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折衷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精选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12 23: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折衷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摘 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从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出发,指出现有的干预模式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不同形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呈现的理论困惑和操作困难,基于折衷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反馈系统;二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三是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四是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五是加大和优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和机构建设;六是推进干预交流合作和网络化进程。

225009;周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讲师,博士生 210046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因心理危机处理不当而导致自杀或伤人等极端行为事件时有发生。而任何一起危机事件对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造成了的损失都是非常严重甚至惨痛的。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专业性或区域性的就业难度加大,从而直接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诱发一些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产生。因此,做好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工作,从预防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到及时有效地干预危机事件,减少危机事件对学生、家庭、学校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

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国外高校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面已经建立比较规范的系统,而目前我国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够完善。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研究来看,高校危机干预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还有待更好地完善和提高。部分高校已经建立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多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角度出发,缺乏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危机干预理论模式并结合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践,从而总结出一套基于危机干预折衷模式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策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导向,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平衡状态。“它是指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方式或机制仍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外界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应”(punukollu,1991)。一般来说,危机有危险和机遇这二种含义,如果它严重威胁到一个人的生活或其家庭,往往会产生自杀或精神崩溃的可能,这种危机就是危险的;如果一个人在危机阶段及时得到适当有效的治疗性、辅导性干预,往往不仅会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帮助其学会新的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到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因此,也可以说危机是一种机遇或者转折点。 危机干预则是指“给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有效

帮助和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Puryer,1984),即及时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人们恢复心理平衡。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找出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评估危机的程度,确定危机干预的指标,寻求对策,制订步骤,最终使大学生将遇到的打击事件能化“危”(危险)为“机”(机遇)。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式

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发展时期,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但心智和情商又没有达到足够来应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折或打击的成熟程度,因而其心理状态难免有处于危机状态的可能性。每一个人和每一次危机都是不同的,每一危机事件对大学生是否会转化为心理危机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而且大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危机事件的态度也明显不同,根据心理学家布托默(Brammer,1985)的观点,将心理危机划分为三种形式: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 crisis)、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和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 发展性危机是个体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阶段,处理一系列人生主题,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如果缺乏有关知识和技能,缺少社会支持系统,或缺少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机遇,就往往不能安然度过一个个人生转折,从而产生

发展性危机。刚入校的学生正经历着从中学到大学这一的重要转折。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家在外求学,生活环境、学习内容、交往对象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再加上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心理调整能力较弱,因适应不良而导致的心理危机也就进一步扩大,当这样的心理危机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发较大的危机事件。因此,高校通常需要对较长时间适应不良的新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境遇性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当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历交通事故致伤致残,亲人突然去世,遭歹徒抢劫或强暴等危机事件时,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现象。这些危机因其随机性、突然性和强烈性,通常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使其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有时会因无法承受痛苦而出现异常行为。

存在性危机是指生活中一些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如关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责任、独立性、自由与承诺等问题上的困惑而出现的内部的冲突与焦虑。这种危机可能是基于现实的,也可能基于个人的主观感觉。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日益成熟的时期,存在性危机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冲突如未能得到合理解决,则会带来心理问题。 三、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一)国?鹊拇笱?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可以从处理方式和处理过程上进行划分。

从处理方式上说,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式危机干预模式。此种模式主要是通过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或者心理辅导员,与学生咨询交流的或心理治疗的方式来解决心理危机问题。此种模式比较普遍易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1)由于咨询与治疗的周期比较长,在时间上延误心理危机的处理。(2)此模式过于注重人格的重塑。从处理过程方面来说,如情感危机干预的五阶段模式,五阶段包括:呆滞期、入侵期、矛盾期、消化期和再塑期,这样的模式标准,在时间顺序上的划分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同时危机干预模式本身缺乏可操作性。另外一种就是,学生自主朋辈干预模式,是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进行的一种大学生心理危机快速反应模式。此模式是通过设立“心理委员”,把“委员”放在“班”上,使心理健康工作纳入规范化的学生事务中,从而保证心理危机 有一个坚实的落脚点。具体而言:分为三个阶段,即危机的形成、危机的处理、危机的重估。第一阶段是危机干预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危机干预的核心;第三阶段是危机干预的产物,也是危机干预的起点。从理论上而言,的确是一种较好的危机干预应急模式,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危机的有关信息,了解危机的现状,但是有效的干预危机必须建立在有可行性强的操作程序基础上,包括干预技巧、干预手段运用及人员素质培养等,才能充分保证干预的有效性。从这个层面来说,危机干预仅仅依靠学生组织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国外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0q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