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集中化与教育不公平的相互关系

更新时间:2024-07-04 00: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教育集中化与教育不公平的相互关系

摘要: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的分布很大意义上能反映出社会结构是否公平、社会制度是否合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不难发现教育资源的分布是不公平的,如素质教育方面城乡差异较大以及高等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本文旨在以教育资源的集中化来分析教育不公平的产生原因,尝试探讨教育集中与教育不公平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并且提出一些改革的措施和建议,希望本文的探讨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抛砖引玉,使教育公不平的现象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教育集中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国家发展兴旺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每一代领导人都将教育视为一项基本国策,教育的问题对我国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口10亿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当今我国社会,教育发展整体上来看是迅速的,且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但从教育资源分布上来看,教育又体现出越来越不平等的发展趋势。虽然从客观上讲,个体之间以及不同地域之间有着对教育需求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应该是忽视教育

资源不平等的理由。根据罗尔斯在《正义论》中阐述的机会平等原则与差别对待原则,面对不平等现象,应该尽可能符合最少受益者的最大利益。目前看来,在我国每个人所实际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是有差别的,甚至陷入了以效率为代价的追求稍多一点的平等或者是以平等为代价的追求稍多一点的效率的怪圈。

一、我国教育不公平现状

教育资源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资源,其具有较明显的依附性,即依附于经济和政治文化而存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容易在经济政治中心产生,还容易向这种地区迁移。教育不公平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教育资源在整体上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征 教育资源东多西少的产生原因也类似于其他社会资源,东部地区交通便利,更容易产生政治经济的交流,而且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又更加重视教育。久而久之,教育的东西差异就越来越显著,在此要说明的是,教育资源的东西差异是教育不公平的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较之南北差异与行政地域差异更显而易见。

(二)教育资源在不同行政区域的分布也不平衡 这里的不同行政地区不仅仅指上级行政区划和下级行政区划,还包括相同级别地区的差异。首先,从上下级行政区划上来看,教育资源趋向于集中在省会城市、大城市而非

一般的地级市,这是一种社会不利影响程度最低的差异。一些大城市拥有更多的人口,经济实力也相对来说更强势,在大城市发展更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就是更为合理,这也体现出一种高等人才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的正常状态。其次,如果同前一种情况所描述的那样,人口密度与教育资源的比例比较固定,那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资源不公平,但人口与教育资源的比例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我国江苏和浙江两省,经济等社会因素差距不大,但两省“211”高校数量却相差很多。 (三)教育资源的南北差异

此类教育资源的差异因我国南北的各种社会因素不同而导致发展出不同特点的教育状况,但将其作为教育不公平现象,程度远不如上述的两种情况。 二、何为教育集中化

教育集中化即教育资源的集中化,正如生产者的集中,教育也会因彼此的联系、便利条件,或者是政策的原因而呈现出集中于某地的现象。教育的集中,也会产生规模效应,如在各地兴起的建设“大学城”的潮流,会集中利用教育资源,减少教育投入的成本,同时便于集中管理学生。例如在某些村镇小学,学生的人数甚至比老师更少,将其统一为中心小学可以节约教师的资源,减少教学设施的投入。 但是教育集中化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危害,教育资源的集

中化会使我国的教育逐步发展成面对少数人的教育,这就与我国的教育政策相冲突,也与建设面向大众、面向全体的教育价值相冲突。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水平,但又因为高考制度而使得很多考生被迫成为了“高考移民”,很多地区培养的人才最终离开家乡到外地读书、就业,导致人才的外流,这也妨碍了教育反哺经济的功能。

教育的集中可以类比“经营者集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类:(一)教育?Y源的横向集中。这类教育集中表现为相同层级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同一个地域,如多所大学因建设“大学城”政策或者研究方向上相互联系而进行集中建设,这种现象首先出现在英美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多是因为政策的原因而将大学集中,如共有26所“211”高校集中于北京。这种教育集中往往可以优化利用资源、加快科学技术的研究速度,但限于我国高考政策的特殊性,这些高校往往倾向于本地考生而在招生人数以及分数线上对外地考生进行差别对待。(二)教育资源的纵向集中。教育纵向集中指不同教育层级的教育资源集中,如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集中建设,这种集中方式在内部上便利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学生可以在一个小范围内接受不同水平的教育,但在这种系统的外部,外来的学生或者教师想进入其中是有一定的门槛限制的。这种集中方式多体现为某些大学的附属学校以及私

立学校的组成结构。(三)教育资源的混合集中。教育资源的混合集中既包括纵向集中,又包括横向集中,其结构形式更加复杂,但总可以将这两种形式拆分进行分析,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三、教育集中化与教育不公平的内在关系

一个国家在一定社会时期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文化思想水平等指标密切相关。教育资源一旦出现向某些少数地区进行集中的趋势,就自然而然地会导致另一些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教育水平的落后。由此可以体现出教育集中化的程度与教育不公平的正相关关系:教育集中化程度越高,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差异越大。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主要以教育资源的集中化表现出来。以“211”大学为例,我国一共116所“211”大学,其中位于北京市以及上海市的一共有26所,占比重约为22%;其中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一共有88所,占比重约为75%。从以上两个比例可以看出,提供高等教育的大学在我国分布是极为不平衡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集中化程度大于经济落后地区,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之西部地区更加优越。 其次,教育资源的集中化又会反作用于教育本身,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教育可以为一定地区提供科技文化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又被誉为“第一生产力”,教育资源

一旦集中到一定程度,科技文化的“生产”环节也会被束缚到有限的范围内。这将带给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很大的差别:经济好的地区会更有发展教育的优势,而经济差的地区就必须在发展教育与其他社会资源的发展中进行选择了,而且选择的结果往往又是教育建设占了下风,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愈演愈烈。在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集中化会引导更多的人才向教育发达的地区流动,教育水平低的地区付出很多努力培养的人才每年都会以很大比例流失,这就是“雪上加霜”。

四、从解决教育集中化进而分析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 教育上的不平等受到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社会对收入公平、分配公平等其他社会指标的重视程度,但是教育的不平等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不仅仅是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择校差异、高考差异等方面,教育的不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巨大隐患,随时会产生更大的危害。从解决教育的集中化角度解决教育的不公平,一定要把握教育的本质,从深层次考虑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业,不能抱有一劳永逸的态度。 第一,从国家政治角度来看,要宏观调控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资源的调整体系。经济、人口等社会因素需要宏观调控,教育也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整,应该尽快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形式造成的差别,打破这一本应全民受教育阶段的等级与不公;并加大对部分区域的教育经费的相关投

入;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如流动人口子女、边远山区儿童、残疾人士等健全法律法规从而进行一定的差?e补偿,为他们营造一个平等的没有歧视的和谐的受教育氛围。即政府要通过“看得见的手”合理安排教育资源,形成惠及全民的平等教育。

第二,从教育本身来看,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对待教育,打击功利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出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固然没有错,但教育和科研也有其产生发展的客观过程。优质教育应当有利于获取知识、技能和具有内在价值的处世态度,并且有利于实现重要的人类目标。

第三,从新时期大学生的角度来看,鼓励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回报社会;鼓励大学生为科学社会发展而做出贡献,多方面考虑个人前途而非一味追求经济因素;鼓励大学生参与到西部地区等欠发达地区的建设中去,脚踏实地为国家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z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