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3 10: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1 一、项目概况 ······················································································ 1 二、业主简介 ······················································································ 2 三、编制目标、依据及研究范围 ······················································· 3 四、简要结论 ······················································································ 4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 6 一、生态博物馆状况 ··········································································· 6 (一)生态博物馆起源 ···································································· 6 (二)生态博物馆的概念与内涵 ···················································· 7 (三)生态博物馆的主要特征 ························································ 8 二、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 10 (一)项目地理位置 ······································································ 10 (二)项目所在区状况 ·································································· 11 (三)历史文化背景 ······································································ 11 三、项目提出的政策背景 ································································· 2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25 一、发展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25 二、挖掘和抢救土家族文化,提供全面集中展示土家族风情的场所 ············································································································ 26

1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二、对于加速构建渝东南民族文化中心至关重要 ·························· 27 三、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人民脱贫致富······· 28 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 28 第四章 项目功能定位 ·········································································· 29 一、项目定位 ···················································································· 29 二、规划定性与目标 ········································································· 29 三、活动项目设计方案 ····································································· 30 四、活动原则 ···················································································· 30 五、参观活动设计 ············································································ 31 六、博物馆展示内容 ········································································· 32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 33 一、地理地质 ···················································································· 33 二、所在区经济状况 ········································································· 33 (一)黔江区概况 ·········································································· 33 (二)社区经济 ············································································· 34 三、气象、水文 ················································································ 35 四、自然生态环境 ············································································ 35 五、现有基础设施 ············································································ 35 六、交通条件 ···················································································· 36 七、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 ································································· 37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37

2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第六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 38 一、建设规模 ···················································································· 38 二、建设内容 ···················································································· 39 第七章 工程建设方案 ·········································································· 40 一、设计依据 ···················································································· 40 二、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点 ································································· 40 二、建筑设计 ···················································································· 42 四、结构设计 ···················································································· 45 五、公用工程方案 ············································································ 46 六、其他配套设施 ············································································ 50 第八章 节能及节水 ·············································································· 52 一、节能措施 ···················································································· 52 二、节水措施 ···················································································· 52 第九章 劳动保护、环保及消防 ·························································· 54 一、劳动保护 ···················································································· 54 二、环境保护 ···················································································· 55 三、消防 ···························································································· 58 第十章 组织管理与机构设置 ······························································ 60 一、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 60 二、项目机构设置 ············································································ 61

3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三、项目建成管理措施 ····································································· 61 第十一章 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投标 ······················································ 65 一、建设进度 ···················································································· 65 二、招标方案 ···················································································· 65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67 一、编制依据 ···················································································· 67 二、编制说明 ···················································································· 67 三、估算结果 ···················································································· 68 四、资金筹措 ···················································································· 68 第十三章 社会评价 ·············································································· 71 一、项目对本地区社会影响分析 ····················································· 71 二、项目与本地区互适性分析 ························································· 72 三、社会风险分析 ············································································ 73 四、社会评价结论 ············································································ 73 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 ·········································································· 74 一、结论 ···························································································· 74 二、建议 ···························································································· 75

4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二)建设地址: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后坝村 (三)项目业主:重庆市黔江区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四)建设性质:新建 (五)项目建设内容

1、新建综合展示中心等6100平方米 其中:

永久展厅:3000m2共分为传统工艺品、民族服饰、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宗教器皿、特色产品六个展厅。

临时展厅:200 m2,观演区:300 m2 办公空间:800 m2(主要用于办公、文物保存与修复、监控等)。

接待区:1000 m2主要用于会议接待、餐饮、娱乐等。 公共服务:600 m2 (接待、登记、安保、休息等)。

交通与公共空间:200 m2 (主要用于水中廊道、过厅、楼梯间等用途)。

2、新建停车场1500平方米

面层为沥青碎石路面或青石板路面,停车场面积1500平方米。 3、整理青石板步游道1000米

1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尽量利用现有道路不新开挖道路,以减少环境破坏,多数铺青石板路面,有坡度的地方安装石梯步。

4、铺装石板院坝1200米

在接待中心中的现有院坝中补铺石板面层。 5、环境配套工程 (六)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即:2008年8月—2009年8月。 (七)项目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2867.37万元,其中申请市级专项补助资金2000万元,业主自筹867.37万元。

二、业主简介

重庆市黔江区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经黔江区区委、区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区属国有重点企业,由原黔江区金冠酒店有限责任公司、黔江区旅游天地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区神鹰航运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合并组建而成,公司现拥有注册资本5700万元,拥有资产总额1.4亿元,年均销售收入达1600万元。

旅游公司作为全区旅游景区开发和经营业主,主要负责全区旅游景区建设和经营,负责收取国有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和国有旅游资源收益,负责国有酒店的经营,系集旅游服务、旅游景区开发与建设以及酒店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

2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三、编制目标、依据及研究范围

(一)编制目标

? 对本项目进行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沦证; ? 对项目保护与开发项目进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技术价值的论证;

? 提供合理的保护措施及工程与项目设计方案,为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 为投资决策提供法律和科学依据。 (二)编制依据

?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全国“十一五”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07]3253号);

?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 ?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构建和谐重庆的决定(重庆市第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 重庆市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 《黔江区旅游发展规划》;

? 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 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电气、消防、给排水等各专业设计规程、规范和设计标准;

? 国家和重庆市其它相关规定和要求。

3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 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 业主对项目建设的主要意见及预期目标。 (三)研究范围

《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区概况、所在区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方案、组织结构、环境保护、建设工期、建设投资、社会效益等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

四、简要结论

民族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写照,又是这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在中国尤其是在西部不少地区,民族民间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陶冶情操的动力,所以,在社会文化变迁相当剧烈、个球一体化潮流席卷世界界的今天,保护和传承当下中国各个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本项目的建设旨在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发掘、传承、开发和利用,提供全面集中展示土家族风情的场所,培育以民族生态文化为内核的旅游精品和“龙头”景区,对于加速构建渝东南民族文化和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渝东南特色经济走廊,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帮助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非常必要的。本项目建设完全遵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有关法

4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黔江区及小南海镇的需求,综合考虑了黔江区的发展水平和财力条件以及社会发展对社区建设的新的要求,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水平先进;本项目承办企业的基础条件较好,工程建设具有交通便捷,市政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备,工程建设方案可行,在规划布局、功能设置、建设规模等方面合理、可行,风险性较小。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通过对项目进行的技术、社会效益分析,其建设规模适度,建设标准及建设内容合理,建设方案可行,社会效益明显。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1 1.1 1.2 1.3 1.4 1.5 1.6 1.7 2 3 4 5 6 7 7.1 7.2

项 目 综合展示中心 永久展厅 临时展厅 观演区 办公空间 接待区 公共服务 交通与公共空间 停车场 青石板步游道 石板院坝 环境配套工程 项目总投资 资金筹措 其中:申请市级专项补助资金 业主自筹 单位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 m 万元 万元 万元 数量 6100 3000 200 300 800 1000 600 200 1500 1000 1200 2867.37 2000 867.37 5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一、生态博物馆状况

(一)生态博物馆起源

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提出和最初的实践,都源于法国,创导者是被英国博物馆学家肯尼思。赫德森称之为最有适应头脑、永远年轻的乔治·亨利·里维埃,生态博物馆一词的发明者则是另一位生态博物馆创立者于格·戴瓦兰。

1971年,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国家的代表一道出席了在法国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会议议题是:“为今天和明天的人类服务的博物馆—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角色”。此次大会是一次试图定位当代博物馆社会地位与角色的重要会议。新思维、新观念正在改变世界及其博物馆,提出要建立一种与传统博物馆完全不同的新型博物馆。同年,法国环境部和国际博物馆协会法国委员会召开了“博物馆与环境”专题国际研讨会,会议确认一个博物馆必需努力与其服务的社区实现完全的和谐共生。与环境有着特殊关系的一种新型博物馆可称之为生态博物馆。自此生态博物馆的概念与理论开始为世界博物馆界高度关注。“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两年后被纳入著名的哥本哈根定义中。我们还应注意到,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通过的一些公约与建议,如:《关于禁止和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和公约》(1970)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6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和自然遗产公约》( I 972),这些公约也对博物馆界的改革起到了促进和指导的作用。

对生态博物馆产生背景的分析,似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态博物馆是西方文明在后工业时代,社会剧烈变化下的产物;在政治层面上具有人权及人道主义的色彩;在文化层面上倡导文化多元主义特别是弱势文化社区的关注;在技术操作层面上注重当代新发展的多种学科与人类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交流的有机结合。 (二)生态博物馆的概念与内涵

对生态博物馆概念经典的解释是由乔治·亨利·里维埃做出的:生态博物馆一一“一个进化的定义”,此时距他倡导建立生态博物馆的1971年差不多已过去了十年。即“生态博物馆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和当地人民共同构想,共同修建,共同经营管理的一种工具。”“是一面镜子”,“是一个资源保护中心”,“是一个实验室”,“是一所学校”,“是人与自然的表现”,“是时间的一种表现”,“是对特殊空间的一种解释”。里维埃在他的“进化的定义”中只对生态博物馆做出了一种界定:它是将一个特定的社区的特有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原状保护及保存于该社区内的,主要为本社区居民追溯历史,掌握和创造未来的发展而服务的特殊的博物馆形式,与传统的博物馆有很大的区别(表2-1)。

7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表2-1传统博物馆与生态博物馆的区别

生态博物馆 传统博物馆 整个特定的社区。社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被原状的、动态的保护在其原生环境之。 1、“镜子”效应,用于所在地居民立足现在、借鉴过去、掌握未来以及向参观者充分展示自身文化艺术,张扬多元文化主义和人权价值观; 2、“实验室”作用,为外界了解和研究当地居民的过去和现在服务; 3、“资源保护中心”,用以保存自然和人的文化遗存 形态 静态的独立建筑或者建筑群 功能 为公众的娱乐与教育而公开展览所收集的有关美术、历史、科学或工艺方面的收藏 服务对象 首要的服务对象是社区的居民,为社区居民提供了解本社区历史文化的机会,提高社区居民的创服务对象是普通的观众、公众,是一个造能力,掌握自己未来发展方向。 提供教育、娱乐、增长知识的场所。 其第二服务对象是来社区参观的访问者、公众,给公众提供一个体验异后幸让的动杰情威讨程。 专家学者 博物馆主位 社区居民 更注重社区中的一切资源,包括文化的,也包括自然的。这里的文化资源不仅仅是具体的有文物价值的实物遗存,传统的风俗等一系列仪式文化是更为重要的。 展示内容 藏品多指具有文物价值的经过历史沉淀的具体实物遗存。 展示方式 静态的、孤立地陈列于博物架上,原状的、动态的、鲜活的保护于脱离了大众的。 原生环境之中

(三)生态博物馆的主要特征

(1)人文和自然的整体性

生态博物馆并不是把具有开发价值的东西搬到别处去复制,而是在原地设立,与原地社区紧密相联。离开了原地,生态博物馆就无从谈起;它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也无从谈起。生态博物馆建立在文化的

8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原生地,使得文化遗产与文化原生地融为一体,它对文化的保护不仅包括己经固定化的历史现状,而且包括存在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的现状,不仅的是地理方位,还包括整个的生态环境。

(2)异质文化性

生态博物馆的内容或者可以说是藏品的东西是文化遗产。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不是要冻结这种文化,而是要在动态中促进它的传承和发展。生态博物馆所保护的文化大多不同于主流文化,而是为强势文化所包围的弱势文化。例如目前中国贵州生态博物馆群由己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梭嘎生态博物馆与正在建设中的镇山生态博物馆、隆里生态博物馆及堂安生态博物馆组成。这四座生态博物馆所在地,文化特征鲜明,经济、教育、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交通状况各异。梭嘎生态博物馆展现苗族文化中极具个性的著苗文化:镇山生态博物馆展现因与汉族相互融合而汉化程度很高的布依族文化;堂安生态博物馆为侗族人民的文化家园;隆里生态博物馆展示的则是虽身处少数民族聚集地,但古风浓郁的汉族文化。

(3)不可再生性

生态博物馆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一旦消失就不可复制和再生。 (4)开放和参与性

生态博物馆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与其它文化的交流。作为自己文化的主人,生态博物馆社区居民向游客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而且游客还可以参与到他们的文化活动中来,比如和社区居民一起劳动,制作蜡染品等。

9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二、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

(一)项目地理位置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地理座标在东径108度28分至108度56分,北纬29度4分至29度52分之间。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全区幅员

面积为2398.7平方公里。黔江区最高点——灰千粱子,海拔高度为1938.5米,最低点为黑溪河谷马斯口,海拔320米。黔江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国道319线和黔咸公路在此交汇,渝怀铁路横穿黔江境内,黔江机场即将开工建设。

本项目位于黔江区境内小南海镇的崇山峻岭之中,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大路坝乡毗邻,距黔江主城区32公里,海拔670.5米(湖南)至1835.7米(八面山主峰),景区面积150平方公里。本项目于小南海景区内西北部的板夹溪沿岸长16公里、宽3公里范围内,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

10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二)项目所在区状况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距黔江城区40公里,位于小南海湖区西北部的板夹溪河沿岸一带,属黔江区小南海新建村、塘莲洞村。板夹溪是注入小南海地震甄塞湖的主要河流,清澈的河水蜿蜒在

群山之间,山形千姿秀美,山上森林覆盖,河谷田园美景。特别是沿河岸13个成规模的土家吊脚楼村寨院落独具特色,各个村寨院落依山就势,竹林掩映,溪水相拥,房屋绝大多数为吊脚楼,十几户或几十户房屋连成一片成一个寨子。常迁居住在这里的2500多名土家族人民与外界联系较少,至今还较大程度地保存和延续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风俗习惯,丰富多彩而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珍奇的工艺美术等土家风土人情。 (三)历史文化背景

(1)自然环境

该社区位于海拔670公里至1835米之间,涉及4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寨院落,总面积42平方公里,各个院落都保持着古朴的格局,绝大多数均为吊脚木楼聚合而成,每个院落都有“风水”讲究,依山

11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就势,竹树掩映,溪水相拥,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多数村寨四周均有郁郁郁葱葱的“风水林”,终年四季有锦鸡、白鹤、野山羊、猴群栖息邮入其间。

(2)历史沿革

这里的土家族一部分为世代土生土长的“毕兹卡”,一部分为巴人后裔,一部分是历代外地迁徒进入融者,其中最晚为明代从江西迁居过来的,距今约有500年左右历史。

(3)经济状况

以农业生产为主,家庭饲养业、经济作物种植等都视为副业。他们一般到乡镇政府所在地“赶场”,子进行少量的商品交换,以稻米为主食,对肉类没有禁忌。

1、农业生产 由于1989年才通公路,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生活艰苦。过去是以刀耕火种为主,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现在普遍采用犁耕。以种植稻谷、玉米、小麦、油菜、洋芋、红薯为主,白菜、辣椒、青菜、茄子、番茄、南瓜、黄瓜、四季豆、豌豆、扁豆为辅。使用的农具的有水车、风车、水碾、碓、石臼、石磨、锄头、镰刀、犁、

背兜、箩筐、木盆、木桶。主要以吊脚楼顶层用木板装成斗型粮仓贮藏粮食。农业耕作要经过犁地、选种、撒种、施肥、除草、收割等程

12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序。

2、副业生产 大多数家庭喂养山羊、黄牛、猪、鸡、旱鸭子等家畜和家禽。近年来,村民们普遍接受当地政府的先进科学技术指导,经济效益增长显著。经济作物有漆树、烤烟、蚕桑等。农业生产工具也全是由本地的手艺人制作。

3、运输 过去运输主要靠人力担、背和牛马驮运,现在修通了公路,主要靠货车或小型拖拉机运输,也有少量用机动三轮载物。收庄稼多是妇女用背篼背、男子用箩筐挑。挑水主要用木桶,亦有用背水桶背水。

4、商品交换 大多数生产、生活用品靠自给自足,部分日常用品朵用自产农副产品到集市交换。如他们将大米、玉米、洋芋、瓜菜等农作物拿到市场去出售,然后买回食盐、味精、油和衣料、胶鞋、毛级及肥皂、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

(4)社会结构

1、家庭 据老人说,解放前有少数一夫多妻现象,但现在全都是实行一人一妻制。一般家庭均只有两个子女。家庭财产为小儿子继承制,老人的多数财产都传给小儿子。有“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说法,老人的赡养多数也由小儿子承担。

女子出嫁后便随夫家,只在娘家有大事小事或逢年过节时才回家帮忙、做客、走亲戚。

2、宗族 其姓氏多用汉姓,有王、张、陈、吕、罗等十八个姓。相同的姓氏并非出自一宗,同宗的才称“本族”。本族内不通婚,遇

13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红、白喜事,本族人和亲戚都要共同来帮忙。

3、婚姻 他们在本民族内部通婚,也与周边的汉族和苗族通婚,家族内不通婚。

4、村寨关系 院落与院落之间的关系融洽,交征频繁。 5、村寨管理 有自然产生的族长,负责本村寨宗族、邻里日常事项的协调。村长和当地政府派来的驻村干部主要是起到与上级政府互通信息或执行上级的关政策的作用。有些村寨的村长就是族长。

(5)文化艺术 1、民间文学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这里的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学艺术。

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传说是土家族民间文学的事要组成部分。在小南海镇北部地区板夹溪流域流传的故事和传说,丰富多彩,篇目繁多,内容生动,其表现手法巧妙多样,生活气息、民族特征非常浓厚,流传较广的有《薅锄》、《结婚为什么要搭红头帕》、《猴子为什么上不了天》、《罗社爷和罗神娘娘》、《小南海》、《罗家祠堂》、《呼呼奎的故事》等。

民族山歌 山歌源远流长,是人们最喜欢的一种出口成章的口头文学,形式简单质朴,内容生动活泼,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点。可独唱、对

14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唱、合唱。声音有高腔、低腔。高腔高亢激越、清脆嘹亮;低腔粗犷雄浑、刀尾动听。主要有在劳动过程中以抒发感情、激奋精神、消除疲劳、鼓舞干劲、协调支作、组织指挥生产劳动的《劳动歌》,如《田歌》、《号子歌》、《薅草锣鼓歌》等,有表现土家族特有习俗的《仪式歌》,如人死了唱《孝歌》、姑娘出嫁唱《哭嫁歌》、资人待客唱《宴席歌》、《送宾歌》,修房造屋时唱《福事歌》、《上梁歌》等等,还有土家青年男女相爱、互传心曲的《情歌》,这些情歌,既有纯系兴比手法的隐隐批露,“冷水泡茶漫漫浓”般的淡淡表白,更有如火如茶的直抒胸臆。此外还有历史传说歌、儿歌、生活歌等,是研究土家寨民俗民习的宝践资料。

民谣民谚 土家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民谣民谚。这种民谣是一种简单的诗歌,而民谚又多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民间谣谚无论在内容、语言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一定的特征,它又可以分为农谚、时令谚、气候谚、生活谚等等。

民间文学作品,除以上所述几种类外,还有笑话、谜话等,在群众口头广为流传。

2、音乐舞蹈

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这里的土家族人民还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其音乐、舞蹈、戏剧、体育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音乐 民间音乐,优美动听,很多小调旋律好似土

15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家山寨的山泉流淌。不少号子音域广阔,犹如一首首变化多商的合奏曲、交响乐。声乐方面,这里的土家族山民喜欢吼“号子”。按种类划分,有船工号子、木工号子、石工号子、薅草号子等。曲调名目繁多,有“九道拐”、“花灯调”等,这号号子的“吼”法,一般都有领唱和帮腔。调子高昴豪放、雄健有力。

器乐方面,一般分为吹奏乐和打击乐两种。吹奏乐有木叶、呼呼奎、唢呐、长号、莽号等。

打击乐有鼓、锣、钹、马锣、铜铃、木鱼等。其中,打龙灯锣鼓最动人心弦,有“咚波浪”、“二回头”、“三迭水”等等八段或十三段式的锣鼓牌子,铿锵激越,壮人心魄。

舞蹈 主要有摆手舞、竹梆舞、八宝铜扣、板凳龙舞,它们各具一格,极富民族特色。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传统舞蹈,是一种集体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起源于土家族人民对其祖先“八部大王”的祭祀仪式,与古代的“巴渝舞”有渊源关系。其特点主要是双手在不超过肩关的部位摆动,膝盖随之屈神。一般分单摆、双摆、回

旋摆等动作,姿势大方,节奏和谐,多表现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竹梆舞源于对神灵的崇拜。古时候,土老师一边敲着竹梆,一边口念经文,为民“驱灾接福”。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人民利用其形

16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式,赋予新的内容,发展成为优美的舞蹈,跳舞者每人持一节竹梆作道具,按节奏敲击,并随之翩翩起舞,给人以耳目全新的感觉。

八宝铜铃舞最初是土老师祭祀时的一种仪式舞,宗教色彩较浓。现在,经土家人民不断改革、提高,形成了优美的舞蹈。表演者双方执八宝铜铃,按特定节奏挥动铜铃,叮当作响的铃声非常悦耳动听,中上舞者

夸张的动作,激情的投入,伴以刚勇的号子,极具力与美的震撼力。

板凳龙舞是群众性传统节目,每逢新春佳节,当地群众都喜欢玩板凳龙舞,玩得快时,只见板凳飞舞、不见人,动作十分优美。现在演变成为群众非常喜欢的民族体育项目。 3、手工艺术 这支土家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手工艺术,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挑花、刺绣等工艺。她们挑出的图案,有的古朴简练,有

的生动形象,有的构图新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6)教育

有士家庭语言,但没有专门文字,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以前一般女孩子不上学,她们多在少年起便开始接受工艺教育,主要学习手工做鞋垫、鞋子等,这是她们人人都会,人人皆精的生活技能。也是

17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媒人说亲时评判妙龄少女贤惠、心灵手巧的主要依据。

(7)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内容繁多,内涵丰富赙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嫁、丧葬、节庆、信仰、禁忌、礼仪等,其中以婚嫁、丧葬等最为独特,有“哭嫁,唱孝”的说法。婚事和丧事都要经过复杂的礼节,而不是草率为之。

1、头饰、服饰

由于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等原因,其头饰、服饰保存着许多古老的文化风俗信息。 头饰 有的发人把头发挽在脑后,用簪子系住;有的女人用头巾打扮自己;老年人多包青色或白色头帕。

服饰 女子着挑花满襟布上衣,下穿长裤,喜棉布,穿自己逢制的布鞋,男子着挑花对襟衣服,下穿长裤,喜棉布,也穿自家人缝制的布鞋。

2、饮食

生产的粮食主要是稻谷、玉米。以前主粮多为玉米面,近几年来以吃稻米为主,吃少量的玉米、洋芋、红苕等。肉类有猪肉、牛肉、羊肉。饮酒多为自己酿出的玉米酒。红白喜事时,也用甄子蒸饭。

18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3、婚嫁

婚姻的缔结,以前完全是父母之命,媒人之言。现在是自由恋爱与父母意愿相结合。婚嫁分恋胺、定亲、接亲三个阶段。青年男女以平时的节庆日和赶场天谈情说爱,确定恋爱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而互相有感情,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说亲,一般要去三次。女方的父母要经过再三考虑,询问族间及亲戚后,在媒人去第三次的时候,才正式答复,然后由男方请人算定日期“自门户”,择定吉日后,男方邀请族间及三亲六戚来玩,女方则由至亲陪同来看门户,多是等男方族间及三亲六戚到齐后,晚上欢聚一堂,由男

女双方代表发言,表示对定亲的美好祝愿及提出相应的条件。男女青年也各自说出自己的意愿。双方都没有意见后,由男青年带领女青年依次见过自己的长辈。各长辈要当场向女孩子给钱表示爱怜,俗移送“抠颈子”。以前还实行“插香”,现在只是看门户和结婚。结婚时,新嫁娘哭得呼天喊地,依次对至亲细细哭叙养育之恩、离别之情,并且有专门哭嫁歌。结婚时风俗习惯特别,女方不准吃东西,不准在路上回头看。结婚后的开头三天仍由女方送亲客中的女客陪同过夜。要

19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到男方家三天后送走送亲客返回后,才能正式“完婚”。 4、丧葬

实行土葬,装殓尸体,均用棺木。老人落气后,先鸣炮三响,向祖先和族人报丧。土家族人用特殊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哪家丧事,大家都会主动来守灵、坐夜孝家要请人击鼓打锣,表示自己的哀思,并且请人唱孝歌,对于下葬地点,要请专门的地师先生择地,择吉日下葬。

5、节庆活动

每年小南海镇板夹溪流域的土家族人民有不少节日,节庆活动隆重而特别。通过各种节庆活动,祭祀牛王、祖先、山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除疾病、亲人平安。

(8)宗教礼仪

信仰 主要信仰有祖先、鬼神、菩萨、天地、龙等。按他们的理解,神明有“善”、“恶”之分。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地师为多数神信仰活动的执行者,通常丧事的一切礼仪都由他来决定。

禁忌 不少禁忌,包括对自然物象、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对自然物象的禁忌内容比较多,一般打破碗、遇见两条蛇相交、乌鸦叫等都要叫地师“解除”。在生产生活中禁忌的种类与时令节气有关,主要从经验总结得到。有些禁忌是迷信活动和没有道理的,如对“打

20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春”即农历二月二十四日之天,忌妇女来家中,认为会减少粮食的收入。认为坐月子的人来家中后要倒霉。在正月初一不准往外倒水,要在正月十五以后才能倒水,正月初一一定要吃汤圆。

礼仪 在日常生活、相互交往中,尊老、爱幼、尊家礼、重族规,长少之间辈分清楚,邻里之间礼尚往来,济贫扶伤不分亲疏。在人生重大转折点上,诸如出生、婚姻、死亡等,都要举行热列的仪式祈祷平安。另外,在立房建屋,农业生产等方面,也有许多礼仪。 从以上对小南海镇北部板夹溪一带土家聚居村寨的基本情况调查,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生活、文化习俗等仍保存在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化生态中,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聚居社区的独特性和完整性。如此集中的少数民族聚居群落,这在重庆市内是一个难得的、活生生的文化整体,是整体重庆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在这样一个土家族人口十分密集的社区建立土家族生态博物馆是完全可行的。建立土家族生态博物馆,把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加以保护使其延续下去,必定会受到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和日益增多的喜爱体验民族风情的国内外游客所欢迎,是众望所归,同时也将为推动小南海镇北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土家族、为黔江、为重庆、为人类的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贡献。

(8)建筑特色

21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成组团式布局,集中选择靠近水源,背山东南向位置,其空间模式如下图。建筑选址符合传统村落选址特色,区内多处组团选址相似。建筑周边农耕用地成为可利用区域。

山体 建筑 农田 水源

? “L“型单体建筑围合形成土家建筑的典型院落。院落依山而建,与地形结合形成退台。围合台地成为土家人生活、劳作场地。

? 建筑组团特色(院落的构成)

22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 建筑单体特色——宗祠建筑

? 建筑单体特色——居住建筑

23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三、项目提出的政策背景

2000年2月,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文社图发[2000]8号),要求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扶持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明确提出对传统文化生态保存比较完整的地区,要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等渠道,实现对优秀文化生态资源的有效发掘、保护、传承、开发、利用。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05]11号);《重庆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黔江区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黔江府发[2003]40号);《重庆市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方针,强力实施“旅游带动”、“旅游兴区”战略,突出重点和特色,分步有序实施,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实现渝东南旅游服务中心目标的《黔江区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将民族风情体验、土家农家生活体验作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五个特色旅游区”之一来打造。

24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发展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中共重庆市三届委员会也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教兴渝、人才强市和文化兴市,着力培育以“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重庆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培育,打造与直辖市地位相适应的软实力。围绕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工程、人文精神培育工程、文明风尚引导工程、正确舆论导向工程、重庆形象塑造工程,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

25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支持和文化氛围。

因此,加快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正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二、挖掘和抢救土家族文化,提供全面集中展示土家族风情的场所

土家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得要成员,有着独具魅力的文化物质。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聚集在中国西部的耦合地带、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的武陵山区,分布在黔江、恩族、吉首、铜仁、张家界、宜昌、遵义等7地(区)州40县(区、市),总人口近700万人,人口规模居全国56个民族第7位。艰苦的生存环境,漫长的风雨岁月,铸造就了土家族吃大苦、耐大劳的民族精神和灿烂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黔江区是重要的土家族聚居地,小南海新建村板夹溪一带土家族聚居集中,村落连线分布,民居建筑古朴典雅,穿戴服饰朴实美丽,摆手舞、薅草锣鼓家喻户晓、人人皆会,山歌、吹木叶脍炙人口,西兰卡普、竹编、布鞋、民族食品等地方土特产工艺精巧,歌丧哭嫁、赶山、撵仗等民族生活习俗独具特色,这些文化生态,在整个土家族聚居区是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为了使之得到有效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民族文化奇葩,并向外集中展示土家族风土人情,让人们能够欣赏土家吊脚楼民居,听一听土家山歌,跳一跳土家摆手舞,品尝土家风味食品,参观土家族民间手工艺术,感受体验土家劳动、

26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生活习俗,因此建设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势在必行。

二、对于加速构建渝东南民族文化中心至关重要

重庆市委、市政府已经确立了将黔江建成渝东南经济中心和30迈出人口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黔江区委、区政府作出了以“一枢纽、六中心”为载体,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加速构建渝东南经济中心的战略部署。其中,黔江的优秀文化资源、优越生态资源、优质旅游资源将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历史性整合、创新和有效提升。“铁公机”(指渝怀铁路、渝长高速公路、舟白机场)立体交通枢纽、小南海龙头景区、武陵仙山国家森林公园、阿蓬江自然生态画廊、黔江民族风情山水园林生态城市、渝东南休闲经济走廊、四省市节会展演基地、中国作协仰头山创作基地、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国际旅游眷恋城市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将与小南海土家族生态博物馆项目互为背景,共生互补,使整个黔江成为魅力无限的强势旅游品牌。

特别要指出的是,小南海景区是建设渝东南旅游中心的重点景区,而民族风情又是黔江旅游的主要特色。本项目为小南海景区增添浓郁的土家族生态文化氛围,将极大提高小南海景区的文化品格,使小南海成为既有声名远播的地震遗址自然景观,又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原汁原味的民族生态的旅游精品和“龙头”景区。因此,能否如期实现构建渝东南旅游中心和形成旅游支柱产业的目标,本项目的建设至关重要。

27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三、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人民脱贫致富

小南海北部板夹溪一带,由于长斯地处深山僻壤,交通、信息闭塞,一直处于十分贫困的境地。在这里建立土家族生态博物馆,对目前尚存而又濒临消亡的民族村寨、民俗风情、民间文化等实行保护性开发,并将民间手工艺术制品强化生产、民族文物博物征集展示、民间艺术抢救传承等有机结合,形成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兼备的旅游眷恋地和土家族挑花刺绣、服装饰品、土特食品、竹木石器艺术品等旅游纪念小商品生产基地。同时还将使一大批山寨村民直接参与唱山歌、跳摆手舞、打薅草锣鼓等表演及其他旅游服务,至少使1000人以上农民转型,大多数村民都能搭上“文化脱贫”、“生态致富”、“旅游奔小康”的时代快车。所以,建设该项目,能够带动交通并能够增加当地人民收入,扩大就业门路,脱贫致富效果非常显著,项目建设意义重大。

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本项目符合中央、国家部委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西部开发,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和建设渝东南经济中心等一系列战略和政策导向,有贵州、去南等地成功经验可资借鉴,黔江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已将本项目作为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旅游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来抓,区级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当地群众热烈拥护和期盼。这些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和巨大动力。

28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第四章 项目功能定位

一、项目定位

1、生态博物馆着力于文化的原生地保护,在结构上还原了被传统博物馆生硬分离了的物的原生环境,使之具有整体认知感。

2、后坝土家族生态博物馆概念是指将土家族文化遗产、后坝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居民传统风俗演示等内容原状的、自然的保护和保存在后坝本地,并向游客进行开放式展示;

3、将观光与度假相结合,参观与参与相结合,打造兼具强烈特色的土家文化生活展示与生态休闲度假农业功能的生态博物馆;

4、采取分布式布局形式:利用后坝现有空间条件,以“分布式”博物馆的空间手法串联土家院落,将博物馆展示内容复原放置到其原生环境中,再以“文化装裱”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加以凸显;

5、以“土家人的一天”作为观光游赏的组织方式和线索; 6、开发建设中尊重当地村民的意愿和传统,可采用公司化企业化的形式组织村民全面的、就地的积极参与。

二、规划定性与目标

1、将后坝景区打造为重庆黔江旅游的重要节点,小南海旅游景点的有益补充;

2、达到塑造生动精彩的土家文化体验、高层次的文化休闲游赏方式的目的;

29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3、以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惠及地方、百姓; 4、保护和保存当地土家文化,进行传承和复兴的有益尝试。

三、活动项目设计方案

活动项目设计方案应突破大众旅游以满足游客需求为经营宗旨的传统观念,充分考虑当地社区的社会承载力,同时兼顾游客与社区居民的感受。这需要将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文化环境(歌曲、舞蹈)与有效的运营结合在一起,既满足客人对一次愉快、充实的度假体验的渴望,又能为当地居民谋得一定福利。同时,作为一次生态旅游体验,还要重视教育的功能,让游客与当地居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能有机会获得教育。

四、活动原则

? 完整的体验

一次完整旅游体验应包括自然体验、精神体验和消费体验。自然体验包括自然环境、难忘的建筑、中心地带、小路、多样的活动;精神体验包括消除烦恼和疲劳,发现自我,结交朋友,获得新知识;消费体验是游客从住宿、餐饮和娱乐中获得的体验。

? 真实感

真实感是人们最终的追求目标。人们到生态博物馆度假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寻找一个真实的地点,重新找到一些从他们生活中失去的或被忽略了的东西。项目设计方案应满足游人的这种需求,将自然与历

30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史、文化相结合,为游人提供一种真实的体验。

? 社区联系

作为生态博物馆,发展旅游必须坚持关注社区的发展,把员工和周围人的体会与客人的体会结合在一起,让公共设施、热闹的公共场所、住宅区、交通运输的形势发挥更强的作用。

? 入乡随俗

这是在生态博物馆这种特殊的旅游地中开展文化生态旅游必须遵守的原则,即游人必须尊重当地居民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旅游活动的开展不得与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信仰、习俗等传统相违背。

五、参观活动设计

在前往小南海土家族生态博物馆的路上,最好有专业导游为游客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教游客常用的简单土家话,充分调动游客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游览做好铺垫。

“土家人的一天”:

参观内容:土家合院,土家院落、农耕、沟谷景观,农具展示,土家民居、传统工艺制作,土家民居、服饰陈列;

体验内容:土家祭祖、土家建筑文化,生态农居生活、风味饮食,果木采摘、水边活动,蚕桑种植,土家婚丧嫁娶习俗文化,土家歌舞表演,赶场、集卖。

除了针对团队的活动内容,还有针对散客特点提供的一些自由度

31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较大的活动菜单,如游客可以到当地人家喝油茶、听土家歌等。

在小南海土家族生态博物馆举办土家族文化学习班,教感兴趣的游客学习土家歌、土家语及传统手工艺。

随着小南海土家族生态博物馆的成功运作和逐渐成熟,可为生态旅游组织者、导游、旅游院校学生、非政府组织和志愿团体开展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小南海土家族生态博物馆的知名度。

六、博物馆展示内容

现有资源 ———————博物馆内容

入口的地理环境优越 何家院子 入口形象展示、整体介绍 张家合院及土家建筑、周边环境 宗祠、祭祀文化 老熊坝农舍及周边农耕环境 土家农耕文化 何家院落、土家建筑群 传统手工业制作与工艺 走马坝农舍、吕家合院 朝门 婚丧嫁娶、服饰与装饰文化 后坝新镇、后坝老街 集中休闲、特色旅游产品

32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第五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地质

本项目于小南海景区内西北部的板夹溪沿岸长16公里、宽3公里范围内,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

项目区属川东鄂褶皱还;地形坡陡谷深,岩体以灰页岩为主,易风化,土壤以粘性土为主,植被较发育。区域内地表岩主体稳定,无活动断裂,基岩埋深较浅,覆土薄,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建设本项目。不良地质现象仅有危石,易于清除或处理。

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6月10日,小南海地区发生了6.25级,极震区裂度达7度的地震。震时山崩石塌,响若雷霆,累累滚石堆积于溪沟中,将老窖溪拦断,形成了今天的小南海地震湖。在山体崩塌处大、小震岩等断岩绝壁地震足迹保存完好,被众多知名专家誉为“国内仅有、世界罕见”,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二、所在区经济状况

(一)黔江区概况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临湖北咸丰县,西接重庆彭水县,南连重庆酉阳县,北抵湖北利川市,东西宽45公里,

33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南北长90公里,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进入沿海重要陆上通道,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地位,素有“渝鄂咽喉”之称。

黔江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始置,古称丹兴县,隋置石城,唐天宝元年更名为黔江县。1984年成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设黔江地区,辖酉阳、秀山、石柱、彭水、黔江五个自治县,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为黔江开发区,代管酉阳、秀山、石柱、彭水、黔江五个自治县,2000年撤消黔江开发区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黔江区,辖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范围,下设3个街道、27个镇乡,总人口50.7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72.83%,是重庆市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91亿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GDP达到908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达到3.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824元和2279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2.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37亿元和32.87亿元。 (二)社区经济

项目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包括塘连、新建、桥梁、小南海共四个行政村,总人口4282人,其中土家族3814人占总人口的89%。

34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他们常年居住在山里,与外界联系较少,至今还很大程度地保存和延续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土家文化传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居民建筑,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珍奇的工艺美术等。目前主要经济来源是粮食、烤烟和家庭饲养业,农民人均收入年1350元左右,比较贫困。

三、气象、水文

本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5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1960毫米,无霜期269-280天。板夹溪河发源于八面山支脉鸡公山,纵贯本项目区域内,在鸭子台流入小南海湖,板夹溪集雨面积约60平方公里,河水易涨易落。

四、自然生态环境

区域内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主要树种有松类、柏类、枫、青杠、樟、竹等,其中黄杉、红豆杉、中华杜鹃、铁坚杉为珍稀植物。主要野生动物有锦鸡、飞狐、塵子、野山羊、野猪、猕猴、白鹤、布谷鸟、山鹰、水鸭等。农家村寨周转普遍栽植梨、板栗、苹果、桃、杏、李、梅、枇杷等果木。满山遍布映山红及各类野生花卉。周边工业污染源,水质、大气、噪音均在国家标准之内,环境质量良好。

五、现有基础设施

从小南海湖至黔江城区有32公里的四级水泥路面公路,路况良

35

武陵山民俗生态博物馆 好,湖岸电瓶车道已即将完工,从南海湖至黄溪的乡道公路穿过本项目建设区内,路面宽度3-4米,路况很差。区域内目前未建立给排水系统,从黔江城至小南海的35KV输电线路及小南海电站已建成,供电无问题。建设区内已开通有线电话,无线电通讯信号覆盖全境。

六、交通条件

“319”国道公路“三改二”将在2003年建成,渝怀铁路于2005年建成,黔江机场于2005年完工,渝湘高速公路于2009年通车,黔(江)恩(施)一级公路半于2004年开工,黔(江)恩(施)铁路和包(头)北(海)高速公路已列入规划,黔江将在3至5年内形成铁、公、机立体交通枢纽,这将彻底解决国内外游客到黔江旅游的可进入性问题。

黔江区内现有公路2531.08公里,其中国道(319线)93.127公里,省道(s202线)51.4公里,县道689.153公里,乡道319.5公里,其它13377.9公里。从技术等级上看,有二级公路107公里,三级公路56.02公里,四级双车道263.3公里,单车道650.555公里,等外级公路965.7公里。城区有3个客运汽车站,共有客运汽车338 辆,出租汽车224辆,长安、城市巴士86辆。景区现有旅游公路55公里,停车场13000多平方米,旅游码头5个,旅游船只52艘,步行游道20公里。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x5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