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第三章4-12

更新时间:2023-09-14 23:24: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 简述20世纪二十年代声乐创作历程?

答:这一时期的声乐创作分为群众歌曲,独唱歌曲,合唱歌曲,电影戏剧歌曲。近代声乐创作的发展和声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是新音乐文化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音乐主流的重要原因。

近代声乐在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最初,学校开设了乐歌课,集体歌唱成为社会时尚。稍后,少年儿童歌曲,学校歌曲,集体歌唱曲等广泛流传,形成了近代音乐的一大潮流。 抗日救亡歌咏是近代音乐史中又一音乐潮流。用歌声反映抗敌救国,保卫民族的时代主题。与学校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不同,抗日救亡歌咏在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群众性歌咏为主的社会音乐发展起来的30-40年代的歌曲,形成了以小型为主的特点。随着新式戏剧发展起来的戏剧歌曲,电影歌曲迅速成为影响的部类。近代对引述歌曲和大型声乐创作也有许多探索。与声乐创作密切相关的声乐表演艺术也有相当的进展。30-40年代,培养出一批声乐演唱人才。独唱音乐会以及其他声乐艺术表演,为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 群众歌曲

群众歌曲是为大众歌唱而创作的歌曲。其内容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常在群众性活动中演唱。音乐结构以简单小型为多,音乐不太宽,多采用齐唱合唱的形式。 二 独唱歌曲

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主要部类,这类歌曲,在五四前后开始其初创阶段。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萧友梅的独唱歌曲以《问》《南飞之雁语》最为突出,赵元任写了不少群众歌曲,《劳动歌》《尽力中华》。 三 合唱歌曲

中国的多声部合唱歌曲创作约从清末民初开始陆续面世,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萧友梅是近代较早着力于合唱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赵元任的《海韵》,这是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

近代合唱歌曲在30年代以后获得显著的发展,以黄自,冼星海等人的创作为代表。

四 电影戏剧歌曲

话剧自五四以来,电影从30年代开始在中国文艺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话剧加唱,电影配乐的形式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近代许多话剧,诗剧大都配有歌曲。30-40年代是中国有声电影初创并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时代。对电影歌曲作出重要贡献的有:聂耳,任光,冼星海等。

1

5 简述20世纪二十年代的歌曲创作情况。

答:近代声乐创作的发展和声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是新音乐文化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音乐主流的重要原因。近代声乐在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

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分为群众歌曲,独唱歌曲,合唱歌曲三方面。以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等人的歌曲创作为代表。

一 群众歌曲:中国近代群众歌曲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末。20年代是群众歌曲的初创期,既有工农歌曲和红军歌曲,又有萧友梅赵元任等新音乐工作者创作的歌曲。

(一)填词的群众歌曲

旧曲填词,是早期群众歌曲最常用的一种创作方式。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端。此类填词歌曲中较著名的如沈心工的《竹马》,李叔同的《送别》等。20年代,工农运动和军队中出现了反帝爱国歌曲。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卅运动》。这类歌曲的特点是:坚定地节奏和昂扬的旋律,鲜明的气质。反映了工农兵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对歌曲的要求。

(二)改编的群众歌曲:20年代,黎锦晖在其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中,采用传统民歌,戏剧予以改编。

(三)创作的群众歌曲:完全由作曲家新创作的群众歌曲直到20年代才开始有较大影响。1 五四前后,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等人的群众歌曲。萧友梅适合于群众集体歌唱的音乐作品大多与反帝爱国斗争有关。如《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 赵元任写了不少群众歌曲,《劳动歌》《呜呼!三月一十八》《尽力中华》《西洋镜歌》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五四”前后帝国主义和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他的音乐创作表现了20年代的进步倾向。赵元任的群众歌曲有着较多样的形式与风格。20年代群众歌曲体裁主要是群唱式的歌曲,或者齐唱,领和相间,或者小型多声部合唱。适于一般群众歌唱的通俗独唱曲,歌曲风格以进行曲者为多吸收了学堂乐歌创作的经验,歌词大多采用白话文,写得比较通俗,音乐也比较注重中国风格。这些都是歌曲创作的进步。 20年代的群众歌曲,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表演音乐,学生歌唱音乐一起成为20年代新音乐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二 独唱歌曲: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主要部类,这类歌曲,在五四前后开始其初创阶段。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萧友梅的独唱歌曲以《问》《南飞之雁语》最为突出。他的独唱歌曲大多结构严谨,采用欧洲作曲技术,受到德国古典音乐的影响,对近代独唱歌曲有着先驱者的贡献。赵元任以20年代所写者影响最大。主要收入《新诗歌集》,他探索“中国化”和声,《卖布谣》就是杰出的一首。《叫我如何不想他》是影响最大的作品。

五四时期从事独唱歌曲创作的还有邱望湘,陈啸空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收入《摘花》《金梦》两部抒情歌曲集。

三 合唱歌曲:萧友梅是近代较早着力于合唱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在20年代创作了《柏树林回旋歌》等近20首合唱歌曲,其中有四部合唱曲《春江花月夜》等,大多为学生歌唱而写。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元任的《海韵》,这是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

2

6 简述萧友梅音乐创作方面的成就。

答:萧友梅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音乐家,广东人,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和钢琴,并加入“同盟会”。1921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考》一文获得博士学位。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对于中国新音乐的贡献以音乐教育最为突出。1927年负责筹建国立音乐院并任代院长,1929年后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

萧友梅又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重要作曲家。作有近百首歌曲,两部大型合唱曲,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独奏《哀悼引》,钢琴与大提琴曲《秋思》,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等。他的音乐把乐歌时期的填词创作提高到了专业音乐创作的水平。他的主要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多部教材。 他的歌曲创作分为歌曲创作和器乐创作两类。

一 歌曲创作:他将自己创作的歌曲收集在《今乐初集》《新歌初集》中。 1 群众歌曲:萧友梅适合于群众集体歌唱的音乐作品大多与反帝爱国斗争有关。如《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 2 独唱歌曲:萧友梅的独唱歌曲以《问》《南飞之雁语》最为突出。他的独唱歌曲大多结构严谨,采用欧洲作曲技术,受到德国古典音乐的影响,对近代独唱歌曲有着先驱者的贡献。

3 合唱歌曲:萧友梅是近代较早着力于合唱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在20年代创作了《柏树林回旋歌》等近20首合唱歌曲,其中有四部合唱曲《春江花月夜》等,大多为学生歌唱而写。

二 器乐创作:作有近百首歌曲,两部大型合唱曲,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独奏《哀悼引》,钢琴与大提琴曲《秋思》,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等。

7 简述赵元任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考过合唱《海韵》名解) 答: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江苏人。1910年去美国留学并旁攻音乐。作有歌曲近百首,钢琴小品若干首。歌曲创作鲜明的反映了五四时期科学民主精神。在曲调写作与和声配置方面作了“中国派”的实验,他的音乐作品尤其是独唱曲与合唱曲代表着中国20年代音乐创作的高水平。 他的歌曲创作包括群众歌曲,独唱歌曲,合唱歌曲三类。 1 群众歌曲:赵元任写了不少群众歌曲,《劳动歌》《呜呼!三月一十八》《尽力中华》《西洋镜歌》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五四”前后帝国主义和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他的音乐创作表现了20年代的进步倾向。 赵元任的群众歌曲有着较多样的形式与风格。

2 独唱歌曲:赵元任独唱歌曲的题材突出的反映了五四精神。《叫我如何不想他》是影响最大的作品。歌曲由美好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入如何不想他的主题,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著名音乐会独唱曲。 在歌曲的民族风格创造上,赵创作了如《卖布谣》《织布》《听雨》《叫我如何不想他》《老天爷》《也是微云》等。

3 合唱歌曲: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赵元任的《海韵》(1927年,徐志摩词),这是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分别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代表作为旁观者的诗翁,主人公的女郎和背景大海。音乐声动地表现了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该曲每个段落都有不同的艺术处理。

3

8 儿童歌舞剧这一体裁是由谁创造的,有何特色,他对儿童歌舞剧价值持何种观点?其创作的社会评价如何?(考过简答)

答:黎锦晖,湖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中学时广泛接触民间音乐。任过音乐教员,西洋音乐对他有较大影响。1916年,他在北京深入的学习中国戏曲,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他有积极的影响,他开始致力于普及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的活动,提出“学过于最好从唱歌入手”,最好从“训练儿童”做起。他开始了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实践活动,主编《小朋友》周刊,并设置歌舞部,1927年创办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

儿童歌舞剧的价值:1 黎锦晖创作儿童歌舞剧的用意除了向儿童推广国语这一首要目的之外,还在于“儿童的模仿的本能十分发达”,借演歌剧“可以训练儿童美的语言,动作和姿态,养成“尊重艺术的好习惯”

2 歌剧演出的“一切布景和化妆,都要儿童们亲自出力,还可以锻炼他们思想清楚。

3 “学校中表演高尚的歌剧是学校中最有价值的举动”。 代表作及特点:《葡萄仙子》《月明之夜》(也叫《麻雀与小孩》),《三蝴蝶》《神仙妹妹》《小小画家》等12部不同题材的儿童歌舞剧。这些作品多以童话寓言方式,反映儿童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内容,很有教育意义。黎锦晖在创作上,最初用县城曲调填词到掺入新的创作,直至按剧情要求全新创作音乐,形式多样化。黎锦晖所从事的儿童歌舞剧的创作,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剧舞剧的熏陶下,戏剧音乐形式的探索,富于民族风味,适合儿童特点。

《小小画家》是他儿童歌舞剧创作中最成功的一部。

由于黎锦晖的歌舞剧创作颇具童谣风,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成为当时全国各地儿童音乐教育和音乐生活的主要教材,在海外,东南亚也有较大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有开拓性的作用。

9 论述我国20世纪20年代的器乐创作。(考过论述)

20世纪20年代的器乐创作主要包括中国乐器音乐和西洋乐器音乐两大方面。其中,中国乐器音乐以二胡,琵琶,器乐合奏为主。二胡则主要是以刘天华的“十大二胡曲”为代表。西洋乐器音乐以钢琴为主。

一 中国乐器音乐:中国新型的器乐曲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刘天华极其二胡音乐:刘天华的“十大二胡曲”为二胡音乐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2 二胡独奏音乐在30-40年代逐渐成为重要的音乐,30年代初出现了二胡独奏音乐会。二胡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日渐多样。30年代,二胡独奏加用伴奏音乐成为风气,伴奏以扬琴居多。3 现代新创作的琵琶曲中,刘天华的《歌舞引》《改进操》流传较广。这些作品运用了不少传统琵琶音乐未有的新手法。4 合奏音乐:合奏音乐组要有刘天华的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二 西洋乐器音乐

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发端于清末民初。1915年,赵元任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是迄今所见中国人写的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1916年,萧友梅留德期间创作了《哀悼进行曲》《小夜曲》等钢琴音乐作品。

4

10 论述刘天华的音乐创作。(12年考过)

刘天华,江苏人,1912年曲沪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对新音乐有多方面的了解与实践。他曾学习二胡、琵琶、古琴,对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器乐有广泛的知识和出色的掌握。民族器乐创作,是刘天华对中国音乐最重要的贡献。北京10年是他音乐创作乃至一生音乐事业最重要的阶段。创作包括10首二胡曲,3首琵琶曲,2首丝竹合奏曲。

他是近代对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杰出音乐家,一生为改进国乐奋斗不息。他对中国器乐有多方面的贡献,以二胡最为突出。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业绩。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中国器乐有深远影响。 1刘天华二胡音乐的创作:他吸收其他中西乐器的演奏技术进行二胡音乐创作,如《良宵》《光明行》等,运用了古琴、小提琴等演奏技法,大大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在乐曲组织结构域音乐发展方面也有创新,如《悲歌》《空山鸟语》《光明行》《烛影摇红》等,运用了和弦琶音和近关系转调等。二胡音乐以及刘天华对二胡的努力,使历来作为伴奏、合奏乐器的二胡一跃成为重要的独奏乐器。他的作品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彷徨、苦闷的心情。《病中吟》《悲歌》等都属此类。

特点:刘天华的二胡作品既有中国传统音乐又吸收了西洋技术。在二胡音乐中开创了中心音乐融合的艺术风格,显示了“五四”新文化的共同特征。刘天华的二胡音乐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音乐贯穿着中国传统艺术“为人生”的精神。他的音乐不以炫技取胜,而是实践着他“抱朴含真”的审美理想。

2 国乐改进思想:刘天华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改进与贡献。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通过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地位。他参考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教学经验,编写了包括47首练习曲的《南胡练习曲》和一套琵琶练习曲。该表了二胡、琵琶口传心授的旧教学方法,使之纳入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轨道,形成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

他对二胡的其他方面也有重要改进。如改制二胡、改良音色、创造弓法、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他还参照西洋记谱法改进了传统的工尺谱,演唱记录了京剧唱腔——《梅兰芳歌曲谱》,是近代中国科学地记录、整理存活的传统音乐的良好开端。他主持了国乐改进社刊物《音乐杂志》,阐述其改进国乐的思想、对中国器乐发展进行理论性的研讨。

刘天华一生的艺术理想和实践归纳为一点就是国乐改进,具体表现就是对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和外国音乐采用兼收并蓄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推进我国民族音乐的新发展。为此,他一二胡作为实现自己国乐改进理想的重要突破口。

11 简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音乐思潮(考过简答)本上

5

12 最早将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带入中国的音乐家是谁,有哪些贡献?

从音乐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来看,民国时期第一位有卓越贡献的音乐学家当推王光祈。王光祈,四川人,1920年赴德留学。起初学政治经济学,1923年后转学音乐。1927年人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伯恩大学博士学位。他对音乐研究的范围很广,中国音乐、西洋音乐、东方民族音乐等都在他研讨之列。他是最早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他研讨中国音乐史侧重于律、调、乐谱和乐器这四个方面。

王光祈音乐研究的另一领域是比较音乐学。其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与《东方民族之音乐》两本书。在比较研究中,他独创性地把世界音乐划分为“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亚剌伯乐系”。他肯定东方民族音乐的世界地位,开东方民族音乐学之先河。

为改变中国音乐的落后状况,王光祈1923年起开始全面系统的将西方音乐介绍给国人。他先后著述了《欧洲音乐进化论》等论文,旨在使国人了解西方音乐文化进化的科学性。

王光祈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向世界方面,也有很大成绩。1926年起,他在德国的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其中有《论中国音乐》《论中国记谱法》《论中国古典歌剧》等。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世界许多国家音乐学家们的承认和尊重,在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有很大贡献。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22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