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采集节点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21 09: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 院 专 业 班级学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题 目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采集节点的设计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1 综述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场总线能同时满足过程控制和制造业自动化的需要,因而现场总线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现场总线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的热点。

温度监测在环境试验、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CAN作为唯一的一种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在国际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温度恶劣、电磁辐射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本次设计基于CAN总线的温度采集节点,既可远程温度采集又可本地测控,对工业过程中温度进行自动测量,为实现自动化远程温度采集,保持环境温度符合工艺要求提供了有效的测控手段。 1.2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

进入21世纪后,各行业特别是传统产业都急切需要应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改造和提升。例如纺织行业,温湿度是影响纺织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纺织企业对温湿度的测控手段仍很粗糙,十分落后,绝大多数仍在使用干湿球湿度计,采用人工观测,人工调节阀门、风机的方法,其控制效果可想而知。制药行业里也基本如此。而在食品行业里,则基本

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上凭经验,很少有人使用湿度传感器。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农业向产业化发展,许多农民意识到必需摆脱落后的传统耕作、养殖方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应付进口农产品的挑战,并打进国外市场。各地建立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花卉;养殖业对环境的测控也日感迫切;调温冷库的大量兴建都给温度测控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国已引进荷兰、以色列等国家较先进的大型温室四十多座,自动化程度较高,成本也高。国内正在逐步消化吸收有关技术,一般先搞调温、调光照,控通风;第二步搞温湿度自动控制及CO2测控。此外,国家粮食储备工程的大量兴建,对温度测控技术提也提出了要求。

国外温度测控系统研究??国外对温度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

20世纪

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度测控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国内温度测控系统研究??我国对于温度测控技术的研究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温度测控技术的基础上,才掌握了温度室内微机控制技术,该技术仅限于对温度的单项环境因子的控制。我国温度测控设施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温度测量控制现状还远远没有达到工厂化

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的程度,生产实际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存在着装备配套能力差,产业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水平落后,软硬件资源不能共享和可靠性差等缺点。?? 2 CAN总线

2.1 CAN总线基本概念

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

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在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适应“减少线束的数量”、“通过多个LAN,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通信”的需要,1986 年德国电气商博世公司开发出面向汽车的CAN 通信协议。此后,CAN 通过ISO11898 及ISO11519 进行了标准化,现在在欧洲已是汽车网络的标准协议。现在,CAN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2 CAN总线优势

CAN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较之目前许多RS-485基于R线构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而言,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以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

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性:

一、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

首先,CAN控制器工作于多种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的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且CAN协议废除了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进行编码,这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些特点使得CAN总线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并且容易构成冗余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灵活性。而利用RS-485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 二、缩短了开发周期

CAN总线通过CAN收发器接口芯片82C250的两个输出端CANH和CANL与物理总线相连,而CANH端的状态只能是高电平或悬浮状态,CANL端只能是低电平或悬浮状态。这就保证不会在出现在RS-485网络中的现象,即当系统有错误,出现多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时,导致总线呈现短路,从而损坏某些节点的现象。而且CAN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不会出现象在网络中,因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使得总线处于“死锁”状态。而且,CAN具有的完善的通信协议可由CAN控制器芯片及其接口芯片来实现,从而大大降低系统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这些是仅有电气协议的RS-485所无法比拟的。 三、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

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另外,与其它现场总线比较而言,CAN总线是具有通信速率高、容易实现、且性价比高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这些也是目前 CAN总线应用于众多领域,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四、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 即控制器局域网络,属于工业现场总线的范畴。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及独特的设计,CAN总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汽车领域上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都采用了CAN总线来实现汽车内部控制系统与各检测和执行机构间的数据通信。同时,由于CAN总线本身的特点,其应用范围目前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向自动控制、航空航天、航海、过程工业、机械工业、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及传感器等领域发展。CAN已经形成国际标准,并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2.3 CAN总线特点

CAN总线是德国BOSCH公司从80年代初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它是一种多主总线,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通信速率可达1MBPS。

一、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

CAN总线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

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能,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包括位填充、数据块编码、循环冗余检验、优先级判别等项工作。

二、使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

CAN协议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废除了传统的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可使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数据块的标识码可由11位或29位二进制数组成,因此可以定义2或2个以上不同的数据块,这种按数据块编码的方式,还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一点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非常有用。数据段长度最多为8个字节,可满足通常工业领域中控制命令、工作状态及测试数据的一般要求。同时,8个字节不会占用总线时间过长,从而保证了通信的实时性。CAN协议采用CRC检验并可提供相应的错误处理功能,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CAN卓越的特性、极高的可靠性和独特的设计,特别适合工业过程监控设备的互连,因此,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重视,并已公认为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三、可在各节点之间实现自由通信

CAN总线采用了多主竞争式总线结构,具有多主站运行和分散仲裁的串行总线以及广播通信的特点。CAN总线上任意节点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它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次,因此可在各节点之间实现自由通信。CAN总线协议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技术比较成熟,控制的芯片已经商品化,性价比高,特别适用于分布式测控系统之间的数通讯。CAN总线插卡可以任意插在PC AT XT兼容机上,方便地构成分布式监

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控系统。 四、结构简单

只有2根线与外部相连,并且内部集成了错误探测和管理模块。 五、传输距离和速率

CAN总线特点:(1) 数据通信没有主从之分,任意一个节点可以向任何其他(一个或多个)节点发起数据通信,靠各个节点信息优先级先后顺序来决定通信次序,高优先级节点信息在134μs通信; (2) 多个节点同时发起通信时,优先级低的避让优先级高的,不会对通信线路造成拥塞; (3) 通信距离最远可达10KM(速率低于5Kbps)速率可达到1Mbps(通信距离小于40M);(4) CAN总线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CAN总线适用于大数据量短距离通信或者长距离小数据量,实时性要求比较高,多主多从或者各个节点平等的现场中使用。 2.4 CAN总线特点

(1)废除传统的站地址编码,代之以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可以多主方式工作;(2) 采用非破坏性仲裁技术,当两个节点同时向网络上传送数据时,优先级低的节点主动停止数据发送,而优先级高的节点可不受影响继续传输数据,有效避免了总线冲突;(3)采用短帧结构,每一帧的有效字节数为8个,数据传输时间短,受干扰的概率低,重新发送的时间短;(4)每帧数据都有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保证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适于在高干扰环境下使用;(5)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总线的功能,切断它与总线的联系,以使总线上其他操作不受影

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响;(6)可以点对点,一对多及广播集中方式传送和接受数据。(7)具有实时性强、传输距离较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8)采用双线串行通信方式,检错能力强,可在高噪声干扰环境中工作;(9)具有优先权和仲裁功能,多个控制模块通过CAN 控制器挂到CAN-Bus上,形成多主机局部网络;(10)可根据报文的ID决定接收或屏蔽该报文;(11)可靠的错误处理和检错机制;(12)发送的信息遭到破坏后,可自动重发;(13)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退出总线的功能;(14)报文不包含源地址或目标地址,仅用标志符来指示功能信息、优先级信息。 2.5 CAN总线协议

CAN总线的物理层是将ECU连接至总线的驱动电路。ECU的总数将受限于总线上的电气负荷。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数据在总线上各节点间的传输过程,主要是连接介质、线路电气特性、数据的编码/解码、位定时和同步的实施标准。

总线竞争的原则:BOSCH CAN基本上没有对物理层进行定义,但基于CAN的ISO标准对物理层进行了定义。设计一个CAN系统时,物理层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但必须保证CAN协议中媒体访问层非破坏性位仲裁的要求,即出现总线竞争时,具有较高优先权的报文获取总线竞争的原则,所以要求物理层必须支持CAN总线中隐性位和显性位的状态特征。在没有发送显性位时,总线处于隐性状态,空闲时,总线处于隐性状态;当有一个或多个节点发送显性位,显性位覆盖隐性位,使总线处于显性状态。在此基础上,物理层主要取决于传输速度的要求。在CAN中,物理层从结构上可分为三层:分别是物理信号层、物理介质附件层和

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介质从属接口层。

节点数量:理论上,CAN总线上的节点数几乎不受限制,可达到2000个,实际上受电气特性的限制,最多只能接100多个节点。

CAN的数据链路层:CAN的数据链路层是其核心内容,其中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LLC)完成过滤、过载通知和管理恢复等功能,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完成数据打包/解包、帧编码、媒体访问管理、错误检测、错误信令、应答、串并转换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围绕信息帧传送过程展开的。 3.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CAN 总线温度采集节点主要任务为温度采集与CAN通信,其硬件结构框图如下图1所示。其硬件电路由微控制器AT89S51、模数转换器、SJA1000独立CAN控制器等组成。当温度变化时热敏传感器把信号送达到A/D转换器并通过51单片机的处理显示出温度。

电源 51单片机 CAN总线 控制器 存储 A/D器 传感器 键盘 显示 警告 图1 CAN总线温度节点采集设计框图

1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3.1 微控制器AT89S51

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PS Flash存储单元,,AT89S51在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性能:1、4K Bytes片内程序存储器;2、128 bytes的随机存取书记存储器;3、31个外部上相输入/输出口;4、2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5、6个中断电源;6、2个16位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7、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8、看门狗电路;9、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10、与MCS-51兼容;11、全静态工作:0Hz-33MHz;12、三级程序存储器保密锁定;13、可编程串行通道;14、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3.2 热敏电阻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按用途传感器可分为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

按用途分类: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能

1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

按原理分类: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按输出信号为标准分类:模拟信号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按其制造工艺分类:集成传感器是用标准的生产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制造的。通常还将用于初步处理被测信号的部分电路也集成在同一芯片上。薄膜传感器则是通过沉积在介质衬底(基板)上的,相应敏感材料的薄膜形成的。使用混合工艺时,同样可将部分电路制造在此基板上。 厚膜传感器是利用相应材料的浆料,涂覆在陶瓷基片上制成的,基片通常是Al2O3制成的,然后进行热处理,使厚膜成形。陶瓷传感器采用标准的陶瓷工艺或其某种变种工艺(溶胶、凝胶等)生产。完成适当的预备性操作之后,已成形的元件在高温中进行烧结。厚膜和陶瓷传感器这二种工艺之间有许多共同特性,在某些方面,可以认为厚膜工艺是陶瓷工艺的一种变型。 每种工艺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由于研究、开发和生产所需的资本投入较低,以及传感器参数的高稳定性等原因,采用陶瓷和厚膜传感器比较合理。

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按测量目分类: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被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的特性制成的。化学型传感器是利用能把化学物质的成分、浓度等化学量转化成电学量的敏感元件制成的。生物型传感器是利用各种生物或生物物质的特性做成的,用以检测与识别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传感器。

按其构成分类:基本型传感器:是一种最基本的单个变换装置。组合型传感器:是由不同单个变换装置组合而构成的传感器。应用型传感器:是基本型传感器或组合型传感器与其他机构组合而构成的传感器。

热敏电阻器是敏感元件的一类。热门电阻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热敏电阻的主要特点是:①灵敏度较高,其电阻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能检测出10-6℃的温度变化;②工作温度范围宽,常温器件适用于-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③体积小,能够测量其他温度计无法测量的空隙、腔体及生物体内血管的温度;④使用方便,电阻值可在0.1~100kΩ间任意选择;⑤易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可大批量生产;⑥稳定性好、过载能力强。

3.3 模数转换器PFC8591

模数转换器即A/D转换器,或简称ADC,通常是指一个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通常的模数转换器是将一个输入电压信号转

1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换为一个输出的数字信号。由于数字信号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仅仅表示一个相对大小。故任何一个模数转换器都需要一个参考模拟量作为转换的标准,比较常见的参考标准为最大的可转换信号大小。而输出的数字量则表示输入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的大小。 方案一:8位A/D转换器ADC809

ADC0809采用逐次逼近方式,8通路8位A/D转换芯片,采用CMOS工艺,双列直插式封装器件。主要特点:分辨率8位;转换时间100ms;温度范围-40~+85℃;可使用单一的+5V电源;可直接与CPU连接;输出带锁存器;逻辑电平与TTL兼容。

A/D转换器接口:A/D转换器的接口设计在A/D转换器接口硬件设计中,一般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① 输入模拟电压的连接A/D的输入模拟电压可分为:单端输入和双端差动输入(差动输入)。单端输入:正向信号,把VIN(-)接地,信号加到VIN(+)端;负向信号,则把VIN(+)接地,信号加到VIN(-)端。差动输入:模拟信号加在VIN(-)端和VIN(+)端之间。 ② 数据输出的方式A/D转换器数据输出有两种方式:具有可控的三态输出门,数据输出线允许与系统数据总线直接相连。不带三态输出门,数据输出线不允许和系统数据总线直接连接,必须通过I/O通道和CPU之间交换数据。③ 片选、启动、读写信号的设置启动转换信号由CPU发出,有电平启动和脉冲启动两种方式。片选、读写信号一般由3-8译码器的通道号以及微处理器的/IOR、/IOW经过适当的逻辑电路来连接。④ 转换结束信号及转换数据的读取CPU可采用3种方式读取转换数据。

1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中断方式:固定的延迟程序方式。用这种方式时,要预先精确地知道完成一次A/D转换需要的时间。CPU发出启动A/D命令之后,执行一个固定的延迟程序,延迟时间正好等于或略大于完成一次A/D转换所需的时间,延时到,即可读取数据。 方案二:PCF8591

PCF8591是单片、单电源低功耗 8 位 CMOS 数据采集器件,具有 4 个模拟输入、一个输出和一个串行 I2C 总线接口。3 个地址引脚 A0、A1 和 A2 用于编程硬件地址,允许将最多 8 个器件连接至I2C总线而不需要额外硬件。器件的地址、控制和数据通过两线双向 I2C 总线传输。器件功能包括多路复用模拟输入、片上跟踪和保持功能、8 位模数转换和 8 位数模拟转换。最大转换速率取决于 I2C 总线的最高速率。特性:单电源供电。工作电压:2.5 V ~ 6 V。待机电流低。I2C 总线串行输入/输出。通过 3 个硬件地址引脚编址。采样速率取决于 I2C 总线速度。4个模拟输入可编程为单端或差分输入。自动增量通道选择。模拟电压范围:VSS~VDD。片上跟踪与保持电路。8 位逐次逼近式 A/D 转换。带一个模拟输出的乘法 DAC。

地址引脚编址。采样速率取决于 I2C 总线速度。4个模拟输入可编程为单端或差分输入。自动增量通道选择。模拟电压范围:VSS~VDD。片上跟踪与保持电路。8 位逐次逼近式 A/D 转换。带一个模拟输出的乘法 DAC。

3.4 SJA1000独立CAN控制器

15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SJA1000 是一种独立控制器用于移动目标和一般工业环境中的区域网络控制CAN 它是PHILIPS半导体PCA82C200 CAN 控制器Basiccan 的替代产品而且它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Peli CAN, 这种模式支持具有很多新特性的CAN 2.0B 协议。接口管理逻辑IML:接口管理逻辑解释来自CPU 的命令控制CAN 寄存器的寻址向主控制器提供中断信息和状态信息。发送缓冲器TXB:发送缓冲器是CPU 和BSP 位流处理器之间的接口能够存储发送到CAN 网络上的完整信息缓冲器长13 个字节由CPU 写入BSP 读出。接收缓冲器RXB RXFIFO:接收缓冲器是验收滤波器和CPU 之间的接口用来储存从CAN 总线上接收和接收的信息接收缓冲器。RXB 13 个字节作为接收FIFO RXFIFO 长64 字节的一个窗口可被CPU 访问CPU 在此FIFO 的支持下可以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接收其它信息。验收滤波器ACF:验收滤波器把它其中的数据和接收的识别码的内容相比较以决定是否接收信息在纯粹的接收测试中所有的信息都保存在RXFIFO 中 。位流处理器BSP:位流处理器是一个在发送缓冲器RXFIFO 和CAN 总线之间控制数据流的程序装置它还在CAN 总线上执行错误检测仲裁填充和错误处理。位时序逻辑BTL:位时序逻辑监视串口的CAN 总线和处理与总线有关的位时序它在信息开头弱势-支配的总线传输时同步CAN 总线位流硬同步接收信息时再次同步下一次传送软同步BTL 还提供了可编程的时间段来补偿传播延迟时间相位转换例如由于振荡漂移和定义采样点和一位时间内的采样次数。 错误管理逻辑EML:EML 负责传送层模块的错误管制它接收BSP 的出错报告通知BSP 和IML 进行错误统计。

1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3.5 键盘与显示

方案一:智能显示驱动芯片zlg7289

zlg7289A 是一片具有串行接口的可同时驱动8 位共阴式数码管或64 只独立LED的智能显示驱动芯片该芯片同时还可连接多达64 键的键盘矩阵单片即可完成LED 显示﹑键盘接口的全部功能。

zlg7289A 内部含有译码器可直接接受BCD 码或16 进制码并同时具有2 种译码方、式参看后文此外还具有多种控制指令如消隐﹑闪烁﹑左移﹑右移﹑段寻址等。zlg7289A 具有片选信号可方便地实现多于8 位的显示或多于64 键的键盘接口。

特点:(1)串行接口无需外围元件可直接驱动LED(2)各位独立控制译码/不译码及消隐和闪烁属性(3)循环左移/ 循环右移指令(4)具有段寻址指令方便控制独立LED(5)64 键键盘控制器内含去抖动电路。方案二: 矩阵键盘和led显示

键盘:矩阵键盘又称为行列式键盘,它是用n条I/O线作为行线,n条I/O线作为列线组成的键盘。在行线和列线的每一个交叉点上,设置一个键盘。这样键盘中按键的个数是N*N个。这种行列式见哦按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单片机系统中I/O口德利用率。

显示:单片机来连接

led显示器的设计是经常的事情,常用的有两种

方法一是接并口显示,这种方法占用了大量的单片机端口资源,利用8279等芯片可以实现动态显示,程序也容易写,在某单片机并口需要连接很多设备的设计种不推荐使用,还有一种是利用单片机串口动态扫描的led显

1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示电路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普遍使用成本低廉、配置灵活的数码管(LED)做显示器。常用的为4~8位八段LED数码管显示器,即需要4~8个LED数码管。实现这种显示的方法很多,但是,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多个LED的显示。多路LED数码管显示系统具有硬件设备简单,可移植性好,成本低廉的特点,在各种仪表显示系统中应用效果良好。 3.6 电源模块

用78系列三端稳压IC来组成稳压电源所需的外围元件极少,电路内部还有过流、过热及调整管的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该系列集成稳压IC型号中的78或79后面的数字代表该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如7806表示输出电压为正6V,7909表示输出电压为负9V。

在实际应用中,应在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上安装足够大的散热器(当然小功率的条件下不用)。当稳压管温度过高时,稳压性能将变差,甚至损坏。当制作中需要一个能输出1.5A以上电流的稳压电源,通常采用几块三端稳压电路并联起来,使其最大输出电流为N个1.5A,但应用时需注意:并联使用的集成稳压电路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以保证参数的一致。另外在输出电流上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避免个别集成稳压电路失效时导致其他电路的连锁烧毁。

参考文献

1、孙传友. 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M]. 北京:北京航天航天大学出版社,

18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2002

2、童诗白, 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马忠梅. 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9

4、何立民. I2C总线应用系统设计[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5 5、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夏路易, 石宗义. 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程protel 99SE[M].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7、来清民.传感器与单片机接口及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8、Brain-Computer Interface-a new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handicapped persons[J]. MicrocomputAppl,1993,16:293—299 9、程明,高上凯,张林.基于脑电信号的脑一计算机接口[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0,19(2):113-118

10、潘映辐.临床诱发电位学.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627-658

11、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J].IEEET ran .Rehab.Eng.,2000,8:164-173

12、Fundamentals of EEG measurement[J].Measurement Science Review,2002,2(2):1-11

13、胡广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节点采集

2004

14、刘晓莉,高军,赵延明. ARM 的CAN 总线控制系统智能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4):79- 82. 15、张铁壁,吴并臻. 基于CAN 总线的压力测量节点的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9):37- 38.

16、 程希明.CAN 现场总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J].自动化仪表,2004,25(6):21- 24.

17、张瑞华,袁东风.嵌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7,33(6):183- 185.

18、郭素敏,向凤红. 基于CAN 总线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28(5):37- 40.

19、杜尚丰. CAN总线控制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0、刘发惠,贺贵明.基于SJA1000的CAN通讯系统的设计[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6(1):72-74.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y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