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悬浮颗粒物考核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09 05: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理论考核试卷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共24分,每题3分)

1、用滤料采集大气中颗物物质,不仅靠直接阻挡作用,还有 、 、 。 答:惯性沉降 扩散沉降 静电吸引

2、测定总悬浮颗粒物常采用 法。采样器按采样流量可分为 、 、 采样器。采样器按采样口抽气速度规定为 m/s,单位面积滤膜在24小时内的气体量应为 。

答:重量 大流量 中流量 小流量 0.30 <4.5,>2[m3/(cm2.24h)]

3、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简称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 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简称 。 答:≤100微米 TSP ≤10微米 PM10

4、采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时,通常用 滤膜,同时应注意滤膜的 向上。 答:超细玻璃纤维 毛面

5、称量大流量大气采样滤膜时应使用感量为 mg的大盘分析天平,称量范围 ,再现性(标准差) ;称量中流量大气采样滤膜时应使用感量为 mg的天平,称量范围 ,再现性(标准差) 。天平室或恒温恒湿箱的温度应维持在 ℃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 答:1 ≥10g ≤2mg 0.1 ≥10g 0.2mg 15~30 50±5

6、采集可吸入颗粒物时,采样前将滤膜放在干燥器 小时,用感量优于 mg的分析天平称重后,放回干燥器 小时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 mg既为恒重。将恒重好的滤膜,用 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牢固压紧至 。如果测定任何一次浓度, ;如果测定日平均浓度,样品采集在 。

答:24 0.1 1 0.4 镊子 不漏气 每次需要更换滤膜 一张滤膜上

1

7、测定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时,如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 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 答:±5

8、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方法是 。mg/Nm3中“N”代表 。 答:重量法 标准

二、判断题(共12分,每题3分)

1、在同样条件下,用三台采样器同时测定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测定结果分别为0.17、0.18、0.22mg/m3表明采样器的性能指标是符合要求的。( )

答:(√)

2、转子流量计适用于压力基本稳定的测量系统。( ) 答:(√)

3、用二台采样器同时测定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之间的距离为2.8米,测定结果分别为0.17、0.23 mg/m3,经判断测定结果是可靠的。( )

答:(√)

4、测定无组织排放时,经估算预测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位置在周界外15米处,但根据有关规定监控点应布设在周界外10米范围内。( )

答:(×)

三、问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孔口流量计流量(Q)的计算式公式为:

Q?K???h?Pk?,请写出公式中有关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答:K常数, h流量计的液柱差,Pk是U型管中液体的密度,ρ空气的密度。

2、测定总悬浮颗粒物时,对采样后的滤膜应注意些什么?

答:应检查滤膜是否出现物理损伤,是否有穿孔现象。若出现以上现象,则此“样品滤膜”作废。

3、如何获得“标准滤膜”?

2

答: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干燥器内平衡24小时后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求出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

4、如何用“标准滤膜”来判断所称“样品滤膜”合格否?

答:每次称“滤膜样品”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标准滤膜”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认为对该批“样品滤膜”的称量合格,数据可用。

5、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采样器作平行采样时,为防止对采样的干扰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总悬浮颗粒物时,两台仪器间距以多少为宜?

答:2~4米。

四、计算题(共24分,每题8分)

1、已知颗粒物的当量直径为2μm,求颗粒物的体积?

3解:V?1/6?De??1/6?23??4.19?m3

2、已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为2μm,密度为1.5,求其真实直径? 解:Dp?DaDp?21.5?1.6(?m)

3、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期间现场平均大气压为100.1KPa,平均温度为25℃,采样器累积采集时间为23小时,在采样前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采样结束后,滤膜增重300mg,试求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及污染分指数,并判断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是否超过二级标准?

解:浓度=K×(W1-W0)/QN×L

=10?6?0.3/(1.05?273?100.1/298?101.325)?(23?60) =229(μg/m3) <0.30(mg/m3)

分指数ITSP=(I112-I111)/(C112-C111)×(0.229-C111)+I111

=(100-50)/(0.300-0.120)×(0.229-0.120)+50

=80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1l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