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字方针

更新时间:2023-12-06 16: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新八字方针:三中全会后,为改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局面,中共中央于1979年4月召开工作会议,正式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是中共中央针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实行这个方针的主要任务是:坚决地,逐步地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调整过来,把整个国民经济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积极而又稳妥地改革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整顿好现有企业,建立健全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通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更好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这四个方面的任务是互相联系的,互相促进的.调整是决定国民经济全局的关键,是新\八字方针\的中心环节。改革,整顿,提高则围绕这个中心环节进行,并直接为它服务。边调整边前进,在调整中改革,在调整中整顿,在调整中提高。因此,新“八字方针”是一个积极的方针,它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正在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开始了根本性的转变。

2、人民公社运动:1958年3月, 河南省一些县形成了小社并大社的热潮。7月,有的地方办起了人民公社。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和山东历城县视察,发出 “还是人民公社好”的号召。8月 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会后,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到高潮,10月底全国实现了公社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有些地方混淆了集体所有制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界限,刮起了“共产风”

3、三面红旗:由于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人缺乏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国情认识不足,以及急于求成,于1958年在严重脱离实际和违背经济规律的情况下,错误发动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三场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巨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1957年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共中央认4、为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路线的社会主义革命都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于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其核心内容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5、庐山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先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会议前期的内容是总结经验,纠正已察觉到的经济上的“左”的错误。但在后期因彭德怀向毛泽东呈送了他对1958年来“左”倾错误及其教训的意见书,会议后期开展了对所谓“彭德怀、黄克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八届八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和《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文件。会后在全党开展了一场“反右倾”斗争,结果在政治上使党内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经济上使“左”倾错误更加发展、并延续更长时间。

6、国民经济的八字调整方针: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简称\八字方针\这一方针的主要内容是:要调整各方面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并使其向纵深

发展;要以一部分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这一方针是六十年代前期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

7、四马分肥:“四马分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即年息五厘所代替。

8、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和准则。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下半年由毛泽东提出,1954年为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批准,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来估计十五年左右时间完成,但在实际执行中,于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接着又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9、“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这是毛泽东分别于1951年和1953年提出,1956年正式提出繁荣文化事业的双百方针。随着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没有得到认真贯彻。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国家外交纲领性政策。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访问印度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4年同印度和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并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的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得到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确认,而且得到社会制度相同国家的确认。 11、二月抗争: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同林彪、江青等人进行了斗争。围绕着“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原则问题,老一辈革命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就是所谓的“二月逆流”。江青,康生,陈伯达,谢富治等人利用毛泽东对这些老同志的错误批评,把\二月逆流\的罪名强加在这些老同志身上,并多次对其进行批斗.此后,中央政治局实际上停止了活动,林彪一伙借此又控制了中央和军委的很大一部分权力。1979年,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为 “二月逆流”平反。

12、天安门事件:1976三月下旬起,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群众自发进行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活动。4月5日,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发现,他们献的花圈被收走了,守卫

花圈的群众也被抓走了,异常气愤.于是,在“还我花圈”,“还我战友”的口号下,采取抗议行动.史称“四五”运动。但是,群众的革命行动却被错误地宣布为“反革命事件”,遭到残酷镇压,许多群众遭毒打,四五运动是一次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它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和反对\左\倾错误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时期更高层次上的觉醒,为后来粉碎江青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13、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六届人大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途径,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14、乒乓外交

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1971年4月10时,美国乒乓代表团和一小批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中美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5、三反\五反\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惩治了一批贪污腐化分子,处分了一些犯有浪费,官僚错误的干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城市中,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此后,\五反\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到1952年8月,\五反\运动和\三反\运动基本上同时结束.\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后反对资产阶级进攻的一次重大斗争.这个运动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从国家机关内清除了一批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对于澄清吏治,移风易俗,使干部队伍树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16、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指的是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

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

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

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

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共同签署的三个外交公报,包括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这三个公报是中美在冷战时期开启对话和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基础,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部分在今

天的重要性则更为显现,美国政府一直声称其两岸政策是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制订的。

17、五四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因其在1954年颁布,故称其为“五四宪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内容:第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第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三,设置国家机构。 第四,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暂代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这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18、大跃进:

中国为推进经济和工业发展而开展的全国性运动。该运动始于1958年,企图利用大规模农村公社的劳动力代替资本,使用庭院炼钢炉和工厂奇迹般提高工业产值。雄心勃勃的生产目标实现了,但终究不可能以此协调生产和控制质量。1960年该运动被取消。1961年起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大跃进”运动实际停止 19、四清运动

从1963年至1966年春,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发动了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这一运动是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为指导,为解决城市和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四不清而展开的。前期在城镇开展“五反”运动(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在农村进行“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又称“小四清”)。后期扩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城乡统称为四清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基层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其基本方面是错误的。它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在相当大范围内的一次实践,把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成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这些错误观点严重混淆了敌我界限,为把党的注意力集中于阶级斗争,为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20、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简称上山下乡,指的是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21、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

1956年中共八大上,陈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问题,经济运行的调节问题以及市场问题做了探索。在发言中,他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他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是将这样: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但是附有一定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营的补充。2、在生产计划方面,

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3、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的领导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这些观点对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着突破性的指导意义。 22、不要四面出击 不要四处树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内有些人“左”倾急躁情绪滋长主张四面出击,幻想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50年六月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严重的批评了这种主张,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情况的基本好转,当应该采取的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要尽可能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即国名党残余,特务和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这一方针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和反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起了重要的作用。

2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者是其他国家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条约》的核心为题是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和对中国再次侵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协定的签订,是当时国际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表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和反对侵略的共同立场。这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支持,不但使我国获得了国内建设的资金及援助,更是我国在国际上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这对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都起了积极作用。 24、1957年的整风运动:

1957年4月,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开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题,以及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但是对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状况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的估计,把本属必要的反右派斗争严重的扩大化。

1、新中国为巩固新政权进行了哪些斗争?

第一,我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全中国,解放大西南、海南岛;和平解放西藏;第二,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和平的局面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第三,在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翻身的解放;第四,在城市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教育了挽救了大批党的干部,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猖獗行径;第五,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了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第六,完成整顿财政经济秩序的工作,实现财政金融形势的好转;第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第八,改造旧社会,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创建了一个朝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wp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