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习题与案例》练习题与答案(doc 58页)完美版

更新时间:2023-10-11 02: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1)2007年3月31日A公司对B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2 34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 950 存货跌价准备 150

贷:库存商品 2 100 (2)①2007年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 340-300×70% =2 130(万元)

2008年分配现金股利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应冲减的投资成本=(300+600-800)×70% -300×70%

= -140(万元)

所以,应恢复投资成本140万元。

2007年年末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 130-(-140)= 2 27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1 500万元,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因此,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应计提减值准备 = 2 270-1 500 = 770(万元)

②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650―40―10)×0.9091+(820-55-15)×0.8264

+(780-45-15)×0.7513+(630-41-9)×0.6830 =2 102.34(万元)

账面价值=8 000-5 248.36=2 751.64(万元)

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因此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2 751.64-2 102.34= 649.30(万元)

③由于企业的该项无形资产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影响而仍有一定价值时,则应当分析其剩余价值,认定其本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190-100)-30 = 60(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479.3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770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649.3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7.(1)对上述交易或事项是否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判断;对于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处理。

应收账款:

2008年年初“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2 000×10%=200(万元)

2008年年末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已有的余额=200-50+30=180(万元)

而2008年年末“坏账准备”科目应有的余额为250万元(2500×10%),所以,

2008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250-180=7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70 贷:坏账准备 70 存货:

X产品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00×1.2-200×0.15=210(万元) 成本=200×1=200(万元)

故该部分不用计提跌价准备。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00×1.1-300×0.15=285(万元)

其成本=300×1=300(万元)

故X产品存货跌价准备应有余额=300-285=15(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前已有的余额=45-40=5(万元)

X产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固定资产:

2007年12月31日甲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600-600÷(8×12)×26-68=369.5(万元)

2008年12月31日甲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245.6万元。

账面价值=369.5-369.5÷5=295.6(万元)

所以,

2008年12月31日甲设备应计提减值准备=295.6-245.6=5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无形资产:

2008年12月31日,

该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300×0.9346+450×0.8734+350×0.8163+200×0.7629

=1 111.70(万元)

因此,该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1 200万元。

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 700-2 700÷8×4=1 350(万元)

所以,

应计提减值准备=1 350-1 200=15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5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50 (2)计算上述交易或事项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2008年A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3 000―70―10―50―150)+(70+10+50+150)= 3 000(万元) 应交税费=3 000×25%=750(万元)

分析当期暂时性差异发生额。 应收账款项目:

在2007年年末的账面价值为1 800万元,计税基础为2 0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200万元;2008年年末其账面价值为2 250万元,计税基础为2 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250万元,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额为50万元。

存货项目:

在2007年年末的账面价值为4 455万元,计税基础为4 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45万元;2008年末其账面价值为485万元,计税基础为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15万元,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额为-30万元。

固定资产项目:

在2007年年末的账面价值为369.5万元,计税基础为437.5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68万元;2008年年末其账面价值为245.6万元,计税基础为362.5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为116.9万元,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额为48.9万元。

无形资产项目:

2007年年末账面价值等于其计税基础,2008年年末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50万元。 因此,

2008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0-30+48.9+150)×25%=54.73(万元) 所得税费用=750-54.37=695.27(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695.27

递延所得税资产 54.7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8.(1)确定该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2008年12月31日该资产组的账面价值=(400-400÷10×7)+(700-700÷10×7)+

(600-600÷10×7)+(800-800÷10×7)=750(万元)

由于公司无法估计B、C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因此,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即等于该生产线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550万元。

该资产组的减值损失=750-550=200(万元)

(2)将该资产组的资产减值损失分摊至各个资产,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见表9—1)。

表9—1 各个资产分摊的资产组的资产减值损失 单位:万元 A 账面价值 可收回金额 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分摊减值损失 分摊后的账面价值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二次分摊比例 3% 二次分摊的减值损失 1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1 二次分摊后的账面价值 9 75.276 44.74 131.95 12.74 78.25 112.0 23550 120 16% 32 88 23.58% 22.25 67.010 200 机器B 210 28% 56 154 41.19% 19.0 机器C 180 0 24% % 48 132 0 35.2 54 10 23146 32550 200 机器器D 24机组 750 资产相关的账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A 44.71 ——B 78.24

——C 67.05

——D 1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 44.71 ——B 78.24

——C 67.05

——D 1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9.在对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首先应当认定与其相关的总部资产。由于ABC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由总部负责,因此,相关的总部资产包括办公大楼和研发中心,考虑到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但是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难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相关资产组。对于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企业应当首先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年限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进行分摊(见表9—2)。

表9—2 分摊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 单位:万元 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各资产组剩余使用寿命 按使用寿命计算的权重 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 办公大楼分摊比例(各资产组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各资产组加 权平均计算后的账面价值合计) 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分摊到各资产组的金额 资产组A 100 10 1 100 12.5% 19 资产组B 150 20 2 300 37.5% 56 资产组C 200 20 2 400 计 450 800 100% 150 600 总50% 75 包括分摊的办公大楼账面价值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 119 206 275 资产组A、B、C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199万元、164万元和271万元,而相应的账面价值(包括分摊的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分别为119万元、206万元和275万元,资产组B和C的可收回金额均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分别确认42万元和4万元减值损失,并将该减值损失在办公大楼和资产组之间进行分摊。根据分摊结果,因资产组B发生减值损失42万元而导致办公大楼减值11万元(42×56÷206),导致资产组B中所包括资产发生减值31万元(42×150÷206);因资产组C发生减值损失4万元而导致办公大楼减值1万元(4×75÷275),导致资产组C中所包括资产发生减值3万元(4×200÷275)。

经过上述减值测试后,资产组A、B、C和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00万元、119万元(150-31)、197万元(200-3)和138万元(150-11-1),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仍为50万元,由此包括研发中心在内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即ABC公司)的账面价值总额为604万元(100+119+197+138+50),但其可回收金额为720万元,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企业不必再确认进一步的减值损失(包括研发中心的减值损失)。

根据以上计算与分析结果,ABC公司资产组A没有发生减值,资产组B和C发生了减值,应当对其所包括资产分别确认减值损失31万元和3万元。总部资产中,办公楼发生了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12万元,但是研发中心没有发生减值。

10.确定资产组的减值损失总额。

甲公司以1 600万元购入80%的股权。

产生的商誉=1 600-1 500×80%= 400(万元)

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1 600÷80%-1 500)×20%= 100(万元)

所以,

乙公司资产组在2007年年末账面价值(含完全商誉)=1 350+400+100= 1 850(万元)

与资产组可收回金额1 000万元相比较,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850万元(1 850-1 000)。 将资产减值损失850万元分摊至商誉、乙公司资产组所包括的资产中。

因为应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价值是为了测试减值而计算出来的,并没有真正产生,所以资产减值损失850万元应先冲减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部分的商誉100万元,剩余的750万元再在应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和乙公司资产组中所包含的资产中分摊。少数股东拥有的商誉价值及其减值损失都不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合并财务报表只反映归属于母公司商誉的减值损失,因此,应当将商誉减值损失在可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部分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摊,以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

因为750万元大于商誉400万元,所以应全额冲减商誉4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0

贷:商誉——商誉减值准备 400 剩余的350万元再在资产组的资产中分摊,假定乙公司资产组可辨认资产包括一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 000万元,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350万元,则:

固定资产应分摊的减值损失=350×(1 000÷1 350)= 259(万元) 无形资产应分摊的减值损失=350×(350÷1 350)= 91(万元)

假定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低于以下相应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相应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中的较高者。

借:资产减值损失 35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59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91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11.(1)青春公司对乙公司的投资的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00 (2)该设备未来现金流量现值=800÷(1+10%)+600÷(1+10%)2+500÷(1+10%)3

=727.27+495.87+375.66=1 598.8(万元)

即可收回金额为1 598.8万元。而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2 500万元,

应计提减值准备=2 500-1 598.8=901.2(万元)

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901.2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01.2 (3)该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为1 500万元,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 300万元,应计提200万元减值准备。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贷: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200 (4)该专利权的账面价值为290万元(450-100-60),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8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1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10 (注:分录中单位为万元)

12.甲公司对涉及总部资产资产组的减值处理如下:

①将总部资产分配到各资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值测试。 鉴于各资产组的使用寿命相同,可直接将总部资产按照各资产组账面价值的比例进行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zk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