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图解

更新时间:2024-06-07 1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太阳辐射 下垫面性质 最基本的: 热力环流 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 大规模有规律的运动:三圈环流 大规模有规律的运动:季风环流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 受热-气温高-气流上升 受冷-气温低-气流下沉 热力因素:赤道受热、两极受冷 夏季:陆地升温快冬季:海洋降温慢 气压不均:水平运动 高压-数值高-等压面上凸 低压-数值低-等压面下凹 气流-始终从高压流向低压 动力因素:地转偏向力、极锋 夏季:陆地气压低 冬季:海洋气压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的影响 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带 东亚和南亚季风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锋面 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其分布 热力环流图解:如右图所示,ABCD四点气压高低排序为:BACD;气温

高低排序为ABCD;近地面A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B形成高压,等压面上 凸;而高空C 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D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

风带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高气压带(2个) 成因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气流 气候) 下沉 冷干 冷干 气压带 属性(影响等压面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2 个)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中纬西风带(2个) 西南风 西北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2 个) 低纬信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赤道低气压带(1个) 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动力原因 热高压 温湿 下沉 干热 热力原因 热低压 干热 上升 湿热 亚洲大陆上形成 太平洋上大西洋上形成 形成 夏季(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热低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压切断 冬季(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冷高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压切断 冬季风 项目 成因 源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利东亚季风 亚、蒙古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西伯利西北风 风向 高压) 夏威夷高亚速尔高压 压 阿留申低冰岛低压 压 夏季风 性质 源地 寒冷风向 性质 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 副热带东南风 干燥 太平洋 低温赤道附西南风 南亚季风 移动;海陆热力性质亚、蒙古 东北风 干燥 近印度差异 成因 对流雨 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 地形雨 空气受地形阻挡而上升 锋面雨 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 台风雨 洋 热带、副热带洋面上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典赤道地区;我山地迎风坡 中纬地区;我国夏季东部地区的降水 夏秋季节我国东部沿海 型地区 国夏季午后雷阵雨 9、六大洲气候分布图

大洲 气候类型 1、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亚热带草原气候 4、热带雨林气候 5、亚热带湿润气候 6、温带海洋性气候 7、地中海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温带大陆性气候 7、亚热带湿润气候 8、高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亚热带湿润气候 3、极地气候 4、温带海洋性气候 5、地中海气候 6、热带沙漠气候 7、热带草原气候 8、热带雨林气候 9、高山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5、高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 3、地中海气候 4、极地气候 5、高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季风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雨林气候 6、热带沙漠气候 7、地中海气候 8、高山高原气候 9、极地气候

形成因子 太阳辐射 作用机制 地球能量的纬影响结果 随纬度升高而节变化 季冬夏季节主要来源,分布不度分布 减少,形成不同热量均 带 太阳高度、昼长产生热量的差异 下不易形成大气环流 调节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上易形成降水,沉气流 升气流 多阴雨天气 降水,多晴朗天气 下垫面 陆 海热力性质不同,影响大气水热状况 大陆性 温差大,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洋不均 性 海温差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寒对沿岸降洋流 地形 影响沿岸大气的热量水分 海拔、地形起伏和坡向等 流 暖为沿岸增温增湿 流 温减湿 如下沉气流如湿润的上升背风坡 迎风坡 气流带来降水 带来干燥的天气 其它 岩石、植被、水面、冰雪等 如绿洲 温差较小,湿度较大等 荒漠 如温差较大,空气干燥等 人类活动 排放废热,影响积植树造林、兴修水消破坏植被,下垫面,改变大气成极影响 库等,改善局部小气候 极分等 影响

排放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等

气候类 型 最冷月均温15℃以上;热带雨南北纬10°之间 林气候 年降雨量 mm以上 热 热带草南北纬 热带季北纬10°~25° 带 风气候 大陆东岸 明 热带沙南北纬20°~30°终年高温少雨 漠气候 亚热带南北纬25°~35° 季风气大陆东岸 候 地中海南北纬30°~40° 燥,冬季温和温 最冷月均温0℃以上, 温带海南北纬40°~60° 冬季温和多雨,最热月均温20℃以下, 带 洋气候 大陆西岸 夏季凉爽湿润 年降水量1000mm 温带大南北纬40°~60° 陆性气大陆内部 候 集中夏季 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400mm以下 冬冷夏热,年温最冷月均温0℃以下 大陆气团控制 700~全年受西风影响 气候 大陆西岸 多雨 温带季北纬35°~55° 风气候 大陆东岸 冬寒冷干燥 夏高温多雨 1000mm 最冷月均温0℃以下 冬夏季风交替控年降水量500~600mm 制 年降水量300~控制 湿润 夏季炎热干最冷月均温0℃以上 副高和西风交替雨,冬季温和年降水量>1000mm 制 大陆内部和西岸 夏季高温多最冷月均温0℃以上 冬夏季风交替控年降雨量200mm以下 控制 2000mm 最冷月均温同上 的季节移动 副高和信风交替集中,旱雨季分年降雨量1500~异及气压带、风带原气候 10°~20°之间 终年高温,干年降雨量湿季交替 1000mm 终年高温,雨季最冷月均温同上 海陆热力性质差750~带交替控制 最冷月均温同上 赤道低压和信风终年高温多雨 年均温26℃左右; 压带控制 终年受赤道低气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数值特征(气温、降水) 成 因 气候类 型 冬季漫长严亚寒带北纬50°~70° 寒,夏季短促大陆性间的亚欧大陆和 温暖;降水少,气候 苔原气北冰洋沿岸 寒带 候 冰原气南极洲和 全年酷寒 候 格陵兰岛 气温随高度变化;高大的山地和 高山高原气候 高原地区 在迎风坡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主要“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雨定型” 步骤 判定半球(定位) 最冷月气温15℃ 最冷月 判定所属温度带(定带) 最低月0—15℃ 气温与最热月均温20℃以上 最高月最冷月 气温 0℃以下 最热月均温0—10℃ 最热月均温0℃以下 年雨型 确定气降水季候类型节分配 (定型)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夏雨型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热带草原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苔原气候 寒带(极地)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气候 最热月均温10—2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热月均温大于25℃ 热带气候 亚热带气候 气温 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型) 南半球 依据 因素变化 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型) 结论 北半球 垂直差异显著 气温 -0.6℃/100m 山地降水多集中最热月均温在0℃以下 全年严寒 最热月均温5℃以下 极地气团控制 北美大陆 集中夏季 年降水量300~600mm 右, 气团控制 最热月均温10 ℃左极地大陆(海洋)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数值特征(气温、降水) 成 因 六大洲气候分布图

大洲 气候类型 1、热带沙漠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亚热带草原气候 4、热带雨林气候 5、亚热带湿润气候 6、温带海洋性气候 7、地中海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温带大陆性气候 7、亚热带湿润气候 8、高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亚热带湿润气候 3、极地气候 4、温带海洋性气候 5、地中海气候 6、热带沙漠气候 7、热带草原气候 8、热带雨林气候 9、高山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5、高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 3、地中海气候 4、极地气候 5、高山气候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季风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雨林气候 6、热带沙漠气候 7、地中海气候 8、高山高原气候 9、极地气候

板块相对移动 张裂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举例 边界类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生长边界 洋 相 大陆板块与大陆撞 板块相互挤压碰 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海洋海沟、岛屿、海岸山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地质构造 类型 褶皱 背 斜 向 斜 断层 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 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 谷地 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 未侵蚀 山岭 地貌 侵蚀后 脉 海沟 消亡边界 褶皱常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形成高谷地 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 大山脉 断块山,裂谷或海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0v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