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千字文-精品文档

更新时间:2023-04-27 12: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千字文

《千字文》是1500年前的作品,作者周兴嗣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进行一排列组合,写出了一篇音韵谐美,朗朗上口的四言长诗。从这一千字中,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完整轮廓,称的上是世界上最为袖珍的百科全书。

作者以幽默的文笔,用别开生面的历史典故解读《千字文》,本文摘选一二,以飨读者。

《千字文》第十九句

龙师火帝

龙,古代传说中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须;能兴云作雨,能走,能飞,能游泳。《说文》中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有点像孙悟空的金箍棒啊!在古生物学中,龙是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行动物,比如恐龙。在现在的网络用语中,“恐龙”已经迅速进化,成为那些长得比较有创意的女性的代名词。

师,原来是用束表示众多之意的,《尔雅》中说:“师,众也。”从古代开始,“师”就作为军队编制的一级,《说文》中还把一个师的人数给明确了:“师,二千五百人为师。”泛指军队,或指民众。后来引申用于尊称长辈、首领、专业人才,或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火,这是个极其常用的字,意思很多,不详细说了。

帝,本来是一个花蒂的模样:上面是花的子房,中间像花萼,下垂是雌雄花蕊。后来这个字的意思完全变了味、走了调:用来指宗教或神话中主宰万物的神,以及现实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凡间老大。《说文》解释说:“帝,王天下之号也。”

这句的四个字分开解释并不合适,因为“龙师”和“火帝”是对两个人的称呼:龙师是伏羲氏,火帝是燧人氏。

传说伏羲是个打猎的高手,当时人们还不会农耕,只能靠打猎维持生活,而打猎的本事也不高,常常是忙了一天连一只野鸡都逮不到,还经常有人被老虎逮去改善生活,于是打猎高手伏羲就教大家如何又快又好地打猎、抓鱼,并驯化了一些动物,大力发展畜牧业,让大家在什么也打不到的时候也不至于挨饿。

燧人氏的拿手绝活是钻木取火。火可是个好东西,史前人类对黑暗的恐惧比我们可厉害多了,要是在黑夜里能看到一点火光,比现在的人买彩票中了五百万还高兴。有光亮,就意味着有希望,就意味着能吃到滋滋冒油的红烧肉便当,就意味着能暧暖和和安安全全地睡个好觉。但当时的火种太难得了,好不容易碰上雷击树木起火,就赶紧把宝贝火种保护起来,派专人看管,还给负责看管火种的人封了个官职:祝融。当燧人氏展示了取火的绝活之后,人民群众可乐坏了,以后需要用火时,就可以按照燧人氏教的办法,找块木头铆足了劲儿钻去吧,只要有把子好力气,随时随地,火光四溢。

龙师火帝,实际上就是最早着手解决人们温饱这两大基本生存问题的人。

第二十句鸟官人皇

鸟,繁体为“岛”,如果写成小篆,你会发现这就是一只活脱脱的鸟儿,鸟身、鸟眼、鸟毛、鸟腿,一应俱全。《说文》中的解释是:“鸟,长尾禽总名也。”后来因为鸟与一些雄性动物的某个重要部位有点像,就被发展成为骂人的粗话,如鸟事。指坏事情;鸟人,指瞎胡闹或捣乱的人。

官,两张嘴表示能吃能喝,这样的人戴上宝盖帽子,不就是一个“官”吗?实际上可不是这样乱解释的,以宝盖覆众人,表示对群众进行治理,指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或属于国家、公家的东西。

人,最简单的字之一,却是最复杂的一种动物,太复杂了,没办法解释。我们都是人吧?自己解释一下自己吧。

皇,本来是指天的。《诗经?大雅?文王》中有“思皇多士”一句,这里“皇”就是天的意思。古人为了表示对统治者和神的景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就把“皇”作为君主及神的尊称。

鸟官,指以鸟为官职名称,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中的一段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嗥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风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郯子是郯国的当权派,自称为少?氏后代。郯子来朝见鲁昭

公,昭公问他:“听说你老祖宗少?氏用鸟名作为官职,用什么不好非用鸟,这是为什么啊?”郯子说:“我老祖宗少雌氏当老大那时候,有风鸟到此一游,百年难遇,大吉大利啊!于是就以鸟纪事,各部门领导干部都以鸟命名。”

考古研究表明,少?氏是以鸟类为图腾的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本着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的原则,把各部落信仰的鸟作为分配权限和职能的官衔,来共同管理联盟事务。

根据正史记载:黄帝当老大时,“有凤鸟集”,“或鸣于庭”;少?登位时,“有风鸟之瑞”;帝喾掌权时,“凤凰鼓翼而舞”;尧成为最高统治者时,“凤凰在庭”;舜接班时,“凤凰巢于庭”。这些记载你可以从二十五史中的“符瑞志”部分查到。

这个凤鸟真是既勤快又善解人意啊,碰上有人当老大就飞来助兴,不用接送,不讲吃住,不要出场费,比现在搞个什么庆典要请演员、名模来走穴都容易。你知道什么是牵强附会了吧?为了烘托出吉祥喜庆的气氛,正史也摆脱不了这些虚招子。用虚构的凤鸟来烘托气氛,可比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之类的场面高级多了,又透着那么有档次。

后来的朝代也有以鸟来表示官职的。前面说过“衣冠禽兽”这一成语,明代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鸟,品级不同,绣的鸟也不同: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读“希翅”音,一种形

似鸳鸯而稍大的水鸟,多紫色,雌雄偶游,亦称“紫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鹤鹑。谁是几品官一看衣服就知道了,清清楚楚。

第二十五句吊民伐罪

吊,即豸,是一个人拉弓射错的样子。?(读“增”音)是什么东西呢?是古代用来射鸟的短箭。这是一种专用箭,最大特点是箭尾拴着一根长丝绳。用一般的箭射中鸟之后,不知道鸟会掉到哪里去,可能被别人捡了便宜。用?来射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射中鸟之后把丝绳往回一拉,鸟就被收回来了。

“吊”的本义表示悼念死者一一这和射鸟的箭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说文》中是这样解释的:“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禽。”政,即“驱”。据说在远古时候,人死了就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又怕让秃鹫之类的腐食性动物吃掉,怎么办呢?亲友就都带着弓箭来帮助驱赶。

在这句里,“吊”引申为慰问,吊民,就是慰问广大劳苦民众。

伐,指用戈砍人的脑袋,砍杀之意,后来引申为讨伐、进攻,再进一步引申为自我吹嘘、自我夸耀、穷显摆。伐罪,就是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吊民伐罪”这个成语,最初是孟子老先生提出的,在《孟子》中曾两次表达过这个意思。《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1p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