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式阅读的认识和实践 作者

更新时间:2023-10-31 20: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批注式阅读的认识和实践

作者:鲁玲华 新闻来源:群小

一、课题的提出

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它直入文本,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记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徐特立先生有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正是这种批注式的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抓要点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没有思考的阅读,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没有了老师的引导和监督,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最有效的读书方法,是否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读书习惯?学生真的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吗?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如何?对此,我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

加强课外阅读是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要求,其意义不言而喻。课外阅读为学生展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是学生认识事物、开阔眼界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这一切应该建立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之上。

全班共有学生35人。经调查,在课外阅读中作批注的竟无一人。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在阅读课上,我给他们布置了三年级《同步阅读》中的一篇文章《落满霞光的竹林》进行阅读。约三四分钟后,有学生举手已读完了文章,五分钟后,所有学生都把这篇文章读完了。为了慎重起见,我让学生把这篇文章又快速地读了一遍,然后让学生把书收起来。

1

通过和学生交谈,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约三分之一的同学称只顾着看文章内容了,看完后,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另有约三分之一的同学称在读书时思想会抛锚,读完后文章内容不深刻,甚至讲不清楚;极少数同学能清楚地讲述文章内容,或较准确地说出文章精彩部分,至于为什么觉得这部分精彩就说不清楚了,因为读书时未作思考。只有2-3名同学对读过的文章内容印象深刻,还能对文中的人物特点、事物特征等进行简单提炼。

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另人担忧,这也正是我们整天在强调要让学生大量阅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千方百计寻求阅读指导策略却收效甚微的症结所在。由此,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对书本读懂了多少的担忧,还是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担忧,更是对学生阅读态度、思维习惯的一种担忧。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求并总结小学生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模式以及运作策略,找出影响小学生批注式阅读的基本要素,以促进批注式阅读的有效实施。

我们将批注式阅读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三段目标。

一年级上学期通过口头批注家长签字的方式,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独立批注打下基础;一年级下学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符号批注,能够在自读中画出有所感悟的词句。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学习用比较完整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二年级学会运用最基本的批注符号,做简单的文字批注,即在有所感处简单写一两个词语或短句,编写批注儿歌。

2

三至六年级以文字批注为主,逐步由内容理解到表达方法进行理解、质疑、批判和赏析,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及重点词句的理解等进行批注。

三、研究内容

对于批注式阅读教学,国内外曾有过类似的研究成果:如韩中凌老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和葛剑峰老师的《学做批注提高课堂教学策略》徐晓兰的《批注式阅读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研究》,但至今为止尚存在研究不足,经过课题组和陈丽君名师工作室成员论证达成共识,确立了课题的研究内容:

1、对韩中凌老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进行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程序》。

2、怎样使学生的课前批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教学流程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让学生的每次阅读、批注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这个问题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在同类课题中有领先的优势。

3、低年级口头批注签字的研究,是至今为止引领孩子亲子阅读的最有效的办法,在亲子阅读实践的领域是突破性的创新之举。

4、研究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及对策,是提高批注的有效性的突破之举。

四、研究的过程

2011年1月,《提高低段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研究》定为区级立项课题。一开始我和课题组的几位老师低年级口头批注签字的研究,为高年级的批注做好准备。我们开展了亲子阅读指导,专门拍摄了一些家长好的做法,好的交流内容,提供给大家实物观看,共同点评。渐渐地,几位高年级的老师也参与到

3

课题的研究中,开始尝试批注式阅读教学,我们将批注式阅读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圈点批注,第二课时交流提升。一时间,因理解把握得不透彻和教师尚不具备批注前期知识的储备,我们或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或瞻前顾后却顾此失彼、迷茫、徘徊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一个学期忙忙碌碌磕磕绊绊地下来了,学生似乎学会了批注,翻开学生的课本,篇首、文尾、行间、课后题等篇篇都有学生批注的痕迹,这让人很欣慰,但坐下来冷静地思索,实验并未达到预期目的。拿过一篇新课文,开始第一课时的圈点批注,学生或漫无目的地批注或浅层次批注,大多流于形式却盲目乐观地以为批注完课文了,并没有真正学会潜心研读文本,真正走入文中与文中人物,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互融,并及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二课时交流批注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则学生众说纷纭,课堂上教师被学生牵着走,不能深化提高,导致对文章的理解零乱无序、支离破碎。教师干着急却无计可施。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则容易被学生牵着走,使学生第一课时的圈点批注推失去意义,无形中学生批注与教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形成了两张皮。两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一是批注式阅读需要一套易于操作的科学的程序,只有学生掌握了程序才能自主进行批注。二是怎样使学生的课前批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呢?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批注式阅读”教学就能有效落实。这两个问题一时却又无法解决,有时可能山重水复,有时可能柳暗花明,因为前面的路如烟、如雾??

2011年3月开学后,我们一直努力试图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在韩中凌老师研究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更适合学生的“操作程序”,将批注式阅读教学分为四步。第一步,自读自悟,做好批注。着重解决了“批什么”“怎样批”和“批得怎样”。第二步,交流批注,点拔深化。

4

(引领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流讨论,深化对批注的理解)第三步,二次批注,积累运用。(从文本整体出发进行再度批注,从运用角度确定积累内容,关注重点语段。)第四步:养成习惯,延伸课外,让我欣喜的是,我们对批注式阅读教学摸索的一些做法是对路的,原来模糊的东西明朗化了,我有了柳暗花明的感觉。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有了,只要根据年级,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比较科学的操作程序,进行程序化训练即可。有了第一学期有益探索奠定的基础,学生批注开始自主,并逐渐自觉。但第二个问题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因为韩老师的材料里只是告诉我们既要关注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批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主导,引领学生围绕重、难点,展开交流讨论。怎样使学生的课前批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教学流程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让学生的每次阅读、批注都有着明确的目的,将精读细研的功夫用在刀刃上。这个问题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在同类课题中有领先的优势。

2011年10月,课题组成员陈萍老师执教了研究课《不一样的卡梅拉》,听课后,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讨论惊喜地认识到:批注式阅读基本操作程序必须充分吸收丁培忠先生“小语整改”的思想,实现“小语整改”。不是废弃课改的课堂教学程序另起炉灶,而是下大力气指导学生课前批注,进行个性化阅读而使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光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教学会不断提升学生的批注水平。“读因写而深刻,写因读而流畅”。最终实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有了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提升,我开始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我用“话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实现了学生第一课时批注与第二课时交流批注,点拔深化(即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话题”能够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

5

教学流程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话题”对于学生而言,树立起具体的阅读“标杆”,不停顿地追寻探究,猜测验证,反躬自问。

2012年4月中旬,在陈丽君导师的指点下课题更名为《运用批注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研究》。我执教了批注式教学研究课《桥》,课堂上,首先我采取关注学生课前批注,以每个学生学习小组择优选取两处最精彩的批注进行全班交流欣赏,并提炼一到两个最有价值的问题汇报交流这种方式来肯定学生课前批注,然后,师生一起梳理学生提出的有效问题形成一个交流的“话题”。再以话题形式引领,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定向批注”,引领学生追寻探究,交流深化,并做二次批注的尝试。课后,特级教师陈丽君肯定了我的做法。我继续尝试,在实践中我认识到:“话题”设计必须精当,具有探究价值,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才能引领“定向批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深入解读文本,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引领学生设计精当的“话题”,才能敢于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精彩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挑战。话题可以从下面两方面梳理:一是师生根据单元提示或课后习题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引领批注。二是依据学生质疑,从中梳理主线性的问题进行定向批注。

2012年5月,少儿艺校全体老师和陈丽君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进行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结题仪式。付芳琴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的《触摸春天》,陈丽君导师做了专题讲座。执教《触摸春天》时,付芳琴老师以“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盲童安静创造了哪些令人感动的奇迹?”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定向批注,进行了精彩的交流提升。至此,我们对“批注式阅读教学”带有浓郁语文气息的尝试得到了与会老师的肯定,也引起了名师工作室老师们对“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大思考,大讨论。

五、策略的探索

6

(一)常用方法 1、符号批注

○(圈)标在课文生字中。 ( )标在课文新词中。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 △(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

△ ===(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 2、文字批注

生字口头扩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 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 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 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我们提醒学生的批注采用符号和文字两种批注相结合的方式,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考虑到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用星级

7

达标的方法,初级(☆级)是保底要求,人人必须完成;中级(☆☆级)中等的水平可以达标;高级(☆☆☆级)为优生拓展的内容。 (二)基本操作程序

自读自悟,做好批注——交流批注,点拨深化————二次批注,积累运用——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师生均能做到目标清晰。在备课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细化目标,并保证落实。

第一步:自读自悟,做好批注

这一步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经历自学一篇文章的过程,是学生直面文本学会阅读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读书时间,使学生明确读书任务,并对自读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扎实地进行自读,学有所获,具体包括几个环节。

为了易于理解,我们将这一步的几个环节归纳成儿歌形式,让学生抄于课本上,对照操作。如“四步读书法”:标出段落轻声读;圈画生词反复读;穿靴戴帽互相读;批注感悟默默读。

1、标出段落轻声读

快速标出自然段后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里,教师必须通过阅读实践教会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它是阅读教学的制高点,可俯瞰全文,这种整体把握即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教育师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将自己了解到的主要内容简洁地写在课文标题右侧。

2、圈画生词反复读

圈画生字词,练习读好含有生字记词的语句,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当“小老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8

3、穿靴戴帽互相读

(1)学生自学生字:给二类字注音,给一类字写出音序、部首,并组词、归类。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四字词语,并按一定格式汇总于生字栏附近。同桌间或小组互批生字词(及文章主要内容),对有矛盾有争议的地方查找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以较弱学生轮读自然段的方式来发现并及时纠正字词掌握中的问题,对难读的句子,要做好示范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将字词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到这一环节,特别需要关注的易错字,易混字,难写难记字,要提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记忆,留下鲜明深刻的第一印象。

4、批注感悟默默读

在学生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默读思考,与文本进行对话,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好批注。

(1)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画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与插图,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收,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

(2)联想法:读书,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

(3)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 (4)补白法:顺着行文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章留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

(5)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 (6)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

9

(7)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 第二步:交流批注,点拨深化

我们鼓励同学间相互讨论,共同交流,在班级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批注阅读成果的空间,让他们介绍各自的批注内容、方法,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的积极性。为使批注式阅读习惯的长久保持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与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批注的检查、交流和互评。 (1)小组轮流抽查。每次布置批注作业后,抽查1—2个小组。由于人数少,一般以面批为主。肯定其新颖独到的见解,指出其思想偏激、观点片面甚至错误的地方。模棱两可、正误难辨的地方不轻易否定,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分析、探究问题。

(2)小组交流互评。由于各人性格不同、喜爱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小组交流、互评时争论常比较激烈。

(3)实物投影现评。批注写在页眉页侧,利用实物投影仪,调节好焦距,全班可马上看见某位同学的批注,全班共评,发表见解。对于批注时典型的偏激、片面、平淡、离奇、怪异等现象,展出来供大家引以为戒;精辟、独到、创新、全面、透彻的批注供大家借鉴和仿效。通过检查、交流、互评,同学们能及时反思自己批注的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批注质量。为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看态度——与作业的批改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教师要批改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非常认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经常把给文章做批注做为一项专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y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