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检测人员岗前培训理论考试试卷A

更新时间:2024-04-14 03: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装 :位单作工订 :号学 线 :名姓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前培训理论考试试卷A

(闭卷考试)

应考人员注意事项:

1. 本考试分试卷一--试卷四,考生根据本人报考专业情况选择答题。 2. 每个专业分值均为100分,答题时间是30分钟。

3. 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在对应的位置上。

专业 代码 301 302 303 304 总得分 试卷一 代码:3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总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混泥土回弹仪率定值应为

D 。

A. 60±2 B.100±2 C.100±2 D.80±2

2、回弹法按批检测混凝土构件强度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

C ,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

C 件。

A.30% ;5 B.20%;10 C.30%;10 D. 20%;5 3、一般情况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 B 个。

A.5 B.10 C.20 D.30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在代表性位置测量碳化深度,测量读数精准至 B mm

A. 0.1 B. 0.25 C. 0.5 D. 1.0 5、混凝土回弹仪累计弹击超过

C 次应送检定单位检定。

A. 2000 B. 4000 C. 6000 D. 8000 6、用于混凝土回弹仪率定的钢钻砧的洛氏硬度为 A 。

A. 60±2 B. 60±5 C. 70±2 D.80±2

7、混凝土回弹仪率定试验时,弹击杆应分

C 次旋转,每次旋转宜为 C 。

A. 两 180° B.三 120° C.四 90° D. 两 90° 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测点回弹值读数精确至 A MPa。

A、1 B、0.1 C、0.01 D、0.001

9、混凝土回弹仪弹击超过

B 次应进行常规保养。

A、1000 B、2000 C、4000 D、6000 1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当碳化深度极差大于 C mm时,应在每个测区测量

碳化深度。

A、0.5 B、1.0 C、2.0 D、6.0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可直接进行实体检测,检测后必须在钢钻上进行率定试验。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某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为25.0MPa,该批

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5.5MPa,该批构件不能按照批评定。

(√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某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为24.9MPa,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5.5MPa,该批构件不能按批评定。

(×)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每一测区应记取10个回弹值,并对10个值取平均值。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当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强度值出现小于10.0MPa时,强度推定值取10.0MPa。

(×)6、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时,应在测区表面凿取孔径约15mm的孔洞,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可用水擦洗清除。

(× )7、使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回弹仪轴线允许与检测面有一定角度,但必须对检测值进行角度修正。

(√)8、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当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大于60MPa时,可采用特

殊回弹仪,并应另行制定检测方法及专用测强曲线进行检测。

(√)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检测单位应按照专用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

统一测强曲线的次序选用测强曲线。

(×)1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碳化深度测量的测点数不应小于构件测区数的

10%。

三、 计算题(共20分)

某综合楼钢筋混凝土柱设计强度等级为C50,采用泵送混凝土,由于留置的同条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异常,因此,要托某检测单位对该柱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该柱各测区回弹值和其对应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如下表1,请计算该柱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 表1: 测区 回弹值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

自己按照标准上的公式计算好了。

50.9 51.3 53.2 53.7 56.3 55.6 57.3 50.4 50.0 52.7 1 43 2 43.2 3 44 4 44.2 5 45.3 6 45 7 43.2 8 42.8 9 42.6 10 43.8 mf

c

cn、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得标准差

Sfccn 、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

cu,e

试卷二 代码:30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总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用于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芯样试件,其公称直径一般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

A、3 B、1 C、4 D、2 2、用于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芯样试件内最多只允许含有 筋。

A、3 10 B、2 10 C、4 8 D、2 8

3、依据CECS03:2007 规程,按批检验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应计算推定区间,推定区间的上下限差值不宜大于max( C MPa,0.10倍的平均值)。 A、3 B、1 C、5 D、2

4、依据CECS03:2007 规程,当采用修正量的方法对间接测强方法进行钻芯修正时,标准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小于

A 倍。

B 根直径小于 B mm的钢

A 个。

B 的清水中浸泡40-48小时后

A、6 B、4 C、5 D、3 5、当需要确定潮湿环境中得混凝土强度时,芯样试件在 方

可进行试验。

A、20±2℃ B、20±5℃ C、20±3℃ D、20±1℃ 6、有效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径比宜在

A 范围内。 A 。

B 。

A、0.95-1.05 B、0.5-1.0 C、1.1-1.5 D、1.5-2.0 7、对芯样垂直度测量时,要求精确至

A. 0.1° B. 0.2° C. 0.5 ° D. 1°

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有效芯样试件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不得大于 A. 0.1° B. 1° C. 0.2° D. 2° 9、钻芯法确定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宜以 A. 上限值 B. 下限值

C. 平均值

10、依据应取有效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的

A 作为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

D. 中间值

C 作为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A. 根据标准差确定 B.最大值 C. 最小值 D. 平均值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芯样宜在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大的部位。

(√)2、用于试验的混凝土芯样,其沿芯样试件高度的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小于等于

2mm 。

(×)3、钻取混凝土芯样试件时可以不控制进钻的速度。

(√)4、钻芯时用于冷却钻头和排除混凝土料屑的冷却水流量宜为3—5L/min,出水口温不

宜超过30℃.

(×)5、采用水泥砂浆对芯样进行补平时,补平厚度不宜大于2.5mm。 (×)6、采用硫磺胶泥对芯样进行补平时,补平厚度不宜大于5.0mm。

(×)7、钻芯法检测现场混凝土强度,探测钢筋位置的定位仪,其最大探测深度不应小于

100mm。 (× )8、用于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芯样试件内不应含有钢筋。

(×)9、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用游标卡尺在芯样试件端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

测量芯样直径,取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芯样试件的直径。

(× )10、根据CECS03:2007规程,在进行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时,不用考虑

芯样的尺寸效应。

三、 简答题(共20分)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如何选取芯样的钻取部位? 1、 2、 3、 4、

结构或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 混凝土强度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便于钻芯机安放与操作的部位; 避开主筋、预埋件和管线的位置。

试卷三 代码:303( 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间距);总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当钢筋探测仪测得的钢筋公称直径与钢筋实际公称直径之差大于 A mm时,应以实测结果为准。

A. 1 B. 2 C. 3 D. 4 2、测量钢筋间距应精确到 A mm。

A. 1 B. 0.5 C. 0.01 D. 0.02

3、在不知道钢筋直径的情况下,采用电磁感应法进行保护层测定,共计测量30点,那么至少应抽取 A 点进行钻孔试验。

A. 9 B. 12 C. 6 D. 3 4、检测钢筋间距时,不宜少于 C 根钢筋进行测量。 A. 5 B. 6 C. 7 D. 8

5、如果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复检时,重新取样数量为原来检验数量的 B 。 A. 50% B. 100% C. 150% D. 200%

6、一次保护层检验30点,如想一次通过检验,最多可以 D 个点不合格。 A. 0 B. 1 C. 2 D. 3

7、梁类构件,保护层厚度设计为30mm,在合格范围内其最大厚度是 B 。 A. 35mm B. 40mm C. 45mm D. 28mm

8、采用破损方法来修正无损钢筋保护层测定方法时,破损方法测量精度应为 B mm。

A. 1 B. 0.1 C. 0.02 D. 0.01

9、对于校准试件,钢筋探测仪对钢筋公称直径的检测允许误差为 B mm。 A. 0 B. ±1 C. ±2 D.±0.1 10、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表面到受力钢筋 B 的距离。 A. 内侧 B. 外侧 C. 中心 D.表面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

(× )2、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表面到受力主筋中心的距离。 (√)3、采用钻孔等破损方法测量保护层厚度,其精度为0.1mm。 (√)4、所选中测定保护层厚度的钢筋应在其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5、保护层修正系数一般>1.00。 (×)6、雷达法钢筋间距偏差宜小于±4mm。

(√)7、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认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8、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合并在一起进行验收。 (×)9、检测钢筋间距时,被测钢筋根数不宜少于6根。

(× )10、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钢筋直径时,每根钢筋重复检测2次,第2次检测探头旋转180°,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此次检测的结果。

三、计算题(20分)

已知:采用电磁感应法测量5根梁,5块板,共计测得40个测点。结果如下表所示:梁保护层厚度为30mm、板保护层厚度为20mm。 板1 板2 板3 板4 板5 22、24、17、13 25、24、16、15 22、23、20、20 19、19、22、21 32、30、28、24 梁1 梁2 梁3 梁4 梁5 30、31、31、33 44、40、39、43 32、27、43、36 33、37、40、22 30、33、22、37 试计算该批梁板的最大偏差并判断是否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

板共计20个点,板的允许偏差为(+8 ,-5),有3个点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其中最大偏差为+12mm,-7mm,合格点率为17/20*100%=85%,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需要复检。

梁共计20个点,梁的允许偏差为(+10 ,-7),有3个点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其中最大偏差为+14mm,-8mm,合格点率为15/20*100%=75%,不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不合格。

试卷四 代码:304( 沉降观测 );总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每个工程变形监测应至少有 B 个基准点。 A. 2 B. 3 C. 4 D. 4 2、监测基准网应 C 时间复测一次。

A. 2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1年

3、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停时停工,停工期间每隔 B 时间观测一次。 A. 1~2个月 B. 2~3个月 C. 3~4个月 D. 4~5个月 4、塔形、圆形建筑或构件宜采用 B 方法检测主体倾斜。

A. 投点法 B. 测水平角法 C. 前方交会法 D. 正、倒垂线法 5、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 C 次。 A. 3 B. 4 C. 5 D. 6 6、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应从 D 时开始。

A.上部结构施工 B. 主体封顶时 C. 不一定 D.基础施工 7、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值,是综合了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已确定的允许变形量的 C 作为测量精度值。

A. 1/10 B.1/30 C. 1/20 D. 1/25

8、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 A 层一次。 A. 1~5 B. 6~7 C. 8 D. 10

9、 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点位宜选设在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 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A、10-20 B、20-30 C、25-30 D、30-40

10、沉降观测的标志下列 D 种形式一般不采用。

A、墙(柱)标志 B、基础标志 C、隐蔽式标志 D、敞开式标志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 )1、观测仪器及设备应每月一次进行检查、校正,并做好记录。

(√)2、变形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的精度估算和布设、观测周期、项目预警、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

(√ )3、垂直位移基准点标志可利用稳定的建(构)筑物,设立墙水准点。

(×)4、工业长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数,不应少于6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构)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5、刚性建筑的整体倾斜,可通过测量预面或基础的差异沉降来间接确定。 (√)6、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可视倾斜速度每1~3个月观测一次,

(× )7、 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该建筑不一定需具有足够的整体结构刚度。

(√)8、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的变化,原则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沉降观测等级和精度。

(√ )9、在变形观测过程中,当某期观测点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时,应分析原因,在排除观测本身错误的前提下,应及时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分析。

(√ )10、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nm/d时可认为己进入稳定阶段。

三、简答题(20分)

建筑物沉降观测检测变形观测点的布点原则。

1)建(构)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构)筑物或高低建(构)筑物接壤处的两侧;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分界处的两侧; 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且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5)基础底板的四角和中部;

6)当建(构)筑物出现裂缝时,布设在裂缝两侧。

沉降观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垂直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变形观测点的 中误差或相邻变形观测点 的 中误差,确定监测精度等级。

2、变形监测网基准点应选在 稳固可靠的位置,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 的位置,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能反映 的位置或监测断面上。

3、监测基准网应由 和 构成。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 形网并采用 方法观测。 5、DS05级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不得大于 ″。

6、垂直位移观测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较小规模的监测工程,可采用 系统;较大规模的监测工程,宜与 联测。 7、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及地基的 、 及 。 8、建筑物沉降观测: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 mm/日,可以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 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 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

9、建筑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固定点或上层相对于下层观测点的 、 及 。

10、建筑物整体倾斜观测应避开强 和 的时间段。

11、当利用相对沉降量间接确定建筑整体倾斜时,可选用 和和 两中方法。

12、沉降观测标志一般分为 、 、 。 13、垂直位移监测,可根据需要按 或 ,确定监测精度等级。

14、沉降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起重机等 的范围内。 二、单项选择题

1、每个工程变形监测应至少有( )个基准点。 A、2 B、3 C、4 D、4 2、监测基准网应多长时间复测一次( )。 A、2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3、施工沉降观测过程中,若工程暂时停工,停工期间可每隔多长时间观测一次,正确答案选( )。

A、1-2个月 B、2-3个月 C、3-4个月 D、4-5个月

4、塔形、圆形建筑或构件宜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检测主体倾斜,正确答案选( )。 A、投点法 B、测水平角法 C、前方交会法 D、正、倒垂线法

5、工业厂房或多层民用建筑的沉降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 )次。 A、3 B、4 C、5 D、6

6、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 )时开始。 A、上部结构施工 B、主体封顶时 C、不一定 D、基础施工

7、变形监测的精度指标值,是综合了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已确定的允许变形量的( )作为测量精度值。

A、1/10 B、1/30 C、1/20 D、1/25 三、多项选择题

1、变形监测网中设立变形观测点的监测断面一般分为:( )。 A、特殊断面 B、关键断面 C、重要断面 D、一般断面 2、变形监测网应由( )构成。

A、部分基准点 B、工作基点

C、变形观测点 D、黄海高程点 3、变形监测网监测周期的确定因素有( )。 A、监测体变形特征 B、监测体变形速率 C、观测精度 D、工程地质条件

4、每期观测结束后,数据处理中出现以下哪些情况,必须即刻通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正确答案选( )。 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 B、变形量缓慢增长但未达到预警值

C、建(构)筑物的裂缝或地表裂缝快速扩大 D、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

5、建筑物沉降速度一般分为以下哪几种形式:( )。 A、缓慢沉降 B、加速沉降 C、等速沉降 D、减速沉降 6、沉降观测应提交下列哪些图表,正确答案选( )。 A、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B、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

C、沉降观测成果表 D、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E、等沉降曲线图

7、沉降观测的标志一般采用以下哪几种形式,正确答案选( )。 A、墙(柱)标志 B、基础标志 C、隐蔽式标志 D、敞开式标志

8、工业建筑物可按以下哪些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正确答案选( )。 A、回填基坑 B、安装柱子和屋架 C、砌筑墙体 D、设备安装

9、根据建筑变形测量任务委托方的要求,可按周期或变形发展情况提交下列哪些阶段性成果。( )

A、本次或前1~2次观测结果 B、与前一次观测间的变形量 C、本次观测后的累计变形量 D、简要说明及分析、建议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uk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