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导学案(学生)

更新时间:2023-09-13 21:29: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考纲解读】

1、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Ⅱ

【构建网络】

晨读《课堂新坐标》60页—63页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1)估算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方法——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3)土壤中的小动物的调查方法—— 。

(4)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调查方法—— 。

1

探究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请填写下列表格

项目 前提条件 种群增长率 K值(环境负荷量) “J”型曲线 “S” 型曲线 2、种群的三种存活曲线如图

(1)Ι型 (凹型) :该类动物在 期有极高的死亡率,但是一旦活到某一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而且稳定,如鱼类、很多无脊椎动物等。

(2)Π型 (直线型):种群各年龄的死亡率 ,如水螅。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的成年阶段等。

(3)Ш型(凸型):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早期死亡率 ,但一旦达到一定生理年龄时,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如人类、盘羊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等。

如果Ш为野生动物,据此我们应做好 的保护工作。

【例1】(2011·浙江理综,5)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年龄/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3 存活数/只 1 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6 死亡数/只 199 12 13 12 30 46 48 49 132 187 156 90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对位练习一】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2)根据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_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曲线Ⅰ和曲线Ⅱ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2

__________点后,增长率为0。 点增长速率最快,ef段增长数率减慢,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例2】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度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研究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____。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群落类型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Ⅱ:25年的次生林 Ⅲ:50年的次生林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分析上表可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____________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________。同时发现植物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树种数量 22 81 96 128 平均胸径 (cm) 8.7 10.4 11.8 13.7 平均高 (m) 6.3 8.4 9.2 10.5 探究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例3】下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内各种成分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字母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中,e为三级消费者,f为分解者 B.如果大量捕杀e,则d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

C.进入c的能量一部分通过c的呼吸作用被消耗,约有10%~20%的能量传给d,另一部分流入f

D.由于长期使用DDT,c种群产生了对DDT的抗药性,c种群抗药性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变异的结果

回扣课本

(一)生态系统结构的含有 (二)、能量流动的分析归纳:

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思考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

2、a1中能量的去向:(填写a2和a3代表的实际含义) ①a1= +

②a1= + +

a6

3.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

a1

×100%

3

4.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多少?a4+a7

5.试比较第二营养级摄取的能量、储存的能量以及同化的能量的大小。 摄取量>同化量>储存的能量 6.a6与a5的关系:

(三)物质循环

【回归课本】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的循环,具有全球性。大气中

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 或 而实现的。实现碳在 和 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 和 。 注意:

1、在生物群落内部物质不能循环,是单向的,只能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呼吸等形式反复循环。

2.过多地使用氮肥、磷肥等会引起什么后果?

【提示】 过多地使用氮肥、磷肥等会使土壤中氮、磷的含量增多,过多的氮、磷流入水体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等过度繁殖,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态被破坏。 (三)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但机体内部如激素等信息的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例4】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圆满闭幕。这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围绕着这样的理念,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低碳元素比比皆是。下图1所示碳循环,图2示图1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细菌可能参与图1中的 过程(填序号)。

(2)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燃料化石燃料,使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因此,可以采用 等措施来减少温室效应。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3)若参与过程②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稳定性越高。

(4)在图2中,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

4

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作用。

(5)调查C类中某种生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8×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4×108kJ,则A种群干物质中最多能蕴藏的能量值是 。

(6)请再例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四:生态系统的稳态和保护

【例5】(2010年·北京)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例6】(2011安徽卷)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优异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随堂检测

1.(2011·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2、下列关于热带雨林和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冰原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与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物种组成明显不同

B.泰梅尔半岛冰原冰土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比广东南岭低

C.热带雨林和泰梅尔半岛冰原的群落与各自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不再发生演替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泰梅尔半岛冰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 3.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态时该种群数

量达到环条件允许的最大值,b点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最大值由K1变为K2。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 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该种群的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D.该地区引入了新物种

4、(2011·北京)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5.(创新预测)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0d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