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论文 浅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

更新时间:2024-05-22 23: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

众所周知,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考古学上将这段时间成为“青铜时代”。而我将在这篇文章结合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征,从青铜器的品种和用途、制作工艺、艺术特征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的变化及各自特征。 一、品种和用途

夏代青铜制品主要是为数不多的礼器、武器和工具,相对商周来说种类和数量较少,但在青铜礼器的出现在铸造史上已是一个重大的飞跃。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爵、斝、戈、钺、铃,以及兽面纹牌饰等。另外,相传禹在位时,收集全国的青铜,铸鼎九只,象征九州,号称九鼎——这也被视为王权的标志。下左图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夏代青铜礼器,爵。

到了商代,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青铜器品种已是相当丰富。商人尊神,敬鬼,信巫,淫祀。祭祀活动频繁并且隆重。因此在商代,出现了大量青铜礼器,分为食器,酒器,乐器和兵器。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上右图为著名的司母戊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此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它以超重,超大,超强的体量感,表现出雄伟庄严之美,从而成为最高统治者证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

周代青铜器与商有联系也有区别。西周注重礼教,统治者实行将政治权利、土地和奴隶讽刺诸侯的分封制度,于是青铜礼器不只用来祭祀,还用来维护和体现这种等级制度。而到了春秋战国,“尊神重鬼”观念日益淡薄,各自为政的诸侯越来越追求“钟鸣鼎食”的享乐生活,青铜器中的生活用器逐渐增多。 二、制作工艺

青铜器铸造铸造要经过采矿、冶炼、浇铸、成型等工序。其技术要比制陶复杂的多,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夏代青铜制品的器类很少,主要以小件的器具和兵器为主。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之前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型制朴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气息。

而商周时,随着社会进步和造型艺术的提高,则到了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辉煌时期,陶制块范铸造的方式得以被使用。而一件青铜器的制作往往是分工合作。如前面提到的司母戊方鼎,铸造时必须几个熔炉同时熔炼铜液,并采用二次铸造法或分铸法来完成。春秋时期在以上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印模制范和失蜡制造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青铜铸造的工艺。

三、艺术特征

受制作工艺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夏代的青铜器一般没有纹饰,只有部分器具上有着少量简朴的纹饰。除此以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兽面纹牌饰了,牌上的兽面纹除两眼之外,其他部分都是抽象而不写实的。这也是目前已知的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虽然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上未见动物形纹饰,但二里头出土的青铜戈的内部,已有变形的动物纹饰,因而不能排除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纹的可能。

商代人的神鬼崇拜,形成了商代青铜器纹饰庄重、狞厉之美,并以其精美绝伦的装饰造型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又一夺目的瑰宝。装饰图案多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当时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国家、奴隶主阶级。因此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在青铜纹饰上处处透露出一种威严、狞厉、神秘的气息。青铜器纹饰大多是被综合异化了的动物形象,通过对纹饰的神话、夸张处理,繁密的装饰达到一种神鬼崇拜以及对奴隶的恐吓、威慑的效果。神兽纹饰也表达出奴隶主期望得到上天、神灵、祖先的庇护,维护其长久的统治,青铜纹饰具有象征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意义。以下三张图片分别为兽面纹,夔龙纹,云雷纹的一种样式。

周的青铜文化是在晚商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周前期的青铜器纹饰仍然沿袭商代后期风格。而在之后则随社会变迁逐渐发生发生改变。总体来说可以归结成两点,纹饰的简化与长篇铭文的出现。纹饰从早期以兽面纹、龟鱼纹、龙纹、鸟纹、蝉纹、蚕纹等动物纹样为主发展到后来,以环带纹、鳞纹、窃曲纹、瓦纹等占据了主要地位,纹饰渐趋简净质朴,线条疏畅。铭文也逐渐占据了主要位置。西周青铜器以长篇铭文、精湛铸工、华美风格,为华夏文明树立了丰碑。 西周中期以后,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周朝“礼”、“乐”制度建立,统治者希望通过礼乐制度治理国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也发生重大变化,商代青铜纹饰神秘色彩减退,理性色彩增强;饕餮纹、夔龙纹逐渐蜕变,抽象为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等具有规则规范的几何纹饰,说明人们在审美气质上逐渐倾向于大的社会风尚。“礼”成为这一时代的规则典范。右图为西周时的青铜鼎。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思想活跃,追求人性。现实社会生活成为青铜纹饰反映的主题,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纹饰更多的具有绘画性,如表现社会生活采桑、耕种、狩猎,表现水陆攻占等场面,可谓更多的具有了人文主义的气息。 四、总结

青铜器的演化过程,无论是从种类与用途、制作工艺还是艺术特征上来讲,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反过来从青铜器的艺术中我们也能看到夏商周生产、生活的变迁。早期夏代青铜器保留着原始、质朴的自然痕迹;商朝时的纹饰可以变为奴隶主贵族统治人民的工具;西周以后理性色彩的加强、纹饰的简化,是推行礼乐制度的结果。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纹饰则反映了礼崩乐坏的新时期对人的价值的新认识。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也就成为我们认识夏商周文明的桥梁。

参考文献

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林通雁 编著,《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彭德 著 ,《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 编写,《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崔建林 主编,《中国青铜艺术鉴赏》,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参考网站

百度百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xt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