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0:40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无论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是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以群体的方式存在,都需要和社会生活中的成员建立社会联系,发展人际关系,产生人际互动。网络像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和发展空间,又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与问题,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极其复杂,表现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了解人际互动及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群体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是广西师范大学德育科研基金项目校级课题《寓教于情 ――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师政科技[2014]13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B844.2 引言

任何一个人都在特定的社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社会群体的一员。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络渗透到了许许多多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大学生更是受网络影响最明显的一个

群体。大学生这个群体反过来也影响着其他群体和成员,并由此对社会产生作用。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的特征及功能

大学生网民在网上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在虚拟世界进行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群体活动。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的概念

广义上的大学生网络群体是指由全体大学生网民所组成的集体。狭义上的大学生网络群体是指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相互依赖且彼此间互动的二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目的而聚集在网络虚拟社区如网络班级、网络学校、网络论坛、网络团购团体、大学生网络社团、大学生QQ班级群等开展活动。群体虽然是由个体组成,但并不是所有在群体里的个体都是群体成员之一,比如有些群体里的个体只是为了某目的而加入了网络群体,但却从未曾在群体里发表言论的个体不能称其为网络群体中的成员。 (二)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的特征 1、共有心理

一般来说,具有群体归属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该群体的规范和群体所遵循的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自觉维护本群体的利益,使群体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整合性的集体。大学生参加并属于某一群体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自觉地遵循所参加群体的规范,与其他成员在情感

上产生共鸣。 2、认同心理

大学生网络群体的形成,主要是有共同的或相近的利益、兴趣和目的。一旦群体思想认同意识形成后,往往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在对待群体外部的一些重大事件或原则性问题时,个体一般都自觉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看法和情感,即使群体认识不一定符合客观事实时,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往往会服从或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达到思想上的认同。

3、连动心理

所谓连动心理就是说在网络群体中成员之间互相影响的一种情况。大学生网络群体更加富有想象力,群体幻觉与现实相互影响,正所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三)大学生网络群体心理的功能 1、使成员产生归属感

大学生网络群体归属感是指个体在行动中表现得和群体要求协调一致,个体对群体有强烈的依恋感,在群体中氛围欢快或群体中发生争吵,个体会有相应的情感体验。群体心理作用于群体成员的情感层面表现为使群体成员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摆脱孤独感和恐惧感,感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满足自我确认的需要。 2、使成员产生认同感

大学生网络群体的认同感是指大学生群体成员明确意识到自己是网络群体中的一员,在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上,都能保持和群体一致的认识和评价。群体心理会作用于群体成员的认知层面,使群体成员在认知上与群体保持一致。群体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使得群体规范对成员具有约束作用。 3、使成员产生力量感

大学生网络群体中的个体通过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交往,可以获得友情,得到心理支持和慰藉。同时当群体成员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群体就会给予鼓励和赞许,使个体体验到来自群体的支持,并把这种支持转化为强化行为的力量。群体的支持力量可以鼓舞个体的勇气和自信,唤醒个体内在潜力,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个体在群体的支持和鼓励下,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而离开群体的支持,任何个人力量都显得十分渺小和微不足道。

4、满足成员尊重的需要

网络个体在群体中通过与他人互动,来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获得与群体成员的一致性。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个体自信,减少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良好的评价。个体在群体中所获得的地位和评价皆可以满足其自尊的心理需要。

二、运用网络群体心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网络班级建设,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网络班级主要表现为班级QQ群,班级QQ群是大学生学习、活动以及学校相关通知必不可少的集体。班级QQ群班级QQ群氛围良好,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积极上进;反之,则会使人心情低落,无心学习。因此加强班级QQ群建设,首先要优化网络空间环境;其次,举办更富有创意的班级活动,如班级QQ群中最活跃人选评比活动,十大孝子评选活动等。网监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网络产品应综合社会效益来考虑。相关部门要规范高效周边的网吧经营。 (二)利用好网络,定期开展网络心理普查,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不良心理

大学生对心理问题比较迷茫,有些大学生比较害羞,不敢提出自己的异议。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和完善专门的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校园网站。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天地。建立心理咨询工作站,心理咨询专家为大学生解答有关心理问题,定期在学生QQ群下发心理普查问卷,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心理测试,对学生心理进行实时调查,了解学生群体的大体动向,及时纠正偏离健康心理方向的学生。

(三)正确对待非网络群体,正面引导,积极利用

大学生中存在很多非网络群体如不同学院间的同学,大多是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而不一定在网络群体中。非网络群体本身固有自发性、凝聚力和不稳定性,有可能因学校的一个短暂的活动聚集在一起,这时可以利用网络群体将这一群体组织起来,非网络群体与网络群体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近几年频发的网络群体事件就是网络群体力量最有力的证明。因此,教育者要正确引导非网络群体,使网络群体更好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语

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普遍的忽视心理学的教育,在我国甚至很多大学生觉得修读心理学是很丢人的专业。过去强调德育、智育却很少提及心育。其实我个人觉得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更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一个人的心理不存在问题当然也就不会觉得这世界不公从而行为也不会过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大学生中存在很多非网络群体如不同学院间的同学,大多是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而不一定在网络群体中。非网络群体本身固有自发性、凝聚力和不稳定性,有可能因学校的一个短暂的活动聚集在一起,这时可以利用网络群体将这一群体组织起来,非网络群体与网络群体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近几年频发的网络群体事件就是网络群体力量最有力的证明。因此,教育者要正确引导非网络群体,使网络群体更好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语

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普遍的忽视心理学的教育,在我国甚至很多大学生觉得修读心理学是很丢人的专业。过去强调德育、智育却很少提及心育。其实我个人觉得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更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一个人的心理不存在问题当然也就不会觉得这世界不公从而行为也不会过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x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