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冬北院马原试题A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7 13: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北经贸大学2010——2011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卷)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题 号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从实践中得出可靠的结论 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 3、“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

A.联系的方法 B.发展的方法 C. 实事求是的方法 D. 矛盾分析法 5.“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6.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

A.国家元首 B.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 D.政党

7.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2.商品的二因素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3.在共产主义社会里,( )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劳动

C.按劳分配 D.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4.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 )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产品的商品化 C.产品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15.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加以分析。每小题5分,共20分)

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2、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3、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4、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三、简答题(要求答出基本要点,并做适当解释。每小题8分,共32分)

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列举三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并简述其内容。 4、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四、论述题(15分)

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这说明了真理与价值之间怎样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五、材料分析题(18分)

1.下面是有关苏东剧变的一组材料。

材料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材料2: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

性和长期性?(5分)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关系?(4分)

2、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的材料。

材料1: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系统总结:第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第二,就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三,就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四,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材料2: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材料2、材料3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分)

北院参考答案

一、单选(15分)1-5 C D A D C 6-10 C C D D C 11-15 D A B A C

二、辨析(4*5分=20分。如果判断错误,则本题0分)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错。2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2分 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当时社会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言论是过时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精髓并没有过时。1分

2、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错。2分 人们进行活动的动机和实现动机的意志对于活动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1分 但是,只有人们的动机和意志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1分 并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条件,1分才能保证人们活动目的得以实现。

3、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错。(2分)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分)但是,并不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力量。(1分)该观点为“文化决定论”。(1分)

4、在知识经济时期,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错。(2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1分)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的运用传输处理,以及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价值增殖是通过劳动实现的。(2分)

三、简答题(4*8分=32分要求不仅答要点,而且要简单陈述) 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什么?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含义。2分

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创造的。2分

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2分

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和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三方面: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分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分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2分 陈述2分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列举三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并简述其内容。 三个辩证法方法及内容各2分,陈述2分。

4、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2分; 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2分; 垄断组织之外存在竞争2分。 叙述2分

四、论述题(15分)

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这说明了真理与价值之间怎样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互联网发明及应用反映了人认识自然获得真理并应用其改造世界的能力,但互联网用来做什么,是传播先进文化还是散步文化垃圾,却体现了人的价值选择。5分

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辩证统一关系。5分

正确态度:运用真理产物要坚持正确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 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5分

五、材料题(2*9=18分)

1.下面是有关苏东剧变的一组材料。

材料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材料2: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5分)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一(1)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原因:2分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工人阶级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认识不清就会产生错误思想。2分

(2)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也不例外,今天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出现曲折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3分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 结合材料内容2分

2、下面是一组关于人民群众的材料。

材料1: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群众观点进行了系统总结:第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第二,就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三,就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四,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材料2: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材料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材料2、材料3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分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分)

材料二

(1)材料1、材料2、材料3都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分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3分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vq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