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更新时间:2024-05-24 00: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企业对此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当代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涵。它寻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包容、和谐统一。这种和谐和统一正是企业寻求实现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它和企业管理的目的相吻合,企业也只有在和谐统一中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

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加强管理者自身建设,塑造人格的力量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管理者、领导者存在着两种影响力:权力影响力和自然人格影响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人格影响力大于权力影响力。因此,丰富知识积累,加强自身修养既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把人文关怀落到实处的内在要求。

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要有爱人之心。人文关怀起源于儒家文化的核心忧患意识。仁者爱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根基。一个没有爱心的管理者根本不可能有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文关怀相对于制度来说,它是一种柔性的管理。这种管理的优势在于“以人为本”,强调的是通过对人的关怀,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要引入人力资本理论。积极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用人制度上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真正为员工提供从事创造性劳动、发挥和提高员工自身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要采用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认同激励、公平激励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人文关怀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职工,相信职工,把职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职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职工主动承担的责任。其次,要加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让大多数人能遵守的制度,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之所以在中国千古不衰,正是建立在以家为本位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破坏这个伦理秩序。同时,中国特色的管理也必须以“家宁”、“家兴”和“家顺”为特点。它不仅表现为企业本身就是“大家”、“厂家”,更重要的表现为东方管理具有更多的“情感”特色。企业成为员工情感交流和满足需要的重要场所。因此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精神为准则,纳情于理,移情于法,以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实际上任何管理都应当是三者统一,无非是各自的运作机制不同,各自的管理成本不同,由此引伸出不同的管理模型和体制。

人文精神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如果一个企业(团队)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那么就存在“失败基因”,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管理秩序的失范,使企业的凝聚力下降,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恶化。因此,人文关怀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深远意义与现实价值。去年,富士康

接连发生员工坠楼事件,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近日,普华永道25岁美女硕士的突然

1

离世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有关她是否过劳死的争议还在继续,但如此高发的非正常死亡,着实引起了各界对于我国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的质疑。

警觉和深思后,人们不难发现,在经济效益高歌猛进的同时,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难免会采用一些强硬的管理措施,给员工施加很多压力,并忽视了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的一些威胁。此外,在各大招聘会、宣讲会上,除了诱人的高薪外,总会看到一些著名的外企不忘宣扬一番企业的人文关怀。但事情往往是,员工进来后发现这些健康福利是虚设的,员工健康依旧得不到保障。比如,最容易生病的忙季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病,而一般的发烧病假是请不下来的,除非你当场病倒。一个项目完成准备休息时,第二个项目又开始了,有时想休假出国但得到的是老板?自己看着办?的态度,考虑到自己的升迁、奖金、位子等原因不得不再次回到岗位上去。

对此,一些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是急功近利型的,很少真正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职业心理以及情绪、承载压力的限度,包括身心压力最终导致的身心俱疲。这让员工感受到?以人为本?是句空话,没有实际的意义。 难怪有人感叹曾经的礼乐之邦,数千载优秀的人文主义文化荣耀仿佛一夕丧尽,究竟是一次次激烈的社会“改造”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还是“改造社会”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不该出现的历史伪命题?可悲的是,当有些人似乎对这些所谓的高谈阔论嗤之以鼻的时候,殊不知其自身正处于这“庐山之中”。

翻开《资本论》不难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整个现代生产模式的高度紧张、枯燥,也就是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者的异化,他们已经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自然人变成了机器人!

好的企业文化,制造不出来!好的企业道德,规划不出来!好的经济效益,设计不出来!当一幕幕惨烈的道德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时,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猛士。寻找员工素质失落迷茫之因,其实人为“改造”的理想才是问题之源;若聚焦在对资本的评价上,分析中国与外国盈利思维模式的区别,少有人能如当代中国人一般对资本如此推崇。

为此也有学者表示,类似富士康事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从企业层面来说,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应该给他们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涉及到他们的利益问题的时候,应该能够有人替他们说话办事,平衡劳动关系,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等等领域当中,应当有人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主张,使他们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和实现。同时更呼唤企业应该有更多真正的人文关怀。此外还有专家提出,像联想、大唐发电那样引进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建立EAP(员工帮助计划)心理服务,培养员工的现代心理素质,提高员工的心理调适能力,引导员工理性地对待改革、理性地看待社会、理性地面对生活、理性地面对得失。

2

其实,在笔者看来,内地的企业缺少的并不是健全的法制,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机制,而是对于现行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力以及对这些落实的监督!当单个企业、一个行业、整条产业链长期浸润习惯了?GDP至上、销售额为王、利润称霸?的发展轨道上时,一家企业从上到下很难跳出这样的思维模式。所以仅从口头上倡导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不够的。特别是当企业面对新情况、制定新制度新规定时,对员工的传达和解释必须同步跟上。就像一百年来屡屡有人提出改造国民性的方案一样,面对现实如何去改造企业的“国民性”,如何使现行的制度让员工生活的更有尊严将是大势所趋!

企业的人文关怀是企业的隐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企业文化是不能复制的,甚至是无法模仿的。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虽然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渗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所变化,但基本传统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企业的人文关怀要立足传统文化,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思想的变迁,要吸取现代的先进的文化精华,结合自身的价值观点创造具有人文特色的企业文化。

60年前那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有其现实的必要性。30年前,决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奉为圭臬。这种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未来的三十年企业若也能真正把“员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也作为准则的话,或许赢来的不仅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以预计,随着企业管理的完善,人文关怀的缺失这一状况将会得到改善。

广东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妥善应对近期劳动关系不和谐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部署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肖志恒指出,近期,省委、省政府对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和调研。从检查调研情况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广大企业普遍拥护党委政府的决策,广东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取得初步成效。

肖志恒强调,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这是广东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各地各部门以及广大企业要把人文关怀作为改善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过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协调指导、执法监督、纠纷调处、公共服务职能;企业要切实承担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主体责任;工会要当好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和“代表者”; 劳动者要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守法理性、进取向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几个关系:一是正确把握依法办事与增强人文关怀的关系。当前加强人文

3

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广大企业要依法经营、依法用工、依法管理,自觉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正确把握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保障企业合法经营的关系。加强人文关怀,既要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各地各部门在调处劳资关系时,要坚持依法行政,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处置劳资纠纷,当好“调处者”角色,既要考虑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又要考虑企业的转型压力和现实承受能力,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实现劳资“双赢”。三是正确把握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关系。企业是用工主体,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首先是要增强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企业工会要不断提高组织水平和工作水平,组织和引导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更要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企业和工会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性机制和良好氛围。四是正确把握应急处置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研究制订适应新形势的新举措,认真研究构建新型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

《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 解读

近日,广东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这是广东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就《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羊城晚报记者昨天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解读。

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分为10个部分29条,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构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指导意见》就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用工管理、协调处置劳动关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企业、工会和职工四方提出了要求。

政府四个角色 要当好权益维护者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协调指导、执法监督、纠纷调处、公共服务职能。 《指导意见》中涉及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内容共15条,着重强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履行好四方面职能,当好四个角色。一要履行协调指导职能,当好制度制定者。二要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当好权益维护者。三要履行纠纷调处职能,当好矛盾纠纷协调者。四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当好服务提供者。《指导意见》明确,要推进配套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并要求各地加大投入,促进职工平等享有子女教育、住房、医疗、计划生育、治安等公共服务,有条件的地方推进社会服务进厂区。

企业六个优化 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企业要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着力做到六个优化。

4

企业是实施人文关怀的主体,《指导意见》以较大篇幅从多个层次对企业提出要求。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企业要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在此基础上,《指导意见》要求企业着力做到“六个优化”。一要优化管理方式。要以各种形式推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要定期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快建立职工工资共决和正常增长机制。二要优化生产环境。三要优化生产流程。特别是对于从事简单机械劳动的一线员工,要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四要优化职工生活条件。五要优化职工教育培训。六要优化职工激励机制,拓展职工的发展空间。

工会三个要求 当好职工利益“代言人”

———工会要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当好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和“代表者”。 《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对工会组织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依法建立,扩大覆盖。《指导意见》明确企业应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吸纳职工参加工会。二是完善制度,发挥作用。《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选用和管理服务制度。三是履行职责,积极作为。《指导意见》明确,企业工会组织要敢于代表、善于代表职工的利益,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拓展职工发展空间。

职工四个提高 要主动参与合法诉求

———职工要主动参与,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守法理性、进取向上。

职工是人文关怀的直接受益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指导意见》的实施,将使《指导意见》得到更好的落实。职工要注重做到四个提高:要提高道德素质,遵守职业道德;要提高基本素质,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要提高法律素质,通过合法的渠道和方式表达诉求;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和抗压能力。农民工还要积极参加“从农民向工人、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教育培训,享受公共服务,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四个原则

针对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意见》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上贯穿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既注重落实现有法律规定,又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将落实现行的法律规定作为对职工最大的人文关怀,作为改善用工环境的最重要举措。同时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断提升职工福利待遇水平。

二是既注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企业合法经营。既考虑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又考虑企业转型压力和现实承受能力,强调依法保障职工的政治权益、劳动权益、经济权益、人身权益和培训权益,同时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是更大效益的投入,培育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5

十、切实加强对改善用工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把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细化工作措施,既依法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督促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充分尊重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积极帮助企业提升用工管理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二十七)切实发挥企业党团组织作用。各级政府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支持不断扩大企业党团组织覆盖面,创新党团组织工作方式,加强企业党团组织与所在地各级党团组织的对接互动。要发挥企业党团组织作用,切实做好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合法权益,团结、依靠党团员和广大职工,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

(二十八)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全面推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比,对生产文明、关爱职工、尊重劳动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引导各类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十九)坚持正面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先进事迹和典型,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十分注重加强对人的人文关怀,当然各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更是应尽之责。企业人文关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与企业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员工管理的灵魂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伦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管理把人作为最根本的要素,主张人既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这是因为:第一,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是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资本的观念。第二,以人为本强调了人也是组织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企业的目标除了获取利润之外,还要满足社会需要,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企业成员成长的需要。因而引导企业成员全面快速成长也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第三,以人为本的“人”,代表的是全体企业成员。这其中体现出的精神实质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平等的,不能实现所有企业成员尊严和权利的平等,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

11

全面关注企业员工的各种心理动态

风云变幻的市场使企业倍感竞争的残酷无情,在对抗竞争的策略和行动中,企业又毫不保留地将竞争无情地由组织的金子塔尖迅速传递到金字塔基,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由自主地快了又快,空气中弥漫的竞争硝烟无时无刻不让人不感到竞争的存在。坚持以人为本,给予员工人文关怀,就是要通过科学地测量和分析,准确了解和把握不同员工、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正确地进行人力的配置和优化,更重要的是解决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员工心理问题,帮助员工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员工心理健康。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员工心理管理,能够减少员工对组织的抱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促进各部门、各层次员工间的沟通;提高员工士气,改善组织气氛,降低员工的缺勤、离职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及时掌握企业员工的各种具体诉求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存在矛盾纠纷,这时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员工诉求表达机制来化解这些矛盾。员工诉求表达机制,应该是指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载体和渠道的总称。所以企业应该推进基层工会主席公推直选,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开辟双向互动渠道,建立工会组织与会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处理好反映职工利益诉求与引导职工利益诉求行为的关系。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发挥职代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在职工利益诉求表达上的主渠道作用。制定完善配套的机制,使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切实落实。这样才能真正替员工着想,从而化解矛盾、减少冲突、维护稳定。

认真解决企业员工的各种具体困难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既然让大多数人能够遵守,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所以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纳情于理,移情于法,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所以企业管理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倾听职工所言、关心职工所困、了解职工所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报企业的热情。党团组织要关心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的紧急医疗救治、婚丧嫁娶、助学帮困以及日常生活出现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等各种实际困难,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仁义”、“包容”、“兼爱”,把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摘要:西方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摇篮。

12

现今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方法都在效仿西方、学习西方。在基督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下,西方社会普遍推崇人的原罪说,“以制度来管理人”在西方简单而实用。而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来说,则强调人本善,仁者爱人。中国作为东方的代表又将如何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中,党团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进行人文关怀,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及缺陷。

(一)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受基督教文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思想的影响,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西方文化突出创新、张扬、个性独立,侧重理性的科学文化,这种文化给企业的决策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在决策方式上:西方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差距较小,上下级都将彼此置于平等的位置上,他们信奉“谁最了解问题,谁最有发言权”,管理者的决策风格多表现为个人主义。2.在管理理念上:西方文化强调“人本恶”,救赎是灵魂的归宿,所以西方企业强调以制度管理,主张不论亲疏、不分远近,一律统一于整齐划一的组织制度和组织纪律,无“情”可讲,理性管理在其管理理论中占据绝对地位。不管是现代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还是福特的流水线管理,都强调制度化、标准化,

13

主张管理与伦理分开。3.在管理模式上:西方文化渗透着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管理模式倾向于变革,即管理的体制、理念及技术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动而变化的管理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绝大多数的管理工具都是西方“原创”的,如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综合平衡计分卡管理等。4.在管理目标上:西方文化中最典型的特质是提倡个性自由,坚强独立,这一点在众多好莱坞影视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如影片《勇敢的心》、《拆弹部队》。结合在企业管理方面,则是管理者注重培养每个员工的独立创新能力,所以,管理目标也倾向于个人的工作绩效,以此来衡量员工个人为企业所做的贡献。管理者和员工都一致认为,工作绩效是靠个人努力奋斗得来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

(二)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缺陷。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西方现代企业在管理上有许多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我认为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在决策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四个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1、西方的管理决策方式倾向于平等决策和经验丰富者的个人决策,其缺陷在于决策时主观性比较强,往往会出现少数人说了算的状况,难免会有以偏概全的情况发生,因此风险性较大。2、理性的管理理念注重理性科学的管理程序,不会参杂任何情感在其中,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感情的淡化,在实践中也

14

暴露出其本质的弱点——对员工本身的忽视。管理者缺少对员工工作环境、家庭生活和个人感情等方面的关心,很难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领导和员工以及员工之间只是简单的工作关系,这可能导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和沟通,也就难以形成团队协作的“合力”,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就是企业不注重人文关怀的最好例证。留不住人心,自然留不住人才。3、如果一味地追求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则容易偏离正常的管理轨道,背离企业原先的核心目标。新的管理模式还没有适用或是被接受,原先的模式又被舍弃,极易产生较大的危害。如美国金融界的创新使金融衍生品横行世界,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4、随着现代企业内部分工日益精细,一味追求个人绩效的管理目标,会忽略团队协作的精神。现如今完成任何一项工作几乎都需要多名员工的默契合作,以团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而不是一人的“独幕剧”,因此现代企业只有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团队理念,才能实现企业的建设与健康发展。

二、中西文化的大同将是现代企业正确的管理之道 东西方管理思想有较大差异,武断地说孰优孰劣是不负责的。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来源于西方,必然会“遗传”西方现代企业的基因,我认为只有将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使其本土化,才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正确之道。

在我国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奉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

15

是生命”的金科玉律,催生了“华为”、“富士康”这些极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之所以立于不败,不是靠垄断资源,也不是靠绝对的权力,靠的是高效率、高科技和体制、技术的创新,这些特质与西方现代企业无二。很多人对此表示,西方现代企业虽然是高效率的,却缺乏人性化,把人当成机器来管理。这话只能说是说对了一半,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近现代西方管理的思想并非完全机械而冷冰冰的,也有暖色调的一面,比如员工带薪休假的制度就发端于西方,又如维护职工权益的组织——工会也发源于西方。

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仁义”、“包容”、“兼爱”,要求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企业和员工之间,不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时时充盈着感恩,充盈着无疆的大爱。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要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如果一味地循规蹈矩,唯唯诺诺地遵循,必将陷入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中。倘若我们遵从“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那么杨利伟遨游太空的使命将成为遥不可及的一件事了。

鉴于此,我们要批判地接受和选择性地吸收,将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制度有效结合,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6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团组织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企业设立党团组织是中国现代企业的一大特色。党团组织的作用说简单点说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林左鸣总经理在集团2010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工作,多为职工办事实、做好事,把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维护集团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我的理解就是注重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根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呈金字塔型,最底层为生理上的需求,依次向上是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顶层的工作,我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7

(一)制度是人文关怀的准则

现代企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企业一切行动的准则。企业内部人文关怀的主体是员工,它是通过企业的制度和管理体现出来的,只有与时俱进地完善和丰富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人文关怀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他们既不相互对立,又不彼此矛盾,而是互依互存的一种关系。企业发展壮大是大家的共同心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相互关心、彼此帮助,形成了一个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共同利益。

为此,从党团组织角度出发就要从制度上保证员工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这类反映职工心声的工作不仅要有明确的制度,还要向深层次、多领域拓展,突出抓好关系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利于员工立足岗位,心怀企业,真正当好主人。

(二)安全是人文关怀的保障

安全生产工作是人文关怀的保障,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零”的奋斗目标。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和单位的财产安全为前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抓安全、搞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因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物和环境,更重要的对象是

18

人。

也许有人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有具体业务部门来负责管理,党团组织无需插手过问。可我认为,安全生产是全员工作,单靠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那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去抓、去监督和管理,只能是舍本逐末、杯水车薪。我认为只要是涉及到人的管理就应有党团组织工作的空间,而且是“广阔空间,大有作为。”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在学习安全文化理念、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全有党团组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三)环境是人文关怀的舞台

一个整体和谐、氛围融洽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实力与形象的象征,可以增加企业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目前中航工业下属的许多企业已将厂区景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宣传主题之一,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特色产品贯穿在厂区的整体设计中,突出了企业文化。在宣贯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要讲究以人为本,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考虑员工工作的舒适度,考虑员工工作的需求条件,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空间,把事做到他们的心坎里去。

党团组织不仅要大力参与到维护职工环境建设中去,为职工争得利益,还要协助维护好已有的良好环境。我公司在为青年职工建设单身公寓期间,党团组织就积极参与方案的设定和制度起草工作,广泛听取青年职工意见,为青年职工办了实事、

19

好事。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到新建成的单身公寓管理中,为单身职工文明卫生住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充分关爱职工,做职工的“贴心人”,我们在生产区域设立小型休憩场地,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在生活区域设置健身设施,为职工提供健身娱乐场地……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党团组织进行人文关怀的有效手段。

(四)情感是人文关怀的纽带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既然让大多数人能够遵守,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所以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纳情于理,移情于法,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把员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员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进而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员工主动承担的责任。

正因为如此,党团组织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倾听职工所言、关心职工所困、了解职工所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报企业的热情。党团组织要关心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的紧急医疗救治、婚丧嫁娶、助学帮困以及日常生活出现的紧急情

20

况和突发事件等各种实际困难,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

(五)激励是人文关怀的动力

激励关怀一般考虑以下个方面:即物质性的激励(工资、奖金等),精神性的激励(评先进、模范等等),关怀性的激励(职工疗养、带薪休假),发展性的激励方式(培训、晋级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大多把薪酬因素放在激励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收入的激励作用,可以打破传统的工资等级体系,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贡献,采取灵活的工资制度。这只是激励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党团组织还应注重发展性的激励。如为使优秀的人才尽快成长,党组织可以通过选拔领导干部,使优秀人才获得充分的成长空间。团组织应关注青年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内部晋升和能力扩展的机会,为成长中的青年职工提供培训发展的机会,使青年员工不断成长、成熟,并在企业内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机会。除此之外,党团组织还可以在企业内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自觉把企业理念变成实际行动,变成工作追求,变成时刻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努力营造奋发向上、超越自我、不断进取的舆论氛围,立足岗位把工作做得更好。

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广大职工坚持做到“以情感人、以心暖人、以亲聚人、以理化人、

21

以德服人”,我们一定能激发广大员工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快乐工作、多做贡献的工作热情,在生产经营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充分体现个人价值,成就个人美好的人生。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ux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