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瑞吉码头应急预案

更新时间:2023-04-07 17: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单位:镇江市丹徒区百瑞吉码头仓储有限公司编制部门:百瑞吉码头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二O一三年一月

YINGJIYUAN 目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编制预案的指导思想

编制预案的依据

百瑞吉危化码头的基本情况

危险源的确定

危险源点的危险特性

港口百日大检查

应急预案的体系

第二章接援小组各部门职责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职责

救援人员分工

第三章救援保障

救援器材保

YINGJIYUAN 目录3.2人员保障

3.3应急结束

3.4信息发布

3.5后期处理

3.6奖惩

第四章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4.1事故报警程序

4.2事故一般处置程序

4.3火灾应急处置程序

4.4泄漏应急处置程序

4.5人员落水应急处置程序

4.6紧急安全疏散措施

4.7现场医疗救护

4.8取得社会支援

4.9应急救援的学习与演练

4.10安全技术说明

4.10.1硫酸安全技术说明

YINGJIYUAN 目录4.10.2盐酸安全技术说明

4.10.3液碱安全技术说明

4.10.4醋酸安全技术说明

4.10.5煤焦油安全技术说明

4.10.6丙酮安全技术说明

4.11危险品应急处理程序

4.11.1硫酸安全技术说明

4.11.2盐酸安全技术说明

4.11.3液碱安全技术说明

4.11.4醋酸安全技术说明

4.11.5煤焦油安全技术说明

4.11.6丙酮安全技术说明

YINGJIYUAN 概述

第一章概述

编制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

我公司危险品码头是以装卸腐蚀品为主的专用码头,制定应急预案是为了使事件发生后,能在数分钟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抢救受伤人员,指导人员防护和组织撤离,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尽可能减少事故对人员、财产、环境的影响。

编制预案的依据及引用的规范性文件

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声场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YINGJIYUAN 概述

百瑞吉危化码头的基本情况

百瑞吉危化码头位于辛丰镇石城村大运河畔。是丹徒区大运河唯一的危化品码头,公司占地面积50亩。设施齐全,主要从事硫酸、盐酸、液碱等危险货物的装卸。公司设有三个科室:生产科、财务科、安全科,公司有员工15多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吊机司机4人,电力、维修人员2人,危险品现场操作人员4人,以上人员均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危险源点的确定

根据我公司装卸危险货物的品种、数量、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将危险品分类储藏,危险源点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应急救援设备、装卸品种名称、数量、急救方法。

危险源点的危险特性

危险化学品码头所装卸的硫酸、盐酸、醋酸属于酸性腐蚀品。液碱属于碱性腐蚀品。煤焦油、丙酮属于易燃液体。

因不同危险化学品化学性质不同,有些化学品同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危险特性,所以码头装卸操作时应避免不相容的货物在同一个泊位上停靠作业。

港口百日安全大检查

1.6.1港口危险货物储罐安全大检查。

1.6.2港口压力管道安全大检查。

1.6.3港口危险货物码头安全设备、设施大检查。

YINGJIYUAN 概述参照《关于印发石油化工码头和库区安全设施配备参考目录及技术要求的通知》,完善码头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设备设施台账和档案。危险区设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码头作业场所消防设施器材处于有效使用状态,有专人维护保养、管理并定期检查。

1.6.4港口危险货物现场作业安全大检查

依法取得有效港口经营许可证、港口危险货物作业认可证及作业附证;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作业许可要求。

1.6.5港口危险货物企业应急管理大检查

综合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专项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演练;演练有计划、方案、总结;演练后及时进行演练效果评价,并对应急预案评审。每三年评审修订一次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体系

YINGJIYUAN 救援小组

第二章救援小组

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根据要求成立综合性、不脱产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有经理、副经理担任,组员由科室人员、生产班组人员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科兼管。

发生事故时,成立经理任总指挥,副经理任副总指挥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若经理不在,由副经理为总指挥;若经理、副总经理不在,由安全科长为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组织体系

YINGJIYUAN 救援小组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或解除应急救援命令。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救援人员分工

1、总指挥

组织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2、副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3、安全科长

协助总指挥做好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并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

卫、疏散、道路管理制度。

4、生产科长

负责事故发生时生产的开、停机调度工作,协助总指挥负责设备、设施

的抢险、抢修工作和现场指挥、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5、医疗救护员

YINGJIYUAN 救援小组

负责现场的医疗救护指挥及受伤人员的抢险和护送转院工作。

6、环保监测员

负责事故现场的环境监测,以及泄露物资扩散区域内的清洗消除工作。

YINGJIYUAN 救援保障

第三章救援保障

救援器材保障

1、公司配备必须的救援器材。

2、救援器材需有专人保管,并由记录。

3、所有救援器材都必须保证能有效使用。对超过使用期限的救援器材必须

及时更换。

4、应急器材的使用要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方便使用。

5、财务部门将救援指挥小组所需经费编入财务计划中,对临时增加的支出

追加预算经费。

人员保障

1、事故应急救援小组以本单位的员工为基础。

2、公安、武警消防部队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支援力量。

3、友邻单位及周围群众性应急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补充力量。

4、按照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装备。

5、应急救援力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完整。

应急结束

1、应急结束应在事故发生后进行,指挥组首先应确定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并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时,宣布应急结束。

信息发布

1、事故结束后,在新闻机构介入的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公司领导,相关负责人做好现场的应对工作。礼貌接待来访的新闻媒体人员,及时做好配合工作,由事故现场指挥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向媒体通报整个过程。YINGJIYUAN 救援保障后期处理

1、应急行动结束后对在应急救援过程产生的灭火器材的污染物进行善后处理,向社会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工作,同时对在应急救援过程应急

预案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修订。

奖惩

1、对玩忽职守、违章操作造成事故的或对事故发生后临阵脱逃,造成更大事故者予以严肃处理。

2、对在事故发生后积极抢救、及时报警、配合救援的人员予以表彰。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第四章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事故报警程序

1、事故发现

事故发生后,及时与准确报警是控制事故规模的关键。任何人发现港区

内由火灾、泄露事故、人员伤亡或可能发生火灾、泄露事故,必须立即

报警。

2、报警内容

1)事故发生的地点、位置

2)事故的性质(火灾、泄露、爆炸、人员伤害等)

3)事故的规模

3、报警处理

1)采取现场移动电话报警或电话报警。

2)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必须认真记录,并按事故性质、

规模开展紧急通知系统,向公安及有关部门发出事故报警通知。

3)及时成立相应的事故应急指挥部,做应急反应工作,为减少事故损失

赢得时间。

事故一般处置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生产,进行事故报警。

2、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后,立即作相应的救援部署、分工。

3、救援小组各职能部门接到通知后应以最快速度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携带救援工具赶往现场。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4、最先到达现场的救援人员应首先划定危险区域,疏散现场人员,一般

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由秩序地进行,严格控制人员出入。

5、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进行现场紧急救护。

6、迅速控制危险源,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对现场进行控制,直至完全

控制住。

7、现场应急处理注意事项:

1)根据事故性质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2)灭火时应处于上风位置,就火灾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器材。

3)扑救腐蚀品火灾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溅出。

4)做好个人自我防护,防止再救援中受到伤害。

5)做好事故损失与救援代价的分析工作。

6)当事态扩大到不能自救时,要及时向外单位救援,寻求社会援助。

8、对事故现场残留物进行清除,做好环境监测,防止产生次生事故,衍

生事故。

9、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经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现

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10、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完成后,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

告,报送安监局和丹徒区运输管理处、镇江市运营处等上级行政主管部

门宣布应急处置结束。

火灾应急处置程序

1、港区发生火灾时首先弄清火源。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2、电器火灾时,应立即关闭电源;

装卸作业时发生火灾,则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阀门;

船泊发生火灾时应立即疏散周围船泊。火灾难以控制时,立即用太平

斧砍断缆绳,让船快速离开码头。

3、根据着火介质穿戴防护用品,注意个人防护,以防中毒、窒息。

4、根据着火介质选择灭火器,并正确使用;

开启消防水泵或灭火器,对准着火进行灭火,移开着火附近的易燃、

易爆物品,设法扑灭初起之火。

5、如遇腐蚀品火灾,扑救时应尽量使用低压水流或雾状水,避免腐蚀品

溅出。

6、分析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

7、如火灾规模大无法控制,应尽可能远地疏散人群,向消防部门报警,

向友邻单位报警,取得社会支援。

泄露应急处置程序

1、作业过程中发生泄露,应立即停止生产,关闭阀门,切断泄露源。

2、确定泄漏源的位置,将防污盆置于泄露点下方进行集液

3、防止泄露物流进河流,污染水体。

4、正确估算泄露可能引起的后果(火灾,爆炸等)。

5、对泄露处进行处理,接口。阀门处泄露可紧固螺丝,管道泄露可进行

包扎,无法处理时进行更换。

6、大量泄露,应立即疏散人员、船只,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并报海事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部门。

人员落水应急处置程序

1、发现人员落水时,必须第一时间确定落水位置和人员情况,以及水流

方向、风向。

2、当有人落水时应及时用救生设备进行救助。

3、如落水人员不能自救,应及时让水性好的人员穿好救生衣进行急救,

尽快把落水人员救上岸。

4、对落水人员周围的船只发出警告,不允许船泊在落水人员周围行驶。

5、落水人员上岸后,意识状态清醒时:

1)及时排出污水;

2)脱去潮湿衣服,注意保暖;

3)拨打急救电话120;

6、落水人员上岸后,如休克无知觉:

1)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术;

2)排出体内污水;

3)对落水人员进行保暖;

4)拨打急救电话120;

7、救护工作结束,应做好记录,以备查找。

紧急安全疏散措施

公司一旦发生火灾、泄露等重大事故,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事态不断扩大、恶化,构成对公司区域或友邻单位、船泊、居民人生财产危险

时,公司应急指挥部必须迅速通知友邻单位、船泊、居民有组织疏散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远离危险区。

现场医疗救护

公司医疗救护人员对事故中出现的伤员,要进行及时的抢救。救护员平时要加强急救医疗技术、危险物品特性的应知、应会的学习,并定期做

好现场模拟抢救的训练,以便取得现场急救经验,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

的进行救护,同时要备足所需药物等抢救器材。

取得社会支援

公司一旦是重大爆炸、泄露事故、范围扩大,事态严重,无法控制,必须求的社会力量的援助,社会援助人员进入港区,指挥部要派专人联络

外来人员,简要将事故的起因,化学危险品的名称、特性等情况进行讲解,使社会专职救援人员能准确迅速扑灭事故。

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

1、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展经常性的定期活动,拟定每年一次,每年九月

为危险源点抢险模拟学习日,指挥部要经常组织各部门抢险人员进行应

急抢救应知应会的教育和应变能力。

2、公司监督安全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规范在岗员工的劳动纪律,安全文

明生产。发现生产中出现的隐患、故障及时整改,认真填写当班生产情况

纪律。

3、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要经常对公司安全、生产、危险源点的安全设施,

应急器材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隐患,责令有关责任人组织整改。

安全技术说明

4.10.1硫酸安全技术说明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4.10.2盐酸安全技术说明

4.10.3液碱安全技术说明

4.10.4醋酸安全技术说明

4.10.5煤焦油安全技术说明

4.10.6丙酮安全技术说明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硫酸安全技术说明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液碱安全技术说明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醋酸安全技术说明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煤焦油安全技术说明

YINGJIYUAN 事故报警与处置程序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z5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