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3-11-19 10: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融创新下的金融管制研究文献综述

1.金融创新的涵义

创新是上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的。熊彼特使用“创新”一词是用来定义将新产品、工艺、方法或制度引用到经济中去的第一次尝试。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真正成为金融领域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成为研究的对象,则是80年代的事。虽然金融创新是一个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到目前为止,金融创新一词在学术界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基本上都是从熊彼特的创新定义中衍生出来的,差异不大。

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认为,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国际货币制度的空前发展“使得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和结构”。

在美国《银行词典》中,金融创新被定义为“支付制度促进银行及一般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供求中介作用的减弱或改变”。按照它的定义,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四类:风险转移创新、流动性增强创新、信用创新和股权创新。

西方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在1986年编写的《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创新》研究报告中认为,金融创新从广义角度看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和利率互换、外汇期权和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另一种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即金融领域的证券化趋势、资产表外业务与日俱增的趋势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我国学者厉以宁认为,“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领域内的创新。在金融领域内存在许多潜在利润,但在现行的体制和手段下无法得到,因此就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是金融创新。

徐进前认为,“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发生的金融改革”。

综上所述,所谓金融创新也就是各金融机构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将金融领

域内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所形成的新事物,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创新泛指金融发展史上出现的任何有创造性的变革;狭义的金融创新则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内发生的重大变革。

2.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

金融创新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才真正发展起来。而且,这些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诱发金融创新的动因方面,所以金融创新理论主要也是研究金融创新动因的理论,而且中西方的金融创新的动因也有所不同。

2.1西方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

总结起来,西方主流的金融创新理论可以分为三类:顺应需求变化的金融创新理论、顺应供给变化的金融创新理论和规避管制金融创新理论。

顺应需求变化的金融创新理论是金融创新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主动进行的创新;顺应供给变化的金融创新理论是创新主体为了避免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而被迫进行的创新;规避管制金融创新理论是创新主体为了取得受到政府管制的获利机会和降低经营成本而进行的创新。如果说顺应需求变化的创新是为了发展而创新,是一种主动进攻型的创新;顺应供给变化的创新就是为了生存而创新,是一种防御型的创新;而规避管制创新却是二者兼而有之。下面对几种重要理论进行介绍和评析。

(1)顺应需求变化的金融创新理论

顺应需求变化的金融创新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上产生了一些新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满足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金融创新(如可变利率抵押贷款、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典型的代表理论是格林包姆和海沃德的财富增长理论、米什金的需求推动理论。

财富增长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拥有的财富增加导致了对金融资产和金融交易的需求,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参与分享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好处,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

财富增长理论单纯从金融资产的需求角度来分析金融创新的成因,需要有金融管制放松的前提条件。否则,当金融当局出于“稳定”的目的,对金融业施加管理,特别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实施严厉管制时,无疑会抑制对金融资产的需求。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长期通货膨胀时期,名义利率、汇率波

动频繁,使投资的回报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风险的增加和多样性,使人们产生了对能够降低或转移风险的新的金融产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转嫁风险和增加收益的新的金融工具就应运而生了。

正如米什金所说,“需求是创新之母”,有什么样的需求,就能产生什么样的金融创新。可是,该理论只是从需求的角度研究了金融创新,具有片面性。事实证明,只有需求而缺乏供给动力的金融创新是难以持久的。

(2)顺应供给变化的金融创新理论

顺应供给变化的金融创新是指由于出现新的交易技术,使金融机构产生了降低交易费用、节约成本的愿望而发生的金融创新(如信用卡、商业票据市场、金融产品证券化等)。代表性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韩农和麦道威的技术推进理论与美国学者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韩农和麦道威从技术创新角度探讨了金融创新问题。通过实证研究,他们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银行业新技术的采用和扩散与市场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而认为新技术的采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但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过于集中,仅限于自动提款机,对电脑与电信设备方面的技术革新与金融创新的相关性研究未能取得充分证据,因而他们对金融创新的研究是局部的、不系统的。

(3)规避管制型金融创新理论

规避管制型金融创新是指由于金融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所受政府管制也更为严格,当政府管制规则不严密出现漏洞时,金融企业就会以创新的形式合理规避政府的管制,于是政府的规则也就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力量。经济学家们主要是从规避政府管制和摆脱各种内外部约束以及制度相互作用方面进行研究的。其代表理论有规避管制理论、约束诱导理论和制度改革理论。

规避管制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提出的,他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规避政府管制的结果。政府管制实际上等同于一种隐性税负,一方面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管制以外的盈利机会。当某一时期管制外的盈利机会很多时,金融机构就会为了获得利润而进行规避政府管制的创新。而当金融创新会危及金融稳定时,管理当局就会进行进一步的严格管制。进而形成两者不断交替的一个互相推动的过程。

在约束诱导理论里西尔柏认为,金融机构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摆脱或逃避其所面临的种种内部和外部约束。内部约束是金融企业制定的利润目标、增长率目标、资产比率要求等约束自己行为的指标;外部约束是政府制定的经济制度和市场对企业最优化的约束。

诺斯、戴维斯、塞拉等在制度改革理论中认为,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因此,金融领域内发生的任何因制度改革而引起的变动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如政府为了稳定金融体制和规范金融行为而制定的存款保险制度等。

规避管制型金融创新理论与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的金融创新实际比较吻合,可是90年代末金融管制放松后,金融创新活动却呈现出了持续不断、逐步增强的趋势,这是规避管制所难以解释的。于是又产生了一种“功能型”的金融创新理论,其对信息革命后金融功能的演进进行了考察,认为信息革命已经使金融组织赖以生存的信息优势发生了变化,金融组织的功能正在从规避风险向配置风险转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金融业务创新概览

创新时间 60年代 创新内容 外币掉期 欧洲债券 欧洲美元 银团贷款 出口信用保险 平行贷款 可转换债券 自动转账 可赎回债券 可转让存款证 负责管理 混合帐户 出售应收账款 福费廷 浮动利率票据 特别提款权 外汇期货 可转让支付命令 货币市场互动基金 创新目的 转嫁风险 突破管制 突破管制 分散风险 转嫁风险 突破管制 转嫁风险 突破管制 增强流动性 增强流动性 创造信用 突破管制 转嫁风险 转嫁分析 转嫁利率风险 创造信用 转嫁汇率风险 突破管制 突破管制 70年代 外汇远期 浮动利率债券 利率期货 自动转账服务 全球性资产负债管理 信用、汇率风险 转嫁利率风险 转嫁利率风险 突破管制 防范经营风险 防范信用风险 防范汇率风险 防范利率风险 防范汇率风险 防范利率风险 创造信用、转嫁利率风险 防范市场风险 防范市场风险 80年代以后 债务保证债券 货币互换 零息债券 双重货币债券 利率互换 票据发行便利 期权交易 股指期货 (资料来源:焦瑾璞著《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

2.2我国对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

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在许多方面都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强的连带性,但又与金融创新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隔阂,以及四大国有银行的垄断,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金融创新动因的特殊性。

(1)“政府推进”型金融创新

“政府推进”型金融创新是指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培育新的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以适应经济改革的要求而进行的创新。在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渐进改革中,国民经济运行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有进行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因。“政府推进”型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创新的重点在于金融制度、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等方面。例如,1980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办外汇额度调剂业务,是为了使留成外汇能够转移到急需外汇的单位。又如,1999年4月20日成立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为了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不良资产进行集中处理和管理,划分新旧账,对新增贷款实行严格的责任制而组建成立的,另外也开辟了我国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不良资产的新途径。

(2) “市场失败”型金融创新

“市场失败”型金融创新的涵义是指运用金融克服市场金融创新的缺陷。市场作为调配资源的基础性手段在某些领域会失灵,需要金融创新对“市场失败”领域进行弥补。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立可以说是这种类型金融创新的最好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v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