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更新时间:2024-01-26 11: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起源与发展 1.社会心理学的起源 关于起源众说纷纭:

?始于1897年,美国人特里普理特对“竞争”现象的全新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首次实验结果;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教科书;

?192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对群体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出版《社会心理学》 2.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确定创始之年是困难的,社会心理学界较普遍接受霍兰德“三阶段理论” 1)社会哲学阶段:即孕育阶段。

● 时间:从古希腊开始——18世纪上半叶,约有2000年的历史; ● 这一时期的弱点:无法借用经验方法证明假设; ● 围绕“人性”展开争论 ● 理论线索:

? 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性及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决定的。康德、歌德、 罗梭等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提出改变人性的前提是改变社会。罗梭在《爱弥尔》中提出了改变社会、人格的方案;

? 源于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主要由生物的或本能的力量所决定,故无法改变人的本性。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说是受其影响,并影响现代心理学对“人类侵犯行为”的研究,对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影响颇深,认为:人生而邪恶,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引导出文明,才能使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

2)社会经验阶段:即初创阶段、形成阶段 ● 时间:18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 中心:强调根据经验来描述社会行为; ● 形成两个不同的传统:

?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的传统,如,法:塔尔德的“模仿律”,黎朋的“暗示”;美:罗斯的“社会控制”;

?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的传统,如,英:麦独孤以本能论为中心建立社会心理学体系。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

?1859年,德:拉扎勒斯与施泰因塔尔主编的《民族心理学与语言杂志》创刊,标志着社会心理学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

?1875年,德:谢夫勒首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社会心理学”一词; ?1897年,特里普理特的“竞争”实验。

从世界上来划分,书中所列的主要流派都属于此阶段。如: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等。

3)社会分析学阶段:即发展阶段或确立阶段 ● 时间: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 ● 特征:描述 实证,定性 定量, 理论 应用,普遍论 特殊论, 大群体 小群体与个体 ● 文化人类学的贡献:

? 克服了以西方人为研究对象而获得结论的局限性; ? 突破了以自身标准判别行为的倾向。

例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uski)通过对新几里亚特里布里恩德(Trobiand)群岛上土著居民心理的研究,否定了弗洛伊德关于“俄迪浦斯情结”在人类心理发展中具有普遍性观点; 批判文化传播论和历史重构论等将文化要素孤立起来的学说,提出了功能论、整体论和系统论。 本尼迪克特(R.Benedict)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探讨了心理与行为特征与所处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早期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

?拉扎勒斯与施坦因塔尔主编的《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探讨社会心理现象,注重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精神运动的规律;

?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室,对语言、神话、风俗习惯、艺术等进行分析;

?民族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民族心理学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从社会心理学的立场研究民族文化,重点对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塔尔德:社会就是模仿的命题,认为群众心理,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模仿;

?黎朋:群众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冲动性、盲目性、破坏性、匿名性、被感染性与被暗示性。 关于模仿:美国学者巴尔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包含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罗斯认为群众心理发展导致群体动力学、社会帮派与不良集团;米德认为模仿必须有动机力量支持。

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派

?麦独孤:人的本能影响个人对社会的认识、兴趣、情操、行为等组成的社会心理特征。本能即不学而会、不学而能的先天动力;社会行为是由一连串本能所组成。

?本能论的反对者认为,决定行为目的并提供动力的是社会环境,麦独孤的本能论不全面、不完整,含糊不清。 三、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建立 1)建立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1)知识基础:因为,社会心理学与生理、社会、心理、自然现象等关系密切,所以,人体解剖学、精神病学、颅相学、人脑和感官的研究为实现社会心理学提供了客观知识基础。 (2)研究方法:将社会心理现象作定量分析,根据所得材料来解释、控制和调节人们的行为;

(3)社会心理学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并为之提供技术性工具,为诊断和预测某些社会事件的产生提供可能; (4)现实需要:应对危机 2)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特里布来特、梅野:团体工作效率远比个人效率高;

?莫德:个体对团体的态度有积极、消极和中间等不同类型,人们的情绪、动作、意志受团体影响大;

?奥尔波特、别赫捷列夫等的实验,研究个体在团体中的工作绩效; 3.评价

?实验研究使社会心理学从经验迈向科学分析; ?局限在实验室中的研究,阻碍了其继续发展;

?自然情境中的现场实验、调查研究、比较文化研究等方法是较好的补充。 四、西方社会心理学概述 1.美国

?人多,心理学会会员5万,专业人员5000;书多;是理论与方法的输出国。

?美国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特点: ?哲学基础: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 ?研究方法:采用最现代新技术手段; ?偏重实验室研究:脱离现实生活; ?不重视一般理论研究 2.欧洲

?为社会心理学的建立下汗马功劳,但现在不得不正视来自美国的挑战,其应战策略是“欧洲化”即“本土化”。 ?以社会问题为目标

?重视理论研究,在研究社会问题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理论。 3.日本

引进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两大阵营:

?清水几太郎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

从理论上补充与充实心理学派的不足,尤其在有关价值、艺术的文化行为研究、信息科学的设想方面。

?南博是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

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化,以人格为中心建立心理学的社会行为理论。 ?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发展的方向: ?用试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 ?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协作; ?面向实际,开展跨文化研究。 五、前苏联社会心理学的概述 1.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30年代:社会心理学继续发展,但普通心理学的发展抑制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此阶段出现了: 别赫捷列夫《集体反射学》 瓦格纳《群众心理学与集体心理学》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被封杀

被视为资产阶级伪科学,是为反动派服务的。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恢复重建

2.社会心理学在前苏联发展的原因 ?科技革命的促进; ?社会矛盾的促进; ?开放策略的促进。 3.研究特点

?政治形势的决定影响,研究为政治服务; ?重视理论建设; ?重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研究历史短暂,不够成熟。 4.研究体系与内容

?大型群体:宏观环境的社会心理现象;

?小群体:微观环境,如家庭、学校、社团的社会心理现象; ?人的个性:人的个性社会心理现象。 六、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1.大陆

?早期:陆志韦《社会心理学新论》(1924年)、赵演翻译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1931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吴江霖研究习俗情景中的丁一曲线的分布,林传鼎关于表情模式的实验研究,曾性初相对效果率实验,孙本文出版《社会心理学》教材。 ?1949-1980大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处于空白状态 ?1981年开始恢复重建。 2.台湾

?有四五十年左右的历史

?草创:1949-1960: 侧重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研究 ?奠基:1961-1970

?成长:1971-1980:开始偏向社会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应用性增强,但也难以摆脱学术移植。

?反省:1981年之后:是一个转折点,开始转向本土定向的研究。 3.香港

?起步晚,约于1960年代中期,有三条主线索:

?以早期研究为代表。研究者:在香港生活的西方人。 ?港大心理系首任主任道霖:亚文化对社会文化方式的影响; ?迈克?彭主编《中国人的心理》

?具有欧美留学经历的人,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何友晖、高尚仁、杨中芳等倡导本土化,从中国文化入手探讨中国人的社会心理。 七、本土化问题与后现代 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本土化是一个至今为止在学术圈内尚未获得一致意见,但却被广泛使用的术语,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述:如欧洲化、日本化、加拿大化、中国化等。 1.出现本土化的原因

?不存在什么能够跨越时空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社会及行为科学知识;

?无法解释自己社会问题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当然不能被全盘吸收并用于说明美国之外的社会;

?民族自尊心及对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的不满。

所以,世界各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都力求从自己国家的社会现实入手,改造、重建社会心理学。 2.后现代社会心理学

?迪尔凯姆、冯特、奥尔波特将孔德的实证主义引入社会心理学,使社会心理学迈入现代; ?20世纪末,有人开始考虑通过对实证主义的反叛,使之进入后现代;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既是现代形态的延续,也是超越。

?代表人物是格根,对现代社会心理学反省和批判。其代表作为:《作为历史的社会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原则:

?社会心理学应该有也确实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 ?在此领域可以找到人类行为的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找到人类行为的具有普遍性特征的方法是实证法,尤其是对变量加以控制的实验法; ?在此基础上会建立起一整套非常可靠的中立真理。 这些原则受到了人文主义与反实证主义者的挑战。 托马斯?科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科学范式论

?认为,科学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从自然中“读取”,总是通过历史上特定的和具有文化背景的范式作为媒介来起作用的

?向实证主义信奉的有关科学的真理性和科学进步的直觉知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一思想所带来的变化,使整个行为与社会科学领域进入了后现代或后实证经验时期 后现代时期的社会心理学原则:

?对周围世界所作的论述,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运作的结果; ?人们无法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找到所谓:“普遍性”的特征; ?研究方法不是神圣的,却可能是一种误导人的思维工具;

?由此,人们对实症研究所获得真理的必然途径的信念产生怀疑,甚至认为科学进步的观念不过是由它的文字和叙事特点制造出的产物。 3.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本土化与世界化相统一;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并存; ?各种研究取向相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y0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