一步算式的和两步算式的,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步算的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区分。那法?每一步代表的是什么同学同意哪个同学做的呢?让我们来么意思呢? 看看这道题的思路。同学们讨论思路,得出,不管是用一步,思路都是“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下的个数”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自主探索 课堂活动 巩固联系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5.同学们都是对的,而用一个算式表达的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 6.回过头来看看一步算式,大家能说说在这个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算? 7.老师归纳没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1. p1 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2. 说说运算顺序 P2 课堂活动 1 前两道 同学们能独立完成 P3 练习一 1 ,2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二课
教材p1-3 例二 课堂活动1 ,2,3练习一 4.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目标 5.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注重混合运算方法实质的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128-80÷16×3 280-280÷14+44 课堂作业本上。 复习与铺垫 72-18÷×3 76+42×2÷14 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1.在课件上列出如下式子: 1.同学们进行讨论,得自主探索 70×750-715×65 出这两个式子是不一样70×(750-715÷65) 的,一个有括号,一个教学内容 这两个式子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2.接下来着重讨论第二个式子,70×(750-715÷65)。 3.先算括号里面的,但是括号里是又有两个运算符号?应该怎么算呢? 4.老师进行总结:对于有括号的式子,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括号里面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先乘数后加减。 5.练习:240-(15+20)×3 378÷18×(806-799) 145+(96-120÷4) 3. 课堂活动 1 4. 课堂活动 2 课堂活动 没有括号,这样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不一样的。第二的式子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让学生试着做一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3,学生发言说,把括号里面的式子又看做一个独立的式子,还是根据原来的运算顺序来进行计算,先乘除,再加减。 巩固联系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全班讨论进行,特别是3小题,可以先同桌讨论后再在全班讨论进行 P3 练习一3,4,5,6,7,8 同学们独立完成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6-9 例3 课堂活动1 ,2 练习一 7.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四则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8.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 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多媒体课件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重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注意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28-(80÷16×3) 280×(280÷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在14)+44 课堂作业本上。 复习与铺垫 72-(18÷×3) 76+(42×2)做完后对答案,说说你÷4 是怎么做的?|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三,叫同学们仔细读题,用你们现有的知识你能做出这道题吗? 2.你们能用自己话概括这道题的思路吗? 3.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最1.同学们在仔细读题后思路进行概括和总结:师徒合作的零件应该能够分步列出式个数÷师徒两人每小时共做的个数=师子。 徒合作的时间。 2.学生可能要说‘先求自主探索 4.让同学在刚才总结的文字的基础师傅单独做了剩下的,上列出式子:(147-27)÷(12+18) 再求两个人每小时一共5.带领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个式子要做了多少?用剩下的总有两个括号? 个数除以两人每小时做6.带领学生讨论有两种括号的运算的。“ 顺序是什么样的?(先做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7.带领学生完成例三的计算 8.引导学生对照着计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5. 课堂活动 1 课堂活动 3. 学生独立完成 6. 课堂活动 2 巩固联系 P8练习一1,3 同学们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课后反思 教学难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6-9 例4 课堂活动1 ,2 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中2——6题和思考题。 1、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2、 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独立思考、回忆。 学生活动 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复习旧知 用文字加以叙述和用字母表达式。根据上节课作业情况可适当设制几道相关的练习。 1、 练习四中的第2题,3题让生独立完成在课作本 中,订正时让生说一说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 第4题,独立解决,抽生板演,订正时让生说说 解题的思路。师重点辅导学困生。 3、 第5题,让生先独立观察图中所呈现的信息,然课堂活动 后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可抽生板演,订正时让生说说解决的思路。 4、 第6题,让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师板演在黑板上。其余生判断。最后让生独立解决在课作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注意:随时提醒学生随时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5、 思考题:重点突破两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根据这两个信息不难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必须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教学反思 独立完成。 独立思考,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再解决。在发言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判断同学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然后选择其中3个也可以自己另外提出问题解决。 独立观察、思考,也可在小组中商量,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中例题4、5及“课堂活动”中1、2题和练习五第一题。 1、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2、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在小组中交流比较两种算式的异同和观察特点并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现、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实质。 观察,注意从顺、逆两个方向去思考。 独立思考,也可在小组中交流、商量。 一、教学例题4 口述信息和问题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后解决在课作本上,抽生板演。做完可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把两个算式合二为一,让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异同,再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实质。(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在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完成“算一算,议一议”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并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探究新知 律,以及字母表达式。 引导生从顺、逆两个方向观察等式的特征,理解 叙述表达式的含义、书写。 二、教学例题5 出示例5,让生先观察算式的特点,是否符合分 配律表达式,然后抽生说说计算的过程。最后生 独立做在课作本上。 订正后,抽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乘法分配律 的?(可结合乘法的意义去理解) 强调:顺用乘法分配律时,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 都要同括号外面的数相乘:逆用乘法分配律时, 必须是两个乘式里都有相同的因数,才能用乘法 分配律,并且注意添写括号,同时还要注意把这 个相同的因数写在括号外面,并且只写一次。 课堂小结 课堂活动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1、“课堂活动”第一题,先让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最后让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第2题,生独立完成,订正后让生说说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练习五中第1题,生独立做在书上,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让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独立思考,试做,体会乘法分配律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4、25、26页中的2——6题和思考题。 1、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 回忆上节课所学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 独立思考、试做。 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商量所要提出的问题。 独立判断并改正在课作本上。 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乘法分配律,抽生口头叙述并复习旧知 板演出字母表达式。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出示相关练习 题。 课堂练习 1、 练习五中第2题,生独立完成在课作本上,订正时抽生说说对运算律的理解。重点辅导差生。 2、 第3题,根据题中所呈现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演在黑板上,生选其中两个独立解决。 3、 第4题,口算时间3分钟左右,也可放在课前进行。 4、 第5题,出示在黑板上,先让生独立诊断,然后在订正,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 第6题,让生根据情景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先独立思考解决,对有困难的可在小组中先商量在解决。订正时,板演在黑板上,并说出自己解题的思路。 6、 思考题,先让生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就在小组中商量解决,师巡视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同学,订正时,让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学反思
探索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中的例题1、例题2及“课堂活动”和练习六第1题。 1、 经历自己探索寻找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教学目标 2、 并在探求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3、 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在教学例题1之前先向学生解释扩大倍数和缩小倍探究新知 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题1 口述例题1中的信息和问题创设情景,学生独立解决中,抽生板演。订正后生自主探索这组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引导生总结概括出规律。 注意:确定一个算式中因数和另一个算式中的因数比较,那么这个算式中的积也必须和另一个算式中的积作比较。 二、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表格,生独立观察、比较表格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师应引导生说出自己观察、比较的方法,即说出自己是怎样进行观察比较的。 同时引导生观察、发现表中相邻的两列,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右往左进行比较。 引导生大胆猜想:你还能从表中找出这样的变化规律吗?然后举例验证。如:当因数都扩大时,积一定扩大;当因数都缩小时,积一定缩小,那么假如当一个因数扩大倍,3倍,另一个因数却缩小相同的倍数,猜一猜积会怎样变化?能举例说明吗?当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又会怎样变化呢?举例说明。 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1、“课堂活动”第1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也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思考:运用的是什么规律,怎样用的?(可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练习六第1题,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差生。订正时说说依据。 体验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独立思考解决。 说出运用的依据,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后,小组交流、探索。 独立观察、比较后小组交流讨论。 说出观察比较的方法。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学生活动 理解掌握 课堂小结 课堂活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中的2——7题。 1、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2、在运用规律规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趋势。 3、学习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发展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回忆因数与积的饿变化规律,说出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独立试做,理解规律。 交流解题思路和解题依据。 进行互相评价。 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并根据作复习旧知 业情况设计相关的练习。 1、 练习六中第2题,生读题后独立试做,订正时说 说自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2、 第3题,把表格出示在黑板上,抽生板演,其余 做在书上。订正时让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运用 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的? 课堂练习 3、 第4题,独立完成,时间大约3分钟左右。 4、 第5题,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输出自己怎样运用规律的?(重点放在中、下生上) 5、 第6、7题,作为课堂作业,生独立做在课作本上,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困生。 教学反思
复习知识 巩固练习 课后反思 通过回忆本单元知识,同学们还反思了自己 在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们的疑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吧! 1、 完成教材38页第1题。 谁能说说你的答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 找准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乘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进行检验。 2、 完成教材38页第2题。 谁能说说你的计算结果?你是怎样验算的?有没有不一样的验算方法? 3、 完成教材3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的同时请学生板演。然后评讲,看看他们都用了哪些简算方法? 强调:由此可见灵活的掌握好运算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简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 完成练习八第1----5题。学生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练习后,通过说思考过程,回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 学生独立练习后通过评讲,让学生回忆简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材第38页第4、5题。练习八第6----11题。 对本单元学习的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部分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并进行一些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完成教材38页第4题。 请同学们完成第4题。作完后思 考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自己请一名学生汇报自己的结果,并的方法。 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找到答案的。 整理知识 复习知识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 由此复习乘法算式中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2、 完成教材38页第5题。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试这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你确实有困难,不会做。就和旁边的同学商量一下完成。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1、 完成教材40页第6题。 连线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连线的依据。借此复习运算定律。 2、 完成教材40页第7、8题。 学生独立完成。 3、 完成教材40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3、4道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4、 完成教材40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不同的解决策略。 5、 完成教材40页第11题。 分析题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特别是第1问中的“至少需要多少钱?”是什么意思?它相当于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整理知识时提出的疑惑都解决了吗?还有没有需要特别提出来研究的问题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 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综合应用 节约一滴水
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教材第43页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1、 运用估算、统计等知识,通过实验、预测、调查、访谈、比较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知识与平分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舌每个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教师活动 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一些调查: 1、 学校的水龙头的个数; 2、 学校的学生人数; 3、 北碚区的人口数; 4、 关于淡水资源的现状?? 活动的基础 实验: 学生活动 学生多渠道收集一些信息。 教师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实验用具进 行实验。交代实验要求: 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实杯底孔的大小、位置;时间1分钟;验。 用天平称出重量。得到单位量。 预测并 算一算 先估算,再用计数器算一算1天、学生估算后用计数器进一月、一年大约各浪费了多少水? 行计算。 一个人除了正常的饮食外,每天应 饮水1400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1个水 龙头1年漏的水大约可以供1人饮多少 天? 学校的x个水龙头1年滴的水又大 约可供一个人饮多少天呢? 结合实际 环保教育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许多信息。现学生自己运用收集的数在请你们结合我们刚才的实验,和自己据进行计算后反馈。 的调查数据进行一些计算,证明水龙头 滴水的危害。 谁能说说你计算的结果? 学生谈体会。 同学们还收集了许多关于水资源的 信息。通过刚才的实验和计算,和水资 源的现状,你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吗? 学生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你谈谈吗?
三单元:确 定 位 置
教 学 内 容 教科书第29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九1,2题。 教 学 目 标 1 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 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位置图。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介绍自己的位置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小伙伴,(课件出示主题图)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给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 教师有的同学用第几组第几排这种方式介绍位置,其余同学能继续用这种方式来向你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 2、揭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同学们已经学过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讨确定位置。 二、进行新课 1、了解用“列”、“行”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 指着多媒体课件上的小红 教师:你们是怎么找到她的位置的呢? 教师:生活中我们习惯先横后竖的观察,把横着排列的说成“行”,竖着排列的说成“列”。 行。 学 生 活 动 学生:想! 学生可能用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或第几组第几排来介绍自己的位置。 学生用第几组第几排向自己的同桌介绍自己的位置。 引导学生回忆原来找位置的方法后回答:我是先数第几组,再数第几排这样找到的。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主题图上先闪烁第3组的前两个小朋友,再闪烁第2排的左边3小朋友,最后闪烁交点——小红。 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小红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说出:小红在第3列第2行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教科书第29页例2及相关练习。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过 程 教师:再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学生用“列”和“行”说自己的位置。 第几行呢? 引导学生发现:我们在介绍位置时都用到1 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探究在方格中用“点”来表示位了第几列和第几行。 置 表示一位同学的位置通常用两个数,第1(1)从主题图中抽象出方格及小红个数表示这个同学在第几列,第2个数表的位置。 示这个同学在第几行。 (教师再引导学生发现:小红的位置学生回答:在方格中先找到第3列,再找在方格中用第3列第2行的交点来表到第2行,然后用它们的交点(课件闪烁示。 这个点)表示小红的位置。 教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点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前一个数3表示第3列,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这个点后一个数2表示第2行。 可以用数对(3,2)来表示。 学生1:小娟在第5列第4行。 板书(3,2))能说说(3,2)表示 学生2:小强在第2列第5行。 什么意思吗? (1)指导学生合作完成第29页课堂活动,(2)教学用“点”表示小娟、小强完成后集体订正。 的位置。 (2)练习九第1题、第2题。 教师:试一试在图中用“点”表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 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方格中标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然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件上闪烁小娟和小强两个“点”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目 标 教 学 重难点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棋盘、一盒黑、白两色棋子、一幅象棋、一教 学 准 备 张表格。 2在本节课上课之前,用体育课的时间请体育教师配合教学生下象棋,至少要学会象棋的基本走法。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体育课学习了下象棋,大家学会了吗? 教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比赛没法进行呢? 教师:怎样才能把棋子的位置说清楚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确定位置。 二、进行新课 1学生用行、列表示棋子的位置 教师:怎样在棋盘上确定位置呢?我们可不可以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呢? (多媒体出示第29页例2图)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我们的棋盘和上节课我们的位置图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教师:竖着的线也称为“列”,横着的线也称为“行”。 现在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来清楚地介绍每个棋子的位置了吗? 教师:为了我们研究方便,请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把棋盘上的“列”编上序号,再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在左边把“行”编上序号。 2学生用数对表示棋子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 教师:谁能用“列”和“行”介绍“”的位置? 学生在下面说怎样走棋,老师用多媒体上的象棋游戏软件进行演示;学生有可能不能选择准确的语言表达棋子的位置,妨碍比赛的进行。 学生:他没法说清楚棋子每步走的位置。 学生:可以。 引导学生发现:在上节课学习的位置图上,“组”用“列”来表示,“排”用“行”来表示,也就是说竖的表示“列”,横的表示“行”。 在这个棋盘上也有竖着的“列”和横着的“行”。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也可以用“列”和“行”来表示棋子的位置。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辅导,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学生:“”的位置在第8列第3行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第30~31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教师:你觉得该用哪一个数对来表示“”的位置呢? 教师:为什么呢? 教师:你能分别用数对来表示“”、“”、“”在棋盘上的位置吗? 3探究用数对表示生活中的位置 教师:你是怎样用数对表示棋盘上棋子的位置的呢? 教师:其实在还有很多东西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 比如,我们的座位也可以用数对表示。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巩固练习 教师走棋,抽学生说棋子的位置。 四、课堂小结 五、延伸课外 教师: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不是还有一场象棋比赛没有完成吗?剩下的时间我们就请两位同学上来参加比赛,其余的同学当评委。 学 生 活 动 学生:应该用(8,3)这个数对来表示“”的位置。 学生:因为“”在第8列,第3行,所以用数对(8,3)来表示。 学生用数对表示后,选一个喜欢的说给同桌听,然后全班汇报 多媒体出示:车(8,3),马(3,3),象(7,5),士(5,2),将(5,1),炮(8,5),兵(1,4)。 学生按要求摆棋,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抽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我们规则还是参赛的同学只能在下面说,另外再请两位同学来分别按照参赛同学的要求帮他们走棋。 同学们开始进行精彩的象棋比赛。 关注要点 课 后反思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动点运动后的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重难点 教 学 准 备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多媒体出示例3。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情景图,用列和行说说小方家的位置。 教师:现在小方家从向东行到学校,每分行50 m,她8分就能到学校,如果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50 m,请你在图上用点标出学校的位置。 学校的位置应该在图上第几列第几行?为什么? 教师:小方行走到现在的位置也就是学校的位置第9列,第3行,用数对怎样表示呢? 2教学例4 多媒体出示例4情景图及相关问题。 教师:两只兔子同时向森林的家中跑去,速度一样,它们能同时跑回家吗?为什么? 当灰兔跑回家时,白兔应该在什么位置呢?你能用列和行说一说吗? 教师:能用数对表示吗? 教师:用多媒体闪烁白兔的位置,并在方格上标出(8,6)。 学 生 活 动 生:小方家在第1列,第3行。 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学校的位置是第9列,第3行。 学生:(9,3) 同学们把表示学校位置的数对填在书上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后,再抽学生说一说,灰兔的位置和森林的位置,特别是森林的位置,要让学生看清楚。 小组议一议。 学生:白兔在第8列,第6行。 学生:能,白兔这时的位置是(8,6)。 教 学 过 程 教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学 过 程 教师:同学们真行,能仔细观察,准确的表示出白兔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 1练习八的第6题,学生独立思考后画出1~2条行走路线,同桌互相说出行走的线路,再在全班交流。 2完成思考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指导完成。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材第34页至35 页的情景图、例1、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九第1、2题 1、通过主题情景图,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培养学习兴趣。 2、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底与相应高。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特性 课件:情景图 例1 教师活动 (一) 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 1、 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过三角形? 2、 出示P45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3、 师:三角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它在建筑和日常生活中有有很大的作用。 (一)认识三角形 1、观察这些物品,它们有个共同特征是什么?((实物隐去,显示三角形) 这些图形都叫做三角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2、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角形的意义的重点词语), 验证:屏幕显示首尾没连接的三角形 提问:这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那么三条线段要怎样放才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呢?(动态显示) 引导学生得出: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4、 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做练习九第1题 学生活动 在主题图和老师的谈话引导下,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具 教学过程 一、 主题引入 激发兴趣 二 三角形的认识 学生发现物体外形都是三角形 认真观察后回答教师的问题 概括三角形的定义: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完成练习九第一题,并说明理由 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顶点 角 角 顶点 边 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 2、操作;P48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 相互检查 (三)三角形的特性 1、日常生活当中如桥梁为什么要设计成 三角形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P47做一做,试一试)。拉三角形的筐架,学生实验:发现四边形容易变形,四边形的筐架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小结: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的特性就是三 角形的稳定性 长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线段 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长方形的形状 和大不改变呢? 验证: 现在老师在这个长方形的对角 处再加一线段,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强调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 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 什么? 学习现场中找,使学生知道三角形3、、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的稳定性 三 折三角形的高 教学例2 1、 先看书P47例2后,拿出锐角的三角 三角形的形,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 底和高 查 照书试折三角形的高 检查方法: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 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 完全重合。 检查 2、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说 明折痕与三角形的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直角三角形 系? 折痕与三角形的的一条边互相垂直 3、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 (二) 三角形的特征(板书:特征) 1、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显示)三角形有几条边? 2、每两条线段相交于一个点(闪烁),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显示)三角形有几个顶点? 3、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三个顶点,还有三个什么?(三个角显示) 顶点 角 边 边 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作三角形的底吗?可以折出它的高吗?请折一折,然后把你折出的底和高介绍给同学认识。想想:一个三角形共有几条高? 5、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师示范画高的方法 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 6、在方格纸中画出三角形底上的高 强调:高和底互相垂直 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3题 标出底和高 练习九第4题 判断 第2题 在折的三角形中标出底和高 操作中发现三角形有三条高 观察讨论中发现高和底互相垂直。 独立完成,板演,集体评议 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判断并说明理由 按要求操作,在反馈 总结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P37例3、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第1题~3题 1、能经历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关系的过程,并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2、能判断标明长度的3条线段是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能经历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关系的过程,并得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 能判断标明长度的3条线段是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活动 1、 判断 ①有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②凳子坏了常用钉子在下面定个木条这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 2、 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任意给你3条线段(小棒),是不是也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3、 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复习三角形的认识, 学生猜。。。。。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 猜想引入 教具、学具 小棒20根
正在阅读: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精品教案06-1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02-07
北美西部开发史:第四讲、加拿大联邦的起源、成立与发展03-06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05-30
比较优势与发展优势理论(格兰仕案例分析)11-25
感人的爱国故事:董存瑞02-08
20XX年经济工作形势分析会议讲话稿-领导讲话模板12-25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题及复习资料01-03
高中历史专题训练与答案03-3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西师
- 下册
- 教案
- 年级
- 数学
-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