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地层划分 第三系

更新时间:2024-01-06 04: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三节 第三系

第三系分布于桂东南、桂南和右江一带以及北部湾海域。地层发育齐全,为属山麓相、

河流相、 湖相和部分海相的碎屑岩、泥质岩及少量碳酸盐岩沉积。厚668-4 890米。化石有

脊椎动物、腹足类、植物及介形类、有孔虫、瓣鳃类。矿产有石油、天然气、褐煤、油页岩、

石膏、膨润土等,是广西重要的含矿层位之一。 陆上第三系

六 组 命名地在田东县那拔乡六 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76年

建立。岩性为紫红、青灰、灰绿色的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及泥岩,含石膏层。厚34-367米。

不整合于古生界、中生界各组地层之上。化石有介形类、爬行动物蜥蜴和哺乳动物奇蹄目等,

其时代属古新—始新世。

洞均组 命名地在田东县思林镇那周—平果村,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4年建立。岩性

为灰—灰白色的灰岩、角砾状灰岩、钙质砾岩、砾状灰岩、泥岩、含砾砂岩。厚16—118米。

不整合于中三叠统之上。确定时代的化石有粗壮伪恐角兽、粗壮安氏中兽、似巨两栖犀等动

物和腹足类等,属始新世。

凤凰山组 命名地在南宁市凤凰山,广西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三。勘探队1962年建立。

岩性为棕红、 浅灰色的砾岩、砂砾岩、粗砂岩、泥岩及泥灰岩。厚127-350米。不整合于泥

盆系之上。含植物化石,其时代属始新世,与洞均组为同一层位。

那读组 命名地在田东县林逢乡那读村,广西石油普查大队1959年建立。分布于百色、

南宁两盆地。岩性为灰白、黄灰、褐色的砾岩、含砾砂岩、砾状砂岩、灰岩、粉砂岩、钙质

砂岩、 泥岩夹褐煤层及油砂岩,局部夹菱铁矿结核。厚50-1800米。平行不整合于洞均组之 上,局部不整合于古生界地层之上。为百色盆地的主要含油岩系。化石有桂中兽、先石炭兽、

田东沟齿兽、螃蟹、鳄鱼、软体动物、介形类、腹足类和植物等,时代属始新世。 百岗组 命名地在百色市那毕乡百岗村,广西石油普查大队1959年建立。岩性为青灰、

灰绿色的砂质泥岩、 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夹凝灰质砂岩和褐煤。厚113-625米。整合于那

读组之上。 化石有介形类、腹足类、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同位素年龄为2 800万年,其时代 属始新世。

伏平组 命名地在田东县合恒乡伏平村,广西石油普查大队1959年建立。岩性为灰绿、

青灰色的砂质泥岩夹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砾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厚291-1 001米。

整合于百岗组之上。化石有中华黑螺、狭口螺、恒河螺,瓣鳃类和右江桂犀、那板裂爪兽、

田东沟齿兽及植物等,其时代属渐新世。

建都岭组 命名地在田阳县百育乡那坤建都岭,广西石油普查大队1959年建立。岩性为

黄绿、 青灰色的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砂岩、粉砂岩,局部夹砾岩。厚128-708米。整合于伏

平组之上。化石及其所属时代同伏平组。

邕宁群 朱庭祜1928年命名于邕宁县,原名邕宁系,指晚第三纪河湖相沉积。广西石油

普查大队1959年称现名,并定为早第三纪。分布于宁明、上思、钦州市稔子坪、广平和合浦

等盆地。岩性为浅黄—棕黄、浅灰、灰绿色的砾岩、砂岩、泥岩、粉砂岩,局部夹煤层、油

页岩等。 厚100-1 490米。不整合于前第三纪地层之上。化石有中华金星介、土星介、广西

蚌及腹足类、鱼类和植物等,其时代属始新—渐新世。宁明盆地产膨润土。 南康群 命名地在合浦县南康镇,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975年建立。分布于合浦、北海

一带。岩性为灰白、灰绿色的粘土岩、砂岩、粉砂岩、砂砾岩、砾岩夹褐煤层、油页岩,岩

石胶结疏松。厚47-1 700米。不整合于泥盆—白垩系或第三系之上。化石有樟木、姜子等植

物,其时代属晚第三纪。 海域第三系

长流组 命名地在海南省海口市长流附近,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南海西部石油公司

1980年建立。该组在北部湾盆地广泛发育。岩性为棕红色的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底部有钙质

角砾岩。 属陆相洪积相沉积。厚145-780米以上。不整合在前第三系及岩浆岩之上。含孢粉

化石,时代归古新世。

流沙港组 命名地在广东省雷州半岛徐闻县流沙港,南海西部石油公司1980年建立。按

岩性组合自上而下分为5段, 其中流一、流二、流三段见于北部湾盆地各凹陷的钻孔中;流

四、流五段分布在海南省福山凹陷。北部湾盆地的流一段与流三段均为深灰色泥岩、页岩与

灰白色砾岩、含砾砂岩互层,流二段为深灰色的泥岩、页岩,偶夹薄层砂岩,顶部有油页岩。

该组厚度变化大, 由32米至1 527米。属中深湖相沉积。与下伏长流组呈整合接触。含孢粉

化石,时代属始新世至早中渐新世。

涠洲组 命名地在北海市涠洲岛张公村的涠浅一井钻孔,地质部第四普查勘探大队广东

综合研究队1964年建立,原名涠洲群,定其时代为下第三系。1975年茂名页岩油公司改称现 名。 岩性为杂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砂岩、砂砾岩,中部夹深灰色泥岩。厚204-1 791米。

该组岩石中见有海绿石及磁铁矿型宇宙尘,所含孢粉化石中有海岸红树林群落的花粉,并产

海相有孔虫及陆相半咸化环境下的介形类、腹足类,表明该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当中上部

沉积时开始了第三纪的局部海浸。与下伏流沙港组为不整合接触。其时代暂归晚渐新世。

下洋组 命名地在广东省徐闻县下洋区姑村的雷琼三井钻孔。地质部第四普查勘探大队

广东综合研究队1964年建立。主要岩性为绿灰色的砂砾岩、砾状砂岩夹灰色泥岩,底部夹一

薄层泥晶白云岩或生物碎屑灰岩,岩石中普遍含海绿石、胶磷矿等自生矿物及磁铁矿型宇宙

尘。厚37-493米。与下伏涠洲组为不整合接触。确定时代的化石有有孔虫 (闭合早泡状抱球

虫、奥契塔抱球虫、肋葡萄虫、西帕罗抱球虫、微抱球虫等),介形类(三井半花介、南海善

里介、新翼真尾花介、剌面介等) ,瓣鳃类(牡蛎、梅花满月蛤、半泽微心蛤等),属早中新

世,代表北部湾及南海大规模海浸的开始。根据化石及指相矿物,该组属滨海浅滩相沉积。

角尾组 命名地在广东省徐闻县迈陈区角尾乡许家寮村的雷琼一井钻孔,地质部第四普

查勘探大队广东综合研究队1964年建立。岩性上细下粗,上段以灰色泥岩为主,下段为灰绿

色的砂砾岩、细砂岩夹泥岩、泥质粉砂岩,岩石中富含海绿石,属大陆架浅海相沉积。厚62

-440米。与下伏下洋组呈整合接触。确定时代的化石有有孔虫 (原始拟抱球虫、西帕罗抱球

虫、池部仿轮虫、洁净葡萄虫、先葡萄虫等).介形类(后瘤小花介、寂翼花介、健壮真花介、

蜂窝尾壳介等)以及钙藻等,属中中新世。

灯楼角组 命名地在广东省徐闻县迈陈区角尾乡灯楼角,即雷州半岛南端琼州海峡灯塔

所在地。南海西部石油公司1980年根据钻孔所见岩性从角尾组中划分出。其岩性,上部以灰

黄色的粗砂岩、砂砾岩、砾岩为主,夹灰色泥岩;中部以灰色泥岩为主,夹泥质砂砾岩、含

砾砂岩; 下部为灰黄色砂砾岩及砾岩。成岩性差。厚79-494米。含少量海绿石和磁铁矿型

宇宙尘。与下伏角尾组为整合接触。确定时代的化石有瓣鳃类 (凸扁镜蛤、郝氏坚篮蛤、莺

歌海滑粟蛤、截蛤等),腹足类(南海螺、射线小日螺等),有孔虫(假轮虫、拟抱球虫、高口

三叶拟抱球虫、缝线圆球虫、强壮圆辐虫等),属晚中新世。 望楼港组 命名地在海南省三亚市莺歌海望楼港、佛罗一带。广东地质局七六五地质队

1959年建立,原名佛罗组。1980年广东大陆架地层会议改称现名。其岩性,上部以灰黄色的

砂砾岩、砾岩为主;中部以砂岩、泥岩互层及泥质砂岩为主,富含生物碎屑;下部以灰色泥

岩为主夹灰黄色中砂岩。 分布稳定,厚一般280米左右。与下伏灯楼角组为整合接触。化石

以有孔虫假轮虫—星轮虫—善林虫组合占优势,并有介形类凸凹坑半克里特介—欢乐新单角

介组合为特征,时代属上新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vp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