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疾病控制(中级)模拟试卷(一)及答案详解(基础知识)

更新时间:2023-09-14 18:32: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年疾病控制(中级)模拟试卷

(一)及答案详解

基础知识

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免疫系统是由 A.皮肤黏膜、补体等组成 B.骨髓、外周淋巴器官等组成 C.血液、体液、淋巴组织等组成 D.淋巴结、脾及中枢淋巴器官等组成

E.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

【答案】E

【解析】这是免疫学的经典定义,应牢记此概念。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是组成免疫系统的三个基本部分。

2.血清分型的根据是 A.分子量 B.功能不同 C.抗原性不同 D.氨基酸的组成 二硫键、抗原性等不同

【答案】C

【解析】Ig上3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最终表现为不同的血清型。

3.2003年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工作中,产生了哪项法律

A.《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B.《国内交通检疫条例》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E.《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答案】C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自2003年5月7日公布之日实施。

4.不表达I类HL抗原的细胞是 A.脑细胞 B.单核细胞 C.B淋巴细胞 D.T淋巴细胞

E.绒毛外滋养细胞 【答案】E

【解析】经典的HLA l类分子表达表面。

5.抗原的免疫原性的本质是 A.分子大小 B.化学成分 C.异物性 D.亲水性 E.特异性 【答案】C

【解析】自身一非己的区分,首先是后者具有异物性和外源性。

6.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执行者是 A.吞噬细胞 B.皮肤、黏膜 C.血液和体液 D.自然杀伤细胞 E. T及B淋巴细胞 【答案】E

【解析】适应性免疫应答又叫获得性免疫应答,主要由T及B细胞执行其功能。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A.三类,35种 B.四类,35种 C.二类,35种 D.五类,36种 E.三类,37种 【答案】E

【解析】原来有35种,新增SARS和禽流感为乙类传染病。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区域内流动人口发生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

A.应劝其回乡治疗

B.不属于当地接诊治疗的对象 D.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民政部门批准

E.接诊每个病人需要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答案】C

- 1 -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对需要治疗和转诊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9.某事件发生的概率P=1,该事件属于

A.偶然事件 B.必然事件 C.可能事件 D.不可能事件 E.小概率事件 【答案】B

【解析】P=1,即100%必然发生,属于必然事件,P就是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10.由于个体变异所导致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是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测量误差 D.内容选择误差 E.非随机误差 【答案】B

【解析】由于个体变异所导致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是抽样误差。

11.下列资料中可用均数与标准差全面描述其特征的是

A.泊松分布 B.对称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正偏态分布

E.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答案】E

【解析】可用均数与标准差全面描布。

12.描述一组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较适用的指标是

A.全距 B.标准差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在除绒毛外滋养细胞外的所有有核细胞

E.氨基酸的组成及排列顺序、构型、第三条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一条规定,对传染病暴发、流行

C.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述其特征的是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标准正态离差 【答案】B

【解析】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较适用的指标是标准差。

13.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均数+1.96倍标准差的面积为总面积的

A.95% B.99% C.45% D.47.5% E.97.5% 【答案】D

14.下列指标中,描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标准误 D.极差 E.四分位数间距 【答案】C

【解析】描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标准误。

15.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越小,说明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小

B.两总体均数与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不同

E.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的可能性越大

【答案】C

【解析】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显著性时,P越小,说明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批准的部门是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社区的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答案】A

【解析】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批准的部门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7.两小样本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

A.t检验 B.μ检验 C.方差分布 D.非参数检验

E.进行假设检验的条件 【答案】E

首先应考虑进行假设检验的条件。

18.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A.总变异等于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之和

B.总变异等于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之积

C.总均方等于组间均方和组内均方之积

D.总均方等于组间均方和组内均方之和

E.总变异等于处理组间变异、区组间变异和误差变异之和

【答案】A

【解析】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总变异等于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之和。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发生哪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可以决定对疫区实施封锁

A.甲类 B.甲类、乙类 C.乙类和丙类 D.甲类、乙类和丙类

E.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

- 2 -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发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可以决定对疫区实施封锁。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其决定经

A.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B.县级人民政府,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决定

C.县级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E.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社【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必要时,可以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其决定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21.符合t检验条件的数值变量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则

A.第一类错误增大 B.第一类错误减少 C.第二类错误增大 D.第二类错误减少 E.发生错误的概率不变 【答案】C

【解析】符合t检验条件的数值变量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则第二类错误增大。

22.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

A.各观察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 B.各观察点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C.各观察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和最小

D.各观察点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E.各观察点与直线的垂直距离之和最小

【解析】两小样本比较的假设检验,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答案】E

【解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察点与直线的垂直距离之和最小。

23.在直线相关分析中,r=1表示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完全正相关 D.完全负相关 E.无相关关系 【答案】C

【解析】在直线相关分析中,r=1表示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为完全正相关。

24.抽样调查中,常用的基本抽样方法不包括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阶段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答案】E

【解析】常用的基本抽样方法不包括单纯随机抽样,但是它是理解其他抽样的基础。

25.在临床试验中,能有效控制混杂因素干扰试验结果的措施是

A.限制 B.随意分组 C.分层分析 D.系统随机抽样 E.整群随机抽样 【答案】A

【解析】在临床试验中,能有效控制混杂因素干扰试验结果的措施是限制。

26.寿命表的编制依据是 A.生存率 B.粗死亡率 C.死因别死亡率 D.年龄别死亡率 E.疾病别死亡率 【答案】D

【解析】寿命表的编制依据是年龄别死亡率。

B.不得从事企事业单位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C.不得从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D.不得从事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E.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答案】E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是指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2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多少天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A.15天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6个月 【答案】C

【解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9.行政处罚法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未被发现的期限是

A.6个月 B.2年 C.3年

- 3 -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防治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是指

A.不得从事国务院各有关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

D.10年 E.无期限 【答案】B

【解析】行政处罚法规定,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未被发现的期限是2年。

30.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的主体是 A.卫生监督员 B.国家卫生行政机关 C.卫生法律、法规授权的机关 D.卫生法律、法规授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E.国家卫生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答案】B

【解析】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的主体是国家卫生行政机关。

31.以下不属于公共卫生执法程序的是

A.医药审批程序 B.卫生许可证发放程序 C.公共卫生行政处罚程序 D.公共卫生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E.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程序 【答案】A

【解析】医药审批程序不属于公共卫生执法程序。

32.公共卫生监督检查是指 A.对监督员的督察活动 B.行政控制的执法活动

C.对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的执法活动

D.对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活动

E.对相对人遵守公共卫生法律或者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执法活动

【答案】E

【解析】公共卫生监督检查是指对相对人遵守公共卫生法律或者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执法活动。

33.行政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是 A.原告 B.行政机关 C.第三人

D.诉讼代理人 E.律师 【答案】B

【解析】行政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是行政机关。

34.电子计算机发展阶段分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答案】E

【解析】电子计算机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35.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

A.硬件系统 B.主机及外部设备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E.主机、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答案】D

【解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6.在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形式是 A.SCII码 B.拼音码 C.二进制码 D.汉字内码 E.国标码 【答案】C

【解析】在计算机内信息的表示形式是二进制码。

37.计算机软件系统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

A.字处理软件 B.应用软件 C.管理软件 D.多媒体软件 E.做图软件 【答案】B

【解析】计算机软件系统一般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8.计算机病毒是指 A.无用的文件 B.设计不完善的程序

- 4 -

C.已被损坏的程序 D.编制有错误的程序

E.特制的具有自我复制和破坏性的程序

【答案】E

【解析】计算机病毒是指特制的具有自我复制和破坏性的程序。

39.在WinDows中,在同一驱动器不同文件夹内拖动某一对象,结果将

A.移动该对象 B.复制该对象 C.无任何结果 D.删除该对象 E.建立快捷方式 【答案】A

【解析】在Windows中,在同一驱动器不同文件夹内拖动某一对象,结果将移动该对象。

40.在WorD中,若想打印第3至第6页以及第8页的内容,在打印对话框的页码范围栏中应输入

A.3,6,8 B.3-6,8 C.3-6-8 D.3,6-8 E.3-8 【答案】B

【解析】在Word中,若想打印第3页至第6页以及第8页的内容,在打印对话框的页码范围栏中应输入3-6,8。

41.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需配备 A.声卡 B.网卡 C.集线器 D.电话机 E.调制解调器 【答案】E

【解析】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需配备调制解调器。

42.数据库管理软件 A.用于文字处理 B.用于制作报表 C.属于操作系统软件 D.只是为了便于数据录入 E.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维护和管

E.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的最优使用 【答案】A

【解析】卫生经济学研究基于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资源的稀缺性和消费欲望的无限性。

44.在成本分析中,职工工资属于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机会成本 D.间接成本 E.混合成本 【答案】B

【解析】在成本分析中,职工工资属于变动成本。

45.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检验结果

A.完全等价且F=t1/2 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检验结果更准确 D.完全等价且t=F1/2 E.理论上不一致 【答案】D

【解析】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检验结果完全等价且t=F1/2。

46.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的实例中有

A.F值不会是正数 B.F值不会是负数 C.F值不会小于1 D.组间MS不会小于组内S E.组间SS不会小于组内SS 【答案】B

【解析】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中F是两个样本方差的比,F值不会性

D.卫生资源的开发、筹集和合理分【答案】E

【解析】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

43.卫生经济学研究基于的一个基本假设是

A.资源的最优使用

B.消费者有购买能力且有购买欲望 C.资源的稀缺性和消费欲望的无限

是负数。

47.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最主要的区别是

A.互助共济 B.风险分担 C.是否以盈利为目的 D.是否为高风险人群担保 E.是否以在职人群为保障对象 【答案】C

【解析】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最主要的区别是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48.将干预方案的全部预期效益与全部预计成本的现值来评价备选方案称为

A.成本分析 B.最小成本分析 C.成本效益分析 D.成本效果分析 E.成本效用分析 【答案】C

【解析】将干预方案的全部预期效益与全部预计成本的现值来评价备选方案称为成本效益分析。

49.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决定于 A.成本 B.市场 C.商品的价值 D.供给和需求 E.人力或物力的消耗 【答案】C

【解析】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决定于商品的价值。

50.以下因素都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依据,除了

A.收入 B.需要 C.个人偏好 D.支付意愿 E.支付能力 【答案】C

【解析】个人偏好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依据。

51.目前已在世界范围消灭的疾病是

A.麻疹

【答案】B

【解析】麻疹常表现为两年一次的流行高峰,现在这种周期性已经不存在了,其原因是麻疹疾病的长期变异。

53.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条件是 A.必须有易感人群的存在 B.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 C.传染源向外界排除病原体 D.病原体有机会侵袭易感者的机体 E.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传染源,传播途径与人群的易感性三个环节互相联系

【答案】E

【解析】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条件是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传染源、传播途

54.传播途径是指

A.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的

B.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可以传播到达的地区

C.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受的程度

D.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且能够排除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E.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答案】E

【解析】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受

- 5 -

B.鼠疫 C.天花 D.血吸虫病. E.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C

【解析】目前已在世界范围消灭的疾病是天花。

52.麻疹常表现为两年一次的流行高峰,现在这种周期性已经不存在了,其原因是

A.麻疹病毒的变异 B.麻疹疾病的长期变异 C.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 D.广泛使用麻疹疫苗

E.公共场所已经采取良好的消毒措

感染的机体排出后,再侵入易感机体前在外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55.不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是 A.结核 B.鼠疫 C.钩虫病 D.细菌性痢疾 E.病毒性乙型肝炎 【答案】E

【解析】不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是病毒性乙型肝炎。

56.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的时限是根据

A.病程的长短 B.密切接触时间 C.接触期加1~2天 D.潜伏期加1~2天 E.传染期加1~2天 【答案】D

【解析】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的时限是根据潜伏期加1~2天。

57.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疾病是 A.白喉 B.肺结核 C.副霍乱 D.流行性感冒 E.脊髓灰质炎 【答案】A

【解析】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疾病是白喉。

58.对有症状的传染病病人需要采A.易感人群 B.能够排出病原体 C.可以及时抢救治疗 D.传染病管理办法规定要隔离 E.临床症状严重,有死亡危险 【答案】A

【解析】对有症状的传染病病人需要采取隔离措施,是要保护易感人群。

59.疾病监测的基本方法是 A.发病、死亡登记 B.细菌学试验 C.血清学检验 D.计算机处理 E.现况调查

径与人群的易感性三个环节互相联系。 取隔离措施,是要保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z2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