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中学高一历史周考(一)2011 - 7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4 21: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必修1第 1单元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2、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夏王位世袭制 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 D.唐科举制 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4、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反映了中国( )。 A.公民都喜爱艺术 B.都注重礼乐教化 C.都注重礼仪 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 5、《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 6、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7、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8、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

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9、《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

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0、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1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

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2、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1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14、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15、“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

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16、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7、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

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8、“(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

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 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19、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

论主要揭示了( )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20、“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

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2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2、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

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23、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

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 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2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2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26、唐朝德贤孝恭首屈一指的长孙皇后摘录历代巾帼名媛的言行并加以评述,编纂出封建制度下的妇女章程,是为《女

则》。唐太宗“令梓行(雕版印行)之”。请你判断《女则》的运行应依次经过( )①尚书省 ②御史台 ③中书省 ④门下省 ⑤礼部 ⑥工部

A.①④③⑤ B.③④①⑤ C.③④①⑥ D.③②①⑤ 27、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强化文化政治 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③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④宗法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属于上层建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30、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31题15分,32题25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西周王朝 图二 秦朝 图三西汉

请回答:

⑴读图一,分封制对当时的周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分析这一制度走向崩溃的原因。(5分)

⑵图二表明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有何深远影响?(5分)

⑶读图二和图三,分析西汉和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异同?(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

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5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5分)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5分)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芦溪中学高一历史周考(一)答题卡

班别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A][B][C][D]2 [A][B][C][D]3 [A][B][C][D]4 [A][B][C][D]5 [A][B][C][D]6 [A][B][C][D] 7 [A][B][C][D]8 [A][B][C][D]9 [A][B][C][D]10[A][B][C][D]11[A][B][C][D]12[A][B][C][D] 13[A][B][C][D]14[A][B][C][D]15[A][B][C][D]16[A][B][C][D]17[A][B][C][D]18[A][B][C][D] 25[A][B][C][D]26[A][B][C][D]27[A][B][C][D]28[A][B][C][D]29[A][B][C][D]30[A][B][C][D]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1) (2) (3)

2、(1) (2) (3) 19[A][B][C][D]20[A][B][C][D]21[A][B][C][D]22[A][B][C][D]23[A][B][C][D]24[A][B][C][D]

芦溪中学高一历史周考(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 [A][B][C][D] 2 [A][B][C][D]3 [A][B][C][D]4 [A][B][C][D]5 [A][B][C][D]6 [A][B][C][D] 11[A][B][C][D]12[A][B][C][D] 7 [A][B][C][D]8 [A][B][C][D]9 [A][B][C][D]10[A][B][C][D] 13[A][B][C][D]14[A][B][C][D]15[A][B][C][D]16[A][B][C][D]17[A][B][C][D]18[A][B][C][D] 19[A][B][C][D]20[A][B][C][D]21[A][B][C][D]22[A][B][C][D]23[A][ B][C][D]24[A][B][C][D] 25[A][B][C][D]26[A][B][C][D]27[A][B][C][D]28[A][B][C][D]29[A][B][C][D]30[A][B][C][D]

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1)影响: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的统治。

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化(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制经济发展)

②依靠血缘关系维持的政治联系难以持久。

(2)制度:郡县制度。

影响:促进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奠定了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形成和发展。

(3)同:郡县制,异:西汉同时实行分封制。

2、(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

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2)措施:在军事上收回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在行政上重视文官;在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

央掌控。

看法:阻止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官僚机构膨胀,在北宋

后期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造成靖康之变,北宋被金灭亡。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

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v6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