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送审稿)

更新时间:2024-05-12 19: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ICS F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2008 Q/GDW×××—2008

±8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

施工工艺导则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ide for tension stringing

of ±80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送审稿)

2008-××-××发布 2008-××-××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I

Q/GDW ×××-2008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 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一般规定 ................................................................................................................................................... 1 4 施工准备 ................................................................................................................................................... 2 5 张力放线 ................................................................................................................................................. 13 6 紧线 ......................................................................................................................................................... 27 7 附件安装 ................................................................................................................................................. 32 8 施工质量及安全措施 ............................................................................................................................. 36

I

Q/GDW ×××-2006

前 言

《±8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是由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制的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技术标准。

本标准是参照SDJJS 2-1987 《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试行)及DL/T5343—2006《750kV架空送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结合我国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和施工经验编写的。

本标准包括如下内容:

——张力架线施工机具及跨越施工准备; ——张力放线施工区段及牵引场、张力场布置; ——导引绳、牵引绳及地线的展放; ——张力放线主要施工计算; ——张力放线施工操作; ——紧线工艺、弧垂观测与调整; ——附件安装;

——施工质量及安全措施。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东北电业管理局东电送变电工程公司、北京送变电公司、山东送变电工程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由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II

Q/GDW ×××-2008

±800kV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

1 范 围

1.1 本标准适用于±8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架空输电线路工程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绞线、架空地线(含OPGW)的张力放线、紧线、附件安装施工。

1.2 本导则不完全适用于下述特殊张力架线施工,这些特殊张力架线施工,可参照本导则,编制专门的特殊架线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大跨越的张力架线施工;2)带电跨越张力架线施工;3)采用环形牵放方式的张力架线施工; 4)其它特种导线的张力架线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L/T 685《放线滑轮基本要求、检验规定及测试方法》 DL/T875《输电线路施工机具设计、试验基本要求》

DL 5009.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2部分:架空电力线路》 DL/T5106 《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

Q/GDW-XXX《±800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 一般规定

3.1 本标准是施工、设计、监理工作的依据。

3.2 张力架线施工,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编制和执行结合实际情况的各种作业指导性文件。 3.3 利用牵引机、张力机等施工机械展放导、地线,使其在展放过程中离开地面和障碍物呈架空状态的放线方法称为张力放线。用张力放线方法展放导、地线,以及用与张力放线相配合的工艺方法进行紧线、挂线、附件安装等各项作业的整套架线施工方法,叫做张力架线。张力架线的基本特征如下:

a) 导线、架空地线在展放过程中处于架空状态。

b) 以施工段为架线施工单元工程,放线、紧线等作业在施工段内进行。

c) 施工段不受设计耐张段限制,可以用直线塔作施工段起止塔,在耐张塔上直通放线。 d) 可以在直线塔紧线并作直线塔锚线。 e) 在耐张塔上作平衡挂线。

f) 同极子导线同步展放、同时收紧的施工方法。

应在保证架线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和施工资源条件设计选择张力架线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施工组织及操作方法等。 3.4 张力放线的基本程序为:

a) 导引绳展放:将初级导引绳用飞行器展放或人工铺放逐基穿过放线滑车,分段展放后与邻

段相连。用已放好的导引绳牵放其它高级别导引绳。

1

Q/GDW ×××-2006

b) 导引绳牵放牵引绳:用小牵引机收卷导引绳,逐渐将施工段内的导引绳更换为牵引绳。 c) 牵引绳牵放导线:用主牵引机收卷牵引绳,逐步将施工段内的牵引绳更换为导线。 3.5 多分裂导线的放线方式

a) 同极多分裂导线的分裂数:4根、6根、8根。

b)一次展放同极多分裂导线方式:一牵四、一牵(二+四)、一牵(四+四)。即用一台牵引机

经张力机组合成所需多分裂导线的导线轮,用牵放多分裂导线的牵引板和放线滑车配合放线。

c)同步展放:即在同一放线施工段内,在保持同档距内的放线弧垂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两套或两套以上张牵机组合展放同极子导线到达牵引场的时间差不宜超过半小时。

1)一般的同步展放方式:一牵四+一牵二、2×(一牵四)、2×(一牵三)。即:经张牵机组合成同步展放所需多分裂导线数的张牵机配合放线。也可采用2×(一牵二)、3×(一牵二)或4×(一牵二),即用多台牵引机与多台二线张力机配合同步放线。

2)多分裂牵放多分裂同步展放导线方式(多个一牵一组合同步展放方式),即:用一台或多台张牵一体机组合同步展放同极分裂导线,放线时导线通过与之配套的的放线滑车。

d)不宜采用分次展放同极多分裂子导线的展放方式。

3.6 为减少导线损伤,保证输电线路建成后的运行质量,在张力架线全过程中必须对导线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应正确悬挂放线滑车以改善导线在滑车中的通过性;机具在材料选用和外形设计上均应有利于保护导线;选择合适的放线张力,既保证导、地线架空,又符合导线防振要求。 3.7 预防电害是张力架线安全施工的突出问题之一。电害来自于雷电、平行和邻近高电压线路的静电感应、邻近强电流线路的电磁感应以及与带电体发生事故性接触。必须对施工全过程采取防止电害的安全措施,设置消除电害的接地系统。

3.8 应按照DL 5009.2规定的操作程序装设和拆除临时接地线,新工序接地线未装设,原工序接地线不得拆除,使架空的线路在施工期间始终保持可靠接地。 3.9 采用张力架线施工的施工段,应具备下列施工条件:

a) 放线段长度宜控制在6~8km,且不宜超过20个放线滑车。当超过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b) 牵、张场地位置应便于牵张设备和材料的运达及布置。牵张场两侧杆塔允许作直线锚线。 c) 耐张塔单侧紧线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临时拉线平衡对侧导线的水平张力。

d) 耐张段金具组合形式应适合耐张塔附件安装作业。耐张段长度小于1500m时,按过牵引200mm验算耐张塔。耐张塔组合串中应具有调整范围较大的调长金具。

e) 整塔和塔局部结构承载能力和构造应满足施工及维修中挂放线滑车、安装承力工具进行高处作业需要。

3.10 施工孔(附件安装施工孔、耐张塔锚线孔、临时拉线孔和放线滑车悬挂孔等)、临时挂架等的设计应满足施工负荷及结构受力要求,并便于操作。孔径与施工工具相匹配。

3.11 特种导、地线(含OPGW)的架设,厂家有高于本标准的特殊要求时,按特殊要求执行。 3.12 新技术、新工艺必须经过试验、测试及试点,符合本标准要求后方可应用。 4 施工准备 4.1 机具准备

2

Q/GDW ×××-2008

4.1.1 机具准备之前,应计算施工段的放线张力及紧线张力,确定张力放线方式。根据施工技术要求配备放线机具。成套放线机具应相互匹配。在工程准备阶段应安排落实张力放线的主要专用机具如下:

a) 主牵引机及钢丝绳卷车。 b) 主张力机及导线线轴架。 c) 小牵引机及钢丝绳卷车。 d) 小张力机及牵引绳轴架。 e) 导引绳及抗弯连接器。 f) 牵引绳及抗弯连接器。 g) 牵引板。 h) 旋转连接器。

i) 放线滑车、压线滑车、接地滑车。 j) 网套连接器。

k) 与导线、地线、牵引绳、导引绳配套的卡线器。 l)导线接续管保护套。 m) 手扳葫芦。 n) 其他。

4.1.2 张力放线机具应配套使用,成套放线机具的各组成部分必须相互匹配。在不同情况下,应采用不同方法,使配套放线机具的性能与放线方式相适应:

a) 按所选合理放线方式,选购性能符合要求的放线机械。

b) 架线准备时,应充分利用现有机具,在现有机具性能范围内,列出所有可行放线方式,经优化比较,选出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最佳方式和该方式下适用的放线机具。

c) 在已经选定当前工程展放导线的放线机具而为具体施工段作技术准备时,应计算出施工段的放线张力和牵引力,再根据主机性能,尽可能选用工效最高的放线方式。 d) 同一工程的不同施工段,可采用不同放线方式放线。

4.1.3 在牵放导线过程中起牵引作用的机械叫主牵引机。主牵引机应具有健全的工作机构、控制机构和防护(保安)机构,能在使用地区自然环境下连续工作。变速机构以无级变速为优。主卷筒机构工作应平稳。主牵引机的额定牵引力可按下式选用:

P?mKPTP (1)

式中:

P——主牵引机的额定牵引力,N;

m——同时牵放子导线的根数;

KP——选择主牵引机额定牵引力的系数。钢芯铝绞线时KP?0.2~0.3。钢芯铝合金绞线时

KP?0.14~ 0.2。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选用相应的系数。

TP——被牵放导线的保证计算拉断力,N。

主牵引机的卷筒槽底直径不应小于牵引绳直径的25倍。 4.1.4 与主牵引机配套的钢丝绳卷车应符合如下要求:

a) 驱动能源来自主牵引机,并由主牵引机司机集中操作和控制。

3

Q/GDW ×××-2006

b) 输送动力油源的高压软管接头采用密封良好的快速接头。

c) 能与主牵引机同步运转,保证牵引绳不在主牵引机卷扬机构上打滑,即保持牵引绳尾部张力满足:

2000 <PW< 5000 (2)

式中:

PW——牵引绳尾部张力,N。

d) 具有良好的排绳机构,能使牵引绳整齐地排列在钢丝绳卷筒上。

e) 具有平滑可调且允许连续工作的制动装置,在展放牵引绳时能有效控制钢丝绳线轴的惯性。 4.1.5 在牵放导线过程中对导线施加放线张力的施工机械叫主张力机。主张力机应具有健全的工作机构和控制机构,能连续平稳地调整放线张力;能与主牵引机同步运转;能在使用地区自然环境下连续工作;放线张力一经调定后应能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能分别控制同时牵放的各子导线的放线张力,或用其他方法补偿各子导线在牵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张力差;导线轮和导线导向滚轮均不损伤导线。主张力机单根导线额定制动张力可按下式选用:

T?KTTP (3)

式中:

T——主张力机单导线额定制动张力,N;

KT——选择主张力机单导线额定制动张力的系数。钢芯铝绞线时,KT?0.12~ 0.18。钢芯铝

合金绞线时,KT?0.09~0.125。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选用相应的系数。

主张力机的导线轮槽底直径应满足下式:

D?40d?100mm (4)

式中:

D——张力机的导线轮槽底直径,㎜;

d——被展放的导线直径,㎜。

OPGW张力放线机主卷筒槽底直径应大于OPGW直径的70倍,且不得小于1.0m。

4.1.6 支撑导线线轴并为张力机提供导线尾部张力的机具叫线轴车或线轴架。线轴车或线轴架均应具有制动装置,使制动张力即导线尾部张力保持满足:

1000<TW<2000 (5)

式中:

TW——导线的尾部张力,N。

尾部张力不宜过大,以免导线在线轴上产生过大的层间挤压及在展放过程中产生剧烈振动;亦不宜过小,以免导线在主张力机导线轮上滑动及在线轴上松套。

4.1.7 在牵放牵引绳过程中起牵引作用的施工机械叫小牵引机。小牵引机一般随带可升降的导引绳回盘机构。起控制放线张力作用的机械叫小张力机。当钢丝绳卷车能起控制放绳张力作用时,也可不使用小张力机。

小牵引机的额定牵引力可按下式选择:

P?1QP (6) 8式中:

4

Q/GDW ×××-2008

P——小牵引机的额定牵引力,N;

QP——牵引绳的综合破断力,N。

小张力机的额定制动张力可按下式选择:

式中:

t?1QP15 (7)

t——小张力机的额定制动张力,N。

地线需要张力放线时,一般以小牵引机、小张力机作地线张力放线机械(但应验算地线直径与小张力机张力轮的直径比),以导引绳作地线牵引绳。小牵引机、小张力机的选择应符合式(6)、式(7)的要求。

4.1.8 牵放导线的绳索叫牵引绳。牵放牵引绳的绳索叫导引绳。导引绳由从小到大的一组绳索组成导引绳系。其中,最小的(用于飞行器展放或人工铺放的)叫初导,最大的(直接牵放牵引绳者)即叫导引绳,其余中间级叫二导、三导?? 。 导引绳、牵引绳均应使用受拉后扭矩较小、不易产生金钩且通过工艺性试验确认可以使用的少扭或无扭结构钢丝绳。导引绳、牵引绳受力后的扭矩方向宜与被牵放体的扭矩方向一致,导引绳、牵引绳应按与主机配套选购和使用。牵引绳规格可按下式选择:

QP?4520mw (8)

导引绳系中导引绳的规格可按下式选择:

1Pp?Qp (9)

4式中:w——导线单位长度重力,N/m;

Pp——导引绳综合破断力,N。

初导的规格按初导展放方法、设备能力等选择,不同的展放方法使用不同的初导。其余各中间级的规格按牵放程序、方法、设备能力优化组合确定。

4.1.9 张力架线其它特种受力工器具,如网套连接器、牵引板、平衡锤、抗弯连接器、旋转连接器、卡线器、手扳葫芦等,均按出厂允许承载能力选用,并注意与导线规格和主要机具相匹配。使用前应对所用工器具认真进行外观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试验。

4.1.10 第一次启动或中、大修后启动主牵引机、主张力机、小牵引机、小张力机、钢丝绳卷车时,应先检查各部分润滑油、液压油的油量、油质,然后,按照机械说明书规定启动,空载运转至规定时间。空载运转应检查:

a) 变矩器、变速器、各部轴承、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阀及其他所有运动件、传动机构有

无过热现象。 b) 各部油封情况。 c) 传动部分有无异响。

d) 装配情况及紧固件、定位件有无变化。 e) 内燃机工作状况。

5

Q/GDW ×××-2006

f) 档位、档次及换档情况,变量机构工作状况。 g) 机油压力、补油压力、刹车油压力。 h) 制动机构工作状况。

完成规定时间的机械磨合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4.1.11 每次使用牵引机、张力机等机械,均应进行下列检查:

a) 燃料油、润滑油、液压油的油量、油质。

b) 内燃机、传动机构、执行机构的工作性能和变速情况,变量机构所定位置。 c) 停车刹车可靠性。 d) 仪表灵敏度和准确度。 e) 机油、补油、刹车油的压力。 f) 机身锚固情况和接地情况。

g) 张力机张力控制阀(溢流阀)保压情况,张力机张力控制阀应定期清洗和检查。 h) 应检查牵引机整定值。

4.1.12 长距离转运非自行式且无消振装置的牵引机、张力机时,应装载在汽车上运输。短距离转场运输时可拖运,但应限制行车速度,在平坦的道路上速度不得超过30km/h,在不平坦的道路上速度不得超过15km/h。

钢丝绳卷车、线轴车可以拖运。

运输前应检查道路和桥梁,必要时加以修补和加固。应将机身上的活动零部件临时加以固定,应接通行车部分的刹车和信号灯。应以机身吊运环(孔)起吊。

4.1.13 导引绳、牵引绳端头宜采用插接式绳扣。插接式绳扣的拉断力不应低于本绳的综合拉断力。 每项工程前或每年对导引绳、牵引绳应进行一次检验和保养,如发现有金钩、明显背扣以及一个节距内断丝超过5%时,应切断后改制成插接式绳套,断丝严重的应予报废。 4.2 跨越施工准备

4.2.1 张力架线中的跨越施工,除应执行DL 5009.2和DL/T5106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充分注意导引绳、牵引绳、导线等在放线过程中处于架空状态这一特点,慎重选择跨越施工方案,防止放、紧线过程中发生张力失控,确保施工安全和被跨越物的安全。

4.2.2 跨越电力线路施工的跨越方式分为停电跨越和不停电跨越两种,跨越施工中应优先考虑停电跨越。

4.2.3 张力架线中跨越架的几何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

a) 架顶宽度(沿被跨越物方向的有效遮护宽度):

B?1?2(Zx?C)?b? (10) sin?其中 Zx?x???w4(10)?(l?x)?? (11)

w1??2H上式中:

B——跨越架架顶宽度,m; ——跨越交叉角,(°);

6

?

Q/GDW ×××-2008

Zx——施工线路导线或地线等安装气象条件下在跨越点处的风偏距离,m;

b——跨越架所遮护施工线路在跨越处的最外侧导、地线间在施工线路横线路方向的水平宽

度,m;

C——停电跨越时取1.5,不停电跨越时取2.0,m;

H——水平放线张力,N;

l——施工线路跨越档档距,m;

x——被跨越物至施工线路邻近的杆塔的水平距离,m;

w4(10)——安装气象条件(风速10m/s)下,施工线路导线或地线的单位长度风荷载,N/m; ?——施工线路跨越档两端悬垂绝缘子串或滑车挂具长度,m; w1 ——施工线路导线、地线的单位长度重力,N/m。

风速 10m/s 的导线或地线的每米长度风荷载按下式计算:

w4(10)?0.0613Kd (12)

式中:

K——风载体型系数:d<l7mm,K=1.2; d>l7mm,K=1.1;

d——导线或地线直径,mm。

跨越架中心线应与遮护宽度b的中心线重合。 b) 跨越架架面与被跨越物的最小水平距离: 1) 跨越电力线路

S≥Zx?Smin (13)

式中:

S ——无风时跨越架架面与被跨越电力线路导线间的最小水平距离,m;

Zx——被跨越电力线路外过电压条件下导线在跨越点处的风偏,I 级气象区,外过电压条件下

取风速为 15m/s,其余气象区均取 10m/s,故一般仍可用式 (11)与式 (12) 计算,但式中符号均应改用被跨越线路的有关参数,不停电跨越施工时,根据施工地区的气象条件,适当提高计算风速,m;

Smin——跨越架架面在被跨越线路导线发生风偏后尚应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见表1,m。

表1 跨越架对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 被跨越电力线路电压等级(kV) 距离说明 ≤10 架面与导线水平距离(m) 无避雷线(光缆)时,封顶网(杆)与导线的 垂直距离(m) 有避雷线(光缆)时,封顶网(杆)与避雷线(光缆)的 垂直距离(m) 0.5 0.5 1.0 1.5 2.6 3.6 1.5 1.5 2.0 2.5 4.0 5.0 1.5 35 1.5 66~110 2.0 220 2.5 330 5.0 500 6.0 2)跨越其他被跨越物

与其他被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见表2。

7

Q/GDW ×××-2006

表2 跨越架与被跨越物的最小安全距离 被跨越物名称 距离说明 铁路 距架面水平距离(m) 距封顶杆垂直距离(m) 至路中心:3.0 至轨顶:6.5 公路 至路边:0.6 至路面:5.5 通讯线 0.6 1.0 注:跨越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时,按有关规定确定跨越参数。 c) 跨越架封顶网(杆)高度:张力架线的跨越架封顶网(杆)高度考虑风偏后应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

d) 跨越多排轨铁路,宽面公路等时,跨越架如不能封顶,应适当加高跨越架架顶高度,以抵消施工线路导线、地线落架后在两侧架间产生的弧垂。 e) 对软索封顶网应考虑线索的初伸长及恶劣条件的影响因素。

4.2.4 用杆件搭设的格构式(非悬索)跨越架按承受以下荷载计算结构强度、整体及局部稳定性:

a) 架面风压:风压作用在距离地面 2/3 架高处,风压值按下式计算:

PN?9.81K式中:

?216?FC (14)

PN——跨越架全架面风压,N;

K——风载体型系数,跨越架使用圆形杆件,K=0.7,使用在架面上为平面的杆件,K=1.3;

V——线路设计最大风速,m/s;

2

——架面杆件总投影面积,一般可取架面轮廊面积的30%~40%,m。 F ?Cb) 垂直压力。集中作用在架顶,作用点可沿架全宽移动(活荷载)。压力值按下式计算:

WJ?lymw1 (15)

式中:

WJ——跨越架的垂直荷载,N;

ly——假设导线落在跨越架上,跨越架的垂直档距。一般情况下,平地取200m,山区取计算值,

但不小于200m;

m——同时牵放子导线的根数。

c)顺施工线路方向水平力。作用在垂直压力的作用点,水平力值按下式计算: F??WJ (16) 式中:

F——跨越架顺施工线路方向的水平荷载,N;

?——导线对跨越架架顶的摩擦系数,架顶为滚动横梁,?=0.2~0.3;架顶为非滚动横梁,

横梁为非金属材料,可取?=0.7~1.0;架顶为非滚动横梁,横梁为金属材料,可取?=0.4~0.5。

4.2.5 用悬索组成的跨越架,按承受以下荷载计算:

a)横线路风压,与4.2.4 a) 相同。 b) 垂直压力,与4.2.4 b)相同。

8

Q/GDW ×××-2008

c)顺线路方向水平力,当封顶网及牵网绳与承力索用安全环或小滑车组装时,为牵网绳的破断力。

4.2.6 采用停电落线方式跨越电力线路,可由耐张塔松线或由直线塔落线。无论采用何种落线方式,均应验算:

a)落线过程中导线、地线的应力增加。 b)落线后导线、地线的应力增加。

c)杆塔的不平衡张力及垂直压力均不应超过杆塔设计条件。 d)落线过程中及落线后导线、地线的安全系数均不应小于2。 4.3 放线滑车准备

4.3.1 放线滑车应满足如下要求:

a) 与牵放方式相配合。牵引绳通过滑车中间轮,同时牵放的各子导线与滑车中心轮严格对称。 b) 牵引板与放线滑车相匹配,保证牵引板的通过性。

c) 导线放线滑车轮槽底直径和槽形应符合DL/T685的规定。OPGW放线滑轮槽底直径应不小于OPGW直径的40倍,且不得小于500mm。滑轮的摩阻系数应不大于1.015。

d) 槽形和轮槽宽度能顺利通过接续管、接续管保护套及各种连接器。轮槽侧壁不应被损坏。 e) 滑轮轮槽接触导线部分应挂胶。挂胶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3.2 一极导线在一基铁塔上一般用一个(组)滑车支承,但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挂双放线滑车,双滑车间用支撑杆间隔:

a) 垂直荷载超过滑车的最大额定工作荷载时;

b) 接续管及接续管保护套过滑车时的荷载超过其允许荷载(通过试验确定),可能造成接续管

弯曲时;

c) 放线张力正常后,导线在放线滑车上的包络角超过30°时。 4.3.3 导线在放线滑车上的包络角按下式计算:

cos??cos???cos??cos??A??B??sin2?2 (17)

其中 ???A??B (18) 上二式中:

?——导线在滑车上的包络区间所对的圆心角,称为包络角,( °);

AB ?——放线滑车两侧导线的悬垂角之和,( °); ?、?——放线滑车两侧导线的悬垂角,( °);

?——滑车的水平转角。当挂单滑车时,滑车的水平转角为线路水平转角;当挂双滑车时,

每个滑车的水平转角均为线路水平转角之半,( °)。

4.3.4 放线滑车悬挂方法

a) 同极子导线一次牵放时(即:一牵四、一牵(四+二)、一牵八),挂单放线滑车方法如下: 1) 直线塔。放线滑车直接挂在悬垂绝缘子串下。 2) 直线转角塔。放线滑车直接挂在绝缘子串下。

3) 耐张及耐张转角塔。用钢绳套等将放线滑车挂在横担的合适位置处,横担挂滑车的位置应具备如下条件(以下称为横担挂滑车条件):

9

Q/GDW ×××-2006

①该处可安全承受放、紧线荷载;②紧线后导线距最终安装位置较近;③作业方便; 挂滑车钢绳套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4。

b)同极子导线同步牵放时(即:一牵四+一牵二、2×(一牵三)、2×(一牵四)、3×(一牵二)),挂单放线滑车方法如下:

1)同极所有放线滑车的悬挂后必须等高,相邻二放线滑车间的水平悬挂距离应不小于1.5m(或将其中选定的放线滑车拉偏),如图4-1、图4-2。(通常挂点间相距横担桁架的一个或几个节间)。

(一牵四+一牵二)方式 (3×一牵二)方式

1-横担; 2-挂具;3-滑车 图4-1 直线塔挂滑车

2)直线塔可用(也可不用)悬垂绝缘子串挂一个放线滑车,其余(或全部)放线滑车用钢绳套等挂在横担具备挂滑车条件处。

3)直线转角塔每极用绝缘子串挂一个放线滑车,其余则用钢绳套等按如下方法悬挂: ①直线转角塔无挂架,与一般直线塔挂法相同;

②直线转角塔有挂架,挂法如图4-2,既先将图中实线所表明的三角形挂架,用虚线所示临时构件扩展为矩形结构,然后将其余滑车挂在扩展部分的节点上。

1-横担; 2-挂架; 3-挂具; 4-滑车

图4-2 有挂架直线转角塔的滑车悬挂

4)耐张塔滑车均用钢绳套悬挂。

10

Q/GDW ×××-2008

4.3.5 按第4.3.2条的条件验算挂双滑车时,无论何种塔型,均应计算导线在二滑轮顶处的高度差

?h和挂具长度差??。若直线塔的?h、耐张塔的??大于300mm时,应使用不等长挂具悬挂双滑

车,长挂具要挂在导线悬垂角度大的一侧,短挂具要挂在导线悬垂角度小的一侧,高度差和挂具长度差计算按下式。参见图4-3。

计算式为:

?h?c?sin?1 (19)

???c?sin?1cos?cos(tg?1(tg? (20) 21cos?2))式中:

?h——双滑车悬挂高度差,m; ??——双滑车挂具长度差,m;

c——两滑车间的支撑连杆长度,与横担的宽度相近,m;

?1、?2——导线合力线在顺线路、横线路平面内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B???A1?2 (21)

??2?tg?1HW?G (22)

H??tg?BB?tg?1? (23)

cos2???1tg?AA?tgcos? (24)

2式中:

??B——B滑车导线悬垂角?B在铁塔侧面投影图中的投影,(°)。 ??A——A滑车导线悬垂角

?A 在铁塔侧面投影图中的投影,(°)。 ?A、?B——放线滑车前后两侧导线的悬垂角,(°) ;

?——线路的水平转角,( °);

W——滑车的垂直荷载,N;

11

Q/GDW ×××-2006

GH——滑车和挂具自重力,N;

H?——转角塔放线滑车在内角侧横线路方向承担的水平分力,N。

不等长挂具等高悬挂见图4-3的铁塔正面视图,两者在横担上的悬挂位置沿横线路方向应有一定的差距B(即长挂具在横担上的挂点比短挂具在横担上的挂点向线路转角外侧位移一段距离):

B?c?sin?1tg?2 (25)

1-横担; 2-滑车; 3-滑车支撑连杆;4-导线

图4-3 耐张塔不等长挂具悬挂双滑车

4.3.6 挂双放线滑车的方法如下:

a)如果悬垂绝缘子串下适合挂双滑车,可将一组双滑车挂在绝缘子串下;否则先不挂绝缘子串,而留出位置,用钢绳套等挂滑车放、紧线,待附件安装时再挂绝缘子串。

b)一组双滑车中的两个滑车各挂在横担一片桁架的下主材具备挂滑车条件处,该处的横向位置与对应情况下挂单滑车的横向位置相同。

c)双滑车用撑杆连接,支撑杆有效长度接近两滑车挂点间的距离,如图4-3中的滑车支撑连杆。

4.3.7 杆塔上应设计悬挂放线滑车所需的构件和挂孔(统称为滑车悬挂点),具体要求如下:

a) 当同极子导线采用同步牵放时,一极需挂几组放线滑车,杆塔上必须设计滑车相应的悬挂点。

b) 滑车悬挂点的横向位置参见前述。其纵向位置既可设计在横担中心线上,也可设在横担下平面任一侧的主材上,但需在杆塔设计中确定。

c) 滑车悬挂点应能承受所悬挂放线滑车传递的牵放荷载,且各滑车悬挂点同时承受荷载。

12

Q/GDW ×××-2008

4.3.8 应验算转角塔放线滑车受力后是否与横担下平面相碰。图4-4是放线滑车受力后不与横担下平面相碰的临界状态。转角塔放线滑车与横担不碰的条件是:

sin?1H?12(W?GH?G?)2?H?2?900?tg?1a (26) 2?式中:

H?——转角塔放线滑车在内角侧横线路方向承担的水平分力,N; W——滑车的垂直荷载,N; GH——滑车自重力,N; G?——滑车挂具自重力,N;

a——滑车轴向外轮廓宽度,m;

?——滑车挂具长度,由横担挂点至滑车自身挂点,m。

1-横担; 2-挂具; 3-滑车

图4-4 转角塔放线滑车受力后横线路倾斜的临界情况

滑车与横担下平面相碰时,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使其不碰横担: a) 加长挂具长度。

b) 用压线滑车压线,即增加滑车的垂直荷载。 c) 减小放线张力。

d) 以临时挂架或能起临时挂架作用的其他方法悬挂滑车。 5 张力放线

5.1 施工区段及牵引场、张力场

5.1.1 影响和约束架线区段长度的主要因素有:放线质量、线路条件、放线和紧线施工作业的可能性、合理性和难易度,架线工程的综合工效等。施工区段划分时应根据工程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比较后确定。并应在架线施工开始前作出分段规划。

5.1.2 当设场位置较多,存在多种施工区段划分方案时,应进行优化,施工段划分方案优选顺序如下:

a) 优先选用全工程各施工区段放线滑车数量均符合标准规定,且全工程架线施工段总数量最少的方案。

b) 选用施工区段长与数盘导线累计线长相近的方案,以减少接续管数量。

c) 选用施工区段代表档距与所在耐张段或所在主要耐张段代表档距接近的方案,以利于紧线。

13

Q/GDW ×××-2006

d) 选用便于跨越施工,停电作业时间最短的方案。 e) 选用上扬杆塔作施工区段起止塔的方案。 5.1.3 牵引场、张力场按如下条件选择:

a) 符合下述条件可作牵引场、张力场:

1) 牵引机、张力机能直接运达,或道路桥梁稍加修整加固后即可运达。 2) 场地地形及面积满足设备、导线布置及施工操作要求。

3) 相邻直线塔允许作过轮临锚,作过轮临锚塔的条件是要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的要求:

①锚线角不大于设计规定值。

②锚线及压接导线作业无特殊困难。 b) 下列情况不宜用作牵引场、张力场:

1) 需以直线转角塔作过轮临锚塔时。

2) 档内有重要交叉跨越或交叉跨越次数较多时。 3) 档内不允许有导地线接头时。

4) 邻塔悬点与牵引机、张力机进出口高差大于15°时。 5)相邻铁塔不允许锚线时。

5.1.4 布置牵引场、张力场应注意如下各点:

a) 牵引机、张力机一般布置在线路中心线上。根据机械说明书的要求确定牵引机、张力机出线所应对准的方向。

b) 牵引机、张力机进出口与邻塔悬点的高差角不宜超过15°,水平角不宜超过7°。 c) 牵引机卷扬轮、张力机导线轮、导线线轴、导引绳及牵引绳卷筒的受力方向均必须与其轴线垂直。

d) 钢丝绳卷车与牵引机的距离和方位、线轴架与张力机的距离和方位应符合机械说明书要求,且必须使尾绳、尾线不磨线轴或牵引绳卷筒。

e) 牵引机、张力机、钢丝绳卷车、线轴架等均必须按机械说明书要求进行锚固。 f) 下一施工段导线线轴的堆放位置不应影响本段放线作业。

g) 小牵引机应布置在不影响牵放牵引绳和牵放导线同时作业的位置上。 h) 锚线地锚坑位置应尽可能接近弧垂最低点。 i) 牵引场、张力场必须按施工设计要求设置接地系统。 j) 尽量减少青苗损失,有利于环境保护。 5.1.5 一次展放同极六分裂导线张牵场布置

a)一牵(四+二)牵引场布置图,见图5-1。

14

Q/GDW ×××-2008

1-大牵引机; 2-小张力机; 3-地锚; 4-锚线地锚; 5-锚线架;

6-牵引绳轴架; 7-牵引绳; 8-小张力机尾车

图5-1 一牵(四+二)牵引场布置图

b)一牵(四+二)张力场布置,见图5-2。

1-张力机; 2-小牵引机; 3-地锚; 4-锚线架; 5-锚线地锚; 6-牵引板;

7-张力机尾车; 8-导线; 9-牵引绳

图5-2 一牵(四+二)张力场布置示意图

c)3×(一牵二)牵引场布置图,见图5-3。

15

Q/GDW ×××-2006

1-大牵引机; 2-小张力机; 3-地锚; 4-锚线地锚; 5-锚线架; 6-牵引绳轴架;

7-牵引绳; 8-小张力机尾车

图5-3 3×(一牵二)牵引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d)3×(一牵二)张力场布置图,见图5-4。

1-张力机; 2-小牵引机; 3-地锚; 4-锚线架; 5-锚线地锚; 6-牵引板;

7-张力机尾车; 8-导线; 9-牵引绳

图5-4 3×(一牵二)张力场平面布置图

16

Q/GDW ×××-2008

5.1.6 同步展放同极六分裂导线张牵场布置

a) 一牵四+一牵二牵引场布置图,见图5-5。

1-大牵引机; 2-小张力机; 3-地锚; 4-锚线地锚; 5-锚线架; 6-牵引绳轴架;

7-牵引绳; 8-小张力机尾车

图5-5 (一牵四+一牵二)牵引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b)一牵四+一牵二张力场布置图,见图5-6。

1-张力机; 2-小牵引机; 3-地锚; 4-锚线架; 5-锚线地锚; 6-牵引板;

7-张力机尾车; 8-导线; 9-牵引绳

图5-6 一牵四+一牵二张力场平面布置图

5.1.7 一次展放同极八分裂导线牵张场布置

17

Q/GDW ×××-2006

a)一牵(四+四)牵引场布置图,见图5-7。

1-牵引绳轴架; 2-地锚; 3-大牵引机; 4-锚线地锚; 5-锚线架;

6-小张力机; 7-小张力机尾车; 8-导引绳

图5-7 一牵(四+四)牵引场布置示意图

b)一牵(四+四)张力场布置图,见图5-8。

1

-牵引板; 2-大张力机; 3-地锚; 4-大张力机尾车; 5-导线; 6-牵引绳;

7-小牵引机; 8-锚线地锚; 9-锚线架

图5-8 一牵(四+四)张力场布置示意图

5.1.8 同步展放同极八分裂导线张牵场布置

18

Q/GDW ×××-2008

a)2×一牵四牵引场布置图,见图5-9。 1-牵引绳轴架; 2-地锚; 3-大牵引机; 4-锚线地锚; 5-锚线架;

6-小张力机;7-小张力机尾车; 8-导引绳

图5-9 2×(一牵四)牵引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b)2×一牵四张力场布置图,见图5-10。 1-牵引板; 2-大张力机; 3-地锚; 4-大张力机尾车; 5-导线; 6-牵引绳; 7-小牵引机; 8-锚线地锚; 9-锚线架

图5-10 2×(一牵四)张力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19

Q/GDW ×××-2006

5.1.9 受地形限制,牵引场选场困难而无法解决时,可通过转向滑车转向布场。转向滑车可设一个或几个,但张力场不宜转向布场。牵引场转向布场应注意如下各点:

a) 每一个转向滑车的荷载均不得超过所用滑车的允许承载能力。各转向滑车荷载应均衡,即转向角度应相等。

b) 靠近邻塔的最后一个转向滑车应接近线路中心线。 c) 靠近牵引机的第一个转向滑车应使牵引机受力方向正确。

d) 转向滑车应使用允许连续高速运转的大轮槽专用滑车,每个转向滑车均应可靠锚定。 e) 转向滑车围成的区域及其外侧为危险区,不得放置其他设备材料,工作人员不应进入,牵引机转向布场平面图见图5-11。

1-牵引绳; 2-转向滑车地锚; 3-转向滑车

图 5-11 牵引场转向平面布置图

5.2 导引绳系、牵引绳和地线展放

5.2.1 导引绳系一般以800~1200m分段,两端做成插接式端环,盘装在特制的导引绳卷筒上。导引绳卷筒应与小牵引机的导引绳回盘机构和导引绳放绳支架相匹配。

除无扭矩导引绳外,施工段内同条同级导引绳宜使用同型号、同规格、同捻向的绳索。 同型号、同规格、同捻向的少扭结构导引绳可不使用旋转连接器,而使用抗弯连接器连接,也可用钢绳股结扣连接。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导引绳,应采用旋转连接器连接。不同捻向的导引绳,不得连在一起使用。

初导与二导及二导与三导间、导引绳与牵引绳间、以及导引绳(用作地线牵引绳)与地线间等,均采用旋转连接器连接。 5.2.2 初导展放程序和方法

a) 空中展放。利用直升机、飞艇、热气球、动力伞、航模(简称飞行器)或其他设备展放,或用发射器展放,统称为空中展放法。按飞行器或发射器能力将线路分成展放段展放,将初导逐基落到塔的顶部,人工将初导挪移并过渡到需用极的放线滑车内,将各段相连接,使其在施工段内贯通相连。此法主要适用于对环境有影响及受障碍物限制的场合 (如森林、农作物及跨越物等)。

b) 地面铺放。人工沿线路铺放,称为地面铺放法。将成轴导引绳尽可能分散地运到施工段沿线指定地点,人工将成轴导引绳铺放开来,逐塔穿过放线滑车,与邻段导引绳相连,在牵引场或张力场或其他指定位置将导引绳锚住,在张力场或牵引场或其他另一指定位置收卷

20

Q/GDW ×××-2008

导引绳,使导引绳升空至一定高度,锚绳,移交给下道工序。此法主要适用对环境无影响及障碍物较少的施工区段。

应根据工程特点、现场条件,优先选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法。 5.2.3 中间级导引绳的展放程序和方法要点:

a)小规格导引绳牵放大规格导引绳。利用初导牵放二导、二导牵引三导,以此类推,逐级牵

放,牵放方式为一牵一,最终牵引出所需规格导引绳。

b) 一根导引绳牵放多根导引绳。利用地面铺放导引绳和该导引绳所在的多轮放线滑车,用与

牵放导线相似的方法,同时牵放出多条导引绳。用一条导引绳允许一次同时牵放导引绳的条数应经过计算确定,可通过多次牵放得到所需的条数。将牵放出的导引绳,除留下一根外,其余均从第一根导引绳的放线滑车中挪移到相应的放线滑车中。

c) 组合应用。利用空中展放法牵放的导引绳,再用此根导引绳牵放多根导引绳的方法牵放出

多根导引绳,除留下一根外,其它导引绳挪移并过渡到所需放线滑车中。

5.2.4 牵引绳展放:用导引绳通过小牵引机和小张力机配合,带张力展放牵引绳,展放牵引绳的操作方法与导线张力放线相同,属于一牵一展放方式。牵引绳与牵引绳的连接应使用能通过牵引机卷扬轮的抗弯连接器。

5.2.5 架空地线展放:架空地线均应采用张力放线方法展放。

一般以导引绳作为架空地线张力放线的牵引绳,使用小牵引机、小张力机牵放架空地线。施工设计、操作方法等均与导线张力放线相同,现场布置应与导线张力放线统一考虑。OPGW放线区段长度应与OPGW长度相适应。牵、张场所在位置应保证OPGW进出口仰角不大于25°,水平偏角小于7°。当张力展放OPGW时,应使用符合要求的专用张力机,并应按照制造厂家的技术规定进行施工,OPGW在放线滑车上的包络角不得大于60°。

5.2.6 光纤的熔接应由专业人员操作,并符合下列要求:

a) 剥离光纤的外层铝套管、塑料套管、骨架时不得损伤光纤。

b) 防止OPGW接线盒内有潮气或水份进入,安装接线盒的螺栓应紧固,橡皮封条必须安装到位。 c) 光纤熔接后应进行接头衰耗测试,不合格者应重接。 d) 雨天、大风、沙尘或空气湿度过大时不应进行熔接操作。

架空地线宜超前导线一个施工段放紧线。受停电作业限制或有其他特殊原因时,也可与导线同时放、紧线。

5.3 张力放线主要施工计算

5.3.1 本标准仅叙述导线牵放过程的施工计算。对于地线、牵引绳及导引绳系中的牵放过程也应作相应的计算。

5.3.2 张力放线应作布线设计。布线前由材料和技术人员检验线轴,包装应良好,线轴不应损坏和变形,表面无损伤。布线原则如下:

a) 有效控制接续管位置。 b) 将接续管数量减至最少。 c) 保证直线松锚后导线仍不落地。

d) 节约导线,使放线中产生的不能继续使用的短线头最少。 e) 转场时余线转运量较少。

21

Q/GDW ×××-2006

为此,宜采用连续布线法布线,即施工段内各相导线均按展放顺序的累计线长使用导线线轴,第一相放完后,将导线切断,剩余导线接着使用于第二相,依此类推,直至放完,所剩导线转至下一施工段使用。

连续布线时,每相的子导线宜等长。 5.3.3 布线计算中常用线长计算式如下:

a) 施工段内每一线档放线时所需线长:

liw12li3 (27) Li=?2cos?i24H1其中 ?i?tg上两式中:

?1?hi (28) liLi ——线档放线所需线长,m; li——线档档距,m; ? i——线档悬挂点连接线倾斜角,(°);

w1——导线单位长度重力,N/m;

?hi——导线悬挂点高差,m; H1——导线放线水平张力,N。

b) 施工段内每一线档紧线产生的余线为:

2w12li3(H2?H12) (29) ?Li?2224H1H2式中:

?Li——线档紧线产生的余线,m; H2——导线紧线张力,N。

5.3.4 经计算检查压接管位置。检查时应注意相邻两施工段之间各段尾线的实际位置和上一施工段紧线余线总长度。

布线时宜将接续管位置控制在靠近紧线锚端的半档距内。 放线后,紧线前还应现场核对接续管的实际位置。 5.3.5 牵放过程中,导线与地面及被跨越物的距离应不小于:

a) 一般区段,导线距离地面3m。

b) 通过行人及车辆较少的道路,施工时只需设岗监护而不需搭设跨越架者,导线距离路面5m。 c) 风沙较大区段,导线距离地面5m。 d) 平衡锤距离跨越架封顶网(杆)1m。

5.3.6 施工段内各档档距比较均匀、悬挂点高差不大时,可用模板比试法或通过计算选择放线张力,将最大值选择作张力机出口水平张力。

5.3.7 施工段内各档档距和悬点高差相差比较悬殊时,可用下列公式计算出与各档所需放线张力相对应的张力机出口张力,以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施工段放线张力:

22

Q/GDW ×××-2008

THi?Hi (30) Ki?i?1mw?i?1i?21Ki?0.945???(h1??h2????hi)? (31)

T??p??THimax?TH (32)

上三式中:

i——各档编号,张力机到邻塔 i=1 张力机邻塔到第二基塔i=2,余类推,牵引机到邻塔为施

工段最后一个线档;

THi——与第i档所需水平放线张力Hi相对应的张力机出口水平张力,N;

Hi——为满足 5.3.5 要求,第 i 档所需放线水平张力,N; ?——放线滑车综合阻力系数,此处可取?=1.012~1.015;

TP——导线的保证计算拉断力,N;

hi——第i档悬点高差,牵引机端悬点高于张力机端, hi取正值,反之取负值,m; TH——选出的张力机出口水平张力(所有 THi中的最大值),N;

Ki——系数,称为线档张力系数,是线档放线水平张力与张力机出口水平张力的比值。

5.3.8 在张力机出口水平张力作用下,施工段内各线档的实际放线张力为:

Hi'?KiTH (33)

式中:

Hi'——与张力机出口水平张力TH 相对应的各档水平张力,N。

5.3.9 牵放导线时,档内将出现两条放线曲线;牵引绳放线曲线和导线放线曲线。放线曲线的曲线方程可使用平抛物线方程表述:

y?Kx2 (34)

K? 上两式中:

w1 (35) '2Hix,y ——在以曲线最低点为坐标原点,顺线路水平方向为横轴的坐标系中,放线曲线上任意

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m;

w1——牵引绳或导线的单位长度重力,N/m; K——放线曲线模板模数。

两条放线曲线均应以与线路设计纵断面图相同的比例尺绘制在纵断面图上。下述所有计算,均应对上述牵引绳放线曲线和导线放线曲线两种情况分别进行。 5.3.10 牵引机牵引力的水平分力按下式计算:

PH?mTH?n?w1(h1?n?h2?n?1???hn??hn) (36)

??

23

Q/GDW ×××-2006

式中:

若场地布置符合本标准要求,可近似地将水平分力当作牵引力,N; PH——牵引力的水平分力,

?——滑车综合阻力系数,计算牵引力时可取 1.012~1.015;

n——施工段内放线滑车总个数;

m——同时牵放的子导线根数。

注:公式(36)是每基铁塔挂一个放线滑车的PH计算公式,如果某基铁塔挂两个放线滑车,应考虑双滑车对PH

的影响。PH的最大值不一定出现在牵引板走到牵引机时,对不同的地形应通过多点计算比较后确定PH最大值。

5.3.11 牵引机应按计算牵引力PH 确定牵引力过载保安定值。牵引力达到过载保安定值时,牵引机应自动熄火停车,或发出明显警报,以使操作人员立即停止牵引,防止诱发事故。过载保安定值不应大于杆塔允许单相纵向(顺线路方向)荷载,一般情况下可取:

Pg?1.1PH (37)

式中:

Pg——牵引力过载保安定值,N。

5.3.12 牵引绳按计算牵引力验算安全系数。导引绳、牵引绳的安全系数均不得小于3。当施工段内有重要不停电跨越时,安全系数应各增加 0.5。

5.3.13 应校核牵放过程中滑车轮槽内的线绳是否上扬。校核上扬时可将牵引力作为各档水平放线张力,不再考虑其他因素。校核可采用下述任一种方法:

a) 在放线滑车垂直档距内为同一种线绳时,计算放线滑车的垂直档距,若垂直档距小于或等于零,则该放线滑车轮槽内的线绳上扬。即若下式成立时,滑车里的线绳上扬:

1PH?h1h2??l1?l2??????0 (38) ??2w1?l1l2?式中:

l1 、l2——被校核放线滑车两侧线档的档距,m;

h1、h2——两相邻滑车与被校核滑车的高差,邻塔滑车高于被校核滑车,高差取负值,反之

取正值,m。

b) 当放线滑车两侧线绳不一致时,应计算放线滑车的垂直荷载,校验线绳是否上扬。 c) 移去被校核滑车,以与被校核滑车相邻的两放线滑车为悬点,将牵引力设定为线档水平放线张力作放线曲线,若所得曲线在被校核滑车上方通过,则该滑车轮槽内的线绳上扬,否则不上扬。

5.3.14 导引绳、牵引绳上扬用单轮压线滑车压绳消除。小转角及无转角耐张塔导线上扬,用倒挂

24

Q/GDW ×××-2008

放线滑车压线消除,见图5-12。倒挂滑车应拆掉滑车横梁板,使牵引板能直接通过。

1-压线滑车(倒挂); 2-放线滑车; 3-导线

图5-12 以正倒挂放线滑车组解决导线上扬

垂直档距较小,以及当张力机侧放线曲线弧垂最低点接近滑车时,应作为上扬滑车,设置压线滑车。

5.3.15 根据施工设计,制定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时必须按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施工。 5.4 张力放线施工操作

5.4.1 导线在张力机上盘绕时,以放线不松股为原则确定盘绕方向。

5.4.2 与导线连接的网套连接器尾部用铁丝盘绕绑扎,每道绑扎20圈,两道间距150mm左右,其连接应达到网套连接器的强度要求。网套连接器通过旋转连接器连在走板后边。调整尾部张力,拉紧尾线。

5.4.3 在张力放线过程中,导线尾线在线轴上的盘绕圈数、导引绳及牵引绳尾绳在钢丝绳卷筒上的盘绕圈数均不得少于6圈,尾端应与线轴或卷筒固定。 5.4.4 开始牵放前应重点检查:

a) 跨越架的位置和牢固程度。 b) 场地布置和机械锚固情况。 c) 临时接地是否符合要求。

d) 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全部到岗,通讯联络是否畅通。 e) 受力系统连接情况。

f) 机械无载起动,空载运转后检查是否符合使用要求;需对液压油预热的机械,起动前应进行温车。

g) 在所有放线滑车上牵引绳是否均位于正确槽位。

5.4.5 张力放线的现场指挥位置设在张力场。全现场按现场指挥的统一指令作业,现场指挥按各岗位的情况,汇总并判断后发出作业指令。

5.4.6 开始牵放时应慢速牵引,在慢速牵引过程中,施工段沿线均应仔细检查有无异常现象。调整放线张力,使牵引板呈水平状态。待牵引绳、导线全部架空后,方可逐步加快牵引速度。 5.4.7 牵引机、张力机等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操作。牵引时应先开张力机,待张力机刹车打开后,再启动牵引机;停止牵引作业时应先停牵引机,后停张力

25

Q/GDW ×××-2006

机。放线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尾线、尾绳有足够的尾部张力。

按张力机特性选择张力调整方式。张力应缓慢升高,避免牵引绳、导线产生大幅度波动。 牵引机接到由任何岗位发出的停车信号时,均应立即停止牵引;任何情况下,张力机应按现场指挥的指令操作。

5.4.8 放线张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暂停牵引,安装上扬塔号的压线滑车。上扬终结,及时拆除压线滑车。

5.4.9 并列使用两台或多台张力机同步展放导线时,应先调整一台张力机的控制张力并基本保持不变,其余张力机随时随其调整张力。

5.4.10 角度较大的转角塔放线滑车应采取预倾斜措施,并随时调整预倾斜程度,使导引绳、牵引绳、导线的作用力方向基本垂直于滑车轮轴。预倾斜方法一般是从滑车侧架下端将滑车向上吊起一段高度,见图5-13。

图5-13 转角塔放线滑车的预倾斜

5.4.11 牵放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各子导线的张力机出口张力,使牵引板保持水平,平衡锤保持垂直(牵引板靠近转角塔放线滑车时,牵引板平面与滑车轮轴方向基本平行)。

牵引板应经过工艺性试验。

通过直线放线滑车时,适当降低牵引速度,通过转角放线滑车时,牵引速度应控制在 15m/min 之内,并应注意按转角滑车监视人员的要求调整子导线张力和牵引速度。

牵引板通过转角滑车后,应检查牵引板是否翻转、平衡锤位置是否正确,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将其恢复至正确位置。

5.4.12 张力放线的直线压接宜在张力机前集中进行,集中压接作业程序如下:

a) 线轴上尚剩 6 圈导线时停止牵引,张力机制动。

b) 将尾线临时锚固(锚固力为导线尾部张力);将线轴上的余线放出后换线轴;将放出的线尾

与新轴线头用双头网套连接器临时连接,将余线全部盘绕到新线轴上;恢复线轴制动,拆除尾线临锚。

c) 打开张力机制动;牵引机慢速牵引。当网套连接器到达压接操作点时停止牵引,张力机制动。

d) 在压接操作点前将导线临时锚固(锚固力为放线张力);打开张力机刹车,放出一段导线,

拆除双头网套连接器,进行压接作业,压接完成后在接续管外安装保护套。

e) 拆除临锚。拆除方法可以使用张力机回盘导线,也可以是预先在锚线工具中串入一个缓松

器,用缓松器送锚。临锚拆除后,打开张力机制动,继续牵引。

5.4.13 两套或两套以上张牵机同步展放同极子导线时,各子导线间放线张力基本相等,放线弧垂

26

Q/GDW ×××-2008

基本相同,放线速度基本相近,放线时差不宜超过0.5小时,施工操作时应注意如下所述:

a)两台或两台以上张力机或牵引机在布场时,应相互错开3~5米,即一前一后,使设备操作

手之间能通视并通过手势沟通。

b)设备操作应明确主与副操作手,副操作手应以主操作手牵放的速度、张力、弧垂等为标准

向主操作手牵放的子导线靠拢,随从主操作手牵放过程中的张力、牵引力等的调整,使同档内放线弧垂保持基本相同。

c)操作手应预先规定手势语言,操作手通过手势进行沟通,保持设备牵放的一致性。 d)同步展放的牵引板应错开一段距离,防止牵引扳间同时过同极放线滑车时,使导线的摆动

产生子导线间磨伤或掉撤。

5.4.14 子导线的每个直线接续管最后一次通过放线滑车后应立即拆除保护钢甲。

5.4.15 每极导线放完时,在牵、张机前将导线临时锚固,锚线水平张力最大不得超过导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16%。锚线后导线距离地面不应小于5m。 6 紧线 6.1 紧线工艺

6.1.1 张力放线结束后应尽快紧线。宜以张力放线施工段作紧线段,以牵张场相邻的直线塔或耐张塔作紧线操作塔。当放线段由多个耐张段组成时,根据施工需要,也可选择中间耐张塔作紧线操作塔。

紧线段跨多个耐张段时,应对各耐张段分别紧线,一般先紧与紧线操作塔最远的耐张段,再紧次远的耐张段,依此类推。

6.1.2 紧线前应完成如下准备工作:

a) 检查各子导线在放线滑车中的位置,消除跳槽现象; b) 检查子导线是否相互绞劲,如绞劲,需打开后再收紧导线; c) 检查接续管位置,如不合适,应处理后再紧线; d) 导线损伤应在紧线前按技术要求处理完毕;

e) 现场核对弧垂观测档位置,复测观测档档距,设立观测标志;

f) 放线滑车在放线过程中设立的临时接地,紧线时仍应保留,并于紧线前检查是否仍良好接地; g)同步展放的导线紧线时,应将直线塔同相两个放线滑车调成等高,并采取消除两滑车“迈

步”的措施;

h)放线滑车采取高挂时,应向下移挂至正常悬挂高度; i)检查直线接续管保护钢甲是否拆除。 6.1.3 子导线收紧次序应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a) 应对称收紧,尽可能先收紧位于放线滑车最外边的两根子导线,使滑车保持平衡,避免滑车倾斜导致导线滚槽; b) 宜先收紧弧垂较小的子导线;

c) 宜先收紧在线档中间搭在其他子导线之上的子导线;

d) 考虑风向的作用,尽量避免在紧线过程中子导线因风吹造成相互驮线而绞劲; e) 同相子导线应保持相同的紧线经历,且收紧速度不宜过快。

6.1.4 当紧线操作在一个耐张段时,紧线应力达到标准后,保持紧线应力不变,在本段内所有铁

27

Q/GDW ×××-2006

塔同时画印。跨多个耐张段紧线时,应按不同的耐张段应力分别进行紧线、画印。不完成画印,不得进行锚线作业。

6.1.5 紧线操作塔是直线塔的临锚方法:

a) 画印后,在紧线场将各子导线分别锚在地锚上,称作本线临锚,导线锚线后拆除紧线工具; b) 在紧线操作塔上对子导线做过轮临锚。过轮临锚打法示意图见图6-1。过轮临锚与本线临锚的锚线工具应相互独立。

12341-直角挂板; 2-锚线钢绳; 3-卡线器; 4-导线

图6-1 过轮临锚打法示意图

6.1.6 反向临锚打法

在紧线操作塔相邻的前一基直线塔安装完直线悬垂线夹后,对导线进行反向临锚,分裂导线反向临锚见图6-2(以六分裂导线为例)。调整反向临锚钢丝绳张力,使直线悬垂串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反向临锚卡线器应尽量靠近直线线夹,两者之间相距100mm为宜。

1253647

1-八分裂导线反锚器; 2-钢丝绳套; 3-长度调整装置; 4-直线线夹;

5-橡胶垫; 6-导线; 7-U型工具环

图6-2 反向临锚打法示意图

6.1.7 锚线作业应注意如下问题:

a) 导线本线临锚和过轮临锚的临锚工器具按承受全部紧线张力选择,反向临锚按承受1/4紧线张力选择;

b) 锚线时不应使紧线操作塔上的印记位置移动过多; c) 锚线方向应基本符合线路方向;

d) 锚线布置应便于松锚作业,且应符合杆塔设计条件。 6.1.8 相邻紧线段连接升空条件

28

Q/GDW ×××-2008

本紧线段紧线不应造成上一紧线段的弧垂、相间弧垂差、同相子导线弧垂差发生变化。为此,只有当上一紧线段具备如下条件时,方可在本紧线段与上紧线段接合处进行直线松锚升空作业:

a) 操作塔已按要求完成锚线,成为锚线塔。操作塔相邻的前一基塔已完成反向临锚; b) 除锚线塔外,其他杆塔已装完线夹; c) 距锚线塔最近的两基塔之间已安装好间隔棒。 6.1.9 直线松锚升空的操作方法

在相邻紧线段的接合处进行接续管压接、拆除导地线临锚、使导地线由地面升至空中等项作业,称为直线松锚升空。直线松锚升空作业与紧线作业协调进行,操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a) 松锚前先压接相邻两紧线段的接续管;

b) 在本线临锚附近安装卡线器,接入牵引滑车或其他牵引工具,作为松锚工具;收紧松锚工具,至放线临锚钢丝绳不再受力时,拆除放线临锚;

c) 放松松锚工具,松至一定程度时,用压线装置压下导地线,拆除松锚工具,再松开压线装置。进行此项作业时,紧线操作端同时配合收紧导地线,保持导地线始终有适当的架空高度;

d) 紧线场继续进行紧线,至上一紧线段线尾临锚钢丝绳的受力方向由顺导地线方向改变成偏

于向上时,用压线装置压下导地线,拆除线尾临锚锚具。慢慢放松压线装置,至完全不受力时,拆除压线装置;

e) 同一相的各子导线应对称松锚,使放线滑车保持平衡; f) 松锚时避免发生子导线相互驮线,造成绞劲;

g) 余线较多时,不宜将一根线一次松完后再松另一根线,而应分几次交替放松各子导线。 6.1.10 过轮临锚和反向临锚的拆除:

a) 直线松锚升空时,只松本线临锚,不松过轮临锚。本线临锚拆除后,由过轮临锚平衡上一紧线段导线张力,由过轮临锚和反向临锚保证上一紧线段导线应力变化的独立性; b) 当本紧线段中邻近上一紧线段的观测档的弧垂接近且稍大于标准值时,再松开并拆除上一紧线段的过轮临锚,使其不再对上紧线段已调好的弧垂和本紧线段的弧垂调整产生影响; c) 反向临锚保留至相邻两紧线段附件及间隔棒全部安装完毕后拆除。

6.1.11耐张塔紧线作业: 紧线操作塔为耐张塔的紧线称为耐张塔紧线,分中间耐张塔紧线和导线在地面锚线的耐张塔紧线。其紧线方法如下:

a) 紧线操作塔为中间耐张塔的紧线。中间耐张塔紧线系指放线施工段两端牵张场侧的耐张塔已挂线,在施工段中间耐张塔的紧线。中间耐张塔紧线时,在紧线前首先将耐张组装串通过手扳葫芦、锚线绳和卡线器与导线在两侧平衡对接(锚接),见图15。然后再用紧线牵引系统进行紧线操作,见图16; 对接(锚接)及紧线操作顺序如下:

1) 将耐张组装串与导线对接(锚接)后,在两侧锚线卡线器之间靠近放线滑车位置处割断导线;

2) 用机动绞磨进行紧线,用手扳葫芦锚线。导线弧垂先通过绞磨粗调,再用手扳葫芦进行细调。

在对接(锚接)及紧线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耐张组装串的结构特点,采取可靠的平衡措施,避免造成金具和绝缘子的损伤。 b) 导线在地面锚线的耐张塔紧线:

1) 本耐张塔应具备的条件:导线横担的一侧已挂好导线、另一侧已经打好平衡拉线,或一侧未挂线、另一侧已经打好平衡拉线;

29

Q/GDW ×××-2006

2) 按图6-5所示方法将导线升空,再按图6-3所示方法使导线与耐张串对接(锚接); 3) 按中间耐张塔紧线方法图6-4进行导线的紧线操作。

1-转向滑车; 2-耐张绝缘子串; 3-起重滑车组; 4-锚线绳; 5-卡线器; 6-导线

图6-3 耐张组装串与导线对接(锚接)示意图

1-滑车; 2-耐张绝缘子串; 3-手搬葫芦; 4-锚线绳; 5-卡线器; 6-导线

图6-4 中间耐张塔紧线牵引系统示意图

30

Q/GDW ×××-2008

1-滑车组; 2-滑车; 3-压线滑车; 4-地锚; 5-手搬葫芦; 6-锚线钢绳; 7-导线; 8-锚线架

图6-5 耐张塔前在地面锚线的导线升空方式示意图

6.2 弧垂观测与调整

6.2.1 以能全面掌握和准确控制紧线段应力状态为条件选择弧垂观测档,选择时兼顾如下各点: a) 观测档位置分布比较均匀,相邻两观测档相距不宜超过4个线档;

b) 观测档具有代表性,如连续倾斜档的高处和低处、较高悬挂点的前后两侧、相邻紧线段的接

合处、重要被跨越物附近应设观测档;

c) 宜选档距较大、悬挂点高差较小的线档作观测档; d) 宜选对邻近线档监测范围较大的塔号作测站; e) 不宜选邻近转角塔的线档作观测档。

6.2.2 优先使用平行四边形法(等长法)观测和检查弧垂。两端悬点高ha和hb均大于平行四边形弧垂且视线可通,即同时满足下列两式的观测档,均可使用平行四边形法观测和检查弧垂:

f??ha??a (39) f??hb??b (40)

上两式中:

f?——观测档的平行四边形弧垂,m;

ha、hb——测站端、视点端导线悬挂点至塔脚的距离,m;

?a、?b——测站端、视点端能通视对面塔的最低视点至塔脚的距离。

垂差调整测站端弧垂板位置,进行观测。 6.2.3

当观测温度与弧垂板所设温度的差不超过±10℃时,可保持视点端弧垂板位置不变,以2倍弧

视点端悬挂点高hb大于异长法视点端导线悬挂点至弧垂板间的垂直距离且视线可通,切点

对同侧档端的水平距离超过1/4档距长度,即同时满足下列二式的观测档,可使用异长法观测和检查弧垂:

b?(2f??a)2?hb?2 (41)

31

Q/GDW ×××-2006

上两式中:

1a9?? (42) 4f?4a——测站端导线悬挂点至异长法弧垂板间的垂直距离,m;

b——视点端导线悬挂点至异长法弧垂板间的垂直距离,m。

6.2.4 切点对同侧档端的水平距离超过1/4档距长度,即满足式(40)的观测档,也可使用角度法观测和检查弧垂。

6.2.5 对上述三种方法均不适用的观测档,使用平视法观测和检查弧垂。 6.2.6 弧垂调整程序和方法为:

a) 以各观测档和紧线场温度的平均值为观测温度;

b) 收紧导地线,调整距紧线场最远的观测档的弧垂,使其合格或略小于要求弧垂;放松导线,

调整距紧线场次远的观测档的弧垂,使其合格或略大于要求弧垂;再收紧,使较近的观测档合格,依此类推,直至全部观测档调整完毕;

c) 同一观测档同相子导线应同为收紧调整或同为放松调整,否则可能造成非观测档子导线弧垂

不平;

d) 同相子导线应基本同时收紧或同时放松;

e) 同相子导线用经纬仪统一操平,并利用测站尽量多检查一些非观测档的子导线弧垂情况; f) 弧垂调整发生困难,各观测档不能统一时,应检查观测数据;发生紊乱时,应放松导线,暂

停一段时间后重新调整。

6.2.7 滑车悬挂高度对弧垂的影响,在弧垂调整中消除。 6.3 画印

6.3.1 同一耐张段弧垂调整完毕,紧线应力未发生变化时,在各直线塔、耐张塔上同时画印。印记应准确、清晰。

6.3.2 直线塔、无转角的耐张塔可用下述方法画印:用垂球将横担挂孔中心投影到任一子导线上,将直角三角板的一个直角边贴紧导线,另一直角边对准投影点,在其他子导线上画印,使诸印记点连成的直线垂直于导线。

6.3.3 直线转角塔悬挂单滑车时,取放线滑车滑轮顶点为画印点,用直角三角板在各子导线上画印。当挂双滑车时,画印方法可参照6.3.4 b)。

6.3.4 耐张转角塔的画印方法必须与割线尺寸计算方法相配合,常用方法有:

a) 三角板垂球法:以具有一个长直角边的直角三角板和垂球作画印工具,将短直角边贴紧导线,长直角边对准横担挂孔中心或由挂孔中心垂下的垂球线,顺长直角边在各子导线上画印;

b) 横担中心线延伸法:工具和方法同上,但长直角边不是对准挂孔中心,而是对准横担挂孔断

面处的横担中心。杆塔挂双放线滑车时,用此法画印比较方便;

c) 挂点延伸法:用直尺对准横担挂孔中心,将挂孔中心连线准确地延伸到各子导线上画印。 6.3.5 紧线操作塔为耐张塔时,其耐张塔的画印采用对导线进行比量画印方法。 7 附件安装 7.1 耐张塔附件安装

7.1.1 紧线后在耐张塔上进行割线、安装耐张线夹、连接耐张绝缘子金具串和防振锤安装等作业,称为耐张塔附件安装。耐张塔附件安装又分为以直线塔作紧线操作塔的耐张塔附件安装和以耐张塔

32

Q/GDW ×××-2008

作紧线操作塔的耐张塔附件安装。

7.1.2 以直线塔作紧线操作塔的耐张塔附件安装按下述方法进行:

a) 在耐张塔两侧同时对称地即平衡地进行空中锚线,平衡地收紧两侧导线,使两侧锚线卡线器

间的导线松弛;

b) 在两侧锚线卡线器间的断线位置处割断导线,采取空中压接的方法进行压接; c) 在操作塔两侧以空中对接法挂线; d) 松开空中锚线,安装其他附件。 7.1.3 空中锚线操作方法如下:

a) 用空中锚线飞车或人工出线安装卡线器,位置在耐张线夹外3m左右处;

b) 以横担挂线板上的施工孔为锚线孔,在卡线器与锚线孔间设置锚线工具,按次序为卡线器、

卸扣、锚线钢丝绳套 、手扳葫芦(或其他收紧工具)、卸扣、锚线孔;

c) 两侧同时收紧手扳葫芦,使锚线工具逐渐受力,导线逐渐松弛。收紧时应保持操作塔对称平

衡受力。

7.1.4 耐张转角塔进行空中临锚时,应将操作塔放线滑车预先吊在横担上,使其在收紧临锚时保持紧线时的原位置不变,否则滑车因自重下坠,导线不能随临锚收紧而松弛,造成过牵引量增大。 7.1.5 断线前,在卡线器后侧0.5m~1.0m处,用棕绳将导线松绑在锚线绳上,防止松线时导线出现硬弯,断线后,用棕绳将导线松下。

7.1.6 空中对接法是在空中安装耐张绝缘子和耐张金具,操作方法如下,见图7-1: a) 将耐张组装串吊装到横担挂孔上;

b) 在耐张组装串的近线端和临锚卡线器间布置滑车组;

c) 收紧滑车组,对接耐张线夹和耐张金具,并注意采取平衡措施。

1-绝缘子串; 2-滑轮组; 3-卡线器; 4-导线

图7-1 用空中对接法挂线示意图

7.1.7 中间耐张塔、导线在地面锚线的耐张塔作为紧线操作塔时,其耐张塔的附件安装作业程序如下:

a) 装设空中操作平台,空中操作平台的悬挂见图7-2;

b) 确认导线上所画印记,断线时计入耐张线夹压接所需扣除的长度;

33

Q/GDW ×××-2006

c) 在空中操作平台上安装耐张线夹;

d) 卸下空中操作平台,挂线并拆除锚线工具; e) 安装其他附件。

7.1.8 空中操作平台是一种轻便的有围栏的长方形平台,通常用多点悬挂在空中临锚绳上,为在空中进行耐张线夹压接等作业提供工作平台。空中操作平台参见图7-2。

1-手搬葫芦; 2-液压机; 3-压接平台; 4-锚线绳

图7-2 空中操作平台悬挂示意图

7.1.9 以直线塔作紧线操作塔时,耐张塔计算割线长度应考虑如下因素: a) 耐张绝缘子金具组装串实测长度;

b) 紧线滑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偏离挂点而引起的线长差;

c) 同联于一块竖向联板上的上线和下线,由联板倾斜引起的线长差;

d) 后联耐张组装串引起的线长差。

7.1.10 用张拉台或其他工具拉直耐张组装串,实测同相所有子导线所对应的耐张绝缘子金具组装串长度。

7.1.11 耐张转角塔上悬挂的放(紧)线滑车向线路转角内侧倾斜,引起导线偏移,使导线较挂线点向内角侧有一个水平位移,并低于挂线点一段距离(即垂直位移)。将偏移后的导线画印点(采用挂线点延伸画印法画印)视为操作导线的临时挂线点,该临时挂线点(即导线画印点)到邻塔导线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即为操作导线的操作档距,可通过计算求得;临时挂线点与邻塔导线悬挂点间高差也可通过计算求得。

根据操作导线的档距和两端悬挂点高差这两个基本条件,再加上导线紧线张力(可换算成弧垂),可计算出操作导线由画印点到邻塔悬挂点间的线长,称为操作线长。导线挂线后其挂线操作档两端导线悬挂点间的线长称为理论计算线长,可通过计算求得(其导线张力与相对应的操作导线一致)。操作线长与理论计算线长的差值即为紧线滑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偏离挂点而引起的线长差。 7.1.12 同连于一块竖向联板上的上线和下线,由于竖向联板上下两挂孔连线不处于铅垂方向,而是弧垂曲线的法线方向,所以上下线间存在线长差,需在割线尺寸中加以调整,该线长差可通过计算求得,也可使用经验数据。

34

Q/GDW ×××-2008

7.1.13 操作塔挂线时,在操作塔端导线端部加连耐张组装串,相当于操作塔端导线用均布自重荷载很大的耐张组装串去代替同长度的一段导线,因而使挂线后操作档内导线的水平张力增大。所以,需在操作塔挂线前调整其导线长度,以进行补偿,使挂线后的导线水平张力符合设计要求。后联耐张组装串引起的线长差可通过计算求得。

7.1.14 耐张塔挂线施工时,耐张段长度小于1500m时,导地线过牵引不宜超过200mm,大于1500m时,过牵引不宜超过300mm。过牵引时,导地线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 7.2 直线塔附件安装 7.2.1悬垂线夹安装

a) 六分裂或八分裂导线各子导线的编号及就位顺序按方便于施工的原则而定,见图7-3。 b) 对于六分裂导线,可根据提线负荷和工器具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如图7-3a所示的“三线提线器”或“两线提线器”,并注意采取防止横担偏扭的措施,当负荷较大时,应在在横担前后对称提线。当使用的提线器采用连板支撑子导线间距时,应注意从提线器的构造上或施工操作措施上采取子导线间距调整的措施。

c) 对于八分裂导线,一般情况下,使用四套“两线提线器”提线,在导线横担前后分别悬挂各两套,见图7-3b。当负荷较大时,在横担前后各用四套提线器进行提线。提线器的使用数量,应通过导线垂直负荷计算确定。 d) 提线安装时提线工器具取动荷系数为1.2。

a 六分裂导线提线 b 八分裂导线提线

图7-3 直线塔导线提线示意图

d) 子导线提线器均悬挂在子导线最终安装位置上方的施工孔上。

7.2.2 直线线夹的安装位置,不需作调整时即为画印点,需作调整时应先按移印值移位以确定安装位置。

7.2.3 安装直线线夹时,应以横担上悬挂点附近的施工孔为提线安装承力点。横担上未设施工孔时,提线安装方法和承力点位置应经计算确定,不经验算的位置,不应作为提线安装承力点。 7.2.4 提升导线的吊钩,应有足够的承托面积。吊钩沿线长方向的承托宽度不得小于导线直径的2.5倍,接触导线部分应衬胶,防止导线损伤和结构变化。

7.2.5 为方便附件安装作业,在对应导线的横担上方应设置施工孔。

35

Q/GDW ×××-2006

7.2.6 直线转角塔安装线夹时,以棕绳将悬垂绝缘子串拢绑在吊具上,防止其因自重作用离开安装位置。角度较大的直线转角塔,应慎重选择提线安装方案。对如下项目作严格验算: a) 提线安装时的最大导地线应力; b) 提线工具的荷载。 7.3 间隔棒安装

7.3.1 安装间隔棒采用专用飞车或人工走线方法,飞车支撑轮不得对导线造成磨损,人工走线时应穿软底鞋。

7.3.2 间隔棒安装位置可用测绳高空测量定位、地面测量定位、计程器定位等方法测定。在跨越电力线路安装间隔棒时,应使用绝缘测绳或其他间接测量方法测量次档距。

7.3.3 安装间隔棒人员必须绑扎安全带,安全带应绑在导线上。安装工具和材料,均应用小绳拴在导线上,防止失手掉落。

7.3.4 间隔棒平面应垂直于导线,两极导线间隔棒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3.5 飞车或人工走线跨越电力线路时,必须验算对带电体的净空距离,该距离不得小于最小安全距离,见表3。验算荷载时取实际荷载的1.2倍,并计算相邻一基悬垂绝缘子串在不平衡张力下产生的偏移。

表3 对被跨越电力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 被跨越线路电 压等级(kV) 最小安全距离 (m) ≤10 2.0 35 3.5 63~110 4.0 220 5.0 330 6.0 500 7.0 7.4 跳线安装

7.4.1 耐张塔的跳线为刚性跳线,其主体为刚性结构,两端以软导线与耐张线夹的引流板相连。跳线器材运输和装卸要防止碰撞变形,运到安装现场安装前方可拆除包装。 7.4.2 刚性跳线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

7.4.3 引流线宜使用未经牵引过的原始状态导线制作,应使原弯曲方向与安装后的弯曲方向相一致,以利外形美观。

7.4.4 在地面将硬跳线与悬垂绝缘子串组装好,一并吊装安装在塔上。施工时应根据确定的软跳线长度,将其与硬跳线引流板、耐张线夹引流板联接,再安装软跳线间隔棒,并进行外观整形。 7.4.5 跳线安装后,跳线对塔体最小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7.4.6 任何气象条件下,跳线均不得与金具相摩擦、碰撞。若跳线与导线或金具摩擦,应安装防摩擦金具。

8 施工质量及安全措施 8.1导线保护措施

8.1.1 导线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

a) 导线线盘应结实牢固,防止运输过程中因线盘问题出现变形、散架现象的发生。 b) 装卸和运输导、地线线轴时应使用与线轴等款的吊架吊装,轻装轻放,不得碰撞、损坏轴套、轴輻。线轴的护板应保持完整;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zu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