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产地
更新时间:2024-02-18 09:4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中国丝绸产业分析报告
中国丝绸产业分析报告
【产业定义】
丝绸兼具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为农民致富、扩大就业、保护生态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丝绸业(或称为蚕丝业)包括蚕桑种苗繁育、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丝绸印染整理、丝绸服饰加工和丝绸流通贸易等多个生产流通环节,是以茧丝绸为纽带,以出口创汇为主的跨越农工贸的外向型行业。丝绸业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世界丝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业现状描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着明显的数量优势:蚕茧、生丝等原料产品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生丝出口量占世界生丝出口总量的80%以上,绸缎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丝绸制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0%以上。因此,丝绸产业最为我国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优势特色出口产业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国际消费格局的变化,世界丝绸业生产中心正在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丝绸产业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其生产能力、技术装备、研究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正在向国际化迈进。但中国丝绸行业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整个丝绸业还存在着产业分散,技术条件简陋,中国丝绸的知名品牌较少,丝绸产品质量低,高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等劣势,导致整个丝绸行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随着中国进入GDP高成长时期,东部地区的丝绸业将面对人力成本、土地费用等的上升,使得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蚕丝业的发展优势在逐渐减弱,西部地区将是我国丝绸业的原料和初加工基地,东西不地区差异成为阻碍。
最后,国内市场的低迷徘徊,对外的依存度并未改变,同时表现在丝绸服装等制成品出口量继续较大幅度的下降;汇率等因素使收益缩水,盈利能力下降,蚕丝生产稳定发展有一定的难度,企业成本上升;国外需求的萎缩,上调出口退税率能解近忧而难除远虑。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丝绸业在面临着许多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同时,也存在新的资源、新的竞争对手和新的发展机会。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丝绸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产品和结构不断优化,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作为外向型的产业,如何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国际市场和国际化分工中,这对中国丝绸行业来说探究其长远发展的战略是非常重要的。
【因素分析】
一.政策分析
为提升我国茧丝绸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继续保持国际上的丝绸大国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商务部于2006年起开始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旨在稳步打造西部地区优质蚕桑基地,提升东部茧丝绸产业链升级,形成“东丝西桑”的产业格局。
“东桑西移”工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蚕桑生产以点促面.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建立国家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丝绸加工以东促西,大力提升丝绸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深加工水平,通过丝绸贸易以内促外,开拓国内外丝绸消费市场.培育丝绸品牌。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的蚕桑生产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有:
第一,东部的桑园面积在2002年之前呈快速增长趋势,之后大幅度回落至2005年。2006年东部的桑园面积比2005年增加了近50万亩,达到400.60万亩。此后2007年又略有减少。虽然桑园面积从总体看基本呈缓慢上升趋势,但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却是明显下降,桑园面积在
全国所占比例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蚕茧产量所占比例大体看仍然呈逐年减少趋势, 与1999年相比,2007年东部地区蚕茧产量的比例减少了15个百分点。
第二.中部地区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是稳中有升。1999年至2005年整体上属于小幅上升,2006年增幅猛然扩大.比2005年增加了33.20万亩。2007年增幅趋于稳定.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不到10万亩。中部地区的蚕茧产量与桑园面积相比.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第三.西部地区的桑园面积由399.90万亩上升到754.03万亩,增加了近两倍。西部地区的蚕茧产量增幅较桑园面积更大,由1999年的13.36397万吨到2007年的38.19025万吨.增加了近两倍。在全国所占份额也由9年前的33%上升到49%。上述这数据说明,茧丝绸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在东部地区正在不断萎缩的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同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西部农村地区蚕桑产业基础薄弱。中西部农村地区的蚕桑产业大多仅限于为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多年以来形成的单纯的种桑、养蚕和一些简单的蚕茧初加工.不仅没有发挥桑蚕的特点也没有利用由桑蚕带来的有利条件,从而使经济效益的增长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其次,茧丝绸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中西部农村单个农户种桑养蚕,规模小、产量低.受价格影响较大,不易形成规模经济。东部地区虽然是丝绸企业的聚集地.但多数企业的规模较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缺少知名品牌的支持。”东桑西移”工程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东部地区的种桑养蚕业转移至中西部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促进我国的茧丝绸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地区多样化生产,以优质的茧丝绸原材料打造优秀的丝绸品牌。但是目前我国丝绸生产较低的科技含量满足不了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缺少了知名品牌的支撑。
二.上下游分析
中国丝绸产业的产业链较长,包括从蚕种、桑种繁育,种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织绸与印染、服装加工,贸易等环节。
中国丝绸也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蚕茧生产的基础仍较薄弱。随着“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的深入,我国丝绸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从东部的传统产地转移至西部地区,蚕茧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然而,目前的生丝加工还未同步从东向西转移,西部新的蚕茧生产基地并未形成相应配套的产业链和加工服务体系,而且蚕茧生产仍未彻底改变过去的小规模、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养蚕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还不高。随着目前“东桑西移”工程的不断推进,200个万亩以上的大规模现代化蚕茧生产基地将在中西部地区陆续建成,形成9大新兴蚕茧产区,同时还将陆续发展50个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自动缫丝机lO组以上的初级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蚕茧生产的粗放式经营现状和完善产业链条,但要彻底改变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较薄弱的现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三.外部环境
1. 世界丝绸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丝绸产地在世界范围内的变化,世界丝绸生产中心更加集中于以我国和印度为中心的亚洲地区,而向我国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从近几年的世界蚕茧和生丝产量统计可以看出,我国蚕茧和生丝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占的比例约为75%,比前几年略有上升,这说明我国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数量优势仍在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世界丝绸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世界丝绸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前的丝绸主要生产国日本和韩国的生产迅速衰退,世界丝绸生产中心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印度、越南、泰国等国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国外的经济援助,丝绸产业则迅速崛起,和我国一起成为亚洲新的丝绸生产集聚地。因此,世界丝绸产业的结构调整导致了世界
丝绸生产进一步向以我国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家集中,这对我国丝绸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
2. 贸易壁垒加剧
贸易壁垒日益影响我国丝绸出口规模的扩大虽然目前我国丝绸出口已无配额限制,但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发达国家会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标准制造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丝绸产品的进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丝绸出口国,受到来自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此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巨大,尤其是我国丝绸印染后整理环节技术较为薄弱,在此技术壁垒面前不得不受制于人。反倾销调查使我国丝绸出口面临严峻形势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包括丝绸产品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屡次遭受反倾销调查,严重影响了我国丝绸产品出口的稳定。
3.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
在目前的国际丝绸市场上,我国主要面临来自印度、泰国、越南、巴西等国的竞争。尤其是印度在世界银行的资金援助下,已迅速成为世界丝绸第2大生产国,其蚕茧和生丝产量已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5%左右。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印度从1992年至2007年大力推广二化性蚕茧生产,大大提高了印度蚕茧的品质,已可用于生产高品位生丝。同时,由于印度近年来对丝绸出口的重视,在国际市场对我国的丝绸出口构成了较大压力,已成为我国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的竞争强手之一。巴西的丝绸产业主要是在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虽然在数量上尚不能对我国构成太大威胁,但其生丝品质总体优于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其出口贸易价格也高于我国同类生丝水平。泰国和越南的生丝产量分别只有1 000 t左右,虽然在数量上尚不能与我国抗衡,且生丝质量较差,只能生产低等级生丝,但仍具有竞争优势:泰绸风格独特,深得国外游客喜爱;越南近年来已成为日本企业的海外原料生产基地,并以我国生丝为原料加工成绢丝以后再出口到日本,其绢丝出口量已占日本绢丝进口总量的三成以上,挤占的主要是我国绢丝的份额,已成为我国丝绸在日本市场上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对手。
四.【国际比较】
1. 丝绸加工生产设备现代化程度:
我国丝绸产业加工环节的生产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仍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在缫丝行业已基本普及自动缫丝机,而当时我国的自动缫丝机占缫丝机总数的比例仅为10%左右,经过几年的“压绪”调整,我国的自动缫丝机比例才得以快速提升,从2000年的20.5%上升到2005年的80%。但自动缫丝机的使用在全国各省间分布并不均衡,尚未在全国普及。同时,在丝绸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方面,我国与意大利等丝绸生产技术先进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2.中国的茧丝质量
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茧丝质量仍具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中国生产品种的改良,缫丝工艺的改进,中国茧丝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差距。中国的蚕茧在茧丝长方面远差于日本和巴西,在解舒方面和巴西差不多,但是,远差于日本;中国的生丝质量稳步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大;据商务部的巴西考察报告反映,巴西的出口生丝均在5A以上的,正品率达到98%以上。
3.中国丝绸后加工能力
中国的丝绸后加工能力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没有取得重大的关键技术突破近年来,随着茧丝绸风险基金的实施,中国的丝绸工业在生丝混纺技术;开发粗旦,细旦等特种生丝和超薄,重磅,阔幅等丝绸新产品方面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中国在丝绸印染,防止产品褪色,防皱等染整技术仍然无法与意大利等先进国家相比,丝绸产品附加值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
4.中国的品牌效应在中国仍然没有真正形成
由于中国丝绸服装行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中国企业大多只是赚取加工费、原料费等中间费用,把高附加值的末端让给了单纯依靠丝绸深加工再出口的法国等欧洲国家。因此,虽然表面上看中国的丝绸产品出口量大,但换汇水平却仅为韩国的1/2、日本的1/4、意大利的1/13。由于中国丝绸极低的品牌效益,使中国丝绸远未实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近几年中国丝绸企业重视了品牌的塑造,出现了在国内小有名气的品牌。但是中国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更没有世界名牌,贴牌生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丝绸制成品出口的主要方式。中国丝绸服装出口价格相当于韩国的1/2,意大利和法国的1/6,在品牌上,中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综合分析】
综上可知,目前我国丝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丝绸产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农、工、外贸等各个领域,我国丝绸产业在各个构成环节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薄弱之处,成为制约我国丝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也决定了目前我国还只是丝绸大国,而不是丝绸强国。在迈向丝绸强国的道路上,促进中国丝绸产业迈向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1.以中西部原料基地为重点,逐步推进产业链升级
随着“东桑西移”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在蚕茧生产和缫丝环节已逐渐发展起来,但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织绸、印染和服装加工环节仍很薄弱,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桑西移”后所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之一。因此,尽快完善中西部丝绸新产区的产业链条,巩固产业基础是中国丝绸产业转型的根源。
2.推进产业技术改造,提高丝绸产品升级
目前我国不仅在缫丝以及丝织设备性能方面与意大利等丝绸生产先进国家相比尚有明显差距,而且在丝绸印染及后整理技术上的差距更加明显,这直接阻碍了我国丝绸产品品质和档次的提升。因此,运用高新技术对丝绸行业进行改造是丝绸产业的必然选择。在对缫丝设备和丝织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同时,要促进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生产,即在生产设备升级的同时使丝绸产品也能做到功能升级。
3.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最终产品出口份额
长期以来,我国丝绸出口都是以生丝和丝绸等半成品为主,虽然丝绸出口数量上在国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但由于产品档次不高,附加价值低,造成产品贸易长期价格偏低的局面,丝绸产品的换汇水平远低于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近年来我国丝绸产品出口经常招致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从而引起丝绸出口不稳定。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扩大最终产品出口对我国丝绸产业的重要性,在生产上应注重丝绸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在出口上逐步提高最终产品在出口中的份额。
4.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开拓新的出口市场
一直以来,我国丝绸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几个主要市场,市场集中度较高,丝绸出口受个别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因此,追求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会分散我国丝绸出口的风险,易于维持丝绸出口的稳定。
5.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
由于我国丝绸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单靠这些企业无力承担丝绸名牌产品的研发及营销成本,因此,丝绸行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点应放在积极组建以最终产品为龙头的大型企业集团,并鼓励和支持这些大型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以开发新产品和提高现有产品的品质,促使丝绸产品向品牌优势方向发展,逐步建立起我国的自主品牌。
篇二:丝绸基础知识
丝绸基础知识
丝织物 丝绸光泽莹莹,风格翩翩,素有衣料女皇之称。中国的丝绸享誉世界。
(一)丝织物的分类与品名编号
丝织物以其外观与结构特征分为1 4大类。即:绍、纺,绉、绸、缎、绵、绢、绫、罗、纱、葛、娣、呢、绒。
但在其定名时,是以产品大类为基本词,并在其前冠以修饰词。其修饰词包括原料种类。 工艺特征,织物形态。组织特征和主要用途等。例如:人造丝软缎、古香缎、喇叭绸等。如果再加上它的品号。它所用的原料也就清楚了。
丝织物的编号有外销编号与内销编号之分:
外销丝织物编号如表47所示。外销丝绸编号由五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代表原料,第二位(有时二、三位在一起)代表大类,第三、四、五位(有时只有四、五位)代表品种规格。例如:l l560电力纺中的第一位“l”为桑丝,第二位“1”代表纺。 第三、四、五位“560”即为具体规格。
内销丝织物编号如表48所示。亦是采用五位数字。为了与外销区别,1~7个数字不用,仅使用8~9两个数字。 第一位数字代表丝织物用途,其中:8表示衣着用丝织物,9表示被面和装饰用布。 第二位数字代表原料属性。 第三位数字代表组织结构。 第四、五位数字代表规格序号。
(二)丝织物的性能特点
采用桑丝及柞丝为主要原料,以氏丝或绢纺纱织成的各种丝织物,具有以下主要性能特点,可供服装衣料选用及加工时参考:
1.各类纯丝织物的强度均较纯毛织物高,但其抗皱性比毛织物差。
2.桑丝织物色白细腻、光泽柔和明亮、手感爽滑柔软、高雅华贵,为高级服装衣料。
3.柞丝织物色黄光暗,外观较粗糙,手感柔而不爽、略带涩滞、坚牢耐用、价格便宜,为中档服装及时装衣料。特别在回潮率30%时亦无潮湿感。
4丝织物的耐热性较棉、毛织物好,一般熨烫温度可控制在150~180C左右。慰时垫布方可免出极光。对柞丝织物应避免喷水,以防造成水渍难以除去,影响织物外观。
5绢纺织物表面较为粗糙,有碎蛹屑呈现黑点,手感涩滞柔软,呈乳白本色别风格,价格比长丝织物便宜,亦为外用服装理想面料。
6.丝织物耐光性在各类织物中最差,故长期光照服用性差。
7.对无机酸较稳定,但浓度大时会造成水解。对碱反应敏感,洗涤时应采用中性皂。
丝绸发展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史前时代,黄河流域已经出现丝绸的曙光,到商周丝绸业已较发达,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公
元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运输。经过魏晋北朝发展到唐代,中国丝绸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条贯、折衷传统遗产,另一方面又兼容了外来技术、纹样的优点。宋元时代随着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促进了丝绸生产技术的较大发展,品种风格有了创新,丝绸生产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至明清江南苏杭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发展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此时,我国丝绸发展到了最活跃的时期。1804年始,中国丝绸业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建国后,我国丝绸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向灿烂的未来。
丝织物分类:
丝织物有素织物与花织物之分。素织物是表面平正素洁的织物,如电力纺、斜纹绸等。花织物有小花纹织物,如涤纶绉,大花纹织物,如花软缎等。丝织物也可分为生织物与熟织物。用未径练染丝线织成的织物称之为生织物。用先径练染的丝线织成的织物称为熟织物。
织物是在织机上由相互垂直排列的二个系统的丝线(即径与纬线),按一定规律互相交织而成的物体,在织物内,与绸边平行排列的丝线称为径线,与绸边垂直排例的丝线称为纬线。
织物分类:
丝织物分类原则首先是以织物的组织结构为主要依据,其次以制造工艺如生织物、熟织物、加捻等为依据,另外是以织物实质上形状为依据,目前丝织物可分为十四个大类:
1、纺类:应用平纹组织构成平正、紧密而又比较轻薄的花、素、条格织物,径纬一般不加捻。如电力纺、彩条纺。
2、绉类:运用织造上各种工艺条件作用、组织结构的作用(如强捻或利用张力强弱或原料强缩的特性等),使织物外观能近似绉缩效果,如乔其、双绉。
3、绸类:织物的地纹可采用平纹或各种变化组织,或同时混用其它组织,如织绣绸。
4、缎类:织物地纹的全部或大部采用缎纹组织的花素织物,表面平滑光亮、手感柔软,如花软缎、人丝缎。
5、绢类;应用平纹或重平组织,经纬线先练白、染单色或复色的熟识花素织物,质地较轻薄,绸面细密、平整、挺括,如塔夫绸。
6、绫类:运用各种斜纹组织为地纹的花素织物,表面具有显著的斜纹纹路,如斜纹绸、美丽绸。
7、罗类:应用罗组织经向或纬向构成一列纱孔的花素织物,如涤纶纱、杭罗。
8、纱类:应用绞纱组织,在地纹或花纹的全部或一部份构成有纱孔的花素织物,如芦纱山纱、筛绢。
9、绢类:采用平纹或绞纱组织或径纬平行交织的其它组织而构成有似纱组织孔眼的花素织物,径纬密度较小,质地透明轻薄,如头巾绡、条花绡。
10、葛类:一般经细纬粗,经密纬疏,地纹表面少光泽,而又比较明显粗细一致的横向凸纹,经纬一般不加捻,如文尚葛、明华葛。
11、呢类:用绉组织或短浮纹组织成地纹,不显露光泽,质地比较丰满、厚实、有毛型感,如素花呢。
12、绒类:地纹和花纹的全部或局部采用起毛组织表面呈现毛绒或毛圈的花素织物,如乔其绒,天鹅绒。
13、绨类:用长丝作经,棉纱蜡线或其它低级原料作纬,地纹用平纹组成,质地比较粗厚的花素织物,如绨被面、素绨。
14、锦类:外观瑰丽多彩,花纹精致高雅的色织多梭纹提花丝织物,如织锦缎、古香缎。
篇三:丝绸知识大全
丝绸知识大全
本文由中国丝绸网整理收集,转载请申明
一、丝织物的分类与品名编号
丝织物以其外观与结构特征分为1 4大类。即:绍、纺,绉、绸、缎、绵、绢、绫、罗、纱、葛、娣、呢、绒。
但在其定名时,是以产品大类为基本词,并在其前冠以修饰词。其修饰词包括原料种类。 工艺特征,织物形态。组织特征和主要用途等。例如:人造丝软缎、古香缎、喇叭绸等。如果再加上它的品号。它所用的原料也就清楚了。
丝织物的编号有外销编号与内销编号之分:
外销丝织物编号如表47所示。外销丝绸编号由五位数字组成,第一位代表原料,第二位(有时二、三位在一起)代表大类,第三、四、五位(有时只有四、五位)代表品种规格。例如:l l560电力纺中的第一位“l”为桑丝,第二位“1”代表纺。 第三、四、五位“560”即为具体规格。
内销丝织物编号如表48所示。亦是采用五位数字。为了与外销区别,1~7个数字不用,仅使用8~9两个数字。 第一位数字代表丝织物用途,其中:8表示衣着用丝织物,9表示被面和装饰用布。 第二位数字代表原料属性。 第三位数字代表组织结构。 第四、五位数字代表规格序号。
二、丝织物的性能特点
采用桑丝及柞丝为主要原料,以氏丝或绢纺纱织成的各种丝织物,具有以下主要性能特点,可供服装衣料选用及加工时参考:
1.各类纯丝织物的强度均较纯毛织物高,但其抗皱性比毛织物差。
2.桑丝织物色白细腻、光泽柔和明亮、手感爽滑柔软、高雅华贵,为高级服装衣料。
3.柞丝织物色黄光暗,外观较粗糙,手感柔而不爽、略带涩滞、坚牢耐用、价格便宜,为中档服装及时装衣料。特别在回潮率30%时亦无潮湿感。
4丝织物的耐热性较棉、毛织物好,一般熨烫温度可控制在150~180C左右。慰时垫布方可免出极光。对柞丝织物应避免喷水,以防造成水渍难以除去,影响织物外观。
5绢纺织物表面较为粗糙,有碎蛹屑呈现黑点,手感涩滞柔软,呈乳白本色别风格,价格比长丝织物便宜,亦为外用服装理想面料。
6.丝织物耐光性在各类织物中最差,故长期光照服用性差。
7.对无机酸较稳定,但浓度大时会造成水解。对碱反应敏感,洗涤时应采用中性皂。
三、面 料 分 类
[双绉]
双绉,是用桑蚕丝为原料制成的绸缎,其特点,是绸面呈现双向的细微绉纹,所以称双绉。双绉的经线是20/22D2根并合无捻的桑蚕丝,纬线是20/22D2-4根并合加S向强捻和Z向强捻的桑蚕丝,平纹组织交错而成的坯绸,经过精炼脱胶后,由于S与Z捻向的纬线与无捻的经线的交错中,纬向各自捻向扭曲,因此,在绸面上反映出两种不同捻向微细扭曲美感的绉纹。
双绉的规格很多,配套齐全。幅宽有70、90、100、114、140cm的。重量有8.5、9、
10、12、14、15、16、18、20、22m/m的。有纯白、染色、印花的。宜做男女衬衣,还可做各种绣衣,用途广泛。我国江苏、浙江、上海、四川、广东、山东等绸缎主产区都有生产, 并向全世界出口。是我国绸缎生产和出口的一个重要品种,占我真丝绸生产和出口总量的 15%和10%多。
双绉由于特点多,质缺好,用途广,深受欢迎,盛销不衰。
[提花绸]
提花绸,是用提花机使经纬线交错点织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绸缎,是绸缎中的一个大类, 是与绸面印上花纹的印花绸大类不同的一个类别。其中在双绉的经线上提花的称花双绉,在 丝纹经线上提花的称花绉缎,在纺经线上提花的称花纺,等等。还有在各种绸缎经线上提花 的,有织锦缎、花软缎、花富纺、花大绸等,特别是还有一种在提花绸上印花的,即提花印 花相结合的绸缎。
提花绸中,除了已名闻中外的我国传统品种的织锦缎、古香缎、克利缎、金宝地、天鹅 绒等外,还有当代盛销世界的花绉缎、万寿缎、九霞缎、花广绞、花软缎等。目前提花加印 花的绸缎在西欧也很流行。
各种提花绸,可以适应各种内外服装和装饰方面的需要,有用于内衣、外衣和礼服的,
有用于被面、床罩和椅套的,还可用于糊墙和各种装饰的。用真丝提花绸作糊墙绸,不仅美 观大方,而且还有吸泄气体,调节室内温度之功。 我国绸缎产地都生产提花绸,占我绸缎 总产量的35%以上,占绸丝出口量的20%上下。我国提花绸品种多,花色多,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四、丝绸织品编号的含义
丝绸织品的编号是用三位数表示。
第1位数代表织品所用原料的类别:
序数 1代表桑蚕丝,包括土线、双宫丝、绢丝
2代表合成纤维,包括锦纶、涤纶等
3代表天然纤维混纺
4代表柞丝,包括柞绢丝
5代表人造丝,包括粘胶、醋酯等
6代表两种原料以上交织,包括长丝交织、长丝与短纤交织
7与1-6有所不同,其代表被面类产品。
第2位数代表大类品名,如绢、纺、绉、绸、缎、锦、绢、绫、罗、纱、葛、绨、绒、呢等。 第3位数则代表丝织品规格的顺序号。
大写的英文字母代表织品的产地。如:
B 北京 C 四川 D 辽宁 E 湖北 G 广东 H 浙江 J 江西 K 江苏
M 福建 N 广西 Q 陕西 S 上海 T 天津 V 河南 W 安徽 X 湖南
丝织品上都带有标签,从标签上的编号,便可认定产品的原料物成及产地。
五、真丝绸和仿丝绸的识别
丝绸分真丝绸与仿丝绸两种,其区别方法有:
一、品号识别
国产绸缎实行中国丝绸总公司制定的统一品号。品号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左边第一位数字表示料子的品种:全真丝织物(包括桑蚕丝、绢丝)为“1”,化纤织物为“2”,混纺织物为“3”,柞蚕丝织物为“4”,人造丝织物为“5”,交织物(包括醋酸丝织物)为“6”,被面
织物为“7”。
二、光泽、手感识别
全真丝织物呈幽雅的珍珠光泽,手感柔和飘逸;化纤织物光泽明亮、刺眼,手感硬挺。某些仿真丝织物虽然手感柔和,但是绸面发暗、无珍珠光泽。
六、丝绸的护肤保健作用
素有"织物皇后"美称的真丝织物,如今越来受消费者的喜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丝绸
制品对人体具有独特的护肤保健功能。 蚕丝是一种天然高级蛋白质纤维,含有18种与人体皮肤相类似的氨基酸成份,真丝绸附着在皮肤上通过接触磨擦,对人体的皮肤有保护滋润、延缓衰老的作用,还有着增加上皮细胞活力,防止血管硬化,促进伤口愈合和使白血球下降等特殊功能。
真丝绸质地高雅,穿着柔软舒适,其透气、透湿性俱佳,具有良好的吸污和搞菌力。据
日本美容学家研究分析,其吸湿性是全棉制品的1.5倍,放湿性超过棉制品二成以上。丝绸服装能使皮肤顺利地出汗,同时吸收代谢的二氧化碳,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微生物在皮肤上孳生的机会,从而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经专家学者研究,蚕丝中的乙氨酸有防日光辐射的能力,利用真丝纤维对紫外线的吸收性可以防御过剩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危害;蚕丝中所含的氮元素能抑制纤维迅速燃烧,而遇火不易烫伤人的皮肤。因此,有人将丝绸赞誉为人类的"第二皮肤"一点儿也不过份。
七、中国丝绸的历史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
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是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是很深远的。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但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西去,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
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
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规模较前代大大扩充了。同时,丝绸的对外贸易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但"丝绸之路"的通道增加到了三条,而且贸易的频繁程度也空前高涨。丝绸的生产和贸易为唐代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元时期,随着蚕桑技术的进步,中国丝绸有过短暂的辉煌。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
明显的增加,特别是出现了宋锦、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而且对蚕桑生产技术的总结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丝绸的生产与贸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丝
绸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日渐明显,丝绸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封建制度对生产力的阻碍也十分突出,中国丝绸业在苛捐杂税和洋稠倾销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十分可悲的境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丝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
年间,中国生丝产量从3.6万吨上升到5.7万吨,增长了1.58倍;丝织物的产量增长了2倍
多;丝织品消费量也从4亿米增长到了12.2亿米,增长了约3倍;出口的生丝占世界生丝贸易量的80%以上,绸缎也要占50%上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又争得了在世界丝绸市场上的主导地位,丝绸业成为国家的创汇支柱产业。
八、丝绸与中国民族文化
丝绸的出现,使养蚕织绸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非常重要并且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手工业门类。丝绸的兴盛则开创了中华民族丝绸服饰文明的新时代,给中国古代民俗、习惯以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丝绸对中国汉字的巨大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人类历史上,因丝绸贸易而兴起的东西方人民的大规模经济文化交流,对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浩若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里,不少诗篇是以蚕桑丝绸为题材的。如《诗经》中反映妇
女从事农桑事业的情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大量对蚕桑丝绸的描写,可以窥见丝绸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巨大影响。
作为世界蚕桑丝绸业的发源地,中国流传着许多与此相关的神话和传说。如蚕马神话、螺祖教民、天仙配等等,都以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艺术地概括了人们对蚕桑丝绸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蚕桑丝绸的亲情。
九、丝绸的三十四小类
主要是按绸面的表现划分。
(1). 双绉:就用平纹组织,经无捻,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绸面呈均匀绉效应的织品。
(2). 乔其:应用平纹组织,经纬采用二左二右强捻丝,质地衡疏轻薄,绸面有纱眼和绉效应的织品。
(3). 碧绉,经无捻,纬采用碧绉线(20/22Dx3加S捻1600T/m,再并20/22D1根,加Z捻1600T/m),是细密绉纹的织品。
(4). 顺纡:经无捻,纬用单向强捻丝,绸面呈直向绉纹的织品。
(5). 塔夫:应用平纹组织,经纬先练染,质地细密挺括的熟织品。
(6). 电力纺:桑蚕丝(柞于蚕丝)生织平纹织品。
(7). 薄纺:应用桑蚕丝生织,平方米绸重在6m/m及以下的平纹织品。
(8). 绢纺:经纬均采用绢丝的平纹织品。
(9). 绵绸:经纬均采用抽丝的平纹织品。
(10). 双宫:全部或部分采用双宫丝的织品。
(11). 疙瘩:全部或部分采用疙瘩、竹节丝,呈疙瘩效应的织品。
(12). 星纹:应用绉组织的织品。
(13). 罗纹:单面或双面呈轻浮横条的织品。
(14). 花线:全部或部分采用花色捻线或拼色线的织品。
(15). 条:绸面呈现横直条形花纹的织品。
(16). 格:绸面呈现格形花纹的织品。
(17). 透凉:应用假纱组织,构成有似纱眼的透空织品。
(18). 色织:全部或部分采用色丝的织品。
(19). 双面:应用三重组织,正反面均具有同类型斜纹或缎纹组织的织品。
(20). 凹凸:具有凹凸花纹的织品。
(21). 山形;应用山形或锯齿斜纹组织,呈明显山形或锯齿花形的织品。
(22). 花:提花织品。
(23). 修花:经过修剪的提花织品。
(24). 有光:有光粘胶丝或半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5). 无光:无光粘胶丝或无光铜氨丝的纯人丝织品。
(26). 闪光采用有光超光异形断面合纤长丝纯织或交织,呈闪光效应的织品。
(27). 亮光:采用金银钱(铝皮)纯织或交织,呈亮光效应的织品。
(28). 生:采用生丝织造,不经精练的织品。
(29). 特染:经或纬丝采用扎染等特种染色工艺,呈二色及扎染花色效应的织品。
(30). 印经:经丝印花后再行织造的织品。
(31). 拉绒:经过拉绒整理的织品。
(32). 立绒:经过立绒整理的织品。
(33). 和服:门幅在40cm以下,或整幅中织有各40cm以下的开剪缝,供加工和服专用品。
(34). 大条:经纬采用柞大条丝的平纹织品。
十、绸缎种类
绸缎按不同的标准有许多分类,按原料和组织方式分为:
真丝绸:以真丝为原料生产的绸缎,是用蚕丝加工成绸缎的统称。
人丝绸:以人造丝为原料生产的绸缎。
合纤绸:用合成纤为原料生产的绸缎。
交织绸:用两种不同原料交织成的绸缎。
按用途分类:
服用绸:绸缎作为衣物加工的原料(服装、围巾、头巾、领带等)。
装饰类:装饰方面的用绸(装饰墙壁、裱画、书封、提包等用的绸)。
工业绸:工业用绸(打字机色带等)。
保健绸:医疗用绸(真丝人造血管、人工皮等、绿色绸)。
按加工方法分类:
机织绸:用丝织机械以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针织绸:用针织以丝线构成的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绸。
无缫织绸:不用机织和针织,是将废丝加工成纤维网,再经机械加工而构成的绸。
按绸面表现及染色等分类:
提花绸:用提花机织成的绸(大提花绸,小提花绸)。
印花绸:用染料在坯绸上用网印花机(印花台板)印成花的绸。
染色绸:用染料在坯绸上用染色机(染缸)染成的绸。
扎染绸:用棉纱线根据设计安排结扎在坯绸的一定部位,然后进行染色,待染色后去掉
结扎纱线,就是扎染绸。
按工艺分类:
坯绸:未精练的绸,称生坯绸。
练白绸:已精练的绸。
漂白绸:已精练并经漂白的绸。
熟绸:经纬丝先精练脱胶成练丝(熟丝)再织成的绸。
闪色绸:经、纬线精练后染成不同色,即不同色的经纬线交错织成的绸。
正在阅读:
中国丝绸产地02-18
社团简介06-08
2018-2024年中国二手汽车电商行业市场竞争态势研究报告(目录)05-20
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机构在中国的发展过程05-24
第十二节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与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06-12
路面基层级配碎石试验检测与施工控制12-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及计划06-12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06-01
最全面的孕妇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