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10-13 06: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年级学科 必修一 NO001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制者 审核人 课型 班级 小组 组内评价 等级 教师评价 等级 《故都的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4、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

4、引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预习案

【自主学习】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读音及其解释。 【预习检测】

基础知识 一.课前预习

1、作者:郁达夫(1896~1945), 现代 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 创造社 。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沉沦 。 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一九三三年四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他思想苦闷,游山玩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一九三四年七月,郁达夫从杭州赶到北平,1934年8月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有《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散文。 2、字词 混沌( ) 潭柘寺( ) 驯鸽( ) ....落蕊( ) 平仄 ( ) 椭圆( ) ...二、理清思路

本文的思路线索是什么?

章 节 第 1 页 共 4 页 (激励语言)

年级学科 必修一 NO001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制者 审核人 课型 班级 小组 组内评价 等级 教师评价 等级

三.初读课文理解

1. 读第1、2自然段,分别用简洁的文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文中为何提到南国之秋?

2. 本文中哪部分内容最能体现这种故都秋味呢?

探究案

1、 最能体现秋味的部分主要写了几幅画面,作者在记叙上述画面时,是以什么顺序来记叙的?选出你最喜欢的画面进行赏析,说说它是怎样体现“清、静、悲凉”的故都秋味的?

2、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因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如何赏析这一部分写法?

检测案

1、下列加点的成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铁麦克”成群结队,不远千里进行跨区作业,用汗水和辛劳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他们是麦收期间最忙碌的人!

章 节 第 2 页 共 4 页 (激励语言)

年级学科 必修一 NO001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制者 审核人 课型 班级 小组 组内评价 等级 教师评价 等级 B.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希望三联韬奋书店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

C.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个热点,在民众的关怀下不期而遇。 D.一个民智的人应该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2、语言运用仿写下列划横线的句子。 (1)、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 在哪里? 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 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2)、仿写划横线的句子,使之形成排比句。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佳作欣赏:

秋 日 絮 语

当田野褪去了夏天的那一片墨绿的深沉,披上迷彩的衣裙,天空便蓝蓝的,白云便淡淡的 ,池水便绿绿的,世界便成了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流动的诗,秋便鼓起腮帮子拼命地摇曳那窗前的紫风铃,宣告:“我来了。”

秋,没有春的蓬勃旺盛,但是比春喜悦;没有夏的热烈奔放,但是比夏灿烂;没有冬的清净纯洁,但是比冬绚丽。

秋,从落叶开始,标志着一个生命从初生到发育到成熟渐近衰老的过程的终结。比起春天里那一波又一波嫩生生的绿浪,落叶虽然仅仅只有那一刹那,那是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却是倾尽所有情感的最美好的瞬间。它们骄傲地扬着头,踩着华尔兹的节拍,轻盈地舞动着,如诗如画。是那样的坦荡,用一颗最真诚的心拥抱大地;是那样的真诚,用一种最奇特的语言告别天空。然后再次回首孕育它的根,化成清新的空气和肥美的养料去亲吻去滋润来年那浅浅的的嫩芽。

落叶验证了一位哲人的话:飘落只是一个过程,正视飘落才会成熟,才会变得完整。秋,你是在落叶里寄予来年绿的希望吗?

秋,弥漫在整个田野。数不尽的秋虫在呢喃,和着叫不上名字的小鸟,没日没夜的唱着时而悠扬时而哽咽的歌,那是协奏曲还是交响乐?秋,躲进了农家院落。乡下人家的屋檐下挂满了一串串鲜红鲜红的辣椒和一嘟噜一嘟噜黄灿灿的玉米;场院里还有那一垛垛的庄稼。秋,徜徉在农民的脸上。此时的农民最辛苦,最忙碌,却是最高兴的时刻,不然怎么会一天到晚喜在眉梢笑个没完?我猜想,他们的心中一定还装着来年秋的希冀呢。

一场秋雨把一切洗得水灵灵的。天空好象高远了许多。新翻的土地散发出泥土的芳香,人们的心思也开始在秋里随泥土的芳香弥漫开去,似乎要借着秋风之力升上云霄和鸟儿的翅膀齐飞,以告诉所有的人对秋的希冀。秋风连着秋雨,秋雨连着秋风,还夹杂了一点淡淡的雾,似乎秋是杯温水泡着的碧螺春,那味真奇特。

秋,需要人小心地抚摩她的脸。秋,要是个老人,肯定很慈祥;秋,要是个姑娘,肯定很温柔;秋,要是个孩子,肯定很调皮,不然,为什么总让秋风钻进人的脖颈挠人的痒痒? 感受秋,饱尝橘的酸甜,梨的香脆;体会叶的金黄,花的清香。把童稚锁在记忆里,倾听大雁飞过季节的振翅之声,告诉自己:只有经历,才能成长。我们可以在秋虫的呢喃里,在农民的笑脸上,捡拾一两个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把理想和希冀放飞在蓝天白云上,传送到生命的深处。让心情和思绪随秋进入季节乃至时空的远方。

章 节 第 3 页 共 4 页 (激励语言)

年级学科 必修一 NO001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制者 审核人 课型 班级 小组 组内评价 等级 教师评价 等级

语段欣赏:

秋,既有“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的萧条,又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的色彩斑斓;秋,既有“秋风吹白波,秋雨鸣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萨都刺)的悲切,又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豪放高歌;秋,既有“满地黄花堆积”(李清照)的闲愁,又有“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的豪情满怀。浸渍在悲切或者欢笑之泪中的秋天哟,虽然有一天,你会随季风远去,但是季风绝对不会带走你留给我们的生命的形象的诠释,因为那是经过了人们的用心感

受的,已经弥散在心灵深处了。在我的心灵深处藏着这个秋日里我感悟到的秋的成熟、忍耐、自信、坚强和希望??

描写秋的诗句: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 王维 《山居秋暝》

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 杜牧 《秋夕》

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 杜甫 《登高》

7.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

8.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9.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小结与存疑

【知识结构】

【我的问题】

章 节 第 4 页 共 4 页 (激励语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uef.html

Top