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葡萄酒庄园

更新时间:2024-03-19 03: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澳洲葡萄酒庄园

目录

威拿庄 Wirra

宝云庄 Bowen Estate 德宝庄 Tahbilk

蓝宝丽丝 Blue Pyrenees Estate 百发庄园 By Farr 宾迪酒园 Bindi

福林湖庄园 Lake’s Folly 爵士山庄 Jasper Hill 克拉斯 Kalleske 奔富酒庄 Penfolds 泰来斯 Taylors 山度富 Sandalford

神恩山 Henschke - Hill of Grace 豪园酒庄 Howard Park

威拿庄 Wirra

澳洲优质葡萄酒的出产主要集中在四大省份。而其中南澳省份量最重,也是公认出产最多顶级澳洲红酒的省。南澳省中以四个小区的红酒最闻名世界。巴罗莎谷(Barossa Valley)以产穗乐仙(Shiraz)著名,麦罗仑谷(Mclaren Valley)以产穗乐仙(Shiraz)著名,古纳华拉(Coonawarra)和嘉拉谷(Clare Valley)均以产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葡萄品种著名。

麦罗仑谷的气候稳定,雨量均衡。它的冬天凉且湿润,夏天则日照时间长。白天干热,晚上又有凉快的海风调节,形成了酿酒葡萄生长的优秀而独特的气候条件。该区土壤以棕红色的沙质粘土为主,含丰富的矿物质和铁质碎石。另该区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穗乐仙的生长。

威拿庄(Wirra Wirra)是一句澳洲土著人的话,其意大概是“欢聚之地”。威拿庄由罗拔伟里(Robert Strangways Wigley,以下简称R.S.W.))先生创建于1894年,当时是该区少数的几间酒庄之一,但很快就成为了该区最有影响力的酒庄。至1969年威拿庄由R.S.W.的两位表亲Grey Trott和Roger Trott兄弟接管后又令威拿庄走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澳洲葡

萄酒爱好者和酒业同行青睐的质优物美而价格合理的典范庄园酒。

真正的葡萄酒爱好者大多不会经常饮用非常有名气的大公司产品。因为这些产品要不是极具盛名的贵价货,未必物有所值;要不是大量生产而无甚个性的廉价品。他们大多会喜欢寻找有素质,有个性而中价位的优质庄园或葡萄酒世界里的新星。而威拿庄这类酒庄就通常会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了。威拿庄园的布局管理与众不同,为了能酿出上佳的好酒,他们把庄园分得非常细小。例如他们在麦罗仑谷拥有15个独立庄园,最大的一个面积为85英亩,最小只有8英亩。其余大部分面积在20-35英亩。这样他们可以以专人的投入去看管每个庄园的日常事务,由专人呵护葡萄每阶段的生长。在收采时可根据每个庄园的微型气候看葡萄的成熟度,准确掌握收采时间。这些做法都非一般大公司酒厂可以比拟的。澳洲酒业的同行们都知道威拿庄除老板Trott兄弟是酿酒大师外,其他几位酿酒师都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大师级人物。同时还有澳洲重量级酿酒大师Tim James担任董事总经理一职。这班威拿庄高层统一思想,就是不出只顾产量而影响声誉的普通货,因此其酒庄极受业内及葡萄酒爱好者的尊敬。近年威拿庄的靓酒在最权威的国际葡萄酒评比,如伦敦、纽约等大赛中不断获得多项重量级的奖项,引起国际酒业界的注意。同时威拿庄又受到多位世界知名酒评家和众多国际葡萄酒杂志的推崇,所以近来的声誉更为超卓。

1、手工采摘威士莲(Hand Picked Riesling)

其庄园由专人看管,采收时全部用人工采摘,并将不良葡萄颗粒选出除去。此酒清雅爽快,带有鲜无花果和花香香气。同时带有橙、柠檬和少许蜂蜜味,口感活跃。适合餐前或助餐饮用。

2、教堂庄园红(Church Block Red)

此酒是威拿庄的中坚产品。她使用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穗乐仙(Shiraz)和梅乐(Merlot)三种葡萄混合酿制。在法国橡木桶中发酵及陈酿。口感平衡,典雅而且复杂。

3、麦罗仑谷穗乐仙(Mclaren Vale Shiraz)

是威拿庄的精品酒。它使用纯穗乐仙酿制,充分彰显其区域特点。

酒体厚重,颜色深红,果香馥郁丰盈,回味悠长。此酒在2000年获Winestate杂志4星半评级和Wine & Spirits杂志90分评分。

4、R.S.W.珍藏穗乐仙(R.S.W. Shiraz)

是威拿庄的极品酒。它使用精选的穗乐仙葡萄,以传统的木制榨汁机压榨去榨汁,确保葡萄汁的最高质量。发酵时使用开放发酵法,陈酿采用法国橡木桶。她的酒质包括了所有区域穗乐仙的优点,而更具备威拿庄的个性。她平衡、典雅、开放、非常复杂,是澳洲穗乐仙典范作品。近两年,她分别获得澳洲最著名酒评家James Halliday 96分评分、Wine & Spirits杂志95分评分、Uncocked杂志5星评级和Courier Mail杂志18.5分(满分20分)评分、伦

敦酒赛金奖、纽约酒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威拿庄老板Trott兄弟的生活哲学是:享受生活,拥有默契的好朋友,好食物,与人开放而热情的交流,好音乐,好环境,当然少不了好葡萄酒。所以他们的酒像他们一样,和善可亲,热情开放,畅快自然。

宝云庄 Bowen Estate

在澳洲60%的优质红酒(Premium Red Wine)是南澳洲生产的,所以南澳洲无疑是澳洲优质葡萄酒的最重要产区。而在南澳洲的重要优质酒产区中,有四颗最灿烂的钻石小区,他们分别是:古纳华拉(Coonawarra),巴罗莎谷(Barossa Valley),嘉拉谷(Clare Valley)和麦罗仑谷(Mclaren Valley)。这四区中最早在澳洲成名的区就是古纳华拉,同时它也为澳洲酒在世界上扬名立下了汗马功劳。古纳华拉区内只有几十个酒庄,数目不多,但都出产优质而有代表性的澳洲红酒。宝云庄就坐落在该区的中心。

古纳华拉的土壤由表层含铁质相当丰富的红土和两层石灰石组成。本区日照强烈,气候暖和,所以该区的酒颜色深重,果香气味馥郁,口味热情,带土壤味等本区的特有个性。在古纳华拉最早成名的是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葡萄品种。但近些年穗乐仙(Shiraz)和雪当利(Chardonnay)也慢慢赶上,成为该区的重要葡萄品种。

宝云庄只有35公顷地,年产大约一万箱酒。分别种有: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穗乐仙(Shiraz),梅乐(Merlot),嘉本纳弗朗(Cabernet Franc),小华帝(Petit Verdot)和雪当利(Chardonnay)六个葡萄品种,宝云庄是由宝云(Bowen)夫妇创建于1972年的一个家庭式酒庄。从规模上讲可说是个典型的小酒庄,但它却是近年澳洲葡萄酒爱好者追求的明星酒庄。葡萄树的树龄象男人一样,二十五岁后进入壮年期,通常二十五至七十年树龄的果实能酿造最好的酒。宝云庄的树龄现正三十出头,所以近年越发感觉它的品质正逐年上升。近年来澳洲最大的葡萄酒拍卖行Langton根据每年葡萄酒拍卖的相关数据选出的澳洲八十大最受欢迎名酒中,宝云皆榜上有名,但价格却是最低的一个庄园。

宝云庄红酒颜色深红偏黑,果香诱人,入口带有成熟桑果、蓝莓、土壤、矿物、橡木等复杂香味,通常2-3年就可饮用,不必等好长时间。年轻时强劲而有活力,酒体象健美的运动员。成熟后依然丰厚稳重,带红枣和黑枣的甜润之香。可以说宝云庄是很具代表性的澳洲特色酒。

宝云庄每年产品都供不应求,所以对各地代理商采取配额制。它大部分配额都在澳洲本土被买下,部分出口欧洲和北美。

中国的配额在我们的努力争取下,才申请到150箱一年。也是每年求大于供,看来中国懂酒之人还是有不少的。

德宝庄 Tahbilk

德宝庄位于澳洲维多利亚州纳金碧湖区(Nagambie Lakes),离墨尔本向北约120公里,是相当有名的国家保护葡萄种植区。该区是澳洲唯一,也是世界上六个靠内陆湖水气调节微型气候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所以其酒性自成一格,有别于同类。

德宝庄由John Pinney Bear创立于1860年,庄园的土地是向当地的土著居民买下的。土著居民称这土地为Tahbilk,意思是水源充足的地方。

很快,葡萄园和酿酒厂就在Ludovic Marie的管理下建立起来。酿酒厂和酒窖的墙都是用河滩边的泥石烧成的砖和采石场的大石头砌成,同时用樑支撑。Marie也成了酒庄的第一任经理。之后,酒庄经理在瑞士人、法国人之间转换,当时的酒庄也模仿欧洲酒庄的风格。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瑞士人、法国人担任酒庄经理后,Francois Coueslant在1877年到1888年出任酒庄总经理。他是当时公认的最能干而且知识渊博的葡萄栽培学家。同时他也是改革者,他甚至改建了酿酒厂,现在Tahbilk商标上的建筑即展现了他改革后的成果。

1925年,德宝庄由Reginald Purbrick购得(其实Purbrick家已从1875年起一直为德宝庄工作)。1931年Reginald的儿子Eric成为德宝庄的主管人,1955年Eric的儿子Alister在Roseworthy学院的酿酒管理系毕业加入酒庄,1979年Alister成为德宝庄的首席酿酒师和行政总裁一直至今。

除了传统的葡萄品种如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穗乐仙(Shiraz)、梅乐(Merlot)、雪当利(Chardonnay)等等以外,庄园也种植玛仙妮(Marsanne)、维奥妮亚(Vionie) 和乐仙妮 (Roussanne)等优秀的葡萄品种。

一般的葡萄树龄在80岁左右,但由于纳金碧湖区内的微型气候及独特的土壤条件所致,德宝庄拥有被相信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穗乐仙(Shiraz)品种的葡萄树(1860年的老树)。每年收获期都由手工小心采摘、精心酿造,这是德宝庄的骄傲。

德宝庄的庄园面积有1214公顷,可算是非常庞大的酒庄。但他们的酒只采用本园的葡萄酿制,从不向其他酒园购买葡萄,

所以当然称得上是地道的庄园酒。自创建至今,德宝庄的红白酒在世界各地最有分量的葡萄酒大赛如:伦敦、纽约、巴黎、波尔多、布鲁塞尔、澳洲等获得超过一千多枚奖牌和奖杯。法国人大多不了解新世界酒(甚至是看不起新世界酒)。但我在波尔多每当和酒业同行谈到澳洲酒时,却发现他们对德宝庄情有独钟,皆说德宝庄是他们最喜爱的澳洲酒。难怪当代酒圣Robert Parker也说:“德宝庄是维多利亚酒业的明星,是澳洲最好的四大红酒生产酒庄之一。德宝庄酒的酒体丰厚,雄运有劲,是最耐久存的澳洲酒之一,她是世界上最超值和值得陈年的好酒之一,我热情地推荐给各位。”

我虽未必完全同意德宝庄为澳洲四个最好的酒庄之一,但她的确每年都能入选澳洲最著名的葡萄酒拍卖行Langton根据每年澳洲名酒拍卖记录而选出的八十多个质量最佳葡萄酒之一。从物有所值的角度看,我也十分欣赏德宝庄各产品。德宝庄的红酒颜色深浓近墨色,果香集中,并带咖啡、朱古力和香土气味,口感丰厚,平衡,木香优雅。我有一次与朋友自己动手以烤炉烤了一条牛柳。牛柳只放盐,少许香料(Seasoning),尽量保持肉汁的原香原味。德宝庄开瓶后2小时配食牛柳,结果大家一致同意只用三个字做总结:“好、好、好”。

蓝宝丽丝 Blue Pyrenees Estate

蓝宝丽丝酒庄位于澳洲维多利亚省Avoca镇附近的宝丽丝(Pyrenees)小区。如果你从墨尔本来往西行,穿过有名的Ballarat,沿Sunraysia高速路继续前进70公里左右就是宝丽丝。那里山脉迤逦向南延伸,山峰被美丽的淡蓝色薄雾笼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蓝色的形成是由于当地特殊的大气原因造成的自然景观,蓝宝丽丝酒园就围绕在这蓝色山峰下,故有了这个美丽浪漫的名字。

澳洲的顶级酒庄中,位于维多利亚州的比不上南澳和西澳的多。维多利亚州的优质酒主要产自宝丽丝区(Pyrenees),亚拉谷(Yarra Valley),吉隆(Geelong)和纳金碧湖(Nagambie Lakes)。维多利亚州的气候也比南澳和西澳偏凉,在宝丽丝区葡萄的收成一般要比南澳晚10天。

宝丽丝区曾是一个热门的淘金区,自1848年开始有人在当地种植葡萄酿酒卖给淘金者。蓝宝丽丝的庄园原来也是一片金矿,它由John Leyden创园于1894年。1960年法国人头马集团主席Andre Heriard Dubreuil看中了该区和蓝宝丽丝庄园。他们认为该酒庄的微型气候和土壤与波尔多美度区很相似,于是人头马买下了蓝宝丽丝,并决心要酿造出类似美度风格的最好的澳洲酒,从此蓝宝丽丝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人头马集团聘来了高级法国酿酒师,更新了所有酿酒设备(它的酿酒设备到目前还被公认是维多利亚最先进的酒庄设备)。此外,他们又按土壤和气候的特性,重新种上最流行的波尔多葡萄品种: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梅乐(Merlot),嘉本纳弗朗(Cabernet Franc)和澳洲流行品种穗乐仙(Shiraz)。并以传统的波尔多混酿法,以四个葡萄品种酿造出蓝宝丽丝特级红作为招牌之作。因为是冷气候,法国技术的界入,混合葡萄品种,用法国橡木桶等原因,令蓝宝丽丝红酒相对平衡、细致、耐久存,有别于其它澳洲酒而显得个性突出。

在白葡萄中,最适合宝丽丝区的是雪当利(Chardonnay)。蓝宝丽丝的雪当利闻起来有澳洲雪当利的丰厚果香,喝起来又不失布根地的冷气候所能带给雪当利的典雅风格。

因为人头马集团在法国还拥有Krug,Charles Heidsieck和Piper-Heidsieck等世界著名的香槟生产。加上宝丽丝区的冷气候的确能产好汽酒,所以人头马买下蓝宝丽丝后也花了不少苦功在汽酒上,终于一尝所愿,酿出了澳洲最好的汽酒。蓝宝丽丝有一款汽酒叫“午夜浪漫”。(Midnight Cuvee)它所选用的葡萄全在午夜时分以人工采摘。目的是葡萄的温度低,及在压榨时保持了汁液的低温,以创造最爽快的口感。

直至新世纪之初,正当酒庄的树龄达壮年,眼看投资可得回报之际,人头马集团的全球业务都不甚理想,因此可能决定出售边缘资产,以保核心资产的政策。而蓝宝丽丝则是其中一项边缘资产在2002年以非常相宜的价格卖给了悉尼商人John Eillis。“Love,Study or Pursuit of Wisdom”(爱,钻研学习和追求智慧)是蓝宝丽丝酒庄一贯用以激励员工的哲学。相信John同样会以此作鼓励,并能在蓝宝丽丝酒庄酿造出更优秀、独特而个性鲜明的靓酒。

蓝宝丽丝还拥有一位十分忠诚的酿酒大师Grey Dadman。他年富力强,经常到世界各地举办澳洲酒及蓝宝丽丝的宣传晚宴,很多餐饮业的同行都对他十分熟悉并赞扬有加。有一次他来北京,我带他去爬长城,他说他经常在酒园跑步,而蓝宝丽丝酒园在山边,所以上上下下的,运动量挺大。他听说我也经常跑步打球,就约我爬长城比赛,结果他输了,代价是两箱94年的蓝宝丽丝红酒王。我刚接到手喝之,感觉浓浓果香、枣香,在家放了一年后再开一尝却觉得香气发展成明显的玫瑰花香,变得更优雅更温柔了,我相信她还可以越变越好。

百发庄园 By Farr

百发庄园位于维多利亚季隆市Geelong,这里的气候清凉,以盛产的酒风细致清雅、富有陈年潜质的贝露娃葡萄而闻名。由于其产量稀少,品质卓越,在澳洲的声誉日渐卓著,更被誉为维多利亚季隆的明星酒园。

提到百发庄园,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创始人Gary Farr;而提到Gary Farr我不得不为他对美酒的坚定与执着而折服。为了学习酿酒,1983年,他特地跑到法国,先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当地所有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最终选择留在布根地寻求他的梦想。他对酿酒是如此的饱含热情,为了学到更多的酿酒知识,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在布

根地的12年里他与Dujac酒园的Jacques Seysses, l'Arlot酒园 的Jean-Pierre de Smet 和 Georges Roumier酒园 的Christophe Roumier这些酿酒大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受到他们的影响,学到了非常丰富的酿酒知识和累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也令他后来的酿酒风格在澳洲自成一格,不但有布根地的纤细雅致、富有陈年天分,还充满了大地的气息。从法国回到澳大利亚后,Gary Farr又到季隆最出名的Bannockburn庄园出任酿酒师。他加盟Bannockburn后,不断地改进酿造的工艺,让每一款酒的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让Bannockburn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更被公认为季隆最出色的酒庄。

由于Gary Farr的杰出贡献,1994年,Bannockburn的园主将庄园北向山坡的11公顷葡萄园交给了Farr家族管理。直到1999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Gary Farr开始自创品牌,从园中挑选出一块5公顷的葡萄园留为自用,其余的土地都归还了老东家。现在,这5公顷的小酒园就以Gary Farr的名字命名,取名“By Farr”百发的庄园,意为“出自Gary Farr之手”。

百发庄园所处的地域土壤由火山石质的黏土和石灰石组成,土地比较贫瘠且排水性能极佳,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园中种植了维奥娜(Viognier)、雪当利(Chardonnay)、贝露娃(Pinot Noir)和穗乐仙(Shiraz)等克隆的葡萄品种。在Farr家族的精心管理下,葡萄的品质非常突出,再加上Gary Farr的巧手打造,庄园出品的四款美酒都是具有布根地酒风的澳洲名酿:

百发庄园 - 雪当利Gary Farr-Chardonnay,独特的个性,颠覆许多ABC (Anything But Chardonnay)的饮酒人士对这葡萄品种的既往印象。明亮的淡金黄渗着微微的稻草黄色泽,渐层的榛子、大地土壤气息搭配烘烤的橡木桶香气,延续到嘴里,带有香浓的蜂蜜味道,如奶油般细致滑嫩却不会太过黏腻的口感,后劲有着清爽的柑橘类水果味道,让人想要一再咀嚼的芳香。

百发庄园-维奥娜By Farr-Viognier,带点绿色调的亮眼黄色外观,让人立刻印象深刻,典型的葡萄品种特色,有着华丽的矿物气味,丰富多层次的杏果子、西洋梨香气,逐渐在口中散发出来,没有过于强烈的酒精浓度,持久且迷人的余味,架构出这款令人愉悦的酒款。

百发庄园-穗乐仙By Farr Shiraz。Gary Farr早年在法国师从Crozes-Hermitage知名的酿酒大师Alain Graillot学习穗乐仙的酿造,因此这款酒与一般的澳洲穗乐仙的丰富野味大不相同,明显的辛香却是柔顺易饮的风格,隐藏不住酿酒人深受法国酿酒方式的熏陶。该酒2003年份是少量收成的经典酒款,赢得了Wine Spectator 90分的高分。加入了5%的Viognier葡萄品种,增添酒款的复杂多变。成熟、独特、美味可口的李子与樱桃香气,夹带着矿物气息,适中的酸度在口中蔓延出来,果然是一款难得的好酒。

百发庄园-贝露娃By Farr-Pinot Noir。庄园最出色的酒款莫过于酒风细致清雅、富有陈年潜质的贝露娃。人工采收葡萄果实,仰赖天然酵素的作用于开放式不锈钢槽中发酵,30%的酒存放在新的法国橡木桶中16个月,经过一次的过滤,继续存放于橡木桶中6个月才装瓶。这款酒瓶口一打开,一股优雅细致的芳香味萦绕于心,充满了樱桃、香料还有大地的气息,逗留不去如天鹅绒般柔软光滑的余味。不愧是季隆新一代明星酒园的代表作。

宾迪酒园 Bindi

提起红葡萄的皇后贝露娃,第一时间想起的肯定是法国布根地的贵价美酒。这种娇生惯养的贵族葡萄是一种很难种植的葡萄品种,她需要长时间的日照、寒冷的气候,这似乎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即便是成活了,在葡萄成熟的季节里可要特别小心,因为比一般葡萄要薄的皮更容易被小鸟和小虫咬烂,她需要更多悉心的照顾。因此,我们才为她加冕上尊贵的红葡萄皇后的后冠。

正因为贵族的特性,有限的产量,出色的口感,令她的故乡??法国布根地扬名世界。然而,世界上除了布根地,还有一些同样以出产优质贝露娃而闻名的产区,像新西兰的万宝龙、澳洲的塔沙曼尼亚、维多利亚省的吉斯本等,他们都以后来者的身份,不断地赶超布根地。本篇故事的主角??宾迪酒园就是座落在吉斯本的澳洲少有的几个顶尖贝露娃红酒生产商之一。

气候寒冷的吉斯本赋予了贝露娃生长的最佳条件,因为靠近南极,在这里每天晚上9点多才天黑。所以,这里成了贝露娃葡萄生长的乐土。以每英亩仅出产1.8吨葡萄的低种植密度、年产量仅1500箱的稀少产量、始终坚持人手采摘葡萄等数据证明了这个酒园对做酒的坚持和信念??为了酿造最好的贝露娃葡萄酒,他们不惜增加自己的成本。因此,虽然仅在2001年才正式打上宾迪葡萄园的牌子,但声名却早已远播。

目前,宾迪酒园一共有11英亩的园地,按照不同的区域种植贝露娃和雪当利两款葡萄,树龄大约20岁左右。在葡萄园里他们使用“遮棚”技术,就是在树苗上加一个棚盖,白天的时候打开,让葡萄树尽量吸取阳光,增加果香与预防病虫害。此外,他们还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葡萄树修剪管理方法,拒绝使用化学肥料等一系列保障葡萄树健康生长的措施。到了收获的季节,全部的采摘工作都由人手进行,完成发酵后的原酒将会进入布根地橡木桶进行陈年,吸取更多的香味,然后再装瓶上市。

澳大利亚著名的酒评家James Halliday是这样评价宾迪酒园的:“对于吉斯本地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品牌,而且势头非常强劲。宾迪的雪当利可以跻身澳洲顶级之列,而贝露娃也同样令人惊喜。他跟Bass Phillip, Giaconda这些产量小的顶级庄园可以说是并驾齐驱。” 在广受承认的澳洲2005年LANGTON评级中,宾迪被评为优秀EXECELLENT级,与猎人谷酒王Lakes Folly,西澳酒王Howard Park同在一级,优秀品质可见一斑。

福林湖庄园 Lake’s Folly

1963年在悉尼当外科医生的Max Lake先生决定要在潮湿的猎人谷种植嘉本纳沙威浓,他当时的这个决定,大家都以为他疯了,因为当时猎人谷的酒庄还是以种植便宜的Shiraz和Semillon葡萄为主,寂寂无名。可是倔强的Max毫不理会别人的意见,毅然在猎人谷买下了庄园,大胆在这片土地上引种嘉本纳沙威浓红葡萄,创立了澳洲首个商铺式酒园(意为产量稀少而出品卓越的酒园),并戏谑地把酒庄取名为Lake’s Folly(意为愚蠢之作)。结果令众人大跌眼镜——不但种出了品质上

佳的葡萄,酿出了极佳的红酒,庄园从此名声大噪;还掀起了谷内种植嘉本纳沙威浓的热潮,让猎人谷由此名气迅速提升。Max Lake先生当年的“愚蠢所为“恰恰将他的酒庄推向了成功,并荣登猎人谷的头号名酒的宝座。

后来,Lake’s家族出售庄园,众人对这个精品酒王都觊觎有加,经过了一番考究,庄园在2000年卖给了十分坚持保留Lake’s家族葡萄酒本色的Peter Fogarty。现在六年过去了,Peter Fogarty一直努力维持着庄园原有的特色,一直坚持着这种“小而精”的经营方式。

庄园从建园以来,一直最重视的就是葡萄酒的品质,仅有12公顷的葡萄园种植的是创园之初种植的葡萄树,平均树龄在30年以上,正是最佳的树龄。为了保证产酒的品质,他们还坚持低产高质,并委派专人管理葡萄园,通过剪枝控制葡萄产量,所以即使在不好的年份,酒庄的酒还能很好地维持很高的品质。除了对葡萄园的悉心管理,为了保证酒的品质,所有葡萄都纯手工采摘,并沿用传统酿酒法,采用开盖口发酵,其间对葡萄渣采用较轻力度的压搅,这样可以使单宁比较柔和,成酒也比较具有亲和力。葡萄在发酵后,酒液直接装入

旧橡木桶中自然澄清。第二年春天,再将酒移入较小的法国新橡木桶,陈放18个月后才装瓶。因此,福林湖的酒年轻时就可以饮用,陈年后则比大多数澳洲葡萄酒好很多。

福林湖庄园仅出品两款好酒,一款是嘉本纳红葡萄酒,另一款是100%的雪当利白萄酒,都是采用自家专园种植的葡萄,年产总共才4500箱酒。笔者非常幸运在去年此酒刚到中国,就品尝了2002年的福林湖庄园的嘉本纳红葡萄酒,这款酒颜色深而浓,非常丰满的宝石红色,香气怡人,远不止纯果香,还带有香草、烟草和少许皮革香;酸味佳、甘而醇,酒体丰满的优雅典范,单宁纤细而结实,余韵悠长,具有很好的陈年潜质。此酒出色的年份很多,其中尤以1987、1981和1978最为出色;尤其是1978这一年份1990年被米其林(Michelin)三星餐厅Les Trois Gros选为主推用酒。翻开福林湖庄园发展的纪事,你就会发现其庄园的获奖纪录可谓无数,而最近一次是2006年,以澳洲最知名的酒评家James Halliday’s先生领导的评选机构评选出猎人谷4款顶级之作。其中福林湖庄园02和03年的3款葡萄酒入选其中,并赢得了94-96的高分,确实是当之无愧的“猎人谷酒王”。

爵士山庄 Jasper Hill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是一段来自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的内容。《道德经》中提倡“无为”,是指顺其自然努力去做就可以取得天下,如果为了取得天下而不择手段则会事与愿违。没有想到,这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的理论,竟然成为了爵士山庄的酿酒哲学,为了酿造出顶级的好酒,他们运用当中的“无为”精髓来进行对葡萄酒的酿制。

爵士山庄的“无为”,就是尽量减少对葡萄酒的人工修饰和添加,保留葡萄里蕴含的风土个性。他们采用有机种植法,保留葡萄园的微生物和昆虫的生态平衡,从1975年建园后就没有使用过化学肥料,所有的葡萄均是浑然天成的大自然杰作。这种思想恰恰跟法国传统的酿酒哲学不谋而合,从而令其带有法国贵族式的优雅气质,成为澳洲顶尖的佳酿。

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的西斯科特地区的爵士山庄是1975年Ron Laughton和他的妻子Elva一起创建的。他们拥有两个葡萄园分别以他两个女儿的名字来命名:Emily's Paddock和Georgia's Paddock。Emily's Paddock以种植穗乐仙为主,还有一小部分嘉本纳弗朗。此地在Laughton先生买下之前就已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酒园,园里都是没有嫁接过美国葡萄树根的“原装”穗乐仙和小部分嘉本纳弗朗葡萄树。(在20世纪初期,全世界的葡萄园遭受了葡萄蚜虫的侵害,导致大片庄园的葡萄

树枯萎,包括波尔多的顶级名庄。后来人们找到了防御蚜虫的唯一方法,就是把美国葡萄树

的根嫁接到法国葡萄树上,才结束了这场浩劫。),Laughton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葡萄的原汁原味,冒着蚜虫害的危险,继续种植没有嫁接的葡萄树。而另外一个葡萄园Georgia's Paddock,则是种植了他从奔富(Penfold)那里克隆来的优质穗乐仙,还有一定比例的威士莲和纳比奥罗,同样也是采用非嫁接的树种。Laughton这样做,其实是体现了“无为”里,顺其自然的深刻思想。

除了在树种的挑选方面,爵士山庄的“无为”还体现在种植和酿造的每一个细节。Laughton并不加入一般葡萄园提倡的“有机种植”的潮流中,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也会使用硫黄和波尔多混合液来防止葡萄园的病虫害,一切都只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在发酵阶段,葡萄会连皮带汁浸泡两个星期。全部的红酒都会进入橡木桶陈年,水果香味稍微浓郁的Georgia's Paddock红酒会使用美国橡木桶,而比较类似波尔多风格的Emily's Paddock红酒则采用法国小型橡木桶。为了保持酒的原始风味,整个陈年的过程中不进行换桶,不加入任何的添加剂,仅仅到了最后的混合程序才进行酒液的过滤。酒庄的年产量非常稀少,收成好的年份大约是3000箱一年,其中Emily's Paddock红酒只占400箱。优秀的品质和极少的产量形成了市场需求的巨大缺口,爵士山庄变成了澳大利亚葡萄酒市场上奇货可居的珍品,价格自然不菲。能够拿到一定数量的爵士山庄的,肯定是具有雄厚实力的大酒商。

如果用旧世界的法定分级来衡量爵士山庄在澳洲葡萄酒业的地位的话,我相信应该是GRAND CRU的级别。澳洲没有旧世界的评级制度,但却有一个叫LANGTON的分级表。LANGTON是一个著名的葡萄酒拍卖行,专门做二手葡萄酒的拍卖。他们对拍卖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二手葡萄酒进行了一个分级。这个分级并不代表葡萄酒的质量,但却代表他们的市场价格和地位。因此,这个分级也可以作为您购买优质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一个参考。从1991年开始,LANGTON每隔5年会进行一次评级,一共分有超顶级Exceptional、顶级Outstanding、卓越级Excellent和高级Distinguished四个等级。在2005年的分级中,共有89个名酒上榜,爵士山庄位列顶级,仅次于超顶级的奔富酒王(PENFOLD GRANGE)和神恩山(HILL OF GRACE),可见其名誉地位,是不可错过的一瓶好酒。更难得的是,这源于澳洲的爵士山庄竟然使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思想来进行酿酒。这中西文化的结合,可以说为爵士山庄在中国的销售增添了一分亲切感。

克拉斯 Kalleske

南澳省的巴罗莎谷是目前澳洲最有名气的葡萄酒产区之一,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造就出品质极好的穗乐仙葡萄酒,克拉斯庄园就是位于这块宝地里的一个明星酒庄。不过要说起克拉斯的故事,我们还要提及另外一个名庄,也是令巴罗莎谷闻名于世的酒庄??奔富(PENFOLD)。奔富打破了传统的庄园酒概念(选用自己庄园里的葡萄进行酿酒),他从巴罗莎谷内各个合约的葡萄商收集优质的葡萄进行混合酿制,这一改革获得巨大的成

功,奔富的酒王系列(Penfold Grange)迅速飙升为澳大利亚顶极葡萄酒的代表之一。

随着奔富酒王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原来的那些葡萄供应商们开始了分化:有些自己决定成立自己的品牌,而有些则选择继续供应葡萄??而克拉斯,则非常骄傲地选择成为前者。克拉斯家族是巴罗莎谷内大名鼎鼎的葡萄供应商,他们家族从2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葡萄。他们的葡萄园位于巴罗莎谷最核心的葡萄生长区??Greenock村,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穗乐仙的成长,在决定独立创造自己家族品牌的第六代传人Troy Kalleske之前,他们一直把这里的葡萄供应给奔富酒王。

经过五代人的辛勤耕耘,克拉斯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葡萄园,这里的葡萄平均年龄是五十岁左右,严格控制种植的密度,并使用有机种植法来管理,所有的这些措施都成为其出产优质葡萄酒的保障。开始的时候因为缺乏资金和名气,他们只靠出售葡萄为生。而奔富的老板也正正是看中了这里优质的葡萄,于是与当时的掌门人John Kalleske,也就是Troy的父亲签定了合约,使克拉斯成为了奔富酒王系列的葡萄供应商。慢慢地,奔富的酒王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而John和儿子Troy的酿酒技艺也日渐精湛,Troy认为条件已经成熟,是时候去建立属于自己家族的品牌了。2002年,Troy和父亲正式注册了自己的葡萄酒品牌Kalleske,由Troy担任总酿酒师踏上了自豪的创业之路。

Troy父子俩兢兢业业地经营着家族的事业,坚持一贯认真严谨的酿酒原则并渐渐取得了市场的认可,他们的产品开始获得许多世界各个酒展的奖项。2005年的克拉斯精选穗乐仙葡萄酒(Greenock Shiraz)在2007年的德国国际葡萄酒展览上获得了金奖,2004年的克拉斯穗乐仙红酒王(Johann Georg Shiraz)获得了澳大利亚年度最佳出口葡萄酒奖的提名,这个提名是从1500多个参选的庄园里挑选出来的,仅有1%的中选机率。这同时也证明了克拉斯的雄厚实力。

根据国内葡萄酒市场的需求,富隆酒业精选了三款克拉斯庄园的佳酿,他们分别是:采用莎美龙和白翠柠混合酿造的巴罗莎谷白葡萄酒(Clarry’s Barossa White)、汉拿斯和穗乐仙混合的巴罗莎谷红葡萄酒(Clarry’s Barossa Red),这两款葡萄酒属于入门级,口感果香浓郁,清新明快,适合一般的葡萄酒爱好者。而至于克拉斯的精选穗乐仙葡萄酒

(Greenock Shiraz)则是选用Greenock独立葡萄园里的优质葡萄精心酿制,口感复杂丰厚,结构宽广而平衡,大家可以用经济的价格欣赏到奔富酒王的品质和影子。

奔富酒庄 Penfolds

如果没有喝过奔富葡萄酒Penfolds,那么,你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了解,就会永远都缺少

那么一点。

奔富Penfolds是澳大利亚最著名,也是最大的葡萄酒庄,它被人们看作是澳洲红酒的象征,被称为澳洲葡萄酒业的贵族。在澳洲,这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品牌。奔富酒庄的发展史充满传奇,有人说,它其实是欧洲殖民者在澳洲开拓,发展,定居繁衍演变史的一个缩影。

奔富酒庄的创办者克里斯·若桑·奔富,是一位年轻的英国医生,1844年,他从英国移民,来到澳洲这块大陆。克里斯·若桑·奔富早年求学于伦敦著名的圣.巴塞洛缪医院,在当时的环境下,他跟其他的医生一样,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研究葡萄酒的药用价值。因此,他特意将当时法国南部的部分葡萄树藤带到了南澳洲的阿德莱得(Adelaide)。1845年,他和他的妻子玛丽(Mary)在阿德莱得的市郊玛吉尔(Magill)种下了这些葡萄树苗,为了延续法国南部的葡萄种植的传统,他们也在葡萄树的中心地带建造了小石屋,他们夫妇把这小石屋称为Grange,在英文中的意思为农庄,这也是日后Penfolds最富盛名的葡萄酒Grange系列的由来,这个系列的葡萄酒有澳洲酒王之称,而且更是世界上十二支顶级红酒之一,由于产量有限,在如今的市场中成为众多葡萄酒收藏家竞相收购的一个宠儿。

也就是在那个简陋的石屋内,克里斯·若森·奔富建立了他的医学实验中心,并且开始为他的病人制造加强型葡萄酒——波特(port)以及雪利酒

(sherry)。随着葡萄酒需求的增加,若森·奔富也逐渐增加了葡萄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1780年,若森·奔富不幸去世,妻子玛丽接管了酒庄。在玛丽.奔富的细心经营下,奔富酒庄的规模越来越大,从酒园建立后的35年时间内,存贮了近107,000加仑折合500,000升的葡萄酒,这个数量是当时整个南澳洲葡萄酒存储量的1/3。同时,奔富酒庄原有的葡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120英亩,成为南澳洲第一大庄园,从此以后Penfolds就成为了澳洲家喻户晓的一个名字。

此后,在玛丽·奔富去逝之后,他们的子女继续经营奔富酒庄,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个时期,奔富酒庄垄断了整个澳洲葡萄酒市场,使自己的产业达到了最高峰。根据当时的统计,平均每2瓶被销售的葡萄酒中,就有一瓶来自奔富酒庄。20世纪20年代,奔富酒庄正式用Penfolds作为自己的商标。

1950年,奔富酒庄迎来了酒庄历史上的第一个春天,当时的老板杰弗里根据消费者口味的改变和实际情况的需要,果断的将生产方向从加强性葡萄酒转为餐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随后的的50年间, Grange系列仍旧是澳洲葡萄酒的旗帜。Grange系列与波尔多的庄园酒概念截然不同,他所采用的葡萄并非来自同一个庄园,而是来自巴罗莎谷内各个合约葡

萄供应商,这可谓是一个创举。他的成功不仅成奔富为澳洲葡萄酒学教科书中的一个经典的案例更让其高品质的澳洲葡萄酒形象闻名于世。随着Grange的名气日益增大,原来的某些颇具实力的葡萄供应商们也纷纷自立门户,像克拉斯Kalleske,现在也成为了澳洲著名的品牌,可以说Grange系列为整个澳洲葡萄酒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60年代,奔富酒庄不断开发各类供普通消费者享用的餐酒系列,在整个红葡萄酒市场上随处可见Penfolds的身影。其中包括Bin 707 Cabernet Sauvignon,

Bin 389 Cabernet Shiraz,Bin 28 Kalimna Shiraz,Bin 128 Coonawarra Shiraz,Bin 2 Shiraz-Mataro (Mourvèdre)和Koonunga Hill Shiraz Cabernet。除了常见的品种之外,奔富酒庄也开发了“一次性”的限量顶级葡萄酒,而以BIN作为标志让酿酒师鉴定稀有的高品质葡萄酒,从而把其他的混合品种的葡萄酒分开出来,并且允许这些葡萄酒作为顶级酒来收藏。在市面上,这些品牌的酒成为葡萄酒收藏家的宠儿,例如Bin 60A, Bin 90A 和Kalimna Block 42。

150年以来,奔富酒庄依然保留着其始终如一的优良品质和酿酒哲学,因此,直到今天,奔富酒庄仍旧是澳洲葡萄酒业的掌舵人之一。20世纪90年代,Penfolds的白葡萄酒项目(yielded Yattarna Chardonnay),开始预示着澳洲也有制造和红葡萄酒一样出名的世界级别的白葡萄酒的能力。而最新推出的新佳酿RWT SHIRAZ,更被酒评家将其定位为自“奔富酒王”(GRANGE)以来的另一支超级佳酿。RWT是RED WINEMAKING TRIAL的简称,喻意“酿制红酒的考验”。它是奔富酒庄的一个新的风格,使用了法国橡木桶而放弃美国橡木桶,从而使得酿造出的葡萄酒更有让人难忘的丰满度,是一支体形丰满,强而有力,艳丽的红酒,酒庄的总酿酒师约翰杜威评她为一级佳酿。

不断推陈出新,大量的广告投放和推广,令奔富一直领军于澳洲葡萄酒业,成为行业内的骄傲。

泰来斯 Taylors

澳洲葡萄酒是新世界葡萄酒(New World Wine)中的佼佼者,近二十多年来的发展更是令世人瞩目。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基本上不会为了大额销售而生产廉价、不够品质的葡萄酒。而是利用优良的天然环境,幅员辽阔,走大、中型庄园酒的路线,生产世人容易欣赏而又支付得起的优质酒、精品酒至极品酒。大部份的澳洲葡萄酒品牌

都是中、大型乃至精品小庄园产品。他们价格适中合理,品质却优秀且稳定,因此博得世人

的信任。有人讲:闭上眼睛在酒专卖店拿起一瓶澳洲酒,质量都差不了哪儿去。泰来斯葡萄酒就是这类型澳洲酒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牌。

泰来斯酒庄创建于1969年,坐落于南澳四大名区之一的嘉拉谷(Clare Valley)。嘉拉谷的气候与土壤以盛产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而出名。在澳洲它有嘉本纳沙威浓之乡的美誉(Home of Cabernet Sauvignon)。泰来斯酒庄的创办人Bill Taylor原是一位酒商和多间酒店的拥有人。但是拥有自己的庄园和好酒品牌一直是他真正的梦想。Bill Taylor是一位懂酒之人,他不会轻易随便买一块地建立酒园。经多年探索,他终于在嘉拉谷(Clare Valley)找到了一块最理想的土地发展自己的酒庄,面积178公顷。这样的面积和法国的名庄相比,它算是大庄园。但与世界上超大庄园比,它可算是中型的庄园。泰来斯在开拓庄园时发现了小海马的化石,从而也证实了此地原是一个内陆海。后来泰来斯的Logo 就以海马做标志了。而每个海马就代表一代经营者。目前泰来斯的掌舵人是他们家族的第三代传人Mitchell Taylor,所以酒标上是三个海马。

泰来斯葡萄酒是典型的新世界中大型庄园酒。目前的泰来斯酒园已扩大了差不多四倍,有六百多公顷之大。所谓“庄园酒”就是只采用本园产的葡萄酿酒,因此年产量较为接近。泰来斯从不会为追求更多的利益而收购别处的葡萄来增加产量。目前,泰来斯年产量大约500万瓶酒,全部都是本园葡萄,而且在本园酿制,储存及装瓶一体化。因此其酒个性突出,平衡而有力,是典型的澳洲酒风格。泰来斯酒庄的经营宗旨就是要酿制中价位但品质优秀的大型庄园酒。在澳洲你几乎可以在任何酒类专卖店(Bottle Shop)、餐厅和酒店见到泰来斯酒。此外,泰来斯还远销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泰来斯葡萄酒在中国商场上的零售价大约160元人民币一瓶。

自1973年出产第一批上市酒以来,泰来斯每年都能在澳洲国内的葡萄酒大赛中获得重要奖项,被澳洲业内人士誉为质量最稳定的庄园酒,这当然也是好酒的必备条件了。

1995年泰来斯家族买下了其庄园附近一个古老的小酒庄名叫St. Andrew,改称为Taylors St. Andrew(译作泰来斯酒王)。该庄园创建于1896年,有44公顷面积。泰来斯看中了该地的土壤,老年的树王及庄园内小区微型气候(Micro Climate)都比泰来斯大酒庄更为优秀,只是缺乏精心的管理和酿酒人才。因此,他们决定将酒王园分为五小块,分别种植: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穗乐仙(Shiraz)、梅乐(Merlot)、雪当利(Chardonnay)、

和威士连(Riesling)五种葡萄,并出产各具特性的五种酒。泰来斯酒王庄园的目标是以精耕细作的管理和最一流的人才,酿造世界最一流的顶级酒。自1996年第一个年份上市以来,泰来斯酒王每年都能在最权威的国际葡萄酒大赛伦敦赛中力压群雄获得多项最高荣誉奖杯,金奖和银奖,令酒界“英雄”对其不敢有丝毫怠慢。

通过三代人及多年的努力,泰来斯不单挣了不少钱,最重要的还是挣了大大的名气。在这如日中天之际,1999年他们创立的一个附属产品的品牌叫:Taylors - Promised Land(译作“宝美丝”)像是泰来斯的妹妹。宝美丝的葡萄并非来自泰来斯酒园,他们是从嘉拉谷(Clare Valley)区内的合约葡萄园中收购优质葡萄进行酿制。因此价格比泰来斯便宜20%左右,是产量较大,非常可口,而又价廉物美的日常餐酒。

从2003年开始,他们又推出了一个精品系列叫海马园Taylors-Jaraman,像泰来斯的哥哥。此系列以南澳三大名区:古纳华拉(Coonawarra),嘉拉谷(Clare Valley)和麦罗仑谷(Mclaren Valley)的深度精选优质葡萄混合酿制。是一个拥有多区酒特点的精品酒系列,市场定位在泰来斯酒王系列和泰来斯庄园系列之间。

通过四个不同档次品牌的策略,泰来斯已筑起庞大的酒业事业和市场占有,成为非常有代表性的新世界葡萄酒的中坚力量。

刚刚在完稿前收到了泰来斯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的2002 Taylors-Shiraz穗乐仙在2003年世界最权威的葡萄酒大赛伦敦大赛中击败了来自35个国家的9439款红酒成为冠军,获得2003年世界最佳红酒的世界顶级声誉。试过此酒后你一定会对泰来斯刮目相看!

山度富 Sandalford

阳光明媚的澳洲不但拥有世界闻名的一流好景致,更是新世界葡萄酒的领先出产国。澳洲酒大多奔放而浓烈、充满活力,享受她就犹如在阳光下纵马疾驰,畅意尽兴、美妙绝伦!

其实澳洲葡萄酒的历史并不长,不过百多年而已。由于澳洲大部分产酒区的地理位置在于南半球

30-40纬度之间,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优良而稳定,土地富饶又不受污染。加上多元文化背景的酿酒技术,使澳洲葡萄酒拥有了今天的独特风格,淳朴而富有个性。

西澳名庄山度富(Sandalford) 由John Septimus Roe创立于1840年,是西澳历史最长也

是最大的家族酒业。John Septimus Roe是西澳首任测绘局长,他的父亲是巴克夏教区的教长,他就在这里的小修道院把庄园命名为山度富。现在酒庄总面积达1000公顷,主要葡萄园分布于玛格丽河(Margaret River)、百嘉山(Mount Barker)、福临河(Frankland River)及天鹅谷(Swan Valley)。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西澳玛格丽河(Margaret River)产区开始被世人所知,成为世界优质葡萄酒的顶尖产区。今天,玛格丽河产区的优质酒占了全澳优质葡萄酒(Premium Wine)的25%。而整个玛格丽河产区葡萄酒的总产量只占全澳葡萄酒总产量的5%,是世界葡萄酒工业化巨人EJ.GALLO的一半不到。

山度富在玛格丽河流域拥有600公顷的庄园,这里是山度富酿酒葡萄的最大来源。1972年John Septimus Roe的先驱精神得到发扬光大,山度富发展成为西澳沿海玛格丽河流域的杰出葡萄园。1989年,山度富酒业集团又成功收购位于百嘉山(Mount Barker)附近的54公顷葡萄园,从此山度富即拥有来自西澳三大产区的高质素葡萄。

在上世纪的70和80年代间,山度富庄园曾一度被海外公司拥有,直至1992年才回到澳洲本土经营者的手中。目前的经营者Peter Prendiville家族又再投入了巨额资金以加快整个葡萄园的经营发展,保证葡萄酒品质的持续和提高。

山度富葡萄酒系列品种非常丰富,适合佐餐和品尝的不同需要。其中有丰满浆果味的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辛辣的穗乐仙(Shiraz)、果香浓郁的华帝露(Verdelho)、清爽的威士莲(Riesling)、丰厚的雪当利(Chardonnay)以及甜蜜甘美的山度富琥珀甜酒

(Sandalera)。近年来这些产品都在澳洲乃至世界葡萄酒展上赢得多项大奖,而其价格也都很平实。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的山度富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就在全澳洲的酒展上赢得金奖。其中参展的是来自全澳洲41个最优秀的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包括奔富(Penfolds)Bin 707。2002年的嘉本纳沙威浓又获得了全玛格丽河区最佳红酒的称号。这既得益于山度富庄园拥有全澳最优秀产区的高品质葡萄、技艺高超的酿酒师,更因为庄园现在的经营者Peter Prendiville家族具有朴实而热情奔放的性格。坚持“优秀的品质,适中的价格”的经营理念,务求能使全世界更多的葡萄酒爱好者能够品尝到一流的好酒。因此对于那些热爱有价值的、有品质的、兼具浪漫内涵的葡萄酒爱好者而言,西澳名庄山度富的确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每年,当葡萄即将成熟的季节,山度富都会举办一年一度葡萄酒和音乐的盛事:“山度富音乐会”。半圆型的大舞台就设在广阔的山度富卡威逊庄园里,会场四周被青翠的葡萄藤密密环绕。会场中央的小湖里有野鸭悠闲的游动,一派湖光山色。每年的音乐会主题皆不相同,既有大师演奏的古典音乐也有世界流行乐坛的风云人物现场献唱。大约六千名来宾盛装出席,并由西澳各大电视台和报纸媒体现场采访报道。而所有的人都在漫天繁星下尽情品味各款美酒,伴随着动人的乐曲如痴如醉!

山度富的卡威逊庄园还是西澳首选葡萄酒旅游观光点,在庄园中有一片在1890年就已种下的葡萄园。其藤蔓宛然粗壮,叶茂果丰。人们可在这葡萄的绿荫下,伴着阵阵的凉风,一边品尝美酒,一边欣赏如画般美丽的葡萄园风光。凡参观过该庄园的人无不对其宏伟的葡萄园、酿酒厂、小影院、金奖餐厅、独特的礼堂、传统的游艇巡游、礼品中心、地下藏酒库、优秀的产品及其殷勤的招待服务留下美丽难忘的印象。

今天,山度富的高品质葡萄酒已经来到中国,无论是传统的山度富系列(Sandalford Wines)还是新创的元素系列(Element Wines)都让我们尽情欣赏到这西澳古老名庄的动人风采!

神恩山 Henschke - Hill of Grace

如果你在澳洲,问地道的澳洲人,还有什么红酒可以与Penfolds-Grange分庭抗礼,那么答案一定是Henschke的Hill of Grace。

Henschke是南澳最早成立的酒庄之一,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800年。1861年,德裔Johann Christian Henschke开始将Shiraz葡萄树带入澳洲,并且在Eden Valley伊甸谷开始进行种植。因为葡萄园对面是美丽的老马丁·路德的教堂,因此葡萄园被取名为Hill of Gace。最初,Johann Christian Henschke只在酒庄里酿

制一些只供家族饮用的葡萄酒,直到1868年,才开始生产一些商业葡萄酒。他的儿子Paul Gotthard在接手之后,开始逐渐扩大了葡萄园的规模,生产更多的商用葡萄酒。1914年,酒庄的第三代继承人Paul Alfred接管酒庄后,不断完善酿酒工艺,并且加强了葡萄酒的品

牌建设。虽然前三代的继承人都对酒庄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从酿酒方面来说,酒庄的第四代继承人Cyril Alfred Henschke在酒庄历史上是一位功不可没的人物,他在1958年酿制出来了世界著名的红葡萄酒Hill of Grace。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由家族的第五代继承人Stephen Henschke将Henschke酒庄及Hill of Grace推向世界舞台。

如今,Penfolds Grange和Hill of Grace被爱酒人士并称为澳洲最顶级的二款葡萄酒,它们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之处,比如两者都是采用同样品种的Shiraz葡萄酿制、葡萄园和酒庄都设在维多利亚省的葡萄酒产区Barossa Valley、都是公认的澳洲第一级红酒。此外,两者的产量都非常少,因而价格也都非常昂贵。不过,稍有不同的是,Penfolds是大酒庄,除了Grange这种顶级红酒之处,它还大量出产许多不同品种的中低档日常餐酒。但Henschke却是规模不算太大的酒庄,没有什么流水线式的产品。有人说,Grange和Hill of Grace的最大不同之处或许是:“只要有钱,便可以买到Grange。而Hill of Grace则是有钱都未必可以买得到。”由此也可见Hill of Grace的产量比Grange还要稀少,更显珍贵。

Hill of Grace自1958年问世以来,已经有了快50年的历史,配制每一瓶Hill of Grace的葡萄都是全部经过手工采摘,经过最严谨、细致的配制工艺,产量极低。酒身呈很深的红色。香气甜美、成熟、复杂而奇特,同时具有洋李干、李子、黑樱桃、雪松以及巧克力的香气,具有丰盛甜美多汁的口感。同时,酒体结构复杂均衡,浓度高,后味悠长,单宁丝滑。

Hill of Grace具有女性婀娜多姿的委婉气质。以1988年的Hill of Grace为例,它的酒身呈深浓的绯红色,散发出一股暗香浮动的芬芳,入口时只觉得口味复杂却又和谐,稍晚,一股浓厚熟透的梅子香草、黑莓和一丝的皮草味又混杂而来。虽然还可以察觉到一丝丝丹宁的踪迹,但这丹宁却给了酒身应有的骨架与结构,把酒喝下后再用舌头上的味蕾去回味酒香时,还能感觉到它的痴情缠绵余韵。一般来说,用Shiraz葡萄酿成的红酒总带有一股辛烈的味道,有的像薄荷、有的像丁香。不论何种风味,总是带有一丝泼辣的烈性。但1988年的Hill of Grace可能已近醇熟,不论是香味或是喝下去时,温婉柔美,总是带有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万种风情。

豪园酒庄 Howard Park

豪园酒庄位于西澳大利亚,堪称西澳酒庄中的翘楚。

玛格丽河(Margaret River)产区只有四个酒庄的葡萄园获澳大利亚最著名酒评家之一的James Halliday先生五颗星的最高评分,豪园便是其中之一。有意思的是豪园酒庄在玛格丽河(Margaret River)和

大南区(Great Southern)均拥有葡萄园,而在大南区(Great Southern)的葡萄园也获得了James Halliday的五星评分。

远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Jeff Burch先生在玛格丽河(Margaret River)区域的Cowaramup和大南区(Great Southern)区域的Denmark分别买下了葡萄园,建立了豪园酒庄。从此,他与他的爱妻Amy Burch便将全部的热情倾注在酿造最优质的葡萄酒上,这样的热情年年相传,以至到现在,庄园里的人最爱说的话就是“非常有意思”,“我愿意做任何事”。

除了自己的两个葡萄园,酒庄还有精心挑选的契约葡萄园。所谓契约葡萄园就是指不属于Howard Park,但是专门根据Howard Park的要求为其种植葡萄的小葡萄园。酒庄也会派专门的葡萄种植专家长驻其间指导种植以确保葡萄的品质。

豪园有三大系列的葡萄酒:狂鱼系列(Mad Fish)、豪园庄园系列(Howard Park Regional Range)(包括礼士顿庄(Leston)和诗歌庄(Scotsdale)两个品牌)、以及豪园的西澳酒王系列(Howard Park) 。狂鱼(Mad Fish),是一个时尚而年轻的系列,是中价位的优质产品。她带着清新的水果味道,充满活力,而又结实、优雅、易饮易明,在澳洲本土及美国与欧洲都极受欢迎。尤其是2002年和2003年的酒,质量更达到新的高度,颇受James Halliday先

生的称赞。用豪园庄的话来说,这款酒是专门为那些享受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美酒与美食的人们准备的。说起狂鱼的来历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狂鱼葡萄园位于西澳Denmark一个独特的狂鱼湾(Mad Fish Bay)附近,每当潮水从海湾两头涌入的时候,海里的小鱼就像发疯似的上窜下跳,为的只是逃离大鱼的魔爪。后来,在狂鱼系列的Label上面就采用了一只传统的海龟设计,代表了毅力和宽容。就像那些在狂鱼湾(Mad Fish Bay) 里,虽然弱小,却仍然坚强而执着地求生的小鱼们。

豪园庄园系列中的礼士顿庄(Leston)是以老板Jeff的父亲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庄园的酒显得沉稳有力,在2004年的国际葡萄酒大赛中,2001年的礼士顿庄——穗乐仙(Howard Park-Leston-Shiraz)获得了金奖。

玛格丽河流域一向以出产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闻名。豪园——西澳红酒王以纯嘉本纳沙威浓酿造(Howard Park-Cabernet Sauvignon),带有明显的巧克力和浆果的香味,口感柔软而层次丰富,结构平衡。虽然是澳洲酒,却带着法国酒的优雅和精致,是难得的佳酿,是西澳目前最贵的三大红酒王之一。因此我们把她称为:豪园——西澳红酒王。

值得一提的是,豪园酒庄还是一个少有的蕴含了中国风水建筑的世界级名庄。豪爽的酒庄老板Jeff Burch的太太是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华裔。这位太太的一位朋友是北京的风水高手,偶尔来酒庄小住,正巧酒庄正在建设Cellar Door。由于Cellar Door是酒庄对外的窗口,供散客品尝和购买酒庄的葡萄酒。一般酒庄的Cellar Door都会建在庄园大门附近,而这位风水大师却强烈建议把Howard Park的Cellar Door建在酒庄内部远离大门的一个地方,而当时Howard Park的Cellar Door已经动工,重建不仅意味着原来的投资全部浪费,更要重新请人设计,费用非常昂贵。太太执意地看着Jeff说:“亲爱的,我们结婚25年了,如果你还爱我,就请听从风水大师的建议,重新修建Cellar Door吧!”于是,深爱太太的Burch先生不顾设计师的劝阻,停止已经进行了快一半的工程,在酒庄内部重新造起既简约大派、又有中国吉祥图腾的Cellar Door。说来也奇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豪园酒庄竟在随后的几年里风生水起,不但酒越做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这大概也是澳洲酒庄中的一奇吧!

玛格丽河流域一向以出产嘉本纳沙威浓(Cabernet Sauvignon)闻名。豪园——西澳红酒王以纯嘉本纳沙威浓酿造(Howard Park-Cabernet Sauvignon),带有明显的巧克力和浆果的香味,口感柔软而层次丰富,结构平衡。虽然是澳洲酒,却带着法国酒的优雅和精致,是难得的佳酿,是西澳目前最贵的三大红酒王之一。因此我们把她称为:豪园——西澳红酒王。

值得一提的是,豪园酒庄还是一个少有的蕴含了中国风水建筑的世界级名庄。豪爽的酒庄老板Jeff Burch的太太是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华裔。这位太太的一位朋友是北京的风水高手,偶尔来酒庄小住,正巧酒庄正在建设Cellar Door。由于Cellar Door是酒庄对外的窗口,供散客品尝和购买酒庄的葡萄酒。一般酒庄的Cellar Door都会建在庄园大门附近,而这位风水大师却强烈建议把Howard Park的Cellar Door建在酒庄内部远离大门的一个地方,而当时Howard Park的Cellar Door已经动工,重建不仅意味着原来的投资全部浪费,更要重新请人设计,费用非常昂贵。太太执意地看着Jeff说:“亲爱的,我们结婚25年了,如果你还爱我,就请听从风水大师的建议,重新修建Cellar Door吧!”于是,深爱太太的Burch先生不顾设计师的劝阻,停止已经进行了快一半的工程,在酒庄内部重新造起既简约大派、又有中国吉祥图腾的Cellar Door。说来也奇怪,本来名不见经传的豪园酒庄竟在随后的几年里风生水起,不但酒越做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这大概也是澳洲酒庄中的一奇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xv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