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4-06-17 03: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药剂学》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

二○一二年八月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总学时数 学分 开课单位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课程类别 参考教材 主要教学 参考书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各型药物的剂型设计、制备理论、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和合理应用等综合性技术的科学。本课程的教学对学生掌握药学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达到掌握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制备方法与应用;熟悉与剂型制备、质量控制等有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制剂生产中常用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及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新动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剂型与制剂的设计、 制备、生产以及质 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制药用 药,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效,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品种等方面打下良好 基础。 45 3 授课 学时 D01310591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实践 学时 实验 学时 习题课学 时 设计 学时 45 理工学科部生物化学系 生物技术 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专业选修课 崔福德.药剂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平其能.现代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陆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本课程 任务和 目 的 教学大纲 制订单位 理工学科部 教学大纲 制订时间 2012年3月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篇 药物剂型概论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一、药剂学的概念与基本任务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三、药物的剂型

四、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五、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 六、GMP,GLP、GCP 七、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药剂学课程的任务、内容及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剂型、制剂、方剂等名词的意义。 第二章 液体制剂 教学内容: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分类

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三、低分子溶液剂 四、高分子溶液剂 五、溶胶剂 六、混悬剂 七、乳剂

八、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九、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类液体药剂的定义、特点、应用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方法。 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注射剂

三、注射剂的制备 四、输液

五、注射用无菌粉末 六、眼用液体制剂

七、其他灭菌与无菌制剂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制备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注射剂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第四章 固体制剂-1

(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散剂

三、颗粒剂 四、片剂

五、片剂的包衣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及辅料选用原则,熟悉散剂的特点及一般制 备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通则。 第五章 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和膜剂)

一、胶囊剂 1、概念 2、特点

3、制备工艺

二、滴丸剂和膜剂 1、概念 2、特点

3、制备工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胶囊剂、滴丸剂和膜剂的制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胶囊剂、滴丸的制备方法、特点。

第六章 半固体制剂 教学内容:

一、软膏剂 二、眼膏剂 三、凝胶剂 四、栓剂

1、基质 2、处方组成

3、制备及质量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及栓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熟悉栓剂作用 的特点和影响药物吸收的各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软膏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 第七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气雾剂的组成 三、气雾剂的制备 四、喷雾剂 五、吸入粉雾剂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气雾剂的含义、分类、特点,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气雾剂的概念、特点、组成。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八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教学内容:

一、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二、药物的溶解度与溶出速度 三、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药物溶剂的种类及性质,药物溶液的性质与测定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增加溶解度的方法。

第九章 表面活性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性质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第十章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三、微粒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粒分散系的物理稳定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第十一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 三、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四、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五、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 六、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七、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物系统稳定性研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各因素及解决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方法,药物制剂 的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稳定性研究的方法、提高稳定性的方法。

第十二章 粉体学基础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粉体粒子的性质 三、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 四、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 五、粉体的吸湿性与润湿性

六、粘附性与凝聚性 七、粉体的压缩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粉体粒径、堆密度及流性的测定方法,悉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粉体粒径、堆密度及流性的测定方法。 第三篇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第十三章 制剂新技术 教学内容:

一、固体分散技术 二、包合技术

三、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技术 四、微囊与微球的制备技术 五、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 六、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技术与亚纳米乳技术、微囊与微球、 纳米囊与纳米球及脂质体的原理及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技术及微囊化技术。 第十四章 缓释、控释制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口服定时和定位释药系统 三、靶向制剂

1、被动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 2、主动靶向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类型与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特点。

第十五章 经皮吸收制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三、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四、经吸收制剂的制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皮肤的吸收途径及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 第十六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与工艺 三、蛋白质类药物新型给药系统 四、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蛋白质类药物制剂的处方和工艺。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四、学时分配表 教 学 时 数 课 程 内 容 绪论 液体制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固体制剂-1 固体制剂-2 半固体制剂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表面活性剂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粉体学基础 制剂新技术 缓释、控释制剂 经皮吸收制剂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2 2 4 4 3 3 3 3 4 4 3 2 2 2 2 2 教 学 环 节 讲 课 实验 题 实践 集 课 计 他 论 计 2 2 4 4 3 3 3 3 4 4 3 2 2 2 2 2 习 讨 设 其 小 教 学 时 教 学 环 讲 节 课 实验 习 题 实践 集 45 讨 论 课 设 计 其 他 小 计 45 数 课 程 内 容 总 计

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加强平时考核。 2、平时出勤、实验报告撰写与实验完成情况占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占70%。

撰写人: 审核人: 系主任签字: 学科部主任签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vs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