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义九

更新时间:2023-03-20 12: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祖坛经》讲义九

【原文】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惠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驶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惠能听罢说:“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

【注解】惠能听罢说:“上人”本是佛教中用来尊称大德长老和师长的,后是普遍对出家人的尊称,这里的上人指童子。

虚怀若谷的惠能,对一个小童子如此恭敬称呼,可见他的修行心境不是一般。而后惠能又说我在这里踏舂米碓有8个多月,没有到过法堂的前面,恳请上人引导我到秀上座写的偈颂前去参拜吧!

童子就带领惠能到南廊偈颂前参拜,惠能说:“可惜惠能不认识一个字,恭请上人给我读诵一遍。”在当时有一位江州别驾,“江州”州名,晋朝时置,随朝改为九江郡,唐复名江州,元朝为江州路,

江西全省及湖北省的老武昌及其附近各县皆属之,明清两朝均为九江府,今江西省九江县即江州旧治地。“别驾“是官名,汉置别驾为从事史,即州刺史的佐吏。

刺史巡行时,别乘专车从行,故称别驾,历代都有此职。隋唐两朝均为郡官。宋朝称为诸州通判,因而后世仍尚称通判为别驾。姓张,名曰用,是寺里的护法善信,在江州官居别驾,为人豪爽,听到惠能的要求,就高声地朗诵神秀题在墙壁上的偈颂。

【原文】惠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经于初学。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

【注解】张居士朗诵完,惠能听了以后,内心流露出法喜充满的语气说:“我也有一首偈颂,希望别驾代为书写,不知您愿意吗?”张别驾听了说:“你也会作偈颂,这真是稀奇少有的事!”

人不可貌相的惠能却对别驾道出了具有真知灼见的道理来。惠能对别驾说:“恕我冒犯直说,一个人若真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涅槃道果。

首先要做到不能刚开始学佛的人,要知道往往最下贱的人却有最上乘的智慧,相反来说,最上上等的人却往往也会有没心智的时候,没心智就是溺没心智。

如果随便轻视别人,因轻慢而种下多得不可计量和不着边际的弥天罪业。”如《法华经》说:“有轻贱三宝的人,二百亿劫都不能遇佛,闻不到法,见不到僧,而且千万劫在阿鼻地狱中去受苦。”

张别驾听了这微妙之法,虔敬地说:“那你把偈颂说出来,我立刻为你写在墙壁上。然我有个条件请求你,如果你悟道见自本性,并得到衣法的传承,你要答应必须先要度我脱离生死苦海而登彼岸,你千万不能忘记我说的话。”

这就是别驾夙具善根,听惠能话后心中生起了惭愧的念头。《法华经》中说:“昔感音王如来的缘法时代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

尔时有一菩萨比丘,他见到四众,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甚至被人笑骂侮辱仍旧是礼拜赞说,遂得名称常不轻菩萨。”

此处六祖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可见他在踏碓8个多月的期间,没有遇到一个像常不轻菩萨那样的人,

这位张别驾居然能转说出“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这话来,也就很难得了。当初的童子的说话及所有徒众的态度,由别驾的此言而启迪了众心。

【原文】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书此偈已,徒众总驾,无不嗟讶,

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注解】惠能的偈颂是:“菩提本来就没有毕钵罗树,明镜也是没有镜台的形相,自性本来无有一物障碍,怎么能够染上尘垢呢?”

写好偈颂后,全寺僧众无不惊讶赞叹,互相议论纷纷地说,真是奇怪啊,不能以平凡的相貌测度一个人的才能,如何没得多时竟成就他肉身菩萨?

就是说此父母所生此肉身已是菩萨。这是大众赞叹认为他的智慧已达到菩萨境界,故称肉身菩萨。凡事因羡成嫉是免不了的。

五祖看到大众都因惠能所作偈颂大惊小怪,就耽心恐怕有人暗中嫉妒加害于他。于是用鞋子近年惠能的偈颂,并且讥讽地说:“还是没有明心见性”!

大家以为此偈颂没什么了不起的。 偈中“本来无一物”,道出后来禅者认为不专限于否定方面,而是否定重否定的大肯定。

所谓“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就是此意,由此“本来无一物”竟成为宗门下极其响亮的指南。如明朝憨山德清和尚便教人将如何是不惹尘埃的光景。

但这些说教,应是六祖入室受教而明悟的五句。“何期自性”后的境界,偈

颂虽然仍旧用得着,而面目已大改观,否则五祖善能高鉴,难道说不如后人吗?

至宋朝永明延寿的《宗镜录》中,为神秀作翻案文章,认为“神秀是双眼圆明,而六祖止具一只眼”,意谓“六祖专于顿悟,而神秀悟后渐修智行双备”。

由他所说,难道说“神秀偈颂方是中道第一义义谛。”而五祖却有失高鉴了吗?金元两朝间的万松老人独对此见解作评唱说:“此一只眼,是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

是把定乾坤眼,是顶门金刚眼。平心而论,祖德顿门禅在当时疑信各半,不有渐可以显顿,悟后渐修也实有纵容保住之处。后来神秀终于甘作渐宗徒,或许真有他相辅相成的用心所在。

本篇需思考之问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请理解此偈的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vm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