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第十二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3 04: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特殊教育学校

(20 —20 学年度 )

第 二 学期

数学 科

教 案

教师:

20 年 月 日

(教案编写格式说明:正文详细内容:采用小4号宋体。采用多倍(1.25倍)行间距,进行双面打印。教案应比实际进度提前1—2周编写完成并打印出来,以备随时提供检查用。)

学 期 总 设 想 (含教材分析、班级特点、本学期教学目标、重难点、进度安排等)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 六年级聋班共有9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大多智力发展成熟,吸收新知识很快。但是由于入学晚,聋生无学前教育,且聋生特殊的身体情况,语言能力较差,表达能力很有障碍,因此本班学生个体程度也不一样,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如陈振贵、薛晶晶、郭蓉冰、郑水云等同学,张春铭、陈振贵、郭蓉冰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因此我把本班学生分成三类来教学,A类学生:张艺、陈宇柔;B类学生:袁星星、张春铭、薛晶晶和李文杰;C类学生:陈振贵、郭蓉冰、郑水云。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一至五年级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A类的学生)。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如张艺、陈宇柔和李文杰)。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薛晶晶、李文杰、陈振贵、张春铭、袁星星、郑水云、郭蓉冰)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数和数的计算方面,是在数的整除的基础上教学整数的一些性质,其中包括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第九册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4、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理解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5、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特征,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关于它们的一些计算;数的整除;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概念的教学。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1、语言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总86课时):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26课时) 第一周 2月17日-2月21日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课时左右 第二周 2月24日-2月28日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课时左右 第三周 3月3日-3月7日 第四周 3月10日-3月14日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5课时左右 第五周 3月17日-3月21日 第六周 3月24日-3月28日 整理和复习?????????? 3课时左右 二、数的整除(26课时) 第七周 3月31日-4月4日 1、约数和倍数???????3课时左右 第八周 4月7日-4月11日 2、能被2、5、3整除的数???4课时左右 第九周 4月14日-4月18日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5课时左右 第十周 4月21日-4月25日 4、最大公约数????????4课时左右 第十一周 4月28日-5月2日 5、最小公倍数?????????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9课时) 第十二周 5月5日-5月9日 1、分数的意义???????10课时左右 第十三周 5月12日-5月16日 2、真分数和假分数???????6课时左右 第十四周 5月19日-5月23日 3、分数的基本性质???????3课时左右 第十五周 5月26日-5月30日 4、约分和通分????????7课时左右 第十六周 6月2日-6月6日 第十七周 6月9日-6月13日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四、总复习(5课时) 第十八周 6月16日-6月20日 总复习 课 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 目标: (含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3、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5、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分类 要求: A类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B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C类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基本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2、难点: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教学 重、难点 教具准备: PPT。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彩色计数板。演示分数用的教具。(训练器材) 课时安排: 口算和简便运算练习卡片。自制教具。 26课时 第 1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震前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工作? 1、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 2、发布临震预报后,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说的图形写在黑板上。 2、观察、分析。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识别,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3、归纳。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特征。 三、新课。 1、教学例1。 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1)认识长方体的面:长方体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 备 注 教材第1——3页长方体的认识,例1、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1——3题。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教师指出:可以把这些棱分成3组,每组4条。 (教师用彩色粉笔画上标志)棱是直的,是线段,可以度量。 小结: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的棱互相平行,互相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和高。长、宽和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4)揭示长方体的特征。 有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齐读。 (2)观察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 (3)观察长方体中相交于同一点的棱有几条,(3条)这3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不相等) (4)归纳。 四、练习: 做教材上第3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五、指导看书。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布置。 P4 练习一 A类学生:1、2、3 B类学生:2、3 C类学生:2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特征。 第 2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备 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安全教育5分钟: 震前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工作? 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 4、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5、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 二、复习: 1、教师指名A类学生复述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教师小结。 2、引入新课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三、 新课: 让学生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物体来观察。 1、认识正方体:它的各个面有什么特点?它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它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总结:正方体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表示: 四、练习: 做教材P4的“做一做”。 师生一起完成。 五、 指导看书。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布置。 P5 练习一 A类学生:4、5、6、7 B类学生:4、5、6 C类学生:4、5 八、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教科书第3——4页的正方体的认识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4——7题。 进一步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第 3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备 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二、基础练习: 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后,分别让学生复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巩固练习。 三、 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8、11题: 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理解题意。 做题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 计算出来的。 最后集体核对。 2、做练习一的第9题: 教师出示第9题,指名A、B、C类学生读题后, 提问:正方体有几条棱? 每条棱都怎么样? 弄清数量关系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一的第10题: 教师用实物演示,观察两个正方体粘在一起变成一个长方体后,它的长、宽和高有什么变化, 然后让学生独立求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各是几厘米。(有条件,让学生试着摆一摆)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8——11题。 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为以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四、课堂总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布置。 P6 练习一 A类学生:8、9、10、11 B类学生:8、9、11 C类学生:8、11 七、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教 学 反 思 第 4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备 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b.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二、复习: 出示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让学生观察后,分别说一说长方体中各个面的长和宽。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三、 新授: 让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的部分要剪掉),再展开。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纸盒展开的形状, 提问: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照。 让学生在展开后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明:“上”“下”“左”“右”“前”“后”,用事物进行对照。 最后指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小结: 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和高有什么关系? 在正方体中呢? 教学教科书第7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完成练习二的第1——3题。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确定各个长方形面的长和宽。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四、 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读题后,观察图形要算的面积,要知道什么。 然后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提问:左侧面的面积是多少? 底面的面积是多少?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P10 练习二 A类学生:1、2、3 B类学生:1、2 C类学生:2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第 5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备 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d.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e.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f.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二、复习: 1、用练习二中的第2题第一个图形,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各是多少。 2、指出这个长方体前面的长和宽,并口算出它的面积。 3、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的面怎样? 4、什么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三、新授: 1、教学例1。 PPT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指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教师说明:求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教师把准备的长方体的纸盒展开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完成第8页的填空。 (3)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思路,自己列式解答。 着重提问:每一步连乘表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6×5×2+6×4×2+5×4×2 教学教科书第8——9页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例1),完成第9页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4——6题。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4)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学生做做看,集体核对。 (5)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联系?哪一个更简便? (6)小结:从上面计算中可以看出,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要找出三组面中的长和宽。 四、巩固练习: 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师生一起订正。 五、 课堂总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P11 练习二 A类学生:4、5、6 B类学生:4、5 C类学生:5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第 6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g.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二、复习: 1、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点?(A、B) 2、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A)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三、 新授: 1、教学例2。 (1)PPT出示例2,指名B类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然后,提问:要求这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积,那么什么叫做正方体的表面积?(A、B) (2)教师出示准备的正方体纸盒展开贴在黑板上。 提问:正方体6个面有什么关系? 每个面积怎么算? 6个面的总面积怎么算? (3)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解题思路自己列式解答。 集体核对时,着重强调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3×6。 (4)教师提问: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6 备 注 教学教科书第9——10页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和联系实际问题的计算(例2和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7——10题。 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3、教学例3。 PPT 出示例3,学生读题并思考。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要求一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就是求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木箱有几个面? 为什么? 求它的表面积只要求几个面的总面积? 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批改。 四、 巩固练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五、 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弄明白什么? 六、拓展练习。 七、作业布置。 P12 练习二 A类学生:7---10 B类学生:7、9、10 C类学生:7、10 八、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第 7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备 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安全教育5分钟: 如何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 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二、基础练习: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的第11题: 做题前,教师提醒学生要先把X的值代入圆圈左边的式子里,求出来与圆圈右边的数进行比较大小。再把“<”“>”或“=”填入圆圈里。 2、做练习二的第12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最后集体批改。 3、做练习二的第13题: 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计算图形的表面积。做完后,提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再怎样计算? 4、做练习二的第14题: (1)出示第14题的题目和图。 (2)指名B类生读题,分析题意。提问:要求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就是要求哪几个面的总面积?计算这几个面的面积时,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解答。 (4)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四、拓展练习。 五、作业布置。 P12 练习二 A类学生:11--14 B类学生:13、14 C类学生:13 六、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11——14题。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第 8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地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 b. 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 c. 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二、做练习二的第15题: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混合练习。 多媒体出示第15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先观察, 再让A、B类学生说一说求内盒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也就是需要计算哪些面的面积,求外套所用的硬纸板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哪些面的面积。 学生讨论后,让学生进行解答, 做完后,集体订正并小结。 三、 做练习二的第16题: 学生读题后, 教师提问:知道什么? 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那么我们要计算屋顶和四面墙的面积还应该减去门窗的面积。 然后学生按上面的思路自己解答。 四、 做练习二的第1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A、B类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备 注 混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15——19题。 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五、做练习二的第18题: 学生思考后,教师一边提问,一边板书:1.22×6×200。 六、做练习二的第1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七、课堂总结。 八、拓展练习。 九、作业布置。 P13 练习二 A类学生:15---19 B类学生:15、16、18 C类学生:16、18 十、板书设计。 混合练习 教 学 反 思

第 9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为防范被歹徒抢劫勒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和同学结伴上学、回家,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2)言谈举止一定要符合身份,不要过分张扬,避免引起问题少年的注意。 3)上学放学路上尽量走大道,不走偏僻小路。 4)穿着打扮要朴素,平时不穿名牌、不高消费,不再外人面前炫耀自家财富,以免被不良少年盯上。 二、新授: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1、体积概念的认识。 (1)教师做实验,让学生观察。 使学生明白: 石头的大小不同,它们所占的空间不同。 (2)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是木块占据了空间。 (3)引出体积的概念: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4)练习: 让学生回答书上的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 哪个体积最小? 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所占的空间越多,它的体积越大。 2、体积单位的认识。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1)认识立方厘米。 拿出一块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的实际备 注 教学教科书第15——17页的体积和体积单位,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3题。 初步认识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体积概念、体积单位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大小。 使学生明确: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举例说明: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2)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明白: 棱长是1分米和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分别是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 (3)让学生举例说一说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各有多大。 (4)体积的计量。 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使学生明白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表示,体积单位用正方体表示。 四、课堂总结: 体积的含义是什么? 体积单位有哪些?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布置。 P21 练习三 A类学生:1、2、3 B类学生:1、3 C类学生:3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为:V=s×h 四、 巩固练习: 做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中题目。 五、指导看书。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布置。 P25 练习四 A类学生:1、2、3、4 B类学生:1、2、3 C类学生:1、2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第 14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备 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安全教育5分钟:校园安全小常识 8、注意用电安全,不要乱摸乱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开关、插座等。9、学生放学回家要按时离开学校直接回家,不要在教室、校园内逗留,也不要在街头游逛。10、上下学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看清来往车辆,要走人行横道。学生乘车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如摩托车、三轮车、货动车等),不乘坐超载车辆。 二、复习: 指名A、B类学生说一说长方体的底面积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各等于什么。 三、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混合练习。 四、混合练习: 做练习四的第5——10题。 1、做第5题:出示第5题,学生读题,然后指名A类学生说说解题过程,教师再小结,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2、做第6题: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批改。 3、做第7题:指名B类学生读题后,提问:要求这根方钢重多少千克,先要求什么?分析后,教师板书,指名A类学生计算,集体批改。 4、做第8题:要求用方程解答。 5、做第9、10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P25 练习四 A类学生:5---11 B类学生:5、6、7 C类学生: 5、6 七、板书设计。 混合练习 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四的第5——10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与长、宽、高或棱长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教 学 反 思

第 15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煤气 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让孩子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烧水、做饭。在此之前要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和煤气。 (1)煤气使用后,要随手先关闭阀门。再闭合煤气灶上的开关。 (2)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煤气烧饭或烧水时,要专心看守,切莫远离厨房,做其他事情。 (3)液化气瓶要远离火源(至少1米以上),直立使用,不能倒立卧放,不能用火烘烤,严禁私自倒掉残液和抽气倒灌。 二、复习: 指名A、B类学生回答:体积单位有哪些?并用手比划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有多大。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新授: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教师拿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后, 提问:它的体积有多大? 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让学生根据正方体体积公式计算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教师板书:10×10×10=1000(立方厘米) (3)因此:1立方米=1000立方厘米 (4)让学生自己想一想:1立方米=( )立方分米 (5)小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备 注 教学教材第27——28页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例3、例4),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3题。 初步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改写。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2、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见教材第28页。) 3、教学例3。 8立方米,0.54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 )立方分米 让学生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改写,教师小结。 4、教学例4。 3400立方厘米、96立方厘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指名A类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5、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与以前学过的长度、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基本相同,只是进率不同。 四、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 2、独立完成练习五的第1、2、3题。做完后,教师批改。 五、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六、作业布置。 P29 练习五 A类学生:1、2、3 B类学生:1、2、3 C类学生:1、2 七、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 16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一、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和煤气 (4)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煤气时,若听到微小漏气声音,或闻到异味时,应立即关火检查。注意不能用明火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听到漏气声,要立即关闭钢瓶阀门(或煤气管道总开关),迅速打开窗通风,熄灭附近火源。切记此时不要使用换气扇、脱排油烟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不要拉电灯开关。尽快打电话通知爸爸妈妈或煤气站人员进行处理。 二、复习: 1、指名A、B类学生说一说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教师出示卡片,指名A、B类学生口答: 3.6平方米=( )平方分米 3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6立方米=( )立方分米 48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0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50立方分米=( )立方米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名数的改写 三、新授: 1、教学例5。 PPT出示例5: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学生读题,然后自己解答。 (2)让A类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在教科书上完成例5。 (4)提问:如果直接计算这块钢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备 注 教学教材第29页的例5,完成练习五的第4——8题。 熟练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写。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应该怎样计算? (启发学生先把长、宽、高的单位化成分米,再计算体积,得到的就是多少立方分米。) (5)小结。 四、巩固练习: 做练习五的第4——8题。 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A、B类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第5、6、7题:做题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单位是否相同,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3、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P30 练习五 A类学生:4---8 B类学生:4、5、8 C类学生:4、8 七、板书设计。 名数的改写 教 学 反 思 第 17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备 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下雷雨时怎样使用电器 (1)关掉收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等电器的开关,拔出电源插头,拔出电视机的天线插头或有线电视的信号电缆。最好将电缆移至房外。 (2)暂时不用电话,如一定要通话,可用免提功能键,与话机保持距离,切忌直接使用话筒。 (3)离开电线、灯头、有线广播喇叭1.5米以上。 二、复习: 指名A、B类学生改写名数 6.75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5.9立方米=( )立方分米 9999立方分米=( )立方米 52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体积和容积单位 三、新授: 1、教学容积的概念。 教师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提问:什么叫做长方体的体积?然后把纸盒的上盖打开,指着盒内的空间告诉学生:这个纸盒内的空间放入与这个体积同样大的物体(如果纸盒的厚度忽略不记),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然后让学生举一些例子说明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 在学生举例时,可以进一步明确: 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里面是空的,才能计量它的容积,计算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和高,才能准确地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 2、教学容积的单位。 (1)教师拿出一些计量液体的容器,向学生介绍: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计量液体的体积时,为了方便,常用升和毫升。教师板书: 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六的第1——4题。 初步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教师让学生观察计量工具,使学生认识到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并使学生明白:1升=1000毫升 (3)使学生明白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4)小结: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3、教学例6。 让学生独立审题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把算出的体积单位名数改写成容积单位的名数。 4、练习: 完成第31页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四、巩固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1——4题。 1、第1题:想一想: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并填写在书上。 2、第2、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指出。 3、第4题: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指名A类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教师小结,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 五、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容积的概念是什么?它与体积有什么区别? 3、容积的单位有哪些?它们的进率是多少? 六、作业布置。 P32 练习六 A类学生:1---4 B类学生:2、3 C类学生:1 七、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 18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备 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家里不慎起火或发生火灾怎么办? (1)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这样就能将火与空气隔绝,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切忌用水扑救。 (2)液化石油气因漏气起火时,首先应迅速切断气源,同时用灭火器或灭火粉将火扑灭。 二、复习: 1、什么叫做容积? 容积的单位有哪些?(指名A、B类生回答,PPT展示。) 2、1升=( )毫升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 第一个问题是求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容积。 要求得数保留整数,也就是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四舍五入。 指名A类学生板演,其余在自己练习本上做,集体小结。 2、做练习六的第6题: 让学生自己填在教科书上,教师批改。 3、做练习六的第7题: PPT 出示:一种背负式喷雾器,药液箱的容积是14升。如果每分喷出药液700毫升,喷完一箱药液需要多少分?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六的第5——9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灵活地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帮助学生分析题意,要求同一单位。 这题不是求容积,是求效率的。 4、做练习六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做练习六的第9题: 读完题后,动手实际操作,看一看怎样把它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 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最后计算它的容积。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布置。 P33 练习六 A类学生:5---9 B类学生:6、7、8 C类学生:6、7 七、板书设计。 巩固练习

第 19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家里不慎起火或发生火灾怎么办? (3)家用电器着火,要立即拔下插头,或拉闸断电,然后用毛毯或棉被捂盖。切记在电源切断前不要用水扑救,因为水能导电,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4)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若将门窗打开,由于空气对流作用,火势会迅速发展,形成大面积火灾。 二、做练习六的第10题: 学生直接填写在教科书上,教师批改。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混合练习 三、做练习六的第11题: PPT出示: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分米,这个油箱可以盛油多少升? (1)学生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要求这个油箱可以盛油多少升,就是要求它的容积。 求容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从底面积可以知道什么? 立方分米和升有什么关系? (3)逐一解决问题,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四、做练习六的第12题: 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五、做练习六的第13题: 要求用方程解答,首先要知道设哪个未知量是X。 可以垫多厚也就是求这堆沙土的高度。 备 注 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六的第10——15题。 能够熟练地掌握容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六、做练习六的第14题: 这题是巩固以前的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做练习六的第15题: PPT出示第15题,先要计算出这桶油有多少升,再计算这些油能装多少瓶,也就是把这些油分成多少份。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改写。 八、课堂总结。 九、作业布置。 P34 练习六 A类学生:10---15 B类学生:10、12 C类学生:10 十、板书设计。 混合练习 教 学 反 思 第 20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备 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家里不慎起火或发生火灾怎么办? (5)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倒不要用水扑救,可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 (6)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火警电话号码为“119”.拨通电话后,立即报告火灾地点,火势情况和自己姓名。 (7)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 二、复习: 用卡片出示复习题: 1、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是什么? 2、表面积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单位表示? 3、要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求体积呢?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表面积和体积的比较 三、新授: 1、教学例7。 PPT出示例7:光明纸盒厂生产的一种长方体纸箱,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 (1)做一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硬纸板? (2)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要求一个纸箱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是计算它的表面积还是体积? 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又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教学教材第35页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较,完成例1后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5题。 通过表面积和体积的比较,使学生分清表面积和体积这两个概念和各自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最后师小结。 2、练习: 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完后,让学生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七的第1——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行间巡视。 五、课堂总结: 这课时学习了表面积和体积的比较,我们知道了怎样求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在计算的时候要区分准确。 六、作业布置。 P36 练习七 A类学生:1----5 B类学生:1、2、3 C类学生:1、2 七、板书设计。 表面积和体积的比较 第 21 课 时 本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时 重、难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点名, 安全教育5分钟: 用电中的安全问题 用电中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二是财产安全。为了杜绝事故的发生,用电时要注意: (1)不站在地上去接触火线;站在绝缘体上,穿着绝缘鞋也不能让身体同时接触火线与零线。 (2)要保护好电线、插头、插座、灯座及电器绝缘部分。要保持绝缘部份的干燥,不要用湿手去扳开关、插人或拔出插头。 二、完成练习七的第6——10题。 揭示导入并板书课题:混合练习 1、第6题: 本题是不同单位之间的改写,让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是从低级向高级,还是从高级向低级。 2、第7题:(出示卡片) 153-98 32.6+19.6 0.5×101-0.5 40×0.25 9000÷72 13.6+2.8+6.4 5.4÷1.8 240×1.5 让学生尽量用简便方法口算。 3、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第9题: PPT出示第9题:在一个现代化的体育馆里,铺设了300块长3米、宽1.5米、厚0.2米的木质地板。这个体育馆的面积有多大?铺设地板至少要用木材多少立方米? 师生一起读题,然后提问:第一个问是这个体育馆的面备 注 混合练习,完成练习七的第6——10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 方 式 方 法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xm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